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为什么要提倡投资理念
1.1.1 稳健优化型投资理财的好处
1.理性的投资者才能赚钱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中的很多中小投资者,都没有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他们热衷于追涨杀跌、短线投机,热衷于炒概念、炒信息,妄想着一夜暴富。
与此同时,媒体与证券公司也利用大多中小投资者的这种心理,纵容投机,似乎跟着他们,短期内就能挣到大钱。许多中小投资者正是中了庄家及其枪手的这些诡计,以至于亏损累累,惨不忍睹。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短期内都能发大财,那么这些钱从何而来?实际上,庄家知道的信息比中小散户多、快、准确(这就是信息不对称),而且他们掌握着大量资金,可以很轻松地操控大盘。他们还有专业的分析团队等众多优势,这是散户投资者无法相比的,以致大多数人都是赔钱的。因此,投机是少数风险爱好者去搏杀的事,大多数投资者应当树立稳健型投资理念,投资于那些最有投资价值的品种,稳稳地、轻松地使自己的资金迅速增加。
投机者虽然偶尔也能赚大钱,有时比投资者赚得还多,但他们绝大数人都是亏损的,而且他们承受的压力太大,整天提心吊胆,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最终可能导致血本无归。
相比之下,稳健型投资者基本上能够稳赚。如果你愿意承担一些风险,采取高抛低吸的策略,可以赚得更多。这里的高抛低吸是指择机进、择机出的策略,即当有投资价值时投资,至少在投资价值较大、风险较小时买入,一旦价格上涨至投资价值较小时就卖出,等待价格回调至有投资价值时,再进行投资。
投机者一旦买入证券后,就要设定止损点,价格跌到止损点时就要割肉,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例如,投机者20元买进的股票,一旦跌至15元时,他会止损割肉,因为他害怕该股票会跌得更惨,如跌到 10 元,甚至更低。但是,他有没有考虑,10 元都不值的股票为什么他会花20元买进?
理性的投资者不会这样操作。他会买入那些有投资价值的证券,如果价格下跌,反而是一个投资的机会,即在下跌的时候加码买进。因此,稳健型投资者从来不止损割肉,永远稳健地赚钱。
因此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也就掌握了主动权,能够稳操胜券,不受庄家的摆布。
2.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把10个鸡蛋分散在10个篮子里,这样可以分散风险。但我们认为,这里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就我国目前的金融投资环境,对于几千万元以下的资金,应该相对集中投资,即把自有资金全部投入证券市场,而且还应该始终把“鸡蛋放在一两个篮子里”,使投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
【例1-1】 一位职业投资者、网名“老股民”的散户在自己的博客中首次公开了他14年来操作的一个实验账户:从1995年的1万元原始资金,买入四川长虹,中途换股5次,期间经历了多次牛熊,至今收盘市价总值100万元,年均实现利润38.95%。100倍的利润?“老股民”的传奇经历被众多投资网站转载。众人关心的是,这样一个实验账户,10 多年间经历了怎样的波动?这位投资者在“滚雪球”的游戏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选股究竟有什么“秘诀”,还是有什么“内幕消息”?“老股民”透露,在这14年间,他的操作始终是中长期满仓的“价值投资”,持股时间最短1年,最长5年多(山东铝业,但没怎么赚钱)。其中,买进四川长虹的价格是12.50元,每股净利润是2.97元,市盈率4.21倍。买进山东铝业的价格大概是8元多,每股净利润0.277元,市盈率28倍。2月9日浦发银行的价格是17.79元,每股净利润2.21元,市盈率8.05倍。其中,在2005年年末收盘时的市场价是179 049元,累计利润为1 690%,时间为11年,年均利润为29.99%。在2005—2008年的三年间,实现利润322%,年均利润61.58%。2008年年末收盘价是755 350元,累计利润为7 454%。而仅仅从2009年1月1日到2月9日止,收益率是32.36%。最终实现利润100倍。
1.1.2 风险与平均收益
几乎所有的相关图书都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低风险伴随着低收益。收益是风险的回报,风险是收益的代价”。好像高风险必然会带来高的平均收益,不冒大的风险,就不会有大的平均收益。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许多投资项目,其风险很大,但是平均收益率却很小,有的甚至是负的;而有些投资项目,其风险很小,但是其平均收益率却很大。所以,应该充分运用投资理财的观念,在风险可承受的情况下,去选择平均收益率尽可能大的投资品种,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风险。高风险未必会带来高的收益!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主要看平均收益率的大小。但是,平均收益率最大的决策选择未必是最佳的,因为其中还有一个风险问题。风险主要来自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即最终获得的收益率可能大于平均收益率,也可能小于平均收益率。当最终获得的收益率无法承受时,这个决策的方案就不可取。我们的决策应该在风险可承受的条件下,寻求平均收益率最大。当平均收益率最大的选择不唯一时,不一定要在平均收益率最大的当中选择风险最小的。例如,两位偏好赌博的人一起赌博,如果他们的赌博技术不分彼此,那么他们俩的平均收益率为零,但他们一般不会选择风险最小的赌法。这里有一个风险偏好和风险厌恶的区别。
【例1-2】 如果我们可以选择a、b、c、d和e五种投资工具,每种投资工具中都有两种投资项目可供选择,这些项目的投资额与花费的时间都相同,但收益不同。这五种投资工具中,低收益项目的收益为1、2、0、-1和-10;高收益项目的收益为1、4、10、21和810,如表1-1所示。
表1-1 五种投资工具的收益情况 单位:万元
这里并不知道哪种投资工具的收益是高还是低,只能凭运气。那么,应该选择哪种投资工具呢?
