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魅力(序三)
初识何校长,是在那个晚秋的午后。他走进办公室,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我们就开始了一段很深入的交谈。送走他,我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不一般的校长,他来苏州刚刚几天,已经熟悉了苏州的好多地方,看了好多资料,有了很多思考——这是一位勤快的、善于钻研和学习的校长,也是一位极有思想内涵的校长,同时还是一位开放和主动交流的校长,交谈中我会忘记他的身份,就像遇到了一位早就相识的老朋友。相谈中触及到他带着浓重历史情怀的教育思考,是不可多得的教育人的反思与人性思考,我感受到的,是充满理想与感性成分的教育者的深厚的爱,他让我肃然起敬!
是的,在校园里,做教育越久,越会有很多无奈。所以常听各类教育人士嬉笑怒骂、怨天尤人,或者是长久的麻木不仁之后的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可是在何校长的言谈之中,我听懂了他的思考,他在寻找“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担起教育者的责任?怎样去陪伴学生们成长,对得起这些鲜活的生命?”他说他是带着一大堆问号来到苏州的,他说他要做的是吸收这个两千多年古城的所有文化和知识营养,让自己内化之后带回宁夏,带回他热爱和骄傲的学校,去分享给老师和学生们。
我感动于何校长的学习精神,恰巧这一两个月里我有各种各样的课程:在黄埭中学为高一学生开课,为老师们做《有效沟通》的讲座,《快乐亲子导师班》二阶段的课程、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学校高二高三家长心理课堂的讲座,苏州市教育局的《心理骨干教师亲子工作坊培训》《心理上岗教师培训》,学校里的高二高三班主任专题讲座《有效陪伴学生应考》……让我感动的是,每一次课程中,都见到何校长早早坐在台下,他听着、记着、思考着,全情地投入所有的活动和体验,积极地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感,就是那么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储藏着,消化着。每一次课程之后的一两天,他总会拿给我课后随笔,或者把他连夜整理好的录音文字稿发给我,我一次次地被他感动,一次次感受到他的真诚与力量,这是让我感动的教育工作者行走着、思考着、改变着的力量!
我内心里常常好奇,作为一个6000名学生的偌大学校的副校长,他是如何让自己如此安静地坐得下来听一节又一节课,放弃的是旅游或呼朋引伴的应酬?他是如何让自己淹没在学员中,放下校长的架子与傲慢,把“成长”——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是学生和孩子专利的名词,变成自己的追求状态?他是如何让自己放下逻辑和理性的规条,冒着风险在人群中分享内在的感受,体验很多人害怕触及的感觉和情绪?他是如何让自己孜孜以求地奔波在苏州大市各个中小学里,不放过任何一个听课研讨的机会?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动力,一篇篇随笔记述他在苏州所学所感的点点滴滴,短短两个月就写下了十几万字?是什么让一位武术和篮球高手成为历史老师?是什么让一位好老师有胆量向校长请命,创下学校里高考的好成绩?
越熟悉何校长,我听到的故事越多,也就越明白:他就是一个如此矛盾而又平衡的教育人——平衡了文理科学习、平衡了感性与理性、平衡了热爱与责任、平衡了付出与给予、平衡了梦想与现实……而种种平衡的背后,是他做教育的大爱与使命,是他爱学生的悲心与智慧,是他为深爱的学校贡献一切的深层动力!
当我找到答案时,我在内心里,向何校长深深地敬礼!
2013年12月15日于苏州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