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5章 兵政十五海防中(8)

切惟古今之時勢。有常必有變。人臣之謀國。有經必有權。茲當滇南告警。變起倉卒。一切關係疆場之事。有斟酌權宜。可濟時變者。即不得概執引經之說。以疏于事先。而忽于未然也。臣且就閩省目前情形。為我皇上陳之。閩人活計。非耕則漁。一自遷界以來。民田廢棄二萬餘頃。虧減正供。約計有二十餘萬之多。以致賦稅日缺。 國用不足。而沿海之廬舍畎畝。化為斥鹵。老弱婦子。展轉溝壑。逃亡四方者。不計其數。所餘孑遺。無業可安。無生可求。顛沛流離。至此已極。邇來人心皇皇。米價日貴。若不安插。倘飢寒迫而盜心生。有難保其常為良民者矣。我皇上停止海界之禁。正萬姓更生之會。而閩地仍以臺寨為界。雖云展界墾田。其實不及十分之一。且臺寨離海尚遠。與其棄為盜藪。何如復為民業。如慮接濟透越。而此等遷民。從前飄流忍死。尚不肯為非。今若予以恒產。斷無舍活計而自取死亡之理。即釘油鐵絲綢布帛。皆奸商巨賈。勢豪土棍。有力者之所辦。窮民亦無此資本。何由而濟。如慮逼近沿海。難免寇侵掠。夫海賊可以登岸之處。不過數所。餘皆海潮湧入之小港。時湧時退。不能停泊。若設防兵堵禦要害。則寇亦無隙可乘。設立水師原為控扼巖疆。未有棄門戶而反守堂奧之理。目今多事之時。海逆不無窺伺。伏乞皇上允臣相度形勢。應仍舊者照舊防備。應更移者奏請更移。務使將領不得偷安。則門戶既固。而遷民可以開墾復業。無以糧齎寇之憂。無透越接濟之慮。兵既衛民。民不失所。此捍外安內之要著也。從來富國強兵。莫有過于魚鹽之利。閩自禁海以來。利孔既塞。是以兵窮民困。目下青黃不接之際。追呼雖頻。輸將仍緩。兵丁乏授食之需。引領協濟。各省處處添兵。在在索餉。安能及期協濟乎。今惟有請照木筏取魚事例。容漁戶沿邊採捕。每十筏聯為一甲。行以稽查連坐之法。遇開港之時。止許隨帶乾糧。不許多攜米穀等物。令就近將領率防兵巡哨。督押漁筏。朝往暮歸。仍照編甲次序。灣泊內港聚集一處以便稽察。其採捕之魚十取其一以充國課。此項錢糧。或接濟兵餉。或借給遷民。如有贏餘。或存貯備修船隻。一舉而數善備焉矣。事如可行。臣即相機設施。如不可行。決不致貽邊疆之患。兵餉裕而 國用自足。荒田墾而流離可輯。催科緩而人心共安矣。

