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文化在历次世界经济危机中的反周期作用

“口红效应”一词,伴随着金融危机步入公众视野,成为眼下的热门词汇。它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每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者购买预期有所下降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口红并非生活必需品,但其廉价并能带来满足消费欲望与心理慰藉的双重愉悦。经济衰退后人们很难去做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大事”,却不介意用些小闲钱来消费“初级奢侈品”。文化消费就具有这种“口红效应”,在金融危机时呈现逆势而上的反周期性质。

受金融危机影响,人们的生活压力、心理压力增大难以避免,渴望得到心理慰藉、精神激励,虽然说对远距离休闲和高端文化等消费能力减弱,但对轻松娱乐、价格低廉、简便易行的低端文化等消费需求更加强烈。从历史上两次较大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来看,美、日、韩等国文化产业都在应对危机中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印度的电影和音乐歌舞等都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

一、美国电影业的崛起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应对席卷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推出了系列“新政文化计划”,通过启动各种重大文化项目,加大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大批雇用各类文化人才(包括失业人员),刺激新的大众性文化娱乐消费,并着手进行文化产业的框架性布局,为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的电影业迅速成长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好莱坞电影让饱受经济衰退困扰的人们找到了心灵慰藉,在电影中圆了一个个“美国梦”,也造就了迪斯尼、时代华纳等一批文化“巨无霸”,最终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强国。目前,美国文化产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约25%。其中,好莱坞的巨制电影、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的流行音乐更是占有营业额的大头。在每年美国商品的出口项目当中,文化产业视听产品的出口额(紧随航空业和食品业之后)总是名列前茅,它同时为美国国内提供了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就拿纽约市来说,唯一能与华尔街的经济效益抗衡的恐怕只有文化产业了,每年就有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在文化市场中流通。由此可见,在美国文化产业所需的成本中,无论是资本的投入和产出,还是技术信息抑或人力资源,都在全世界独居榜首。

美国文化产业雄霸全球,最根本的是由商业、外交、政策、技术和文化等各种因素杂合而成就的。在资本支持方面,美国文化产业依赖于金融市场的全球紧密流动,这种依赖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的。事实证明,近些年来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那些更重人文内涵的小制作影片则受到排挤,大制作影片的投资达到了天文数字。那么,这些膨胀的资金必定被制片商转嫁给市场的资本融合,依靠强有力的金融市场来支撑美国电影产业。只有在这个时期,才能出现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超亿美元的大手笔,当然,面对全球票房的18亿美元的总收入,这一投资又是小巫见大巫。而这种大收益,较之普通商业盈利更为巨大和迅速,这更加剧了投资者对美国文化产业的信心,大投资的持续使得文化产业在美国经济总产值中的地位居高不下。

二、日本动漫业的崛起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外向型经济的日本遭受重创。为了尽快走出困境,日本制定出台了多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设立文化发展基金,拓展国际市场,日本动漫业作为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羽翼渐丰进军国际市场,文化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迅猛发展的动漫和游戏等文化产业在日本称作“内容产业”。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内容产业”渗透到日本的各个领域,此间专家比喻说,它像串儿烧一样,把新闻、出版、音乐、广告甚至手机、汽车等多种产业结合起来,衍生出与传统概念中的文化产业完全不同的“新文化产业”,它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日本动漫的独特魅力逐渐征服了许多国家的观众,更有一些西方国家将现在的日本“内容产业”称之为“酷的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显示,在全世界放映的动画片中有近六成是日本制造的,在欧洲上映的动画片中日本动画片占80%。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收入的4倍。目前,广义动漫产业已经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十几个百分点,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2003年,日本政府成立了“知识财富战略本部”,正式把“新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一产业放宽限制,增加预算,完善相关法律。同时,日本民间也开始积极兴办动漫学校,通过举办动漫和游戏大赛等各种方式,下大力培养人才,壮大动漫和游戏的创作队伍。如今,仅在东京,就有几千家动漫和游戏软件公司。

三、韩国影视剧的崛起

受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制定中长期规划,增加财政预算,强化税收优惠,动员民间资本,建设文化园区,拓展海外市场,让电视剧与电影的“韩流”风靡亚洲各国。在赢得大批观众影迷的同时,更在当地餐饮、服饰、旅游等多个行业引发阵阵“韩流”,为韩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而这股“韩流”的源头,正是多年来受到政府成功推动的韩国文化产业。

