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是发掘潜能的钥匙(1)

欣赏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一双眼睛,它能带着我们发现孩子身上不一样的美好风景,让我们时刻观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同时,也让那些被欣赏的孩子从我们这里感受到真挚的关怀和爱,收获到温暖和幸福。

欣赏——打在潜能上的强心针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这种效应被他们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的具体实验内容是这样的:他们随意选取了一组一年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但是他们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被选出来的学生都是经过专家特别测验鉴定出来的“天才”,并且他们都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限潜力。

从此之后,学校里的师生们都对这些学生另眼相看,而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自信心、自尊心倍增,学习也格外努力。经过一段的实验结果发现,当老师们表现出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就真的在之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

于是,心理学家们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得出结论:一个孩子是否能成为天才,关键是家长和老师是否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地期望他、爱他、教育他,不管他是一个普通人,还是身体有缺陷的人,抑或他是别人眼中不聪明的人,他都具有创造奇迹的能量。

父亲曾经救治过一个8岁的小儿麻痹症患者,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孩子的时候,他的脸上除了他那个年龄不该有的冷漠之外,就剩下疼痛时的眼泪。

孩子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经常坐在孩子的病床前长吁短叹、满脸愁容,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一天,我忽然发现这个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朝父亲的桌子上看去,我顺着他的视线一看,父亲桌子上有一本很旧的小学生数学课本,我走过去把那个课本递给他,鼓励他说:“这是小学两年级的数学课本,虽然我不知道你上几年级,但是我相信这里有些题目你可以做出来。”说完,我又给了他一支笔。

下午的时候,我发现那个数学课本又安安静静地躺在父亲的桌子上,而那个孩子正躺在床上,以一种不安而又希冀的眼神望着我。

我翻开课本一看,有几道题的答案被写在了课本的空白处,而从歪歪扭扭的新的笔迹来看,应该是那个孩子写上去的。

这时,正巧孩子的父母走了进来,看见我正在翻看小学课本,不禁脱口说道:“如果我家的孩子身体正常,现在也该上小学二年级了。”

我惊讶地问:“这个孩子没上过学?”

孩子的母亲说:“他6岁的时候就得了这个病,我们整天带着他四处求医,就算我们愿意让他上学,学校也不会收他啊。”

“那你们平常教孩子学习吗?”

“我们两个都不识字,想教他也力不从心。”孩子的父亲有些愧疚地看了一眼躺在病床上的儿子。

我一方面是为了安慰孩子的父母,一方面也是发自真心地称赞他们的孩子说:“那这样说,你们的孩子就真的是个数学天才了,他没有上过学,竟然做对了好几道课本上的数学题。”

孩子的父母也是一脸的惊奇,不相信地说:“是真的吗?”

我笑笑说:“是真的!我是一名老师,我可以看出你们的孩子在学习上非常有潜力,他很聪明,而且悟性很高,是一个学习的好苗子!”

听了我的话,孩子的父母精神一振,他们再看孩子的时候,眼光已经不一样了,有欣喜和骄傲,还有对孩子未来的希望,而那个孩子眼中第一次有了惊喜,脸上也有了自信的笑容。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利用闲暇时间教这个孩子基本的数学公式和数学题,我发现他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听我讲的时候也非常认真。也许是苦难让这个孩子压抑得太久,他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很高,而他每做对一道题,他的父母脸上都会露出笑容,他们真的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个数学天才。

几年后的一天,父亲突然打电话跟我说,那个孩子的父母给他寄来了一些土特产,还有一封信,信上还提到要特别感谢我当年对他们孩子所做的一切,还说要不是我,孩子的天分也许就被埋没了,现在那个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学习成绩非常好。

我其实早已经忘记了当年的事,而且我也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那时候的我完全是出于同情和对那个孩子的怜悯,希望他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也希望他变得开心一些,才说出欣赏那个孩子的话,并夸赞他是一个很有学习天分的“天才”。

这个孩子的事情也许是一个个例,但孩子身上的潜能是能被激发出来的,这只需要我们对他们不断地激励、鼓励和欣赏。套用一句俗语:“这个世界上没有蠢材,只有被放错位置的天才。”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都能创造出奇迹,但是这事先需要把他们身上的潜能挖出来。用什么挖出孩子的潜能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欣赏。

父母对孩子的欣赏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和肯定、一种理解和沟通,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它能促使孩子扬长避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和进步。每个孩子都渴望来自他人的欣赏,特别是来自父母的欣赏,而欣赏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在父母与孩子的欣赏与被欣赏之间,亲子之爱会变得更加紧密和浓厚。

我记得鑫鑫在升学考试的那段时间还把大量时间花在篮球上,爱人对他的这种行为非常生气,希望他把时间都用在升学考试上,为此父子两人经常发生口水之战,关系也一度闹得很僵。

爱人抱怨说:“孩子这样很容易玩物丧志,马上就要考试了,他还不好好复习,虽然说小学升初中没有什么担心的,但万一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可怎么办?小学就这样,到以后考大学的时候,他还能专心吗?”

