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好父母——特别管教特别爱(1)
孩子的问题从来都“不简单”,孩子要成长,父母必须先成长,一个善于了解孩子、懂得尊重孩子的智慧型父母,总能找到一切家庭教育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那就是给予孩子特别的爱,特别的管教。
先管好自己,再管好孩子
许多家长常常把家庭教育单纯理解成“塑造孩子”,他们往往不承认孩子的问题根源其实是在家长身上,结果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滋生更严重的问题,因为那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比如,在孩子刚去幼儿园那会儿,很多家长都会反映,送孩子简直是趟“艰难之旅”。孩子哭哭啼啼,磨磨蹭蹭,家长连拉带拽,软哄硬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可是,刚进教室又哭声不止,家长扒在窗外掉泪,一步三回头,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然而,这责任又在谁呢?许多家长往往把“矛头向外”,有怪孩子的:“孩子太娇气”,“孩子脾气太坏”,“孩子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害怕”……怨来怨去,就是不想想自己有没有问题。
有一位母亲甚至还这么跟我讲:“我发现只要是我送孩子去幼儿园,她的事儿就特多。慢慢腾腾不说,要求还不少,跟我讨价还价了,还委屈地哭鼻子。可是,要是换做她爸爸送她去幼儿园,什么事儿都没了,乖乖地说去就去,不闹也不哭。您说怪不怪?”
要我说,一点都不怪。孩子天生都是外交家,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和总结经验。当她经过多次试探,发现妈妈比爸爸心软,好说话,在妈妈面前只要一哭,凡事都能如自己心意,当然就专门来“欺负”她了。这位妈妈觉得怪,是因为她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还有一个故事更有意思。这件事发生在我们单位,当时,我在一楼办事,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楼梯处摔了一下,凭经验我判断问题不严重,就没有过去帮她,径直朝二楼的方向走去。果然如我所料,小女孩自己一声不响地站起来了。奇怪的是,她“噔噔噔”地往楼上跑,刚上二楼,远远地就朝迎面走来的我的一位女同事喊“妈妈,妈妈”,边喊边“哇哇”地哭着。后来,我问这个女孩:“为什么你在一楼不哭,跑到二楼才哭?”孩子的回答令我颇感惊讶:“一楼没有妈妈,我哭给谁看!”原来,这位同事对自己的女儿一直非常娇惯,简直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百般地宠着。
有句话说,父母是原文件,时间是复印机,而孩子则是复印件,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之前,一定要先审视自己是怎样的原件,而你又想看到怎样的复本。换句话说,作为父母,管教孩子首先要管教好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别总是一提教育就和孩子较劲,就把责任往老师身上推。有空多反省一下自己的方法对不对,只有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孩子,这才是学习型家长必须具备的学习态度。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交给老师,扭头就走,不要迟疑,更不要千叮咛万嘱咐,要不然,就会“启发”孩子流出眼泪来。听见背后的哭声,也别动不动就回头,因为你一回头,孩子就会哭得更厉害。哭就让他哭,哭够了他自然就不哭了。那些孩子一哭,家长就说“自己受不了”的话是最没出息的表现,这说明家长意志不坚强,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总之,责任还是在家长。
送孩子入园是这样,其他方面也同理。然而,现如今,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上班时十分繁忙,十分辛苦。一回到家,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所以,当父母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声呵斥“你给我念书去,不许看电视”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躺在沙发上悠哉游哉地看着电视时,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吗?当父母扯高嗓门告诫孩子,“不珍惜时间学习就是慢性自杀”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一宿一宿地玩麻将,难道父母的时间不宝贵,不是在慢性自杀吗?当父母指责孩子贪玩、懒惰、不刻苦时,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在孩子心中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不过,这里的管好自己也并不是自我攻击。有些家长由于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常常不能自拔,往往会说出这样的话:“我是个失败的家长。”“我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无能的人。”“我真后悔,不该要孩子。”其实,这些自责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破坏家长的信心,磨灭家长的斗志。相比这种破坏情绪的自我否定,倒不如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失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自身素质,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要知道,家长不是神仙,家长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这些都不可怕,关键是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能力,这样的话,家长才会给孩子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所以说,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自己就先做那样的人。
“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如果问你,在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恐怕答案非人生之路莫属。然而,在这条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又都有着各自的使命。作为父母,我们的使命又是什么呢?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一起长大,而一味地“替孩子”只会“害孩子”,或许留给你的仅剩下顾虑与苦恼。
也许,有的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当他们请求家长的帮助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在一次次的尝试与体验中,学会生存的本领,当他们远走高飞的那一天来到时,你的心中也会满是欣喜与祝福。
跟很多孩子一样,笑笑念小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自己解不开的难题。记得有一次,有一道难题把他给搞糊涂了。
“妈妈,这道题怎么解呀,我怎么总算不对?”笑笑放下作业,跑进厨房来问我。
“哦,这道题是挺难的,妈妈算术不好,你解不出来,我就更解不出来了。你好好研究研究,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解出来!”我在旁边假装“为难”地说。因为我知道大人替孩子答题的过程中,就代替了孩子的思维,这样他的大脑就不会运转。当孩子轻而易举获得答案时,就会产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失去自己思考、钻研获得的成就感。
笑笑看问我没用,就又回到写字桌前,不一会儿,笑笑竟兴奋地跑进厨房,说:“妈妈,我解出来了!”那一刻,我笑了,笑笑也笑了,当然,我也没有忘记夸奖他几句,当即说道:“我就说儿子比我强嘛!”
