第2章 马太效应:不仅要富,而且要越来越富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十锭。”于是国王奖励他十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五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五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个出自《圣经》的寓言,1969年被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归纳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揭示了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用之于经济学领域,则是赢家通吃,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马太效应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你处于什么阶层,如果你想成为强者,通过努力取得成功,那么你就将是马太效应的受益者。如果你没有努力,可能你就是马太效应的受害者。
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和他住在一起的是相依为命的儿子。
有一天,他的老同学基辛格路过此地,前来拜访他。基辛格看到朋友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就对他说:“亲爱的朋友,我想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没想到这位农民朋友连连摇头:“不行,绝对不行!”
基辛格笑了笑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他的朋友还是摇头:“不行!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基辛格又说:“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
老农说:“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基辛格找到罗斯切尔德伯爵说:“尊敬的伯爵先生,我为你女儿找了一个万里挑一的好丈夫。”
罗斯切尔德伯爵忙婉拒道:“可我女儿太年轻。”
基辛格说:“可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又过了几天,基辛格又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摇着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当然同意:“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绝对欢迎。”
基辛格之所以能够让农夫的穷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寡头的乘龙快婿和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充分利用人们的一种心理:宁可锦上添花,也不雪中送炭。这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对这种现象,西方经济学家有另外一种更为哲理化的定义:马太效应。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中的自然法则,贫困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穷人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包括文化素养、努力程度,等等。而自身的贫困反过来又让穷人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这其中的潜在逻辑就是穷人因为穷所以穷,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
另外,由于穷人自身的背景,人生起点低,在市场竞争中也不能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处于弱势群体。于是,《圣经·马太福音》中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
经济学的灵魂是自由和公平,这也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只有去洞察穷人经济学的本质,还穷人以“起点公平”,才是经济学家履行社会职责的方向。正如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经济学良心”之美誉的印度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开篇说的那样,“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他的这一思想已经被联合国机构接受并发展为人类贫困指数概念。所以,“劫富济贫”的政策建议是对本不平等的穷人权利的再剥夺,这不仅有违人道主义的经济学良心,也偏离了自由平等的经济学主旨。
就市场经济而言,富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控制力是造成贫困现象的重要来源。就像阿马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论权力与剥夺》中所言:“繁荣过程自身就有可能成为饥荒的诱因。”
应该承认,领先者已经取得过一定的成功,并能够把成功的经验累积起来,形成优势。优势积累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这就是强者更强。对于弱者,如果想要超越强者,就必须要付出比强者以往多出几倍的努力,一旦弱者成功变成了强者,他也就拥有了和强者一样的优势。
了解马太效应,摆脱贫穷怪圈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反映了让富人更加富有,让穷人更加贫穷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来看马太效应,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一方面,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努力程度是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最根本原因。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如果自身不努力进取,很快就会坐吃山空,被残酷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即使有些人出身豪门,有些人出身卑微,也不能决定他全部的未来就一定尊贵或者卑贱。但这些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悬殊的高低贵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源于自身。外界因素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根源性因素。
