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邶风(3)
【赏析】
古时女子无论身份如何,一旦嫁人,生活的核心就只有丈夫。丈夫在家,唯命是从;丈夫远行,则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对他的思念上,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能勾起她们的无限愁思。《雄雉》诗中的主人公就被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雉勾起了对离家丈夫的思念。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一只雄雉在主人公面前舒畅地拍打翅膀,振翅欲飞。诗中的少妇之所以由“雄雉”联想到丈夫,原因有三:首先,这是一只形单影只的雄雉,身边没有雌雉的陪伴,这一景状与分别两地的夫妻何其相似;其次,雄雉展翅飞翔,是要离开女子所在之地,就好像丈夫当时离开她一样;再者,雉鸟性情耿介,古人常用其品性比喻君子,见到有君子之德的雄雉,思妇自然联想到她那位有着君子品性的丈夫了。
可是丈夫远在他方,也许根本不知道家中妻子的思念,思妇也无法把思念之情对别人倾诉,所以,她只能忧伤地说:“我之怀矣,自诒伊阻。”她如此怀念夫君,不过是自寻离愁、空自悲伤。
雄雉此时已经飞到空中,随着鸣声的消失,雄雉的身形也消失在思妇的视线里。“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这由近而远、由大而小的啼叫和逐渐消失的雄雉之影,恰似当初丈夫渐行渐远,最后不见其形、不闻其声的情形,“展矣君子,实劳我心”,“展”和“实”是强调之辞,极言思妇因为极度思念夫君,已经身心疲惫。
雄雉已经飞走,主人公的视点转到了日月之上,“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她时时盼望丈夫归来,而在她的等待过程中,日月不知道升起落下了多少回。思妇悠悠的思念非但没有随着时日的消逝而减少,反而如日月一般长久。可是“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山高水远,回来的道路阻隔重重,谁知道他哪天才能回来?
在诗的最后,主人公不再继续抒发她的怀人之苦,而是换了一种教训和埋怨的语气,大发内心的不满:“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知德行”是女子对丈夫的指责,但她并未直斥“君子”,而是将矛头直指“百尔君子”,即包括丈夫在内的所有统治者。接着,主人公又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如果这些统治阶层的人不贪、不妒,讲仁义,不制造那么多攻伐,天下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了。
思念太久便心生怨恨,是人之常情,《雄雉》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一步步逐层深入地刻画出思妇情绪的变化,真切地道出了痴心女子思之深、责之切的情感心理。
【大师导读】
“实劳我心”、“悠悠我思”,从“自诒伊阻”生来,却为末章含蓄起势,此通篇结构贯串处。
——清·牛运震
篇法上虚下实,前三章曼声长吟,愁叹之音也;后一章心惧语急,悚切之旨也。全诗皆为“不臧”而言,文阵单行直走。
——清·陈震
妇思其夫行役在外,悲其不能来,德音慰之。
——傅斯年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①,济有深涉②。深则厉③,浅则揭④。
有瀰济盈⑤,有鷕雉鸣⑥。济盈不濡轨⑦,雉鸣求其牡⑧。
雝雝鸣雁⑨,旭日始旦。士如归妻⑩,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注释】
①匏(páo):葫芦之类的植物。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
②济:此处指济水。涉:渡口。
③厉:不解衣涉水。
④揭(qì):提起下衣渡水。
⑤瀰(mí):大水茫茫。
⑥鷕(yǎo):野鸡的叫声。
⑦濡:沾湿。轨:车轴的两端。
⑧牡:雄性的野鸡。
⑨雝雝(yōnɡ):大雁的和鸣之声。
⑩归妻:娶妻。
迨(dài):及,等到。泮(pàn):分,此处当反释为“合”。冰泮,指结冰。
招招:招唤的样子。舟子:摆渡的船夫。
人涉:他人要渡河。卬(ánɡ):我。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须:等待。
【赏析】
“匏”是葫芦类的一种植物,味苦。到八月成熟之时,可以将中心的瓤挖去,当作婚嫁之时的酒器。诗一开篇,以“匏有苦叶”起兴,即有暗示婚嫁之意。正值秋季,葫芦叶子干枯,内部已然成熟。济水边上有一个渡口,不知是深是浅。“深则厉,浅则揭。”这是守候在渡口的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催促:“要是水深,就不解衣过河;水浅的话,就提起下衣涉渡过来。”简简单单六个字,恰切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大胆性格和等候中的焦急心理。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这四句也是女子对意中人的催促,语气中颇含幽怨:“就算济水丰盈得仿佛要漫过岸边,你也可以赶着车儿过河,河水恐怕连车轴都不会漫过呢。”此时,岸边草丛里的野鸡叫得正欢,它们用自己的鸣叫声呼唤着心仪的配偶,而在渡口等待心上人的主人公又何尝不是如此?
