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定公卷第十九(起元年尽十五年)(1)

定公元年

(公元前五百零九年)

经元年,春,王。

【译文】

元年春。

传不言正月,定无正也。定之无正何也?昭公之终,非正终也。定之始,非正始也。昭无定终,故定无正始。不言即位,丧在外也。

【译文】

不记正月,因为定公(不是正月即位)没有正月?定公为什么没有正月?昭公的死,不是属于正终。定公开始即位,不是属于正常即位。昭公没有正终,所以定公没有正始。不记即位,因昭公死在外国。

经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译文】

三月,晋国大夫在京师捉住宋仲几。

传此其大夫,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为微之?不正其执人于尊者之所也,不与大夫之伯讨也。

【译文】

晋人是位卿大夫,为什么称人?轻视他。为什么轻视他?他在京师抓人是不对的,不赞同一个大夫以霸主身分惩罚人。

经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

【译文】

夏天,六月癸亥日,昭公的灵柩从乾侯运回到鲁国。经戊辰,公即位。

【译文】

戊辰日,定公即位。

传殡,然后即位也。定无正,见无以正也。逾年不言即位,是有故公也。言即位,是无故公也。即位,授受之道也。先君无正终,则后君无正始也。先君有正终,则后君有正始也。戊辰,公即位,谨之也。定之即位,不可以不察也。公即位,何以日也?戊辰之日,然后即位也。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何为戊辰之日然后即位也?正君乎国,然后即位也。沈子曰:“正棺乎两楹之间,然后即位也。”内之大事日。即位,君之大事也,其不日何也?以年决者,不以日决也。此则其日何也?著之也。何著焉?逾年即位,厉也。于厉之中,又有义焉。未殡,虽有天子之命犹不敢,况临诸臣乎?周人有丧,鲁人有丧,周人吊,鲁人不吊。周人曰:“固吾臣也,使大可也。”鲁人曰:“吾君也,亲之者也,使大夫则不可也。”故周人吊,鲁人不吊,以其下成康为未久也。君至尊也,去父之殡而往吊,犹不敢,况未殡而临诸臣乎?

【译文】

先君入殓,然后新君即位。对定公没有记正月,足见其不是在正月即位。过了年还不记即位,这是因为先君死有缘故。记载即位,这说明先君死没有特殊缘故。即位,有个先君授与君位,后君接受君位的礼仪。先君不是正终,那么后君就不能正常即位。先君是正终,后君就正常即位。经文记“戊辰,公即位”,这是慎重地记此事。定公即位,不能不慎重。定公即位为什么记日期?因为他是戊辰日之后即位的。癸亥日,昭公的灵柩从乾侯运回鲁国,为什么戊辰日之后才即位呢?要在国中确正君位,然后才能即位。沈子说:“在正厅的两根楹柱中间摆上灵位,入殓后才能即位。”鲁国的大事要记日期。即位,是君王的大事,怎么能不记日期?即位以年来记,不记日期。这次为什么记日期?是为明显地记下特殊情况。为什么要这样?过一年才即位,危险,在危险中又有一定的礼义。先君未入殓,即使有天子的命令还不敢即位呢,何况是擅自即位?如果周有丧事,鲁君也有丧事。周可以吊丧,鲁就不可以。周人说:“鲁本来就是我的臣吗,派个人去吊唁就可以了。”鲁人说:“周是我们的天子,是亲人,派大夫去是不可以的。”所以说周人可以吊唁,鲁就不可以,因为距离成王、康王时代还不远(古礼还未变)。天子地位最高,离开父亲的灵柩去吊唁,尚且还不敢呢,何况一般诸侯,怎么敢先君没入殓就即位呢?

经秋,七月,癸己,葬我君昭公。

【译文】

秋季,七月癸巳日,安葬鲁昭公。

经九月,大雩。

【译文】

九月,举行大规模求雨的祭祀。

传雩月,雩之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秋大雩,雩之为非正何也。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雩月,雩之正也。月之为雩之正何也?其时穷,人力尽,然后雩,雩之正也。何谓其时穷人力尽?是月不雨,则无及矣。是年不艾,则无食矣,是谓其时穷,人力尽也。雩之必待其时穷人力尽何也?雩者,为旱求者也。求者,请也。古之人重请,何重乎请?人之所以为人也,让也。请道去让也,则是舍其所以为人也,是以重之。焉请哉?请乎应上公,古之神人有应上公者,通乎阴阳。君亲帅诸大夫道之而以请焉。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是以重之。

