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人体从哪里受精气?阴阳在哪里交会?什么气是“营”?什么气是“卫”?营气从哪里产生?卫气在哪里相会?老年与壮年气的盛衰不同,昼夜气行的位置各异,希望听听交会的情况。
岐伯回答说:人体从饮食中受得精气,饮食入胃,其精微传给肺,五脏六腑就都能得到营养。其中精粹的部分叫“营”,剽悍的部分叫“卫”,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运行于脉外,周流不息,营卫各行五十周后相会,阴阳互相贯通,如圆环之无端始。卫气运行于阴分二十五周,运行于阳分二十五周,分为昼夜各半,所以气行到阳分为起始,行到阴分为终止。因此,正午阳气隆盛时叫做“重阳”,半夜阴气隆盛时叫做“重阴”。太阴主管人体内部,太阳主管人体外表,营卫在其中各运行二十五周,分为昼夜各半。半夜是阴分之气最隆盛的时候,半夜以后,阴气逐渐衰减,到早晨时阴气已尽,而阳气继起。正午是阳分之气最隆盛的时候,从日西斜起,阳气逐渐衰减,到日落时阳气已尽,而阴气继起。到半夜时,阴阳之气相会合,此时人们都已入睡,称为“合阴”。到早晨阴气已尽,而阳气又继起。像这样循环不止,和自然界昼夜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
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译文】
黄帝道:老年人在夜间不易熟睡,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呢?壮年人在夜间不易醒来,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呢?
岐伯回答道:壮年人的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畅通,营卫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白天神清气爽,而晚上也能熟睡;老年人的气血衰少,肌肉枯瘦,气道滞涩,五脏之气相搏,营气衰少,卫气内败,所以白天精神不振,晚上也不能熟睡。
黄帝道:我希望听听营气与卫气的运行都是从哪里发出的?
岐伯回答道: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上焦。
黄帝道:我希望听听上焦之气的出发之处。
岐伯回答说:上焦出自胃的上口贲门,与食管并行向上,贯穿膈膜而布散于胸中,横走腋下,沿着手太阴经的路线循行,返回至手阳明经,向上至舌,向下注于足阳明经。卫气与营气一样运行于阳分二十五周,运行于阴分二十五周,这就是昼夜一周,所以卫气五十周而行遍全身,再与营气会合于手太阴肺经。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
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剽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
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译文】
黄帝道:人若有热,饮食入胃,在还没有化成精微的时候,汗就出来了,有出于面部的,有出于背部的,有出于半身的,它不沿着卫气运行的道路而出,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外受风邪侵袭,在内腠理开发,皮毛为风热所蒸,腠理因之开泄,卫气行至肌表疏松的地方,就不能循其常道了。这是因为卫气的本性剽悍滑疾,见到开泄的地方就由此道而出行,所以不能循行常道,所以叫做“漏泄”。
黄帝道:我希望听听中焦的出处。
岐伯回答说:中焦的部位与胃并列,出于上焦之后,它的功能是吸收精气,泌去糟粕,承受津液,化生精微,向上传注于肺脉,再化生为血液,来奉养周身,没有比它更宝贵的了,所以能够独行于经脉之内,称为“营气”。
黄帝道:血与气,名虽不同,却是同类物质,这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说:营和卫,都由精气化生;血是精气化生的更宝贵的物质,称做“神气”。所以说血与气名虽不同,却是同类物质。因此脱血的人,其汗也少;出汗过多的人,其血也少。所以说人体脱血或脱汗均可死亡,而血与汗缺一则不能生存。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
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出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译文】
黄帝道:我希望听听下焦的出处。
岐伯回答说:下焦分别清浊,糟粕从回肠下行,水液注于膀胱而渗入其中。所以水谷常常同在脾胃之中,经过消化,形成糟粕的部分向下传入大肠,成为下焦的主要功能。而水液也是经过分别清浊之后,向下灌渗的,挤去其水,另留清液,其中污秽的部分,沿着下焦渗入膀胱。
黄帝道:人喝了酒,酒也是入胃的,谷物尚未消化,而酒液先从小便排泄,这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说:酒是谷类发酵酿成的液体,其性剽悍而质清稀,因此,虽在谷物之后入胃,但在谷物之前排出体外。
黄帝道:讲得好!我听说上焦的功能是输布精气,像雾露蒸腾一样;中焦的功能是腐熟运水化谷,像枢轴一样;下焦的功能是排泄废料,像沟渠一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三焦 浅释】
对三焦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本篇虽然没有描述三焦的具体形态,但是指出了三焦的部位以胃为分界。一般认为上焦在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功能是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中焦在膈下、脐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肝、胆等,功能是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下焦在脐以下的部位,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子宫、精室等,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