还有一次,又一道难题把笑笑给搞糊涂了。“妈妈,这个字怎么写啊?”看样子,笑笑又被难住了,我没有放下手里的事情,只是淡淡地跟他说了一句,“你查查字典吧,我也不记得了。”刚说完,就又忙我自己的事情去了。我知道,家长可以替孩子一时,却替不了他的一生。更何况,许多事情是根本替不了的,孩子的生活,最终要由他自己去面对。
只见,笑笑走到书柜前,翻出一本厚厚的字典认真地查了起来。没一会儿,他就蹦跶蹦跶地朝我跑来,边跑边说:“妈妈,我会写了!”
在以后的学习中,笑笑只要遇到难题了,就很少问我们,因为他知道问我们也是白问。奇怪的是,很多时候是我们在问他:“儿子,你说这个标题好不好?”“儿子,你说这个成语,爸爸用得对不对呢?”
在笑笑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没有为他包办一切,而是鼓励他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我们也是幸福的,因为在这种引导下,笑笑不仅学业出色,而且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强,很少让我们操心。
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孩子参加兴趣班,他会替孩子选;孩子去春游,他会替孩子在车上“抢”座位;孩子念小学了,他会替孩子收拾书包、背书包;孩子要考大学了,他会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孩子念大学了,他会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无怪乎人们常说,只要孩子有点什么事情,最忙活的就是家长。
殊不知,家人替孩子包办一切的时候,就是剥夺他们独立思考、独立生存的时候,这样的“替”无异于“害”。久而久之,当孩子习惯了这种轻而易举便能满足心愿的做法时,便会产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逐渐变得失去自我思考、刻苦钻研、独立生存的能力,恐怕这样的情形是任何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吧。
反倒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小没人帮,一个个反而有目标、有毅力,学习成绩好,长大后也个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不久前,我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个节目:讲的是一群来自陕西某贫困县大山里的孩子们,他们每天天不亮就打着火把去上学,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这些孩子们之所以不怕苦、不怕累,为的就是走出大山,学习知识,建设家乡。这种行为在我们很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是这些孩子无论天寒地冻,始终坚持不懈,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上学的路走下去,遇到难题,就想办法把它解决掉。
所以说,当孩子做不出某个题目,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去心疼孩子,或是干脆替孩子解决,时间久了,这些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拐杖”和依赖。这样的孩子不仅学习上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就算走上工作岗位,也会缺少工作能力,处处感到很艰难。这么看来,在孩子的人生路上,与其送他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要做聪明的父母,就应该明白“要陪孩子成长,不要替孩子成长”这个道理。
和孩子一起成长
记得念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自己都没有什么收获的话,那么,这样的老师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多年的教子经验同样告诉我一句话,作为父母,如果自己不能和孩子一起在爱中成长的话,那么,也一定不是好父母。在我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全方面的,需要父母为了孩子在理念、个性、知识三个方面都得到更新。
我认识这样一位妈妈,在她还没有孩子之前,对自己的父母总是有这样或那样一些不满意,尤其是对她母亲的态度一直都不好。直到有一天,她自己也做了妈妈,一次交谈中,她不无感慨地对我说,现在我终于感受到自己的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了。甚至于,一向大大咧咧的她,更说出这样的话:“当我看到妈妈背对着我时,我简直要抹眼泪了。”
对于我们来说,要对父母说出感恩的话,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孩子的到来总会让我们很多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其中,最直接的改变莫过于对自己父母的认识。
我自己对父母也有过这样复杂的情感。由于早年我对父母一直心存芥蒂,特别是自己学了几年心理学以后,更是不知天高地厚,常想着要和父母理论。记得有一次,我用专家的身份请求父亲说:“爸,我想和你严肃地谈一下以往你对我和哥的教育。”父亲脸上露出非常为难的神情:“算了吧,我们别提这个了。”一阵沉默后,父亲又说了一句:“那个年代,我和你妈妈都没有安全感,能把你和你哥培养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这样鲁莽的念头了。直到多年以后,当我自己做了妈妈,才更加理解那份规矩背后的父爱,同时也更加后悔当年对父亲曾经有过的挑战。
生活中,也许你不太相信婚姻能改变一个人,但是因孩子而改变自己的父母却大有人在。在一位妈妈的博客上就曾清楚地记录着自己的转变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难免会有些曲折。当她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这位妈妈在日志中写道:亲爱的宝宝,当妈妈第一次抱起你时,妈妈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妈妈,妈妈知道从今以后,我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影响着你的成长。所以,妈妈要不断地学习与改进,努力克服掉身上的缺点,这样才能做好你的领路人。回忆初为人父人母的那一刻,相信一定有不少妈妈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