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注人才的发展潜力
在华为,每个人都要积极进取,否则就会被淘汰。华为在选人上将人的发展潜力列为第一考虑要素。
我们不否认,高学历、高资历人才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有多强。因而,学历不能成为领导者选拔人才的唯一指标。任正非就曾说过:“人才的发展潜力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有高学历的人并不一定有能力带动企业的发展,有的人反而还会拖企业的后腿。
任正非不仅仅意识到了人才发展潜力的重要性,他也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在华为,任正非要求公司在招聘、录用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员工的素质、潜能、品格、学历,其次才是经验。胡红卫从一名“外行”人成长为华为副总裁的经历,就是任正非看重发展潜力选拔人才的典型案例。
1991年,胡红卫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通过华为的招聘考试后,幸运地成为华为的正式员工,也是华为的第31名员工。之所以说他“幸运”,是因为胡红卫在中国科技大学学的是精密仪器专业,而华为主要做通信行业,显然他的专业不太对口。作为一个“门外汉”,胡红卫心里难免有点忐忑不安。
可是,专业问题并没有成为胡红卫晋升的阻碍,任正非看重的是他的潜力。进入华为以后,胡红卫从最基层干起,以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的身份,参与了华为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又先后担任了产品试制段长、计划调度科长、仓库部主任、生产部经理等职务。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胡红卫就因出众的个人能力,被提拔为制造部总经理、计划部总经理。1995年,胡红卫荣升华为副总裁,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职位“大跃进”。
事实证明,任正非的这一举措是正确的。华为充分发挥跟胡红卫一样没有经验、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敢想敢干、愿意从基层做起的优秀品质,实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任正非坚持认为,一个有潜力的人才的重要性大于一个客户或一项技术,宁愿牺牲一个客户或一项技术也要换来一个人才的成长。
如今,任正非更加强调华为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具备“伯乐”的独到眼光和识别能力,慧眼识珠且要看准“千里马”,不要让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被埋没。
在人才选拔的问题上,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的观点和任正非是一致的。在索尼,盛田昭夫是一个不把学历当回事的人。
索尼公司的一万多名雇员一进公司,学历(人事档案)就被封存起来,公司让他们公平地竞争。在工作中,大家不论学历高低,只比能力大小。盛田昭夫甚至写了一本《学历无用论》,来驳斥过分重视人才学历和资历的观点。
1982年,盛田昭夫私下决定将学音乐出身的大贺典雄作为他的接班人,但遭到朋友的反对。盛田说道:“实话讲,我从来没有把18岁到22岁的4年里学了什么这件事儿看得很重,难道大学的学习就能说明一个人一生能干什么?这不是很荒唐吗?再说了,所谓的学历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我的用人策略一向是人品第一、能力第二、性格第三……”
最终,大贺典雄当选为索尼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大贺典雄的带领下,索尼一次次地掀起了20世纪娱乐业的风潮:随身听的流行, CD的普及,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MD(Mini Disc,迷你磁光盘)的问世及PS游戏机的诞生……
这也最终证明了一个观点:学历、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发展潜力更重要。因此,管理者在选人的时候,必须要重视长远的战略性建设,录用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人,因为他们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