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襄公卷第十六(起十六年尽三十一年)(2)

【译文】

襄公跟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夷仪开会。

经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

【译文】

六月壬子日,郑国的公孙舍之领兵攻入陈国。

经秋,八月,己已,诸侯同盟于重丘。

【译文】

秋季,八月己巳日,诸侯在重丘会盟。

经公至自会。

【译文】

襄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经卫侯入于夷仪。

【译文】

卫侯进入夷仪。

经楚屈建帅师灭舒鸠。

【译文】

楚国的屈建领兵灭掉舒鸠国。

经冬,郑公孙夏帅师伐陈。

【译文】

冬季,郑国的公孙夏领兵攻伐陈国。

经十有二月,吴子谒伐楚,门于巢,卒。

【译文】

十二月,吴国国君攻伐楚国,进了巢邑的门就死了。

传以伐楚之事,门于巢,卒也。于巢者,外乎楚也。门于巢,乃伐楚也。诸侯不生名,取卒之名,加之伐楚之上者,见以伐楚卒也。其见以伐楚卒何也?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礼也,吴子谒伐楚,至巢,入其门,门人射吴子,有矢创,反舍而卒。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非巢之不饰城而请罪,非吴子之自轻也。

【译文】

因为伐楚这件事,进入巢邑的城门,死了。“于巢”,表明是在楚国之外。记“门于巢”,表明是伐楚路经巢邑。诸侯活着时不称名,死了称名。将吴王的名放在“伐楚”上面,可见是因为伐楚而死。怎么见得是因为伐楚而死?古时,大国之君路过小城,小城一定要把城门装饰一新,而且要请罪,这是礼节。吴王伐楚,到巢邑,进城门时,守门人射吴王,射伤了,返回住地就死了。古时,即使是办政事,也要有武装防备。责备巢邑不打扫城门,不请罪;责备吴王太轻率。

襄公二十六年

(公元前五百四十七年)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宁喜弑其君剽。

【译文】

二十六年春,周历二月,辛卯日,卫国的宁喜杀死国君。

传此不正,其日何也?殖也立之,喜也君之,正也。

【译文】

这不对,为什么记下日子?父亲立下君,儿子也视之为君,才是对的。

经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

【译文】

卫国的孙林父进入戚地,反叛卫国。

经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

【译文】

甲午日,卫侯又回到卫国。

传日归,见知弑也。

【译文】

记下衎回国的日子,可见他知道弑君的事。

经,晋侯使荀吴来聘。

【译文】

夏天,晋侯派荀吴来鲁国访问。

经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

【译文】

襄公跟晋人、郑国的良霄、宋人、曹人在澶渊开会。

经宋公杀其世子痤。

【译文】

宋公杀了自己的太子痤。

经晋人执卫宁喜。

【译文】

晋人逮住了卫国的宁喜。

经八月,壬午,许男宁卒于楚。

【译文】

八月壬午日,许君死在楚国。

经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

【译文】

冬天,楚国、蔡国、陈国攻伐郑国。

经葬许灵公。

【译文】

安葬许灵公。

襄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五百四十六年)

经二十有七春,齐侯使庆封来聘。

【译文】

二十七年,春天,齐侯派庆封来鲁访问。

经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

【译文】

夏天,鲁国的叔孙豹跟晋国赵武、楚国屈建、蔡公孙归生、卫国石恶、陈国孔奂、郑国良霄、还有许人、曹人在宋国开会。

经卫杀其大夫宁喜。

【译文】

卫国杀了大夫宁喜。

传称国以杀,罪累上也。宁喜弑君,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尝为大夫,与之涉公事矣。宁喜由君弑君,而不以弑君之罪罪之者,恶献公也。

【译文】

举出国名说杀某某,表明罪恶牵连到君王。宁喜杀了国君,为什么说牵连到君王?他曾经当大夫,参与、牵连到君王的事当中。宁喜由献公指使杀了殇公。不以弑君之罪判他,是因为憎恨献公呵。

经卫侯之弟专出奔晋。

【译文】

卫侯的弟弟逃到晋国。

传专,喜之徒也。专之为喜之徒何也?己虽急纳其兄,与人之臣谋弑其君,是亦弑君者也。专其曰弟何也?专有是信者,君赂不入乎喜而杀喜,是君不直乎喜也。故出奔晋,织纟句邯郸,终身不言卫。专之去,合乎春秋。

【译文】

专,是宁喜一伙的。为什么说专是宁喜一伙的?专自己急于接纳他的哥哥回国,就跟宁喜谋划杀了国君,这也就算弑君的人了。称他弟是为什么?专是守信用的人,献公不给宁喜财物,反而杀了喜,这是献公对宁喜理屈。所以专逃到晋国,在邯郸编草鞋,一辈子不提卫国。专的离去,合乎春秋之义。

