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运势500问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择吉(5)

例如四川方言中,把猪、牛、狗等动物的舌称作“利子”而不叫“舌”,因为在四川方言中“舌”和“折财”的“折”同音,人们不愿折财、忌说折财就把舌叫做“利子”。

例如蒙古族的“道吉祥”,日常请安问好就会说吉祥话。如遇到人家吃饭,就说:“祝你们饭食丰盛,奶茶更香!”这家的主人就说:“愿像您祝福的一般。”如遇到别人去放牧就说:“祝您带牛羊去丰盛的草地,让它们吃得膘肥毛亮。”假如遇到人家挤奶子就祝福说:“愿您们奶子丰盛!”如果在别人家过了夜,临走时,要道别说:“祝您生活美满,牲畜旺盛!”主人也必须有礼貌地答道:“愿您的祝福长存,但愿再相会。”

其实说吉祥话是有窍门的,比如民间常用“八”与“发”、“九”与“久”、“糕”与“高”、“鱼”与“余”、“瓜”与“娃”、“筷”与“快”等字的同音或谐音来讨吉利。无论是在节日、喜庆日还是日常,多说些吉利话,自然对人是有好处的。

哪些行旅警句应该牢记

所谓行旅警句,就是古人对出门在外的人的一种祝福和提点。

例如“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比较文雅的语言。再如“一路顺风”、“一帆风顺”、“出门跌交捡个金”、“福星高照”、“心平好成事”等言,是对即将出门的人说的。例如“金榜题名”,“一举夺魁”,“十年磨剑,今日锋芒毕现;百年功业,明朝舍我其谁”等,是对出门考试的人说的。

还有一些语言,是对出门的人进行提点的。例如“在家不敬月,出门招风雪”,意思是出门之前不在家先祭拜月神,出门在外就会遇上坏天气和不好的事情,横出事端。“穷家福路”,意思是出门在外一定要大方一点,遇事懂得花钱打点,不要跟人计较钱财,这样自然财运滚滚,或者万事和气,和气自然生财。“出门不露白,露白会失财”,意思是出门在外遇到不认识的人,攀谈时千万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世和身家,一旦遇到图谋不轨的人,失财是小,丧命才是最可怕的。还有一些警言,例如“一人不上路”,意思是一个人上路太危险,而且过于孤单,最好与人结伴而行,有个商量,还能互相照应。

许多行旅警言的择吉辟邪之意非常深厚,这其中寄托了人们对旅人的关心和厚爱,虽说其中不乏迷信,其实也有很多道理。如能牢记在心,会使人受益繁多。

人们对于数字有哪些禁忌

数字当中,最吉利的要数六和八,所谓“六六大顺”,“要得发,不离八”,就道出了其中原委。当今社会,花几十万元买下一个含六和八最多的电话号码或车牌号,已不是新闻。

忌讳的数字有很多,从总体来说,忌单数,好事成双,所以给人送礼或礼金都忌单数。

“二”是双数,但这样的日子忌出殡,因为人们不希望坏事成双。

“三”谐音“散”,做寿和结婚忌这个日子祝寿,贺喜送礼也忌这个数字。

“四”谐音“死”,大凶,所以门牌号、汽车牌号等都不宜有这个数字。

“七”,有的地方妇女忌讳这个数字,如扬州。因为封建社会对妇女有“七出”之戒,犯了七条就要被休,所以该地有“七不出、八不归”之说,“八”被禁忌,是因为有“分”的意思。

“九”,音乐界颇为忌讳,因为世界上一些大作曲家如贝多芬等,都是在写完第九部交响乐后死去的。

江浙一带忌“二十”,碰到这个数字就读作“念”。据说是因为春秋战国时吴王有个女儿叫“尔释”,是被鱼骨鲠死的。而“尔释”与“二十”谐音,所以忌之。

湖北长阳一带忌“三十六”,据说是因为周瑜死于三十六岁。

忌七十三、八十四。民间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因为孔子卒年七十三岁,孟子卒年八十四岁。

还有“七零八六”、“五三五四”之类的数字也忌讳,因为与“七零八落”、“散”和“死”谐音。

人体部位有哪些禁忌

耳朵禁忌

耳朵主听觉,也是人体通神之一窍。一聋三分傻,民间以为耳朵也是有灵性的。耳朵发热、发烧,通常以为是有人背地里在咒骂自己,往往用手搓耳朵来破解。

还有关于耳屎(耳垢)的禁忌。民间以为自己的耳屎不可乱扔,让别人脚踏了对自己身体不利。吞食了自己的耳屎,则会变成哑巴或聋子。

口齿禁忌

民以食为天,吃饭必以口,所以民间有许多关于口形的俗信,认为口形关系到人的吉凶祸福。一般有“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菜糠”的俗谚,意思是说,男人嘴大有福,女人嘴大无福。