【译文】

举行求雨的祭祀记载月份,是对的。秋季举行盛大的雩祭,是不对的。冬季举行盛大的雩祭,也是不对的。秋季举行求雨祭祀为什么不对?因为草木还有水分,人们还在用力耕耘,没有必要求雨。举行雩祭记载月份为什么是对的?如果时机没了,人力用尽了,然后举行雩祭,这雩祭是对的。什么叫时机没了,人力用尽了?这月不下雨,就来不及了。这年不收获,就没吃的了,这就叫时机没了,人力用尽了。举行雩祭为什么必须等下雨的时机没了,人力用尽了?雩祭,是为天旱求雨的祭祀。求,就是请。古人很重视请的礼节。为什么重视请的礼节?人称为人的原因,就是因为人讲谦让,如果丢了谦让,这就丢掉了做人的准则,所以重视请。怎么请呢?求雨应向上天请求。古时的神人有能应答上天的,通达阴阳。君主要亲自领着群臣在道上求雨。请,不能推给委托别人去,必须君王亲自求请。因此说很重要。

经立炀宫。

【译文】

修炀公庙。

传立者,不宜立者也。

【译文】

用立字,表示不该立的意思。

经冬,十月,陨霜杀菽。

【译文】

冬季十月,下霜伤了豆叶。

传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其曰菽,举重也。

【译文】

不该伤农作物却伤了,说明霜情严重。该伤作物的季节却没伤害,说明霜情轻。记载豆类受伤害,说明霜情重。

定公二年

(公元前五百零八年)

经二年,春,王正月。

【译文】

二年,春天,周历正月。

经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译文】

夏季,五月壬辰日,宫廷的南门和两边的观楼着火。

传其不曰雉门灾及两观何也?自两观始也。不以尊者亲灾也。先言雉门,尊尊也。

【译文】

为什么不记载为“雉门灾及两观”?火是从两观燃起的,不让“雉门”二字靠近“灾”字。把“雉门”放在“及”字之前,是表示尊敬尊者。

经秋,楚人伐吴。

【译文】

秋天,楚国攻伐吴国。

经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译文】

冬季十月,重修雉门和两观。

传言新,有旧也。作,为也,有加度也,此不正。其以尊者亲之何也?虽不正也,于美犹可也。

【译文】

用新字,表明有旧的。作,是重修的意思,又加了尺度,这是不对的。为什么让雉门二字靠近作字?重修虽然不对,从美观上讲还可以。

定公三年

(公元前五百零七年)

经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

【译文】

三年,春天,周历正月,定公去晋国,到黄河边便返回了。

经三月,辛卯,邾子穿卒。

【译文】

三月辛卯日,邾庄公去世。

经秋,葬邾庄公。

【译文】

秋天,安葬邾庄公。

经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译文】

冬天,仲孙何忌在拔地和邾君会盟。

定公四年

(公元前五百零六年)

经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

【译文】

四年,春天,周历二月癸巳日,陈惠公去世。

经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柏、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译文】

三月,定公跟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卿国夏在召陵开会,(商讨)攻伐楚国。

经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

【译文】

夏季,四月庚辰日,蔡国的公孙姓领兵灭了沈国,把沈君抓住带回国杀死。

经五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

【译文】

五月,定公跟诸侯在皋鼬会盟。

传一事而再会。公志于后会也。后志疑也。

【译文】

为一件事开两次会。定公对后一次会有想法。记载后一次会,表明大家有疑虑。

经杞伯成卒于会。

【译文】

杞悼公死在会中。

经六月,葬陈惠公。

【译文】

六月,安葬陈惠公。

经许迁于容城。

【译文】

许国迁移到容城。

经秋,七月,公至自会。

【译文】

秋季,七月,定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经刘卷卒。

【译文】

刘卷死了。

传此不卒而卒者,贤之也。环内诸侯也,非列土诸侯。此何以卒也?天王崩,为诸侯主也。

【译文】

这个人死不必记载,经文却记载了他的死,是让为他贤德。他是京畿内的诸侯,不是分封的诸侯。为什么记载他的死?天子死后,由他为诸侯主事。

经葬杞悼公。

【译文】

安葬杞悼公。

经楚人围蔡。

【译文】

楚国包围了蔡国。

经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

【译文】

晋卿士鞅和卫卿孔圉领兵攻伐鲜虞国。

经葬刘文公。

【译文】

安葬刘文公。

经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伯举,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庚辰,吴入楚。

