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力: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原动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产业触网的特质(1)

互联网带给这个世界的不仅是信息、技术和链接,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和链接的支撑后所引发的战略、组织、管理、运营等方面的颠覆与变革。这几方面是任何一个企业在任何一种情形下都需要去重点考虑的四个要点,所以本书从这四个维度出发进行分析。

现代企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具备多元化的运营管理方式,与网络的融合越来越大。这种融合原力并不缥缈,它不是《星球大战》中阐述的一种超自然而又无处不在的神秘力量,而是衡量企业联网能力强弱的关键要素。企业对网络的融合性使得企业展现了其在互联网时代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在网络中求变、嬗变、蝶变的能力,同时也提供了使企业具备新形势下保持发展壮大趋势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思维

不同于工业时代习惯的线性挺进逻辑,互联网公司更加注重生态思维。生态思维的要害是:系统性、演化性、仿生性。不少互联网公司都注意到了生态战略的重要性,例如阿里的商业生态、乐视网的娱乐生态、小米的粉丝生态、腾讯的社交生态等均体现出生态思维。

生态思维的要害

生态思维的要害不同于工业时代习惯的线性挺进逻辑(价值链),互联网公司更加注重价值矩阵。系统性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是赚短平快的钱,还是建立百年基业,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战略眼光,阿里巴巴走到今天,很多步棋都是提早布局,有时几年才会看到成效。比如阿里的余额宝上线之前,支付宝已经完成了中国电商平台能够抗衡银联卡支付的统一模式,同时在更多领域和当当、大众点评等采用通过支付宝渠道进行支付,从国情到民意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在金融领域扩宽一点业务就显得水到渠成。从根本上说是建立了一种网上交易的信任体系,之后在这种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担保服务上继续发展信任体系带来的红利。

如今中国互联网产业布局被BAT瓜分,三足鼎立,各自凭借优势打造着自己的生态体系,其他企业,如小米等公司也在积极培养生态的体系化建设。生态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与敏锐的商业嗅觉,最重要的是不为眼前的小利所动,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生态思维的演化性,要求企业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能够具备自我演进功能。生态系统是可以自循环的,把包含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引流指向,形成一个有序可持续发展自健的体系。但是,太过封闭的圈子和互联网开放分享的时代特性相背离,短期内可能造成知识技术壁垒,赚取高额利润;长期来看,缺乏其他生态系统的介入,很可能走向步步自封的死循环,或是丧失洞察时代发展趋势的嗅觉,也就是说,不具备自我更迭的演化性。生态如同达尔文的进化论,具备生命力,顺应一定的法则,由低级走向高级,所以生态体系必须和周边环境保持开放的链接,好像公司一样吸纳足够多的成分来完成自我优化,朝着更高级别的形态演化。正如同生命有诞生、成长,就有死亡一样,生态也会走向衰落,适当的演化能够将这种衰落引向另一种诞生,或许一种形态的消亡就是另一种新维度生态体系的开始。这就是演化。

生态思维的仿生性,是未来对智慧网络的更高要求,仿生学原意是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随着物联网向务联网的转化,人的核心作用越来越重要,一切都要围绕人来展开,网络将是人所受物理限制的延伸,这就要求未来的生态具备仿照人的习惯、成长、思考来搭建的智慧生态系统。智能的物件将具备智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将对人的服务融入生态体系的方方面面,最终和人融为一体。生态的仿生性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搭建起的大数据云分析平台,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将不再仅仅存在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定律逻辑下,而企业的各种生态体系也最终将成为一个个类似地球一样附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

系统性是基础和前提,演进性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仿生性是最终使命和目的,三者既是生态思维发展的要害,又是一个成熟生态系统所展现出的魅力。

乐视网的娱乐生态

“我不是一台电视,而是一套完整的大屏互联网生态系统。”这是乐视电视开机就蹦出来的一行文字,像是自我介绍一般,又像是在和用户交流,更是自我定位的一种宣誓。乐视集团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打造基于视频内容和智能硬件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垂直整合的完整生态系统,目前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智能玩具。它通过视频内容的驱动,以智能终端和应用产品为硬件入口,借助数据化的平台系统,整合基于视频的上下游产业链,围绕用户展开娱乐生态布局。

乐视像是一只行驶于传统行业里的另类独船,总是出人意料地带给互联网不一样的声音。乐视网一开始走的是和优酷、土豆一样的视频内容网站模式,但是注重影视片版权的合法性,在当时网络盗版非授权视频“横行”的年代,要想做好这个几乎不会有赚钱的机会,而在随后几年国家对网络视频版权的整治中,足见乐视网的长视眼光。