经秋,七月,辛已,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译文】

秋天,七月辛已日,叔孙豹在宋地和各诸侯的大夫会盟。

传湨梁之会,诸侯在而不曰诸侯之大夫,大夫不臣也,晋赵武耻之。豹云者,恭也。诸侯不在而曰诸侯之大夫,大夫臣也,其臣恭也。晋赵武为之会也。

【译文】

湨梁那次盟会,诸侯都在会,却不记诸侯的大夫,那是大夫不行臣道,晋卿赵武对此感到耻辱。(这条经文)“豹及诸侯”的记载,是恭敬的意思。诸侯不在,却记诸侯的大夫,表明大夫行臣道,下臣很恭敬。晋卿赵武主持这次盟会。

经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译文】

冬季,十二月乙亥日,初一,出现日蚀。

襄公二十八年

(公元前五百四十五年)

经二十有八年,春,无冰。

【译文】

二十八年,春天,没有冰。

经夏,卫石恶出奔晋。

【译文】

夏天,卫国的石恶逃到晋国避难。

经邾子来朝。

【译文】

邾国国君来鲁朝见。

经秋,八月,大雩。

【译文】

秋季,八月,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

经仲孙羯如晋。

【译文】

鲁仲孙羯到晋国去。

经冬,齐庆封来奔。

【译文】

冬天,齐国的庆封逃到鲁国来。

经十有一月,公如楚。

【译文】

十一月,襄公到楚国去。

经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

【译文】

十二月甲寅日,周灵王驾崩。

经乙未,楚子昭卒。

【译文】

乙未日,楚康王去世。

襄公二十九年

(公元前五百四十四年)

经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译文】

二十九年春,周历正月,襄公在楚国。

经闵公也。

【译文】

怜悯襄公。

经夏,五月,公至自楚。

【译文】

夏天,五月,襄公从楚回国。

传喜之也。致君者,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

【译文】

为他欢喜。记载君王回国,为他的外出而担心,为他的返国而欢喜,这就是记载君王回国的意义。

经庚午,卫侯衎卒。

【译文】

庚午日,卫献公去世。

经阍杀吴子余祭。

【译文】

看门人杀死吴王。

传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名姓,阍不得齐于人,不称其君,阍不得君其君也。礼,君不使无耻,不近刑人,不狎敌,不迩怨。贱人非所贵也。贵人非所刑也,刑人非所近也。举至贱而加之吴,吴子近刑人也。阍杀吴子余祭,仇人也。

【译文】

阍,是看门的人,是供使令的下人。不称呼他姓名,因为他不能和一般人同等地位。不称他的国君,因为阍者没有权利称国君为君。按礼,君王不能使唤不知廉耻的人,不能接近受过刑的人,不能亲近敌人,不能靠近仇人。下贱人没有高贵的德行,高贵的人不能受刑,受刑的人不能接近。提拔最卑贱的人放到吴国做事,表明吴王接近了受过刑的人。门人杀了吴王,他是仇人呵。

经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

【译文】

仲孙羯会见晋国的荀盈、齐国的高止、宋国的华定、卫世叔仅、郑公孙段、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商讨给杞国修城。

传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以自守也。杞危而不能自守,故诸侯之大夫,相帅以城之,此变之正也。

【译文】

古时候,天子分封诸侯,分给诸侯的土地,足可以容纳下他的百姓,百姓满城居住,自己守住城池。杞国遇到危难,自己守不住城池。所以各诸侯国的大夫,一起领兵给杞国修城。这种权变的做法是对的。

经晋侯使士鞅来聘。

【译文】

晋侯派士鞅来鲁访问。

经杞子来盟。

【译文】

杞文公来和鲁国结盟。

经吴子使札来聘。

【译文】

吴王派季札来鲁国访问。

传吴其称子何也?善使延陵季子,故进之也。身贤,贤也。使贤,亦贤也。延陵季子之贤,尊君也。其名,成尊于上也。

【译文】

为什么称吴君为吴子?因为他善于任用延陵季子,所以进升他为子爵。他自己贤德,是好事。能任用贤德的人,也是好事。延陵季子贤德,尊敬君王。称他的名,成全他尊敬君王的美德。

