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1章 祖方(4)

平胃散合五苓散生料煎服。 平胃本平胃气之敦阜。若因脾土之虚。不能消运。又须稍藉参、苓。如养胃之类。然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肿胀。且气壅不胜参、术难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运水土。与正气散之假苏、藿以散客邪。两不移易之定例也。

枣矾丸 治食积发黄。

平胃散加皂矾。(面裹。烧红) 煮红枣肉丸服。 此消磨宿滞之第一峻利方。较平胃之缓急百倍。膏粱慎勿罔施。

服后以谷压之。否则恐其呕吐也。

枳壳汤 治痘疹误服参、 。腹胀喘急。

平胃散去苍术加枳壳。

二陈汤(局方)

治脾胃痰湿。

半夏(姜制。二钱半) 茯苓(钱半) 陈皮(略去白。一钱) 甘草(炙。一钱) 生姜(三片) 乌梅肉(半个)上六味。水煎。空心温服。 燥痰。减半夏、生姜加麦门冬、竹沥。郁痰干咳。去半夏。用蜜煎姜。加川贝母。火痰。加黄连、竹茹。老痰。加蛤粉、海石。 按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其灵枢半夏汤。见不得卧门。

小半夏汤(金匮又名生姜半夏汤) 治痰积膈上。咳嗽呕哕。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茯苓、乌梅。用半夏一两(炮。去涎水) 生姜汁半合。

千金半夏汤 治胆腑实热。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乌梅。生姜易宿姜。加黄芩、生地黄、秫米、远志、酸枣仁。以流水煎秫米。去滓。煎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 治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乌梅。用半夏一两。生姜汁半合。茯苓三钱。

大半夏汤 治胃反呕吐。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茯苓、乌梅。加人参三钱。以水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温服。 千金有橘皮。治气满腹胀。又。千金大半夏汤本方更加附子、当归、桂心、蜀椒、浓朴、枳实、茯苓、甘草、大枣。治胃中虚冷。腹满气塞。

半夏干姜汤 治干呕吐涎沫。

二陈汤去茯苓、陈皮、甘草、乌梅、生姜。加干姜、等分为散。取方寸匕。浆水煎服。

橘皮汤 治干呕哕手足厥。

二陈汤去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四钱。生姜一两。

橘皮半夏汤 治积气痰痞。饮食呕吐不止。

二陈汤去茯苓、甘草、乌梅。用半夏、橘皮各半两。生姜汁半合。

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 治胸痹短气。

二陈汤去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一两。生姜半两。加枳实三钱。

橘皮竹茹汤(金匮) 治胃虚哕逆。

二陈汤去半夏、茯苓、乌梅。用橘皮三钱。甘草一钱。生姜半两。加竹茹三钱。人参一钱。大枣三枚。

半夏浓朴汤(金匮。即四七汤) 治气结成疾。状如破絮。或如梅核。结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中脘痞满。气郁不舒。恶心呕逆。一切郁证初起属实者。

二陈汤去橘皮、甘草、乌梅。加紫苏、浓朴。(一方。有红枣。)加味四七汤 治心气郁滞。

四七汤加茯神、远志、菖蒲、甘草。

指迷茯苓丸 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恶寒。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乌梅。本方用半夏曲二两。茯苓一两。加枳壳、风化硝各半两。姜汁调。神曲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玉函)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二陈汤去茯苓、陈皮、乌梅。加人参、浓朴。

二术二陈汤 治脾虚痰食不运。

二陈汤加生白术、(姜汗拌晒。) 茅术。(麻油拌炒。)分气紫苏饮 治胁痛气喘。

二陈汤去半夏加紫苏、桑皮、大腹皮、桔梗、五味子、食盐。

宁嗽化痰汤 治客邪伤肺。久嗽不止。

二陈汤加紫苏、葛根、枳壳、桔梗、前胡、麻黄、杏仁、桑皮。

导痰汤 治湿痰内外壅盛。

二陈汤加南星、枳实。

加味导痰汤 治湿热痰饮。眩晕痰窒。

导痰汤加人参、白术、黄芩、黄连、栝蒌霜、桔梗、大枣、竹沥、姜汁。

十味导痰汤 治痰湿上盛。头目不清。

导痰汤加羌活、天麻、蝎尾。临服入雄黄末少许。

祛风导痰汤 治类中风。筋脉颤掉。

导痰汤加羌活、防风、白术、姜汁、竹沥。

涤痰汤 治类中风。痰迷心窍。

导痰汤加菖蒲、人参、竹茹。

温胆汤(千金)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多汗不寐。短气乏力。皆由寒涎沃胆所致。

二陈汤用橘红。加枳实、竹茹、红枣。

参胡温胆汤 治往来寒热。呕而痞闷。

温胆汤去竹茹、红枣。加人参、柴胡。

十味温胆汤 治寒涎沃胆。胆寒肝热。心悸不眠。短气恶心。耳鸣目眩。四肢浮肿。

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熟地、枣仁、远志、五味子。胆之不温。由于胃热不清。停蓄痰涎。

