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那些事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我不知道正在看这本书的您是怎样一个身份,但是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网页设计是你所感兴趣的内容。为了对每一位像您一样的读者负责,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告诉大家: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十年之前,我也是因为对于网页设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选择了从事这样一个在当时看来还稍微有些“时髦”的行业。十年的时间,我从一名网页设计师变成了网页设计的需求方。身份的改变,让我能够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去理解网页设计——在我看来,中国的网页设计师不缺设计能力,也不缺视野与想法,缺少的是对于“商业”的理解。

所以这本书里,对于网页设计本身的技巧、纯粹的设计理论,我写的不多——市面上讲解这些内容的书已经非常多了。在这本书中我更希望告诉大家的是:应该如何“专业”地去沟通、如何“商业”地去设计、如何“职业”地去工作——这对于大部分设计师而言,最为重要,也是往往会被忽略的事情。

在开篇的第1章,我提到了大学老师讲的关于“脑白金”的课题,这个课题对我之后设计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趣的是,机缘巧合之下,多年后的我进入了“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先生的另外一家企业——巨人网络。在这里,我对于设计的看法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巨人网络是一家“讲究设计”的公司。当然,这里的“讲究设计”指的是“设计”对于“商业”的理解,以及运营对于“设计”的理解。在这样的公司氛围之下,双方之间的合作深度是前所未有的,而设计的意义,也是前所未有的清晰。也正是在这样的公司氛围之下,我开始重新思考“设计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设计只是整个公司的庞大运营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环节,虽然不是那么次要,但至少不是什么影响成败的环节。但另一方面,设计又是整个运营体系中,最后收口以及“火力输出”的主要方式。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了运营的效果能够达到怎样一个高度。

所以,对于“设计”而言,“商业”很重要;对于“商业”而言,“设计”也无法不被重视。问题在于,从商业角度理解的“设计”和从纯粹设计角度理解的“设计”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会使得“商业”与“设计”看似格格不入。事实上,双方的理解都不全错,但也都不全面。从设计师的角度看,当我们以专业的姿态去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时候,必定需要对设计有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引导客户去认识“设计”,也帮助自己去更好地实践“设计”。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商业环境对于设计的影响,需要我们做怎样的改变。

对于“商业”而言,“设计”必须是要解决“商业”的问题,实现“商业”的目标。事实上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问题在于,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设计的自由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对于“设计”而言,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考虑是否妥协,或者找到更好的办法的。

所以说,设计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受限于商业环境、受众层次和大众审美;当然,网页设计还会受限于技术实现。如果设计师忘记了自己带着“镣铐”而随意“起舞”,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被“镣铐”狠狠地“绊倒”。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屡见不鲜,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喜爱或者对于网页设计感兴趣的您,对于“设计”(尤其是“网页设计”)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让设计师们找到“镣铐”,认识“镣铐”,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为了达成目标而妥协,哪些地方可以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即使“戴着镣铐”也能“翩翩起舞”。

当然,只做到了解“镣铐”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想走得更远,做更好的设计,那就必须想方设法为设计争取足够多的发挥空间。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受众群体对于设计的误解,实际工作中需求方对于设计发挥空间的强硬干涉,往往使得设计师们倍感受挫。

这个问题的造成,一方面在于社会大众对于设计价值的低估,而另一方面则恰恰是设计师们对于“设计”以及“需求”的误解。对于设计而言,前者是社会现状,仅靠个人能力很难改变,而后者才是问题致命的地方——如果我们连所从事的行业、所服务的对象都无法正确的理解和对待,那么我们如何做出“专业”的设计?如何不让人们对设计不产生误解,从而低估设计所产生的价值?

社会对于“设计”价值的低估,单靠设计师个体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至少我们能做以下这些事:认识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顺应当下社会大众对设计的期望,更好地理解需求,更好地达成需求方所要实现的目标。如果每一个设计师都能从我做起,提升设计服务的“软质量”(设计能力之外的服务意识),提升需求方对于设计的信任(真正专业的设计沟通姿态),那么我们就可以期待社会大众对于设计这个行业的重新解读,并构建更好的设计大环境,从而获得更大的设计自由度——如果有那么一天,那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情景。

2014年深秋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