目前,韩国文化产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约10%。据2005年韩国文化观光部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公布,2003年涵盖韩国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广告、互联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按当年汇率,折合370亿美元),占当年韩国GDP的6%。韩国文化出口主打产品为游戏、电视剧、电影。2003年,游戏产品出口额为1.81亿美元(占文化产品出口额的29%)。2003年,电视剧出口额为3308万美元(占文化产品出口的5.2%)。2004年为7150万美元,增长116%。2003年电影出口164部,金额为3098万美元(占4.9%)。2004年为194部,金额为5828万美元,增长88%。

韩国文化产业基本上是采取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商业运作的模式发展的。这种“韩流模式”的商业运作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化先行。韩国文化通过影视、音乐等接受度极高的载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在赢得人们认同与喜爱的同时,也为韩式消费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文化输出先于商品输出,通过文化渗透诱导商品消费,这就是文化先行的意义。二是形成商业链条。一部受欢迎的国产电视剧,通常意味高收视、高卖价、多买家。但一部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却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性。可能是一阵服装时尚,一股饮食风潮,或是一轮旅游热潮,而更大的可能是以上多者的结合。因为对于韩剧而言,收视高得到的收益只是开始,更大的收益来自这部片热播之后所衍生出的更大的消费市场。以影视为开路先锋,带动服饰、餐饮、旅游、美容等行业发展,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商业链条。韩国之所以将影视行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就是看到了这条商业链条强大的吸金能力。

韩国用8年时间创造出一个“韩流”神话,当中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商界的支持,而更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将文化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思维与经验。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做成一项成功的产业,除了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文化传承之外,还需要可以为文化商业化、市场化提供服务的各种高层次行业的存在乃至兴盛,这一点正是韩国文化产业崛起的关键,也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四、印度文化产业的崛起

印度的电影业一直充当印度文化产业的主力军,被誉为“世界电影工厂”。印度宝莱坞电影城每年的影片产量是美国好莱坞的近3倍,已形成了一个年营业额约12亿美元的市场,年产1200部影片,占据印度文化市场份额的80%。印度11亿多人口每年花在电影票上的钱有20亿美元。印度利用电影业闯入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十分成功。宝莱坞的电影、舞蹈和音乐在全世界都受到欢迎,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印度往事》等影片,以及一批印度裔导演脱颖而出,在西方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印度当代艺术正在不自觉地将传统表现形式与现代融合,不仅将傲人的印度古典音乐舞蹈中成功地融入现代风格,载歌载舞的宝莱坞电影传统也在创新中传承,继续保持印度独特的文化魅力。电影业依然是印度文化产业链中最大的出口行业,即使金融危机也没有影响西方粉丝对印度电影的热情。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功能,为加快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回顾近代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史,每当经济困难时期,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更加旺盛,文化作为一种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的独特优势就更加彰显,文化发展的步伐就更加快速。

历史经验表明,越是经济困难,就越需要文化发挥引领思想、振奋精神、抚慰心灵、凝聚力量的作用。文化的核心是思想理论体系,它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经济制度、道德伦理上的严重缺陷,更多的人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反思西方思想理论体系,更加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走出思想困惑,找到前进方向。据报道,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马克思著作的浓厚兴趣,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成为书商订购的热门,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销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达到1500册。我国人民出版社自2008年11月~2009年3月,《资本论》全国月平均销售2800本,远远高于以往同期550本左右的月均销售量,同比增长409%。

文化的根基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绵延不绝、不断融入时代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每当遇到艰难困苦的关键时刻,都是全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精神纽带。文化能够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困境,开启智慧、激发思想、鼓舞斗志、增强信心;文化能够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帮助人们稳定情绪、舒缓压力、排解苦闷、感受美好;文化能够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社会化解矛盾、提升道德、维护和谐、保持稳定。

20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从1930年到1940年间,好莱坞生产了7000部左右的电影,每年大约是700部,许多美国人宁可节衣缩食,也要去看“喜剧大师”卓别林和“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的精彩演出,就是因为他们的乐观精神,鼓舞着人们走出现实生活的灰色阴影。国产影片《非诚勿扰》《叶问》《赤壁》《疯狂的赛车》等正是契合了复杂经济形势下观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才取得了票房佳绩,1~2月国内电影票房总额近10亿元,片源和票房较往年大幅增加。一些地方的图书销售同比也有所增长,江苏1~3月图书销售额同比增长14.2%,湖南1~2月图书销售额同比增长10%。据报道,2009年每天在线游戏时间5小时以上的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1.5%。文化正是在发挥独特作用、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了逆势上扬。