臺灣班兵議上觀鎮軍石甫文集

姚瑩

比聞大府檄下。議改臺灣班兵。召募土著。愚竊為過矣。臺灣自古海外荒服之地。明末鄭氏竊據。為閩浙江南憂者四十年。康熙時始入版圖。於今一百三十三載。設立重鎮。總攝師干。俾以專殺之典。為東南沿海數十郡外藩。日本荷蘭無敢窺伺者。臺灣之功也。臺澎一鎮。水陸十三營。額兵一萬四千六百五十六名。自督撫兩院。水陸二提。漳州江州建甯福甯海壇金門南澳七鎮。福州興化長福延平閩安邵武六協五十八營。抽撥更戍。多者一千。或七八百。少者一百。或數十名。其到臺也。又分布散處。每內一營。分臺營者十數。極多不過百人而已。匪特三年之中。分起輪班。出營收營。紛紛點調之煩。配坐哨船或西船。重洋風濤。歲有漂溺之患。而且戍臺之兵。既有兵糈。又有眷米。歲費十數萬。 天庾正供。曾不少惜。此亦何所取而必為之哉。嘗推原其故。竊見前人立法定制之善。不可易也。夫兵者凶器至危。以防外侮。先慮內訌。自古邊塞之兵皆由遠戍不用邊人。何也。欲得其死力。不可累以室家也。邊塞戰爭之地。得失無常。居人各顧室家。心懷首鼠。苟有失守。則相率以迎。暮楚朝秦。是其常態。若用為兵。雖頗牧不能與守。故不惜遠勞數千里之兵。更迭往戍。期以三年。贍其室家。使之盡力疆場。然後亡軀效命。漢唐以來。咸遵斯制。臺灣海外孤懸。緩急勢難策應。民情浮動。易為反側。然自朱一貴林爽文陳周全蔡牽諸逆寇亂屢萌。卒無兵變者。其父母妻子皆在內地。懼干顯戮。不敢有異心也。前人猶慮其難制。分布散處。錯雜相維。用意至為深密。今若罷止班兵。改為召募。則以臺人守臺。是以臺與臺人也。設有不虞。彼先勾接。將帥無所把握。吾恐所憂甚大。不忍言矣。其不可一也。兵者貔貅之用。必使常勞。勿得宴安。自古名將。教習士卒。勞苦為要。苟平居習為安逸。何能驅策爭先。故練技藝。習奔走。日行荊棘之叢。夜宿冰霜之地。寒能赤體。暑可重衣。然後其兵可用。今營制訓練。各有常期。將弁操演。視同故事。惟班兵出營入營。約束煩難。且以數十處不相習之人。萃為一營。彼此生。操練勢難畫一。將備懼罰。即欲不勤操演。有所不能。是於更換之中即寓習勞之意。益以賢能將帥。講習訓練。斯成勁旅。若改為召募。則日久安閒。有兵與無兵等。其不可二也。兵以勇敢為上。百戰之兵。所向無前者。膽氣壯故視敵輕也。古者名將教士。平時練其膽氣。使習陷危機而不懼。然後大勇可成。臺洋之涉。亦可謂危機矣。駴浪驚濤。茫無畔岸。巨風陡起。舵折桅欹。舟師散髮而呼神。舶漂流而破碎。大魚高於邱岳。性命輕於鴻毛。若此者班兵往來頻數。習而狎之。膽氣自倍。一旦衝鋒。鏑昌矢石。庶不致畏葸而卻步。且平日海洋既熟。即遇變故亦來往易通。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後生。此之謂也。今若改為召募。免其涉險。則恇怯性成。遇難望風先走。膽氣既無。鮮不潰敗。愛之適足以死之。甚非 國家所以養兵之意。其不可三也。然而大府之所以議改者。亦自有說。請一一釋其疑。一曰節糜費。閩省兵糈。僅能支給。自林陳蔡三逆軍興。各府縣運穀赴臺。積貯空其大半。頻年買補。尚缺額者十數萬石。而臺灣每歲運穀。不能時至。各縣借動倉穀。墊放兵米。舊貯未滿。又有新借。各縣藉口。不免虧空。且臺灣新設艋舺一營。兵米不敷支給。是閩省倉儲。頗形支絀。若改班兵為召募。則內地眷米一項。歲可省穀數萬。數年之後。不惟補足。且有贏餘。并可減運。以給艋舺兵米。此節糜費之說也。殊不知內地倉儲並不虧於軍需。而虧於官吏。軍需所缺。歷年採買。不難報竣。所慮者有採買之名。而無買穀之實。及至交代。輾轉流抵。虛報存倉。至於臺穀。不過運期稍遲。雖有借墊。運到即還。何至虧空。若艋舺不敷兵米。則臺地亦尚有別可籌。何必貪節省之虛名。而誤百年之大計。二曰處游民。臺地口禁雖嚴。而港汊紛歧。自鹿耳門鹿港八里岔三正口外。南路則打鼓港東港大港喜樹仔。北路則笨港五條港大甲椿梢後隴中港大垵烏石港。其他私僻港口。不可勝紀。無業之民。偷渡覓食。日漸增多。非遊聚市廛。為地棍羅漢腳。則結眾成。肆為盜賊。緝捕懲治。不勝其眾。若召募為兵。若輩有可資生亦所以區處之道。此處游民之說也。不知召募之額有常。而遊民之來無限。不為兵者。又何以處之。且若輩惰游無根。小不遂意。及或犯法。則逃去無所顧忌。若操之稍急。又鼓噪為變。一旦姦民蠢動。此輩皆其逆黨矣。況臺地漳泉澳三籍。素分氣類。動輒械。將弁帶兵彈壓。非彼之。即彼之黨。不更助之亂乎。其患無窮。不待智者而決矣。三曰免煩擾。臺灣班兵。三年抽換。往來絡繹。則有造冊移報之煩。缺額事故。則有補革案牘之煩。臺防鹿港蚶江廈防四廳。配船候渡者無虛日。內五十八營。外十三營。收營出營者屬於途。且班滿出營之後。多不遵約束。紛紛滋事。帶兵員弁。既畏如虎狼。地方廳縣。更難於治問。若改為召募。則諸弊皆清。此免煩擾之說也。不知文移案牘。不過書識之勞。廳營紛紜。各有舊章可守。倘其出營滋事。一能吏足以安之。若慮煩擾。務求安便。此事簡民之區所宜講求。而非所以施於繁要。況海外重兵之地乎。然則由前三者其害甚大。由後三者並無所利。吾不知議者何所取。而輕改舊章也。夫老將言兵。計出萬全。忠臣謀國。期於久遠。事必權其利害。而利之所在。弊即在焉。亦視其大小何如取。班兵之制。於今一百餘年。推其弊。不過如此。其利則保障全海。而改為召募。則其害不可勝言。而并無所利。可以決所從違矣。

