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校长谈苏州中学园区校
张昕校长在苏沪杭三地学生成长规划会议上谈苏州中学园区学校时讲道:苏州中学园区校土地面积250亩,初中高中生共有1200多名。园区的教育特色如下。
一、地球学习村计划
用租赁的方式开办了国际学校,由英国伦敦具有400年历史的德威学院开办,900多个来自40多个国家的外籍学生和苏州本地的1200多名中国学生形成了一个国际小社区,学生不出校门就每天都可以进行国际交流,除了课堂教学分开以外,课外文艺体育、社团、科技等活动都有条件在一起,学生的跨校选修、老师的跨校兼课都容易实现。这样一来园区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国际社区,为培养国际人才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二、校园湿地文化
苏州中学园区校——湿地文化
学校建设之前这里是农村,是一片农田,建设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地保留了农田,保留了水塘和原来坑坑洼洼的地质脉络。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湿地生态园、湿地博物馆(博物馆采用了当地一个村庄西马的名字,起名西马博物馆)。因此,湿地就变成了我们的一个校园文化。学生社团异常活跃。
三、实行八年一贯的人才培养项目
2009年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实行八年一贯制人才培养项目。八年一贯制就是:高中变两年,本科保持四年,硕士三年变两年。把本来需要十年完成的学习生涯缩短为八年,中间免去高考,免去硕士考试,从初中生进来到硕士毕业八年,高中在园区校,本科和硕士阶段在西安交大,每年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七八十名学生在这里完成直通西安交大的学业历程。
四、学校本部历史悠久
苏州中学本部的人数是这里的两倍,但面积是这里的一半。本部校区的历史从1035年北宋范仲淹在苏州做知府时创办的苏州府学算起,到现在已有978年的历史。跨越了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以及民国。其中科举年代有800多年,期间出过的状元就有八位,其中钱起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还有一位就是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除了八位状元之外,还有几位不是状元但比状元还有名。一个就是唐伯虎,一个是顾炎武。老校园从古至今没有变过,只是朝代不同、时代要求不同,办学性质、办学名称改变了,但是整个办学思想没有变。1904年废科举以后,改名为江苏师范学堂,时任校长为罗振玉和王国维两位国学大师。1927年取名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第一任校长是汪懋祖先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是杜威的学生,他有两位比他年长的同学是胡适和陶行知)。汪懋祖在任期间请了很多大师来校讲课,包括钱穆、吕思勉等。
五、学校本部的特色
六年一贯制的大学直通车:每年从江苏省招收20名学生到苏州中学,实行两年高中,四年本科,中间不要高考的直通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的六年一贯制直通项目。
校园课程规划长远:建立了量子科学馆,研究一个领域在当代一百年科学发展中的变化。建立艺术教育馆,高品位、高档次地对艺术教育进行教研。
学生生涯教育富有成效:苏州中学学生生涯教育起源于园区校,何一萍老师是园区校对学生生涯教育研究的创始者。何一萍老师的这项研究启动于我与她2007年年末的一次电话,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何一萍那天打电话给我说:她想做一个教师生涯发展的课题,问我怎么样,我大力支持的同时,给她提出学生发展生涯、学生发展规划更重要的建议。学生外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如何走,我们的老师不仅要知道他的学习,而且要知道他的人生发展方向。何老师经过大量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开始了苏州中学园区校的学生发展生涯的规划研究,这项研究的拓展和成果影响到整个苏州地区,苏州教育局将苏州市学生生涯规划发展中心的牌子挂在了苏州中学园区校。我本人在这项工作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今天来自台湾的两位黄老师要讲生涯叙事,它是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方式。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永恒主题就是“幸福”,人人都要追求幸福,人不能因为成全自己的幸福去牺牲别人的幸福,这是道德,这是真善美的“善”。但自身的幸福与人生的道路有关。人生的道路如何走,这就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生涯规划涉及学生的职业,眼下的学业,怎样走学业之路,怎样走职业之路。当然生涯规划还应包括精神规划和灵魂规划。精神追求有三种境界,即上位、中位和下位。下位是哲学,中位是宗教,高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