实践证明,越是经济困难,就越需要文化发挥资源丰富、消耗小、回报率高、市场面广的产业优势。文化产业有着其他产业少有的高回报率,比如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投入600万元,仅票房收入就近1个亿,投入产出比高达1∶16。英国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投入1500万美元,在全球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市场覆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在文化产品的消费中得到满足,比如网易公司推出的网络游戏《梦幻西游》注册用户超过2亿,同时在线最高达232万人。文化产业的这些优势,使它能够在经济困难、社会投资十分谨慎的情况下成为“吸金池”,为促进文化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越是经济困难时期,就越需要文化发挥渗透性强、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大的特点。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能够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辐射力、影响力,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主要元素。品牌期刊《家庭医生》的电子杂志两年发行量超过1000万,“家庭医生在线”网站提供立体化信息服务,与电信、电视、手机及其他媒体合作,推出健康咨询、医院、网上和电话挂号等服务,并进一步向114电话查询扩展。东莞唯美集团把文化艺术与建筑瓷砖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把普通的建筑材料卖出了艺术品的价格。正在推进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每年可带来约150亿元的直接文化消费和约1200亿元的手机、GPS等终端消费,带动设备制造业、芯片、软件和内容制作、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6750亿元的间接消费。在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方面,还有一场中外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市场份额竞争,文化产业在“中国创造”这个新的战略方向上大有可为。

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实体经济寻求解困有利于提高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当今时代,文化与旅游、体育、服装、建筑、电信、卫生、工业等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关联度日益提高。往往在经济困难时期,一些企业通过强化文化创意、注入文化元素,提高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摆脱困境、渡过难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就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战略位置,并将其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价值链的关联效应,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回暖。2009年,我国一些家具出口企业将中华文化元素植入家具创意,推出系列新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一些与旅游市场结合紧密的大型歌舞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收入。浙江《宋城千古情》2009年1~2月份的票房收入分别增长238.2%、114.9%;云南《印象丽江·雪山篇》2008年票房收入6700多万元,赢利3000多万元,2009年1~2月份均同比增长200%。联合国《2008创意经济报告》指出,创意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把经济和文化连接起来,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涵盖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模式,对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的后发国家,有着现实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视野,创新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结盟,在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几次重大经济危机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生产方式。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电影产业抓住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技术进步的契机,适应新技术要求,改变生产体制和融资体制,形成了工业化电影生产方式,推动了电影产业化、市场化。亚洲金融风暴中,日本把数字技术与传统漫画业结合起来,产生了全新的电脑动漫产业,按照新的生产销售方式打造完整产业链,确立了世界动漫王国的领先地位。事实证明,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市场上的突破、体制上的突破、商业模式上的突破,把科技进步催生出的新文化样式迅速产业化、市场化,是摆脱困境、实现逆势增长的关键所在。

从发展的趋势看,当代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带动。现代信息技术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打通了通信、传媒、娱乐等多个领域,融合了影视、报刊、图书、互联网、手机、音像等多种载体,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媒体化趋势。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传统媒体和新兴文化业态都有不俗的表现。以最新技术装备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浙江动漫龙头企业中南卡通影视有限公司,2009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原创大型动画片《天眼神牛》,带动了系列产品的热销;2009年初在戛纳电影节上以200万美元签订了《魔幻仙踪》等动画片的销售合同;2009年1~3月公司销售额达到7500万元,是上年全年销售额的总和。提供著名网络游戏《神秘视线》的美国“大鱼游戏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85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2009年1月销量创7年来最好成绩。4月初,搜狐畅游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首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达40%。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不仅为新的文化业态创造了发展契机,而且为整个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增值空间。

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文化发展造成的冲击和带来的机遇,使我们可以对文化双重属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产业属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调控,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又有着内在动力和自身规律,文化市场的变化与经济周期并不完全一致。把握这一规律,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更加理性地在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中把握文化发展的变化趋势,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