穷人之所以会贫穷,一个最重要的自身原因就是不努力,包括知识水平、工作技能、思维意识等。而这些不努力又反过来影响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难以突破自己的贫穷思维,因而变得越来越穷。同样,富人之所以会越富,是因为他善于学习、积极进取,在工作技能和思维方式上比穷人要激进,而这些价值观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行动,让他们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改进和提高,从而形成富人越来越富有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外界的推波助澜也是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原因。
撇开个人因素不谈,在我们周围,确实也存在着诸如社会歧视、收入分配不均、家庭地位悬殊、机遇巧合等外部因素,让一些人天生就享有优厚的待遇和取之不尽的财富,而让另外一些原本就一贫如洗的人更加穷困潦倒。这些外因虽然不是决定事物最终结果的最关键原因,但有时也会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从而加剧社会上的贫富分化。
认识了马太效应,就明白了造成贫富差距的经济成因。因此,我们就要对自身状况进行一个清晰的判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先天的劣势,尽快摆脱贫穷怪圈,走出穷人行列。
收益可以增值,财富可以叠加
收益是具有倍增效应的。你的收益越高,就会越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假如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请你把它折叠51次。想象一下,它会有多高?一米?两米?其实,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财富与之类似,不用心去投资,它不过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而已;但我们用心智去规划投资,它就像被不断折叠51次的那张白纸,越积越高,高到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位著名的成功学讲师应邀去某培训中心演讲,双方商定讲师的酬金是300美元。在那个时候,这笔数目并不算少。
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的演讲会,参加的人员很多。这位讲师的演讲非常成功,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同时,他也因此结交了更多的成功学人士,感觉受益匪浅。
演讲结束后,他谢绝了培训中心给他的报酬,高兴地说:“在这几天中,我的受益绝不是这几百美元所能买到的,我得到的东西,早已远远超出了报酬的价值。”
培训中心的领导很受感动,把这个讲师拒收酬金的事告诉了培训中心的所有学员。他说:“这个讲师能够深深体会到他在其他方面的收获远远大于他的酬金,这说明了他对成功学的研究达到了很高水平。像他这样的讲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大师,因为他已经深刻领会了成功的要素和成功的意义。那么,他宣传的成功学一定很具实用性,也是可行的。阅读他所著的成功学书籍,一定会得到真实的成功启迪。”
于是,培训中心的学员们纷纷购买了讲师所著的成功学书籍和录像带等产品。
后来,培训中心又把这个讲师拒收酬金的事,写成激励短文挂在培训中心的阅览室里,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购买他的书籍和产品,使他的书籍再版了几次,总数超过了百万册。这样,仅在售书方面,讲师的收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领悟了马太效应,对于我们获得更高的收益非常重要。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富裕起来。那么,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既得利益,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看到马太效应的增值效果,让眼前的收益不断增值。这就好比前面所说的将一张纸折叠51次那样,通过不断累加,你的收益便会越来越多。
大胆投资,让钱生钱
钱是可以生钱的,你只有懂得了金钱的马太效应,大胆地使用你的金钱去投资,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据《犹太人五千年智慧》记载:
在古代的巴比伦城里,有位名叫亚凯德的犹太人,他因为金钱太多,闻名遐迩。使他成为一位知名之士的另一原因,就是他慷慨好施。他对慈善捐款毫不吝啬,对家人宽大为怀,自己用钱也很大度,可是他每年的收入却大大超过支出。
有一些童年时代的老朋友常来看他,他们说:“亚凯德,你比我们幸运多啦。我们大伙勉强糊口的时候,你已成为巴比伦的第一富翁,你能穿着最精致的服装,你能享用最珍贵的食物。如果我们能让家人穿着可以见人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食品,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幼年时代的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都向同一老师求学,我们玩相同的游戏。那时无论在读书方面或在游戏方面,你都和我们一样,毫无才华出众之处。幼年时代过去以后,你还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是同等的诚实公民,然而现在,你成了亿万富翁,我们却不得不为了家人的温饱而终日四处奔走。
“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你并不比我们辛苦,你做工的忠实程度也未超过我们。那么,为什么多变的命运之神偏偏让你享尽一切荣华富贵,却不给我们丝毫的福气呢?”
亚凯德于是规劝他们道:“童年以后,你们之所以没有得到优裕的生活,是因为要么你们没有学到发财原则,要么没有实行发财原则。你们忘记了:财富好像一棵大树,它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成的。金钱就是种子,你越勤奋栽培,它就长得越快。”
不流动的钱再多都是死钱,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会贬值。学会投资,让钱流动起来,才能让钱增值,为你带来更多的收入。
布拉德和克里斯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同学,他们毕业后到同一家公司上班,在公司里担任的职位、领取的薪水也都一样。此外,两个人都非常节俭,因此每个人每年都能攒下一笔钱。
但是,两人的理财方式完全不同。布拉德将每年攒下来的钱存入银行,而克里斯则把攒下来的钱分散地投资于股票。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爱管钱,钱放到银行或股市之后,两人就再也没去管过它们了。
如此这般过了40年,克里斯成为拥有数百万美元的富翁,而布拉德却只有存折上的区区十几万元。