【译文】

冬天,十一月庚午日,蔡侯依靠吴王的帮助在伯举跟楚国作战,楚国战败,囊互逃到郑国。庚辰日,吴兵进入楚国。

传吴其称子何也?以蔡侯之以之,举其贵者也。蔡侯之以之,则其举贵者何也?吴信中国而攘夷狄,吴进矣。其信中国而攘夷狄奈何?子胥父诛于楚也,挟弓持矢而干阖庐。阖庐曰:“大之甚,勇之甚”。为是欲兴师而伐楚。子胥谏曰:“臣闻之,君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弗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正是日,囊瓦求之,昭公不与,为是拘昭公于南郢,数年然后得归。归乃用事乎汉,曰:“苟诸侯有欲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焉。”楚人闻之而怒,为是兴师而伐蔡。蔡求救于吴。子胥曰:“蔡非有罪,楚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为是兴师而伐楚。何以不言救也?救大也。日入,易无楚也。易无楚者,坏宗庙,徙陈器,挞平王之墓。何以不言灭也?欲存楚也。其欲存楚奈何?昭王之军败而逃,父老送之,曰:“寡人不肖,亡先君之邑,父老反矣,何忧无君,寡人且用此入海矣。”父老曰:“有君如此其贤也,以众不如吴,以必死不如楚。”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吴人,复立。何以谓之吴也?狄之也。何谓狄之也?君居其君之寝,而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寝,而妻其大夫之妻,盖有欲妻楚王之母者,不正。乘败人之绩,而深为利,居人之国,故反其狄道也。

【译文】

对吴王为什么称子?因为蔡侯用了这称呼,称他高贵的称呼。蔡侯为什么这么称他高贵的称呼?因为吴王让蔡国伸张了正义而打败了楚国。吴王进升了。吴国怎么让蔡国伸张了正义而打败了楚?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殳害,他带着弓箭投奔吴王。吴王说:“太孝了!太勇敢了!”为此,想立即兴兵攻楚。伍子胥劝谏说:“我听说,君王不能为一个普通百姓发兵。再说,事奉君王像事奉父亲一样,歉了君的恩义而为父亲报仇,我不能这么做。”就劝止了吴王。蔡昭公去朝见楚王,他有件非常好看的皮袄。这天正好令尹囊瓦在,他要这件皮袄,昭公不给,为此把蔡昭公拘留在南郢,几年后才放回去。蔡昭公回国路过汉水时,向河神祈祷:“假如有讨伐楚国的诸侯,我请求给它当前锋。”楚王听到后非常生气,为这事起兵攻打蔡国。蔡国向吴求救。伍子胥对吴王说:“蔡没有罪,是楚国无道。您如果为中原国忧虑,像这种时候可以发兵。”为此吴起兵攻伐楚国。为什么不说救蔡?因为从大处说是救了中原诸侯国。记载攻入楚国的日期,为表示轻易地就没了楚国。没了楚国,指毁了宗庙,搬走了陈列的宝器,鞭挞楚平王的尸体。为什么不说灭了楚国?想让楚国存在下来。怎么让楚国存在下来?楚昭王的军队败退时,父老们送王。昭王说:“我不才,丢了父辈的城邑。父老们回去吧!还愁没君王吗?我将由这跳海了。”父老们说:“君王像这样贤德呵!论军队我们不如吴国多,论拼死的决心,他们不如楚国。”大家共同奋击,一夜之间就打败吴军,保住了楚国。为什么称吴人?是把它视为夷狄。为什么视为夷狄?(因为吴军入楚)吴王睡到了楚王床上,占有了楚王的妻子。吴国大夫住上了楚大夫的居室,占有了楚国大夫的妻,大概还有想夺楚王母亲为妻的,不合于礼。乘人失败之机,住在别人的国家,大饱私囊。所以说吴又返回它夷狄那一套做法了。

定公五年

(公元前五百零五年)

经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译文】

五年,春天,周历正月辛亥日,初一,出现日蚀。

经夏,归粟于蔡。

【译文】

夏天,送粮给蔡国。

传诸侯无粟,诸侯相归粟,正也。孰归之?诸侯也。不言归之者,专辞也。义迩也。

【译文】

诸侯没有粮食,别的诸侯送给它,这是对的。谁给了蔡国粮食?是诸侯。不记给主名的,是专指鲁国。这道理很浅近。

经于越入吴。

【译文】

越国攻入吴国。

经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

【译文】

六月丙申日,季孙意如去世。

经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译文】

秋季,七月壬子日,叔孙不敢去世。

经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译文】

冬天,晋国的士鞅领兵包围了鲜虞国。

定公六年

(公元前五百零四年)

经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译文】

六年,春天,周历正月,癸亥日,郑游速率领军队灭掉许国,把许国国君带回郑国。

经二月,公侵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