民间也有关于嘴角有法令纹入口会被饿死的俗信存在。此外,还有“合嘴出现弯弓样,其人恶毒心极狂”,“唇厚忠实,辱薄奸猾”等有关嘴形的说法。同时嘴唇颜色也有讳忌,所谓“唇红者主贵,唇白者身寒,唇暗者自卑,唇黑者主危”。

唇齿相依,牙齿也是有灵气的。民间俗信认为,小孩子掉牙,上牙要扔到沟里,下牙要扔到房上,这样牙才长得快,否则便长不出牙来了。扔牙时要扔到无人处,谨防被人用脚踩了,以免倒霉。小孩子掉牙或长新牙时,大人要嘱咐不能用舌头舔牙根,否则长出新牙来歪斜不正。牙忌外露唇外,忌牙色发黄发黑。不该掉牙的时候掉牙不吉利,主丧亲族。

脖子禁忌

俗谚云:“脖项短,不是瘸腿,就是瞎眼。”脖项短的人看上去显得呆板、笨拙,但是认为这会造成残疾,显然是非常武断的。

肩膀禁忌

古人劳动主要依靠体力,肩挑手提,肩膀是力量的象征。生活中有年长的人拍打年幼的肩膀的习惯,而忌讳年幼的拍打年长的肩膀,以为那是对年长者的不尊重。同时民间也习称男女调情为“吊膀子”,男人忌碰、摸女人的肩膀。

手脚禁忌

俗语云:“男子手如绵,生来一世闲;男子手如爪,一辈子好不了。”这种俗信很可能来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生活中,手指粗大、足骨瘦长干燥者,其人必辛苦;手若细软润泽、足若骨肉圆肥者,其人必逸乐。这种推测有其客观性。

民间对脚形也有禁忌。俗语云:“一根脚毛,管三个鬼。”所以民间禁忌拔脚毛。脚毛不拔,胆就不怯。拔下脚毛,就心中发憷。这也是民间常用恪守禁忌来保持和增强自身魔力、神性的一个例证。

财富篇

农业生产如何讨彩头

几千年,无论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都知“社稷”二字,乃国家之代表。为了江山社稷,不惜一切,在所不辞。然而真正熟知社稷之意的人少之又少。其实,社、稷二字本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端看古人将国家的行政、军事称为“社稷”,就知道人们对于土地和谷物的重视,由此可见,古人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原始社会、封建王朝还是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土地,也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是国家富饶的基础。古人更是将农业视为命之本,因此在农业生产当中,一些祈祷的仪式和择吉的习俗是广泛存在的。

在春耕之前,古人都会先祭奠土神和谷神,以求当年有好收成。人们对于冬雪甚有好感,认为这是来年丰收征兆,故有“瑞雪兆丰年”之说。一些地区在下地插秧、栽种的时候,会做一些讨彩头的事情,例如中原一代,首日插秧称为“开秧门”。主妇要备好饭菜酒肉,供家人和帮工者聚餐。餐间每人要吃个鸡蛋讨彩。拔秧时先用缚秧苗的稻草在秧田上面横扫几下,意谓防止“发秧疯”,即手背发肿。插秧结束称“关秧门”,有的户主绕田走一圈,拔一把秧苗带回家,扔在门墙边,说是“秧苗认得家门,丰收由此进门”。插秧结束那天的晚餐,主人家要宴请帮工者,称“打散”。插秧种田时,一天三餐外,还要加两次点心。

浙江一些地区也有不同风俗的讨彩,例如义乌一带在下地前要吃笋,表示庄稼长得跟笋一样快而高。永康一代要吃粽子和年糕,预示粒粒种,年年高。

不管哪些地方的习俗,人们对农耕前的择吉都是很重视的。

工匠百业祭祀有什么规矩

在古代,没有所谓的工业,一般来说,工匠百业就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纽带,没有了百业的顺通发展,社会的进步就会停滞不前,人们的生活也就越发单调。就以生产农具的工匠来说,如果没有他们,农耕将会陷入难题。

工匠百业的祈福规矩就是祭拜祖师爷。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做各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分工细、行业多,西周时就有“百工”之称,唐代有“三百六十行”之说,最主要的行业有七十二门,行业不同,生产习俗就有很大差别,但不管何种行业都有敬拜祖师的习俗。同一神被不同行业敬奉为祖师,如鲁班被木匠、瓦匠、石匠、棚匠、扎彩匠、雕匠、皮箱行、造船工等诸多行业敬奉为祖师爷;黄帝被帽业、鞋业、成衣业、弹花业、丝织业、医药业、弓匠等行业敬奉为祖师。也有的行业由于地域不同,所奉祖师也不一样,以陶瓷业为例,景德镇奉童宾,宜兴奉范蠡,石湾奉舜帝,湖南奉陶正等。另还有酒匠拜杜康,纸匠拜蔡伦,笔匠拜蒙恬,画匠拜吴道子,染匠拜梅、葛二仙,理发匠拜罗祖,中医奉扁鹊等等。