“雍雍鸣雁”一句,写天空中一行大雁一字排开,边飞边鸣。时光飞逝,转眼就到冬天,嘶鸣的大雁似乎都在催促着姑娘早日完成婚嫁。古代习俗,当冬天里河水结冰时,就要停办婚嫁之事。这一习俗在《孔子家语》中有详细记载:“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婚)礼杀(止)于此。”因此,女子发自内心地呼唤:“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男子啊,你如果想娶妻,可一定要赶在冰还未结之时啊。这两句将女子的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这时,万顷碧波上出现了一只摆渡船,那必定是远方的归客。船夫似乎对女子的万般焦急早有察觉,老远就开始召唤:“有人吗?快上船啊!”殊不知,这位姑娘并非上船而是等船。“不涉卬否,卬须我友。”听到船夫的招呼,姑娘也焦急地解释道:“我哪里是要上船啊,我是在这等我朋友呢。”
“人涉卬否”和“不涉卬否”这两句,只改动一字,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渡口对话的情景。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卬须我友”一句,女子用朋友来掩饰等待情人的真实目的,答得含蓄而巧妙,这说明她性格虽大胆直率,却也有着一份少女特有的娇羞和矜持。
《匏有苦叶》截取一个情境,通过对话、心理描写,生动再现了这位在渡口等候情人的女子焦灼而又喜悦的心情。作者没有给出等待的结局,因此,最后女子究竟是等到了意中人,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还是继续着遥遥无期的祈盼,全在读者的想象之中。
【大师导读】
这诗近唐人后的古诗,平铺直叙,散的,与以前往复沓踏之歌谣体不同。而且,这诗又是特殊的、个人的,慢慢变成近代的歌之形式了。
——闻一多
《匏有苦叶》中的渡头风物也都是清朗明亮,济渡之车,求偶之雉,深厉浅揭涉水之人,生活中的平常,是人生也是天地自然中的平常。怀藏着自家温暖的心事,便看得一切都很自然,都很美好。无须排挤什么,无须标榜什么,心中的一点挚爱,一点温存,就和这眼前景致一样天经地义。
——扬之水
谷风
习习谷风①,以阴以雨。黾勉同心②,不宜有怒。采葑采菲③,无以下体④。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⑤,中心有违。不远伊迩⑥,薄送我畿⑦。谁谓荼苦⑧,其甘如荠⑨。宴尔新昏⑩,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21),贾用不售(22)。昔育恐育鞫(23),及尔颠覆(24)。既生既育,比予于毒(25)。
我有旨蓄(26),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27),既诒我肄(28)。不念昔者,伊余来塈(29)。
【注释】
①习习:形容风声。谷风:来自山谷的风。
②黾(mǐn)勉:勤勉,努力。
③葑(fēng):蔓菁,俗称大头菜,叶、根可食用。菲:萝卜。
④以:用。下体:根。
⑤迟迟:迟缓。
⑥伊:是。迩:近。
⑦畿(jī):指门槛。
⑧荼(tú):苦菜。
⑨荠:甜菜。
⑩宴:快乐。昏:即“婚”。
湜湜(shí):水清见底的样子。沚(zhǐ):水中小洲。
屑:洁。
梁:捕鱼水坝。
发:打开。笱(ɡǒu):鱼篓。
躬:自身。阅:容纳。
遑:来不及。恤(xù):忧,顾及。
方:筏子,此处作动词用。
匍匐:手足伏地而行,此处指尽力。
能:乃。慉(xù):爱惜。
雠(chóu):同“仇”。
(21)阻:拒绝。
(22)贾(ɡǔ):卖。用:指货物。不售:卖不出去。
(23)育恐:生于恐惧。育鞫(jū):生于困穷。
(24)颠覆:艰难,患难。
(25)于毒:毒虫。
(26)旨:甘美。蓄:聚集。
(27)洸(ɡuānɡ)、溃(kuì):水流湍急的样子,此处借喻人动怒。
(28)诒(yí):遗。肄(yì):劳苦的活计。
(29)伊:唯。来:语助词。塈(jì):爱。
【赏析】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的弃妇诗道出了后宫佳丽一旦人老珠黄就被冷落的残酷现实。“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的弃妇诗言尽了花花公子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嘴脸。而《邶风·谷风》则是一个女人遭弃后委屈的倾诉,读起来更让人寸断肝肠。
《谷风》一诗,如泣如诉地表达了女子心中的委屈,字里行间流露出女子渴望丈夫回心转意的心情:她希望丈夫能够重新发现自己的好。