沃于清净之府。所以阳气不能条畅。而失温和之性。故用二陈之辛温以温胆涤涎。涎聚则脾郁。

故加枳实、竹茹以化胃热也。若寒热呕逆。胃气不振也。去枳实之消克。红枣之滞胃。加柴胡以疏肝。

人参以扶胃。乃六君子之变法也。更加熟地、枣仁、远志、五味。又为归脾汤法派耳。

消暑丸(局方) 治肥人伤暑。眩晕呕逆。

二陈汤去陈皮。用醋炒半夏二倍。生姜自然汁为丸。酸浆水或乌梅汤、淡醋汤下七八十丸。

千缗汤 治风痰喘急脉证俱实者。

二陈汤去茯苓、橘皮、乌梅。本方用半夏七枚。甘草一寸。生姜指大切。加皂荚(去皮弦子。酥炙。)净末半两。水煎温服。一方。无甘草。但用半夏一两。皂荚末半两。生姜七片。

同入纱袋中。以手揉取清汁。作三服。

温中丸 治黄胖面肿足胀。是脾虚不前健运。虽有积聚。不可下之。

二陈汤本方橘、半、茯苓各一两。炙甘草五钱。加黄连、香附、苦参、针砂(醋 。锈过。)各五钱。白术二两。神曲一两。醋水各半泛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用白术六钱。陈皮一钱。

生姜三片煎汤送下。虚。加人参一钱。病轻者。服此药六七两。小便即长。病甚者。服一斤。小便始长。积聚去净。然后六君子之类调补之。

四君子汤(局方)

治胃气虚弱。饮食不思。倦怠少食。

人参(一钱至三钱) 白术(炒黄。一钱至二钱。) 茯苓(一钱至钱半。) 甘草(炙。六分至一钱。)上四味。水煎。空心温服。按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用四物。

亦必兼此。故八珍之主治。不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但补气则偏于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力。阴无由以化也。方中白术。若治脾胃虚衰。大便不实。或呕恶不食。

合用炒焦。方有健运之力。如肺胃虚燥。咳嗽失血。须用陈米饭上蒸过十余次者。则转浊为清。

转燥为润。是以异功散、八珍汤及归脾、逍遥等方内。并宜蒸者。即阴虚干咳。咳吐白血。总无妨碍。

更加白蜜拌蒸。犹为合宜。其于轻重炮制之间。全在用者之活法权变。举此可以类推三隅矣。

异功散 治肺胃气虚。稀痰喘嗽。

四君子汤加橘皮(略去白。) 为散。每服三四钱。加生姜一片。水煎。去滓服。

六君子汤 治胃虚少食。痰嗽呕泄。

四君子汤加橘皮、半夏、生姜。

香砂六君子汤 治气虚痰食气滞。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乌梅。

乌蝎六君子汤 治小儿慢脾风内钓六君子汤加川乌、蝎尾。神曲糊丸服。

温脾散 治小儿心脾亏损弄舌。及虚胀乳食不进。

四君子汤加黄 、藿香、诃子肉、橘皮、桔梗、木香。为散。每服三四钱。加姜、枣煎服。

外台茯苓饮 治胸中停痰。宿水吐后。虚满不食。

四君子汤去甘草。加枳实、橘皮、生姜。

惺惺散(局方) 治小儿伤寒。发热咳嗽。

四君子汤加桔梗、细辛、羌活。(一作花粉。)等分为散。每服一二钱。加薄荷五叶。水煎热服。取微汗愈。不愈。再作。加葱白、香豉。

四兽饮 治疟疾胃虚。中挟痰食。

四君子汤加半夏、橘皮、草果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生姜七片。乌梅肉一个。水煎。清晨热服。

八味顺气散 治类中风虚胀喘逆。

四君子汤加青皮、橘皮、白芷、乌药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温服。

参苓白术散(局方。一名参术饮。) 治胃虚喘嗽。大便不实。

四君子汤加山药。扁豆、莲肉、桔梗、薏苡、砂仁为散。每服四五钱。加姜、枣煎服。

七味白术散(即钱氏白术散。) 治胃虚津气不行而渴。

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煨葛根为散。每服三四钱。水煎。日三服。

八珍散 治胃虚痰中见血。及粉红痰。

四君子汤加黄 、山药、粟米、扁豆。(炒存性。)九味资生丸 治老人食难克运。

四君子汤本方参、术各三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半两。加橘红、楂肉、真神曲各二两。川黄连、白豆蔻各三钱半、炼白蜜丸服。古方止此九味。后人更加桔梗、藿香各半两。泽泻三钱半。扁豆、莲肉各一两。薏苡三两。山药、麦芽、芡实各一两半。醉饱后细嚼弹子大一丸。淡姜汤下。则酒食易化。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营卫。饥时服之即饱。饱后食之即饥。药虽繁简不同。而功效不异。因两存之。

八珍汤 治妇人胎产崩漏。气血俱虚者。

四君子汤合四物汤。

八物汤 治营卫俱虚。畏寒发热。

八珍汤去人参加黄 。按八珍、八物功用悬殊。以人参专补脏腑元气。黄 惟司营卫开阖也。

世人每谓黄 代人参。恒用八物补益脏腑之气。大为喷饭。

人参胃风汤(局方) 治风入胃中。能食便血。

四君子汤去甘草加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粟米。一方。多木香。按风入胃中。何以反能食。