布拉德亲眼看着昔日的同学兼同事,40年来薪水收入相同,节俭程度相同,而克里斯却能成为百万富翁,反观一下自己,40年下来只有十几万元。理财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如今如此之大的差距。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贫穷的人对于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总是归结为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违法的行业,或者归于富人更努力,或者他们克勤克俭。
这些人绝不会想到,造成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得投资。大多数富人的财产主要是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而大多数穷人的财产是存在银行里,他们认为那才是最保险的。
投资决定收入。一般来说,每进行一次正确的投资,就在助长现金流动,一段时间之后,现金流动会带着更多的金钱回来。乔·史派勒曾写过这样一本书,叫《动手来种钱》。他在书中提到一个只剩下1美分的人,这个人开始用仅有的1美分进行投资。他先将钱兑换成铜币,他心里告诉自己每次花掉的钱,他都要以10倍或更多倍的数量使它们再回到自己手上。这个人最后依靠这种方法获得了更多的财富,最终成了一个富翁。
所以,让金钱流动起来,它就是你的摇钱树。
复利的魔力让你的财富成倍增长
早投资早收益,从现在开始启动你的投资计划,利用时间的复利魔力,让你的财富获得惊人的增长。
有一位白手起家、靠投资股票赚钱的人说:“时代不同了,股票涨一下就能进账数百万元,赚钱突然间变得很容易了,挡都挡不住;回想20年前刚进股市的那段日子,我费了千辛万苦才赚了两万多元,真不知道那时候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这种经历对许多白手起家的人而言并不陌生。所谓万事开头难,初期奋斗,钱自然很难赚,等到成功之后,财源滚滚时,又不知道为什么赚钱变得那么容易了,这其实是“复利效应”发生了作用。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所谓复利是指由本金和前一个利息期内应计利息共同产生的利息。即由未支取利息按照本金的利率赚取的新利息,常称息上息、利滚利,不仅本金产生利息,利息也产生利息。“复利效应”即用来指复利在财富增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是,当你养的鸡下了蛋后,你不能把蛋吃了,而要把它变成另一只下蛋的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是靠复利赚取了几百个亿的资产。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可以轻轻松松地赚第二个100万元、1 000万元,达到财源滚滚的境界,问题是要赚第二个100万元之前要先有第一个100万元。然而怎样才能赚到第一个100万元呢?许多人对于投资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总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眼见别人的财富快速成长,终于警觉到投资的重要性时,却为时已晚。因为时间不够,复利无法发挥功能,大笔的金钱投资出去,却难以有令人满意的回报。
如今,不少年轻人总觉得投资是中年人的事,或是有钱人的事,到了老年再来投资还不迟。但投资能否致富,与金钱的多寡关联性很小,而投资和时间长短之关联性却相当大。因为复利的魔力要发挥作用,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投资理财就应当从年轻时做起,而且越早理财越好,即便是很少量的钱,只要分配合理,完全可以让你更快地实现致富的目标。
例如,如果按照65岁退休,你每年拿出2 000元投资,按年投资报酬率为15%算,那么从不同的年龄开始,你到最后所能获得的财富将如表1-1所示:
表1-1 投资起始时间不同的方案总回报区别
开始投资的年龄 在退休时所能得到的钱
20岁 8 247 794元
25岁 4 093 907元
30岁 2 028 689元
35岁 1 001 914元
40岁 4 91 424元
45岁 237 620元
50岁 111 435元
55岁 48 699元
60岁 13 603元
如表所示,你从20岁开始,利用复利效应,那么45年后,你就有800多万元。如果你从25岁开始投资理财,40年后,你的财产就可以达到400多万元。可是当你越晚投资的时候,你最后所得到的钱越少。
惊人的差别,时刻提醒着你,投资理财不是件可早可晚的事情。
正是因为投资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复利作用,那么我们应该知道,除了充实投资知识及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即时的投资行动,投资活动应越早开始越好,并培养持之以恒、长期等待的耐心。
有关专家说,今天大多数人不能致富的原因,是不知如何运用资金,不能达到以钱赚钱、以投资致富的目标。这是我们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学校花大量的时间教授学生谋生技能,以便将来能够赚钱,但是从不教授学生在赚钱之后如何管钱。大学生训练理财的途径——投资股票,往往被校方视为投机、贪婪的行为。面对未来财务主导的时代,缺乏以钱赚钱的正确投资知识,不但侵蚀人们致富的梦想,而且对企业的财务运作与国家的经济繁荣亦有所伤害。
想要拥有财富的你,请不要再以未来价格走势不明确为借口,而延后你的投资计划!又有谁能事前知道房地产与股票何时开始上涨呢?过去每次价格巨幅上涨,事后总是有许多人悔不当初。价格开始起涨前,没有任何的征兆,你不要指望谁能够敲锣打鼓来通知你,又一个赚钱的好机遇来临了。
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强调的一样,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再等待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再投资。明白了这一点,你的投资生活将会进入到另一层境界。
马太效应活学活用:用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
马太效应指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延伸到经济学领域,则反映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基尼系数则是用于衡量收入分配中马太效应的重要经济指标。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到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数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观调控的参照系,而不能成为禁锢和教条。
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这是中国的客观现实。大部分人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收入有所提高,但还算不上富裕,也是中国的客观现实。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地扩大,就是对中国客观现实的反映。
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据2010年相关报道,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缩小收入差距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