从“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一句可知,女主人公十分善良。她在丈夫最困苦的时期,不离不弃,在艰难的环境下与丈夫共创家业。“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女子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不但在自家如此,她对邻里也十分热心,当别人陷入困境之时,她总是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但是,正是这样一位善良的女子,遭到了丈夫无情的背叛和抛弃,这就更加剧了女主人公身上的悲剧意味。“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开篇以大风和阴雨起兴,喻指女子处境的凄凉。紧接着一句“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以蔓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丈夫的喜新厌旧。
本诗正是由此情境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新”与“旧”,“今”与“昔”的对比,从而为整首诗的抒情展开奠定了基础。新婚燕尔的丈夫连与妻子最后的分别都不出门相送,“不远伊迩,薄送我畿”两句,满是绝情和冷淡,与“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被弃之人的愁苦,将哀怨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烈。
《谷风》揭示了古代女子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诗的开篇对风雨交加的环境的描写,创造出一种悲剧性的艺术氛围,给全诗定下了悲哀的感情基调。从首章的“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到最后“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全诗一唱三叹、反复吟诵,表现弃妇的烦乱心绪和伤心绝望。
诗中所用比兴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极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泾以渭浊,湜湜其浊”,是指泾水因渭水混入而变浊,但底部仍旧清澈,诗人以此来比喻女子遭丈夫污蔑也毫无损害的清白;“我有旨蓄”,女子把自己往日的辛劳比作御冬的“旨蓄”,控诉丈夫“以我御穷”。但她的口气却近乎哀求,因为她仍在期盼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这种责备中含着哀怨,控诉里又带着柔婉的倾吐方式,似乎更符合人物心理的复杂化特征,因而也显得更加真切,更有感染力。
【大师导读】
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新婚而“如兄如弟”,是结发而如连枝,人合而如天亲也。
——钱钟书
全诗六章,详叙当初为丈夫勤苦的劳动而如今被弃的痛苦与怨恨。其中有对薄情丈夫的斥责,有对过去勉力治家的追忆、有旧人与新人苦乐的对比;这些都以赋的形式来表达。
——程俊英
这一首诗通篇是用顺序的对照的手法,“今”“昔”对照,“新”“旧”对照,写出她在被弃以后内心的愤怒。
——张西堂
式微
式微,式微①,胡不归?微君之故②,胡为乎中露③!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②微:非。故:事。
③中露:即露中,露水之中。
④躬:身体。
【赏析】
“微”是衰微的意思。“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后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式微》一诗文简义丰,因此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不断被赋予各种内涵。比如,此诗常被后代隐逸之士用于表白意欲归隐的心迹。隐士们在“归”字上大做文章,表现自己返璞归真、归隐山林,远离喧嚣的愿望。
综合历代学者的观点,对《式微》主旨的解析大致有三种:第一,黎侯被狄国驱逐,他无处安家便流亡在卫国,寄人篱下,这首诗正是他的子民劝说他回到祖国的篇章;第二,卫侯的女儿嫁给了黎国的庄公,哪曾想被娶过门之后做的不是正妻而是小妾,国人同情她,劝她回来,可她秉承妇道,忠贞不贰,誓将余生都奉献给庄公,并作此诗以表心志;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怨愤之语。
历代学者多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这个解释最贴合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