祭祀当天,庙堂要锣鼓喧天、香烛缭绕、灯火通明。领事的人要带领所有弟子行跪拜大礼。祭祀完毕后,要宴请行内人和行业大作坊主吃饭。

不同行业,祭祀的间也有所不同。例如铁匠要在匠铺中摆上祖师爷的造像,每逢初一、十五要供奉,不能怠慢。端午节的祭祀尤为隆重,铁匠会请人修炉,把铺子打扫干净。木匠会在祭祀的时候杀鸡、猪、羊,被称为“三斩”等。

伐者为什么要祭拜山神

在古代并没有真正的林业工作者,林业方面也没有具体分工。靠山靠木吃饭的人,大多以猎户和山民为主。所以传统林业并没有工匠百业那样详细的祭拜仪式,也没有祖师,祭山神是山户的事情。

山神并不是固定的神祇,在人们心目中也没有固定的形象,只不过是古人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的现象。从山神的称谓上看,山神崇拜极为复杂,各种鬼怪精灵皆依附于山,互相融合,演变成了每一地区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山神居住。例如南部地区一些地方将身上生有野草的野猪视为山神,万不能击杀,否则会遭天谴。东北地区的山神没有具体形象,伐木者或山民只是用三块木板或是三块石头累积成小屋作为供奉庙殿,中间的石头是虎神,左右两块为五道神和土地爷,祭拜他们就不会遇到老虎,也不会迷路或一无所获。可见,对伐木者来说,老虎是山神之一。

祭奠山神自然要上贡品,馒头、糕点、酒菜、水果必不可少。祭山者叩拜三首,再行进山伐木,或者从事其他采摘活动。

过去古代的天子也会入山祭天地,对山神进行大祭。祭山时大多将玉石和玉器埋于地下,也有用“投”和“悬”的祭法,即将祭品鸡、羊、猪或玉石投入山谷或悬在树梢、可见祭山神不只是民间活动而已。

现代居民祭山神的已经较少,不过依然有一些地区存在着山神庙,远方来客既然踏足,不妨入乡随俗,祭拜一二。

渔业工作者祭祀哪些神祇

渔业是生存在海边的居民赖以为生的事业。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这个道理。面对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求生的渔民历尽千辛万苦出海打鱼,很多人生命留给了海洋。因此过去人为了平息大海的怒气,让自己出海有个好收成,便会尽心尽力举办各种各样的祭祀。

从事渔业的人,多信奉龙王、水神、妈祖、河伯等,到现在为止,这些信奉习惯依然保留。人们相信,自己出海或下河的收成是由这些神明来决定的,是否会遇到凶险也跟神明有关。所以只要虔诚祈求神明保佑,从不怠慢轻忽,就可以丰收,还能免于灾祸。

水神的具体形态,民间多以为是龙、蛇。因为龙乃司水之神,因此海有龙王、井也有龙王。每年农历三十的晚上,人们会做大量的河灯放入水中,顺水而漂,规模之大,灯火之亮,实为壮观,这就是传统遗留下来的祭水神仪式。

古代中原人以祭河伯为祭水神仪式,河伯为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俊美风流,所以祭河伯的祭品多是美丽的少女,在现代已经没有了。

妈祖是海上渔业工作者祭奠的神祇,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称林默娘。一生在海上奔波,救助受伤的渔人,慈悲为怀,终身未嫁,死后被渔人立庙供奉。

对于渔业工作者来说,除了祭祀神明外,还有很多日常禁忌,特别是在说话方面,例如不可以说“翻”、“倒”、“沉”、“破”、“离”、“火”等字眼,只要稍微能联想到不利于渔业运行的,都不宜说出口。

养殖业工作者如何进行祭祀活动

养殖业多为养殖牲畜、蚕或鱼等,与其他行业一样有一些择吉和禁忌的俚俗习惯。养殖业之所以有一些祭祀习惯,最早源于古代的祭祀。从几千年前开始,中国的祭祀都会杀鸡、羊、猪三种动物,所以这三种动物被称为三牲,即祭品的意思。因为常被作为祭品,这三种动物就成了养殖业最核心的产品。民间也就会围绕这些动物的饲养而制造出一些需要祭祀的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