盖风为阳邪。其性善行。久而化热。即内经所谓瘅成为消中者是也。方中但用桂枝去风。而不去热者。以热必随风外解。不必加治耳。

益气养营汤 治瘰 结核流注。一切郁热毒瓦斯。

八珍汤加黄 、桔梗、贝母、香附、橘皮、生姜。

大防风汤(局方) 治邪袭足三阴。腿膝疼痛。及痢后胫膝痛。鹤膝风。附骨疽证。但赤热肿者禁用。

四君子汤去茯苓。加肉桂、附子、黄 、牛膝、杜仲、熟地、白芍、川芎、羌活、防风。

四物汤(局方)

治营血虚热。

熟地黄(二钱) 当归身(一钱) 白芍药(钱半) 川芎 (八分)上四味。水煎。温服。肥盛多湿痰。及呕逆少食便溏者禁用。

增损四物汤(局方) 治血虚发热。食少便溏。

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甘草、炮姜。

加减四物汤 治停经血滞。少腹结痛。

四物汤换赤芍加三棱、蓬术、肉桂、干漆灰。

四乌汤 治血中气滞。小腹急痛。

四物汤加乌药、香附、甘草。

四神散 治产后血虚。或瘀血腹痛。

四物汤去地黄加炮姜为散。温酒服方寸匕。

金匮当归芍药散 治腹中诸痛。

四物汤去地黄加白术、茯苓、泽泻为散。酒服力寸匕。日三。

当归散 治妊娠胎气不安。

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芩、白术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芎 汤 治产后崩漏。下血不止。

四物汤换干地黄。加黄 、甘草、干姜、吴茱萸。若夏月经后。有赤白不止。除地黄。加杜仲、人参。

三黄补血汤 治血虚至夜发热自汗。

四物汤加生地黄、黄 、升麻、柴胡、丹皮。

四物二连汤 治重阳无阴。昼夜发热。

四物汤加宣黄连、胡黄连。按此本为重阳无阴。昼夜发热而立。必其人时火亢极于阴分。

乃为相宜。以阳邪炎威。故曰重阳。阴欲消亡。是即无阴。非真阴补虚之谓。盖阳全阴半。阳得以统阴。所以昼夜皆热。若阴气自病。断无上午阳分发热之理。每见时师用以治虚劳蒸热及血虚发热之疾。服之未有不呕泻夺食者。曷知方下原治发热。未尝言蒸热也。夫热发于外。虽滞于阴。

实为客邪。热蒸于内。阴不济阳。证属久虚。可不辨而混治乎。其阴虚蒸热。自有六味地黄。血虚发热。自有当归补血。亦何藉于此哉。

大秦艽汤 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宜此养血营筋。血行风自灭矣。

四物汤加秦艽、生地黄、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茯苓、白术、白芷、黄芩、石膏、甘草。

张景岳曰。大秦艽汤在机要发明。俱云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如是血弱不能养筋。

宜养血而筋自荣。以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大秦艽汤虽有补血之药。而寒散之剂居其半矣。

夫既无六经之外邪而用散。何为也。既无阻隔之火邪而用寒。何为也。寒散既多。又果可养血气而壮筋骨乎。秦艽汤且不可。愈风汤则尤其不可者也。吾不知用此法者。果出何意。

独活寄生汤(千金) 治风痹腰脚疼重。

四物汤加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人参、甘草。

古今录验无寄生。有续断。肘后无寄生、人参、甘草、当归。有附子。产后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汤。

十味锉散 治湿痹周身疼痛。

四物汤加白术、附子、防风、茯苓、黄 、肉桂。此即十全大补。去人参、甘草之甘缓补气。

而加附子、防风以通达外内也。

玉烛散 治血热大便秘结。

四物汤换生地黄。加生甘草、酒大黄、玄明粉、生姜。万全方。无大黄、明粉。易青皮、枳壳。

胶艾汤 治陷经下血。孕妇胎漏不止。

四物汤用干地黄。加阿胶、甘草、艾。清酒和水各半煎服。(一方。多干姜。)千金无地黄、芍药。

丁香胶艾汤 治经漏兼白带。

四物汤加丁香、阿胶、艾。

加味香附丸 治倒经自汗胎漏下血。

四物汤本方用熟地八两。归、芍各四两。芎 三两。加四制香附一斤。泽兰叶、乌贼骨各六两。

为末。用浮麦面、酒、醋、水调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早暮各一服。温酒、沸汤任下。

艾煎丸(局方) 治妇人崩伤淋沥。带下赤白。小腹 痛。

四物汤本方归、地、芍各二两。川芎一两。加人参、石菖蒲、(炒)吴茱萸(用开口者。醋炒。)各一两。为末。用蕲艾四两。酒煎浓汁。入糯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醇酒下。更加肉桂、熟附子各一两。香附四两。名艾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