经秋,九月,葬卫献公。

【译文】

秋季,九月,安葬卫献公。

经齐高止出奔北燕。

【译文】

齐国的高止逃跑到北燕。

传其曰北燕,从史文也。

【译文】

称北燕,是根据史书的记载。

经仲孙羯如晋。

【译文】

鲁国的仲孙羯到晋国去。

襄公三十年

(公元前五百四十三年)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罢来聘。

【译文】

三十年,春天,周历正月,楚子派薳罢来鲁访问。

经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

【译文】

夏天,蔡国的太子杀死国君。

传其不日,子夺父政,是谓夷之。

【译文】

不记载日期,是因为儿子夺了父亲的政权,这就是夷狄了。

经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

【译文】

五月甲午日,宋国发生火灾,宋伯姬死。

传取卒之日加之灾上者,见以灾卒也。其见以灾卒奈何?伯姬之舍失火,左右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妇人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左右又曰;“少辟火乎。”伯姬曰:“妇人之义,保母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于火而死。妇人以贞为行者也。伯姬之妇道尽矣。详其事,贤伯姬也。

【译文】

把死的日期放在灾的上面,可见是因为火灾而死。怎么是因为火灾而死?伯姬的住处失火,伯姬身边的侍人说:“夫人稍微避避火吧。”伯姬说:“女人的规矩,保母不在身边,夜里不能出屋。”身边的人又说:“夫人避一会儿火吧。”伯姬说:“女人的规矩,保母不在,夜里不能出屋。”于是就赶上火灾被烧死了。女人把贞节做为行为准则,伯姬坚守女人的规矩。详细记载此事,因为伯姬贤德。

经天王杀其弟佞夫。

【译文】

天子杀了弟弟佞夫。

传诸侯且不首恶,况于天子乎?君无忍亲之义。天子诸侯所亲者,唯长子母弟耳。天王杀其弟佞夫,甚之也。

【译文】

诸侯尚且不首当恶名,何况天子呢?天子不能对亲人残忍。天子诸侯的亲人,只有长子和同母弟罢了。周景王杀自己弟弟佞夫,太过分了。

经王子瑕奔晋。

【译文】

王子瑕跑到晋国避难。

经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共姬。

【译文】

秋天,七月,叔弓到宋国安葬共姬。

传外夫人不书葬,此其言葬何也?吾女也,卒灾,故隐而葬之也。

【译文】

鲁国以外的君夫人安葬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载?因为伯姬是鲁女,死于火灾,所以痛心地记载她的葬礼。

经郑良霄出奔许,自许人于郑,郑人杀良霄。

【译文】

郑国的良霄跑到许国,从许国又跑到郑国,郑国杀死良霄。

传不言大夫,恶之也。

【译文】

不称良霄为大夫,是憎恶他。

经冬,十月,葬蔡景公。

【译文】

冬天,十月,安葬蔡景公。

传不日卒而月葬,不葬者也。卒而葬之,不忍使父失民于子也。

【译文】

不记死的日期而记载安葬的月份,表明不是正常的安葬。记载安葬,是不忍心让父亲在儿子前失去民心。

经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于澶渊,宋灾故。

【译文】

晋国、齐国等十二国在澶渊开会,是为宋国发生了火灾。

传会不言其所为,其曰宋灾故何也?不言灾故,则无以见其善也。其曰人何也?救灾以众,何救焉?更宋之所丧财也。澶渊之会,中国侵伐夷狄,夷狄不入中国,无侵伐八年,善之也。晋赵武、楚屈建之功也。

【译文】

不记开会做了什么,为什么说是为了宋国火灾的缘故?不说宋国火灾的缘故,就不能看出这次会的好处。经文为什么称人?救灾靠众人,没有人怎么救灾。各国赠送财物,补偿宋国的损失。澶渊这次会后,中原诸侯不再侵犯夷狄,夷狄不再进攻中原,八年没有征战,太好了。是晋国的赵武和楚国屈建的功劳。

襄公三十一年

(公元前五百四十二年)

经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译文】

三十一年,春天,周历正月。

经夏,六月,辛已,公薨于楚宫。

【译文】

夏天,六月辛巳日,襄公死在楚宫。

传楚宫,非正也。

【译文】

死在楚宫,不合于礼。

经秋,九月,癸已,子野卒。

【译文】

秋天,九月癸已日,太子野去世。

传子卒日,正也。

【译文】

太子死记载日期是对的。

经己亥,仲孙羯卒。

【译文】

己亥日,仲孙羯去世。

经冬,十月,滕子来会葬。

【译文】

滕国国君来参加襄公的葬礼。

经癸酉,葬我君襄公。

【译文】

癸酉日,安葬鲁君襄公。

经十有一月,莒人弑其君密州。

【译文】

十一月,莒国人杀了自己的国君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