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学科建设发展与规划(5)

二、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十五”以来,学校围绕着“申博升位”的目标,提出“以申报博士授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引领科学研究、凝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进行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营造学科建设的良好环境

学校为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在制度和机制建设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学校为保障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建立健全了相关机构,成立了学科建设委员会,学科建设办公室;在学校内部管理和分配制度中,将学科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组成纳入向学院拨发校内津贴分配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科建设绩效作为校内学院领导和学科点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保证了学科建设落到实处;为确保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了重点学科立项建设项目负责制、重点学科检查评估制度、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为学科建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形成

凝练学科方向是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选择、调整、优化、整合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我校学科准确定位、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重要措施。我们根据国际、国内学科发展趋势,重庆及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导的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了自然科学的“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动物学”“人文地理学”“系统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旅游管理”等学科,以此跟上学科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增强为重庆地方服务的能力,也通过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我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学校积极引导各学科点,从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出发,结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择一些基础较好,潜力较大,通过一定周期的建设能在相应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领域为学科研究方向。如市级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的数学规划理论与算法方向,动物学的寄生无脊椎动物与家蚕基因方向、人文地理学的生态环境与旅游规划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庆抗战文化与文学方向,都在学术界和地区经济发展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充分显示了我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三)汇聚学科队伍,确保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

汇聚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有了一流的人才,队伍、项目、经费、基地等都可以创造出来,既可以打造一流的学科,也可以保障一个学科持续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为加快学术队伍建设,实施了“人才强校工程”。进行了多项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改革,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学校强化了岗位意识,引入了竞争机制,不拘一格接纳学术人才,在海内外公开招聘知名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在分配制度方面,坚持“强化岗位意识、淡化身份意识”“体现严格考核、强化激励”等原则,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教学科研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学校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根据学科方向梳理的人才需求,针对性和倾斜性地引进学科骨干,培养学科创新团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学术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搭建学科建设平台,强化学科优势和特色

学校围绕着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积极搭建重点实验室、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等学科平台,改善技术装备,包括一流的仪器、设备、制剂、信息、工作空间,学校投入了2 000 多万元,努力为学科成员提供一流的研究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特色优势学科出高水平、高档次、高级别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为配合运筹学与控制论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建设了面积有800平方米的运筹学与系统工程实验室;为配合动物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建设了仪器设备逾300万元的动物生物学实验室;为配合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建设了拥有价值130万元的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实验室;为配合课程与教学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分别建设了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重庆抗战文史研究中心两个市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学科与学科平台建设的结合,有利于“马太效应”的产生,强化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三、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实施高质量社会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学科,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为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服务,为重庆建设西部教育高地、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在未来5年的时间,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有如下设想。

(一)学科建设服务的方向:两个面向

学科建设服务应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学科建设要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要强化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服务面向,要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学校在重庆基础教育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学科建设要主动融入重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紧紧盯住学科发展的前沿,开展科学研究,跟上世界科学发展的潮流。

(二)学科结构的优化:三个着力

在学科结构趋于合理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学科结构的调整,促使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我们将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强化文理学科的优势,着力加快教育学科的发展,着力推进经济和管理学科的建设。

人文社科和理学学科中的部分学科是我校学科的传统和优势所在,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使其尽快发展,争取成为国内领先的学科,为我校争取博士授权单位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作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应该成为我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今后将加大建设力度;经济和管理学科在我校尚属年轻学科,鉴于学校综合化发展的需要和重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积极扶持,使其尽快成长,以增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三)学科建设的工作目标

学科建设的工作目标:获得博士授权单位,为学校发展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将获得博士单位授权作为学科建设基本目标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学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校创建于1954 年,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学位授权单位和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过50多年的办学,学校已从一个学科基础单薄的师范院校,发展成为了一个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学科基础较为坚实的高等师范大学。

学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较长的研究生办学历史,培育出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学科实力达到博士点条件的优势学科,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汇聚了一批在各自领域里较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和博士,初步具备了博士授权单位的条件。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都为我们提升办学层次,获得博士单位的授权注入了生机和动力。

2.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需要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为重庆未来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定位,要求重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这一宏伟目标,这就要求重庆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支撑,需要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我校作为综合性的师范大学,学科涉及哲学、法学、经济、管理、教育、文学、历史、理学、工学、农学十大门类,在重庆,除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外,是学科门类最广的综合性大学。我校长期立足于重庆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是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能新增为博士授权单位,更能增强我校为重庆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3.重庆实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需要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需要教育的城乡统筹,而教育的城乡统筹,其核心在于增强重庆城市高等教育的辐射带动力,迅速提升农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水平。

就重庆市的高等教育而言,按重庆市教育人才“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10年,重庆市高校专任教师需要3.6万人,而目前缺口达1.6万,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在目前引进东部地区的高层次人才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加快重庆本土化的博士生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建设有培养高校教师优势的高水平师范大学来承担这一历史任务。目前在重庆市所属的43所全日制高校中,只有3所博士授权单位,且这些高校均是专业特色比较突出、学科比较单一的学校,还没有一所多学科的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种状况不利于重庆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校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师范大学,在重庆市现有的硕士授权单位中,是研究生教育历史最为悠久、学科基础最为扎实、学科门类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高校,在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具有博士授权的师范大学的省区布局来看,鉴于师范大学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国家在所有直辖市、绝大多数省区都设置有省属的具有博士授权的师范大学,而作为直辖市的重庆,目前仍是空白,这应该是国家在未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布局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

就重庆市基础教育的发展而言,更需要建设好具有一定学科水平的师范大学。近年来,国际教育的发展日益显现出对中小学教师学历的高要求,在欧美及日本,高中教师大都有硕士学位,其中部分教师还拥有博士学位。最近,国内基础教育教师也开始出现中学教师硕士化、并有一定数量博士发展的趋势。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理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此,优先发展教育,特别是加快具有教育母机功能、长期致力于重庆基础教育事业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地方师范大学的发展,使其能够培养硕士、博士人才,乃是实现重庆基础教育大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作者:郭跃)

新增博士单位立项建设的目标与策略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2008—2015 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学位2008 [ 30 ]号文件)精神,国家对学位授权审核做出了重大调整:①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按地区分类限额规划建设;②以一级学科为单位审核学位授权学科;③加强地方政府的统筹力度,强调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学科建设导向。国家学位授权审核的改革是富有战略意义的,它将是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学科建设的基本政策导向。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08 [ 30 ]号文件,2008年下半年全国各省政府相继开展了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规划的申报工作,各省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统一部署,制定了各自的学位授权审核的工作方案,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一批高校进入了2008—2015 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规划序列,一些高校进入了2016—2020 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规划序列。然而,新增授权单位的立项规划建设在学位授权审核中是一个全新工作,按现在的审核政策,学位授权审核不再是一次审批的程序,而是一个有具体目标的规划建设过程。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2008 年12 月29 日全体会议审议批准重庆师范大学为重庆市博士授权(2016—2020)立项建设单位,现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来探讨新增博士单位立项建设的目标和策略。

一、新增博士单位立项建设目标的拟定

博士单位立项建设目标就是学校在特定时期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它应是学校在有更强的学科实力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办学,具体来说,在中国现有高校的实际情况下,博士单位立项建设目标就是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立项建设的学科点朝着博士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努力。参照目前国内具有博士授权的同类高校的教学科研队伍、学科体系、科学研究与学科平台、研究生培养和物质条件的现状以及相关博士一级学科的水平状况,将我校博士单位立项建设的目标拟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