我对他说:“既然你都说孩子升学考试没什么问题,我想他自己一定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你要相信他啊!而且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每天他都会给自己固定的时间学习,为什么不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爱人也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从我们谈话结束之后,他每天果真不再对儿子说教,而是一下班就和儿子一起去小区的篮球场打球。刚开始鑫鑫还感觉很奇怪,以为爱人是故意催他回去学习,可是几天之后,孩子就不这么想了,爱人对他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而且称赞他这么小就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学会了劳逸结合。

正是有了爱人的欣赏和肯定,我发现在紧张的升学阶段,鑫鑫表现得很轻松,而且学习效率竟出奇得高,最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学,数学竟然考了100分,以前他最高的数学成绩也就是85分。

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通过这次事件,爱人和儿子的关系变得亲密了很多,两人还因为打篮球培养了共同的兴趣,有了很多共同话题。

父母欣赏孩子,既是对孩子宽容的爱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孩子信任的表现,有了父母的宽容和信任,孩子做事的时候就有了力量和自信,而且更会为了证明父母这种决定的正确,让自己变得更加努力,从而最后取得的成绩会远远高过他之前的能力,他的潜能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我最后想对所有的父母说一句:“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用发自内心的爱欣赏他吧!”

感受卡尔·威特的智慧

19世纪的德国有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就是卡尔·维特,他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国语言,而且通晓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的时候,他进了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23岁的时候,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一生都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担任教授,人们的赞扬声一直伴随着他。

但卡尔·威特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神童,他幼年时曾被人们认为是有些先天不足的孩子,但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父亲——老卡尔·威特却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他最常说的话就是:“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即使是那些只具备一般天赋的人,只要采取的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我非常欣赏老卡尔·威特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且他非常看重早期教育,他的教育理论是:“当孩子智力的光芒刚刚出现时,对他的教育就应该开始了。”这让我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一个电视节目,具体什么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讲述的是一个才几个月大连话都不会讲的孩子,竟然能认识几百个中国汉字。

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极有可能是父母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给孩子一些暗示,虽然几个月大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他的脑中已经有了意识,那些父母特意指给他看的图画或者汉字就有可能像照相机那样,在孩子的脑中存下记忆,等到父母以询问的形式让孩子选择时,他就会依据脑中的记忆对正确的答案做出反应,而这在我们看来就有些像是天才的行为。

其实就像老威特说的那样,对孩子的教育比孩子的天赋更重要,而他教育孩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鼓励和激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开发出孩子的潜能。

他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说:“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的有效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培养孩子的自信,激发出他的潜能,就要在孩子平常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的细节处体现出来,我们可以看看老威特是怎么做的。

老威特在教儿子学习语言的时候,非常注意孩子的发音,他从不教自己的孩子说方言、土语或者半截话,他教给孩子的每一个发音都是准确和清晰的。如果在教儿子的过程中,儿子的发音准确,他就慈爱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很好,说得很对。”假如孩子的发音不标准,他就转身对一旁的妻子说:“你看,你儿子不会说了……”

于是妻子就会回答说:“怎么可能呢,我儿子连那样的话都不会说吗?”听了父母这样的对话,小威特就被激起了拼命学习的劲头。所以,当他还被母亲抱在怀里的时候,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德语了。

老威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每当孩子遭遇困难、挫折时,他总是用鼓励的语言给孩子打气,让小威特重拾信心。

小威特刚开始练习写作的时候,对自己的作文一点儿信心也没有,当他拿着第一篇写成的文章递给父亲的时候,心中忐忑不安,好像父亲是能够随时给他判刑的法官一样。

老威特读完了儿子的作文,但他发现这篇文章相当糟糕,没有逻辑,语言也不顺畅,错别字也非常多,就在他阅读的过程中,小威特在仔细观察着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当小威特看到父亲一直沉默不语的时候,心情非常低落,脸上也露出了忧伤的表情。

“儿子,你写得非常棒,这是你的第一次写作,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真的跟你没法比,你比我强太多了。”老威特笑着对儿子说。

父亲的话就像拨开乌云的暖风,把小威特心中的阴霾吹得无影无踪,而且整个人都变得很兴奋。

几天后,小威特又把自己的第二篇作文拿给父亲看,老威特发现,这次儿子的作文水平很高,和第一次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虽然看起来只是老威特教育孩子的一个很平常的例子,但是像这样的小事情却是在他的教育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也正是有了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鼓励孩子的小事情,才成就了小威特辉煌的一生。

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只拿来研读和看的,最重要的是把它应用在自己的身上,孩子的天赋虽然不一样,但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却是大同小异的。老威特的教育方法给我印象最深刻,也使我觉得最有用的就是鼓励,鼓励是激发孩子潜能最有效的方法。

我从妮妮会说话的那天起,就开始有意地让她认识英语字母,并且经常对她说一些最基础、最简单的英语单词。

当她4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英语句子,还能和我进行一些很简短的对话。有一次,爱人出差回来,特意为她带回来一套视听的英语图书,不过里面的知识相比较妮妮之前接触的英语会比较有难度。

学习第一页的时候,妮妮就显得很沮丧,撅起小嘴说:“妈妈,这个太难,我学不会!”

我知道刚遇到新知识,孩子都会感觉有难度,这时候要想办法增强孩子的自信,于是,我对女儿说:“这个对妮妮来说很简单,昨天电视上播的英语小对话,妮妮不是都给妈妈翻译出来了吗?妮妮很厉害的,这本书我们可以跟着电视上学,妮妮很快就可以学会的,然后再翻译给妈妈听,好不好?妈妈的英语实在是太糟糕了!”

当女儿把第一页的内容都学会的时候,我和爱人马上冲她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她说:“妮妮真是太棒了,学得又快又好,发音也非常清晰准确,就和电视上的那个小朋友一模一样!”

女儿的眼睛里立即染上了兴奋的神色,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变得很主动、很有自信,而且她提前完成了我和爱人原先预想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