如果选择 a,无论如何,都可以得到收益 1 万元。但这很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投资工具b的最低收益超过了1万元。此外,能承受的风险越大,其平均收益可能也就越大。在本例中,如果能承受收益为零的风险,则可选择 c,其平均收益可为 5 万元;如果能承受更大的风险,即有可能损失 1 万元这样的风险,则可选择 d,其平均收益可达到10万元;如果你是一个风险极其偏好者,能承受损失10万元的风险,则应该选择e,即你的平均收益将高达400万元。
【例1-3】 1998年4月18日《经济生活报》一篇名为“股市神童——美籍华人司徒炎恩速写”的文章报道:
1987年10月19日,对华尔街来说是黑色星期一,当天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508点,一天时间就蒸发了5 600亿美元。
但这对当时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来说,却成为他的大觉醒。
他八九岁便看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劝妈妈买股票、投资房地产。他妈妈后来发觉如果当年听了他的话,可就赚大了!
14岁那年,他借用父亲的名字,用祖父给的7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公司的股票,3个月后,这只股票涨了114%,赚了800美元。
4年后,司徒炎恩负责管理的基金已达20万美元。当然这与其他基金相比简直微不足道,然而他的基金年度回报率却高达 34%,这令许多大基金都汗颜。1994 年年初,《华尔街日报》把这位才16岁却使许多投资人士脸上无光的少年的事迹作为头条报道。
司徒炎恩所管理的资金来源实际上都是家人的。15岁那年,他父亲答应他成立一个共同基金,本来是期望获得50%的收益率,但之所以选择一条利润高但风险低的投资方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资金都是家人和亲友的钱。司徒炎恩说:“我不希望家人和亲友一个个心脏病发作!”
1.1.3 投资理财在我国的前景
进入2009年,我国CPI不断攀升,于2011年5月突破了6%的警戒线。2011年7月CPI同比增长6.5%,创下了37个月的历史新高。为应对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从2010年 10 月起至今已连续几次加息,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从 2.25%升至目前的 3.5%。尽管如此,相比居高不下的 CPI,储蓄的实际利率仍旧是负利率。储蓄存款已经不再是百姓闲置资金的最优选择,大众都希望通过最优的储蓄和投资组合,使资金的利用率提高。于是,投资理财业务开始持续升温,证券市场继续被投资者热捧,保险产品逐渐得到关注,黄金走进了投资者的视野,各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始热销。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暴发至今,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骤然遇冷到持续复苏的过程。工业产出、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在2009年出现逐季回升态势。对于中国百姓而言,其个人资产也随着经济经历了从萎缩到逐渐恢复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于理财的需求却似乎从未“缩水”。
2009年11月22日闭幕的上海理财博览会已经是第七届。每届理财博览会都有着相似的热闹程度,即使是金融风暴最为猛烈的2008年。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百姓理财需求的持续旺盛。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百姓理财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地审视自己管理财富的观念和方式,寻找更多元的理财途径,并希望借助专家的指点,纠正自己行为中的一些误区。这或许正是理财博览会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尽管需求从未“缩水”,2008 年开始的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还是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中国理财市场的格局——经过危机的“洗礼”,人们的投资心态和行为显得比以往更理性、更谨慎。
在传统的股市、债市、期市之外,包括黄金投资在内的更多投资方式开始进入中国百姓的视野。这也成为中国理财市场变局的重要特征之一。
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于2009年11月在北京发布其最新报告,报告称:中国财富市场未来将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
报告说,从2008年年底到2013年,亚太地区管理资产额将以9.5%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财富市场将在未来12年内保持年均17.2%的增速,至2013年达到7.6万亿美元。
这份报告同时显示,2008年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已超越德国和英国,在全球排名第三位。有望在2013年大幅增长至78.8万户。
截至2011年6月末,金融机构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33万亿元。加上分流在房地产、股票等市场的资金,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惊人。
从高端客户到普通百姓,对于形形色色的财富管理机构而言,中国理财市场无疑是一场永不散席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