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疏:前章明法令則生弊,必育餘怨之跡。此章明淳樸則至理,自無矜徇之求。初標無為之風以勸。次示人從君化則理。後明家給人足無所企求。○義曰:以司契立法,勝負有殊。此乃重死化醇,樸素為本,將復結繩之理,自無兵乘之興,甘食美衣,各全其分,安居樂俗,無喪其和。雖云雞犬相聞,豈尚往來為禮,美信雙遣,知博亦忘,無事無勞,洞達聖人之道爾。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注:什,伍也。伯,長也。此明君含淳和,什伍伯長無所求,及適有人,材器堪為什伍伯長者,亦無所用之矣。
疏:寡,少也。什,伍也。伯,長也。器,材器也。此論淳古之代也。言國小者,明不求大。言人少者,明不求多。不求大則心無貪競,不求多則事必易簡。易簡之道立,則淳樸之風著。適使有出人材器,堪為什伍之伯長以統於人者,亦無所用之矣。
義曰:國小則易理,民寡則易寧。雖設官司亦無宰執,君臣循分,外無貪益之求,人庶懷淳,俱臻易簡之道。若大國能徇斯法,自然天下無為矣。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注:少私寡欲,不輕用其生,敦本無求,故不遠遷徙。
疏:徙,遷移也。化歸淳樸,政不煩苛,人懷其生,所以重死。敦本樂業,無所外求,各安其居,故不遠遷移也。
義曰:易理之境,易寧之民,懷淳素之風,各全其性命,無貪求之志,肯慕於播遷乎?所謂安其居,樂其俗,人至老死不相往來。斯大道云至矣。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疏:舟輿之設,本以水通陸濟有無。既無往來,則舟輿棄捨,無所乘用矣。莊子云:至德之代,山無蹊隧,澤無舟梁。
義曰:刳木為舟,以濟於水,斲輪為輿,以通於陸。蓋適遠之所用也。國小地狹,既無乘泛之勞,遂性端居,豈有盤遊之事,固無所乘之矣。山無蹊隧者,蹊,徑也,隧,穴道也。《莊子?馬蹄篇》曰: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羣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羣,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繫羈而遊,鳥鵲之巢可攀而窺。惡乎知君子小人哉?是謂素樸之代矣。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疏:甲兵所陳,本以討不服,禦寇敵。上行道德,下無離異。既却攻戰之事,甲兵韜戢而無所陳也。
義曰:君既無為,臣惟樸素,內無離叛,外絕寇讎,雖有甲兵,復何陳用?行人心通玄默,道合正真,嗜好不惑於心,繁華不亂於目。雖有科戒,詎假研尋。斯固洞達生知,不在修而後得。亦猶民化淳和,無煩武備爾。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注:舟輿所以利遷徙,甲兵所以徇攻戰。兩者無欲,故無所乘所陳。反樸遷淳,歸復三皇,結繩之用矣。
疏:古者書契未興,結繩紀事,故《繫辭》云:上古結繩而理,後代聖人易之以書契。欲明結繩之代,人人淳樸,文字既興,是生詐偽。今將使民忘情去欲,歸於淳古,故云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義曰:以道德之主,牧淳素之人,無水陸遷徙之勞,無甲兵攻取之事,則結繩之理,猶謂其煩。《繫辭》之文,具如疏解。夫上古未有書契,先於結繩。書契既興,結繩遂息。今使有為之代多事之民,懷道賽和,却歸淳素,故云復絡繩爾。
甘其食,
注:不貪滋味,故所食嘗甘。
美其服,
注:不事文繡,故所服皆美。
疏:食之甘者在於適,適則所食皆甘。服之美者在於當,當則所服皆美。苟不適當,雖玉食錦衣,不足稱甘美也。
義曰:充身適口,不尚珍華也。《尚書》天子王公皆有玉食。夫錦者,五彩相鮮,女工精巧,服之則過當,製之則勞人。况衣在蔽形,所以禦寒燠也;食則充口,所以濟飢乏也。溫飽既適,凍餒不侵,足以安其身而樂其性,何在綺麗珍羞乎?
安其居,
注:不餘棟宇,故所居則安。
樂其俗。
注:不澆淳樸,故其俗可樂。
疏:無欲所居則安化淳,故其俗可樂。若逐欲無節,將自不安其居,苛政且煩焉,得復樂其俗爾。
義曰:普洽淳和,故安其居而樂其俗也。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
注:言其近也。
使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無求之至也。
疏:列國相望,雞犬相聞,蓋言其近也。人至老死不相往來,由彼此俱足,無所求及故爾。
義曰:君無境上之會,民無身外之求,雖接風煙,何嶺來往?在身則各安其分,外絕貪求;於國則各暢其生,民無勞役。樂道順性,道之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