覆趙制軍言臺灣兵事書石甫文集

姚瑩

奉諭以臺營惡習。幾有魏博牙兵之勢。瑩以為此不足為臺地深憂。皆告者過耳。自古治兵與治民異。兵者凶器。其人大率觕魯橫暴。馭之之道。惟在簡嚴。簡者不為苛細。責大端而已。嚴者非厲刻酷。信賞罰而已。夫虎豹犀象。雖甚威猛。然而古有豢畜之者。馭得其道也。馬牛犬羊。雖甚馴擾。僕夫童子。可操鞭箠而驅之。壯夫鹵莽。或受蹄角之傷。重且死者。馭之不得其道也。市井無賴。三五毆。其勢洶洶。老儒學究。向判曲直。反受詬誶。道傍之人。袖手竊議短長。紛紛未已。一武夫健者。奮怒叱之。二比鬨然而散。臺營情勢。亦若是而已矣。今之走告於執事者。非婦人老儒。則道傍袖手者也。請質言之。臺灣一鎮。水陸十三營。弁兵一萬四千有奇。天下重鎮也。兵皆調自內地。督撫提鎮協水陸各標五十三營。漳泉兵數為多。上府各營兵弱。向皆無事。興化一營稍黠。多不法。其最難治者。漳泉之兵也。人素勇健而俗好。自為百姓已然。何況為兵。水提金門兩標尤甚。昔人懼其桀驁。散處而犬牙之。立意最為深遠。然如械娼賭。私載違禁貨物。皆所不免。甚且不受本管員弁鈐束。不聽地方官申理。康熙雍正之間尤甚。乾隆嘉慶以後。屢經嚴治。乃稍戢。此兵刑二律。所以於臺地獨重也。重法如迅雷霹靂。不可常施。常施則人側足不安。故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然小者可弛。而大者不可弛。小者宿娼聚賭。攬載違禁貨物。欺虐平民之類是也。若械人命。不受本管官鈐束。不服有司審斷。則紀綱所係。必不可宥。此輕重之別也。故治兵者不可不知簡嚴之道。不辨輕重者不可以簡。不簡者不可以嚴。不嚴者不可以用威。威不足則繼之以恩。恩不足則守之以信。自古名將得士力者。皆由用此。今之治兵者。大抵既不知簡。又不能嚴。有罪而不誅。則無威。將不習弁。弁不習兵。勞苦之不恤。而朘削之是求。則無恩。當罰者免。當賞者吝。則無信。此所以令之不從。禁之不止也。然則以為不足慮者有說乎。曰。兵之可慮而難治者叛變耳。自古驕兵亂卒。大抵在其本鄉。形勢利便。易於叛變。若客兵則有潰而無叛。其形勢不便故也。魏博之牙兵。皆魏博人也。故敢屢殺逐其大將而不受代。若臺兵則皆撥自內地。上游與下兩不相能也。興化與漳泉不相能也。漳與泉復不相能也。是其在營常有彼此顧忌之心。必不敢與將為難明矣。況其父母妻子。皆在內地。行者有加餉。居者有眷米。 朝廷豢養之恩甚至。設有變。父母妻子先為戮矣。豈有他哉。雖臺地之民大半漳泉。而兵與民素有相仇之勢。故百餘年來。有叛民而無叛兵。乃治兵者每畏之而不敢治。則將之懦也。且漳泉之人其氣易動而不耐久。一夫倡而千百和。初不知何故。及稍知之。非有所大不願則已懈。更盛氣勢以臨之。鼠伏而兔脫矣。如吹豬脬。初雖甚壯。但刺小孔。即索然。此漳泉之人之情也。漳泉之兵既治。則他可高枕而臥矣。大抵為吏而曰其民惡者。必非良吏。為將而曰其兵惡者。必非良將。今姑為救弊之法。有三事焉。一曰小事勿問。大事勿赦。二曰按期實操。每月親考。三曰責成千把。不得頻易。如此。則寬猛並而恩威不致濫施。營伍肅而惰游不得滋事。責成專而功過有所歸屬。三者至為淺易。而實行之甚難。惟執事之力為主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