2011年乐视控股集团创立乐视影业,正式进军影视行业,开始跟电影公司正规军抗衡。2013年乐视影业出品/发行9部影片,票房10.5亿元人民币,位列民营电影公司第三位。201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出品或发行的影片有9部,累计票房接近20亿元,占内地票房1/10。

在视频网站领域,乐视网用户数稳步提升,稳居国内视频网站第一梯队。艾瑞最新数据显示,在播放时长和用户覆盖两项关键性指标上,乐视网保持稳定的增长。在线媒体月度总浏览时长排名中,乐视网2013年7月~8月均稳居前三甲。正当移动互联网来袭,借助智能手机发力手机端App之际,乐视不满仅作内容提供商,整合硬件产业链后于2013年5月,乐视发布超级电视,再次挺进传统电视领域,凭借其“千万人不满、千万人参与、千万人研发、千万人使用、千万人传播”的互联网理念,打造基于乐视视频内容的互联网智能电视,以内容取胜,其电视软件更新幅度堪比任何一款软件系统。

乐视TV副总裁张志伟介绍说,2014年“双11”期间,乐视TV超级电视总销量达6.4万台,其中,“双11”当天乐视TV超级电视在天猫的销量超3.9万台,总销售额突破1.58亿元。这打破了2013年天猫“双11”电视销售额纪录,成为天猫电视销售额第一。此外,超级电视在乐视商城当天销量1.5万台,在京东商城超级电视销量也突破了1万台。据2014年6月北京高华证券调研研究,超级电视月销量在15万台左右,每个型号都位于该品类市场份额第一。

乐视电视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中通过硬件端口即用户入口,进而进入乐视视频娱乐生态系统,和小米手机的策略如出一辙,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拥有一座娱乐帝国的商业属性,为转化、沉淀用户起到了非常好的系统性规划。

2015年跨年前后,乐视双重发力,先是于年前推出智能亲子产品,全称为乐小宝故事光机,既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又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和孩子进行语音对讲,同时还提供配套投影功能,499元的超值性价比令业内同类玩具遭到围堵。然后乐视又于年后1月宣布进军手机界,基于自身的生态系统打造中国首个生态手机,决心用完整生态变革手机产业。从超级电视到超级手机,乐视打造着自己的生态战略地图,依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通过“硬件收入+内容收入+广告收入+应用分成”四重收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BAT大佬们的生态道路,通过智能硬件的覆盖和乐迷的广泛参与,加上娱乐行业独一无二的多元打拼模式,把影视体育等多栖娱乐媒体进行上游内容生产和产业链整合,集中于内容平台发布,一个娱乐互联网帝国呼之欲出。

小米的粉丝生态

2011年,面对手机红海,雷军带领他的小米军团英勇杀入。三年时间,“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大规模渗透,米粉数量急速壮大,小米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小米打造的后苹果帝国能否继续野蛮生长?雷布斯又将如何绘制属于小米的宏伟蓝图?

小米的营销逻辑概括起来就是互联网理念+类PC手法+米粉的参与。

小米用互联网思维卖手机,将互联网理念渗透到手机制造业。通过网络预订将需求及资金前置,有效控制了渠道、库存与成本。随即开展软件+硬件+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销售领域,采用互联网的销售方式:信息发布、预定、购买、配送,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其中70%靠核心渠道,30%靠辅助渠道。

小米用类PC的手法,推行拆机+测评的营销手段,打造小米文化的同时宣传自己最佳性价比的产品质量。

米粉是最重要的驱动力量,通过设计与互动的参与,加强内外连接,增加了产品中的用户价值属性。打造小米文化,推行口号:小米卖的不是手机,而是一种文化、精神。根据公司成立日期,将每年4月9日定为米粉节,回馈广大粉丝,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及后续几天举办粉丝的盛大狂欢,并进行米粉答谢活动。

小米一直在加强小米之家的布局,打造线下渠道,进一步扩大小米手机的客户群和影响力,并继续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小米定位于中国16~30岁的年轻客户,这一用户群体了解互联网,依托于互联网,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同样依靠网络生存的小米手机非常有共鸣感甚至由喜爱到发狂。小米通过MIUI操作系统界面及其附属的应用商店等软件对用户销售软件、配件、其他硬件甚至纪念品等,小米主题商店是全球有影响的手机主题库之一。同时,小米推崇“为发烧而生”“做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等理念,打造时尚、高性价比又供不应求的产品,一方面让米粉继续疯狂,另一方面让年轻人以获得小米产品为优越感,滋生更多的米粉文化泛滥。

小米还通过微博、微信和论坛等手段加大和粉丝的互动。小米在微博上做的第一个活动是“我是手机控”,大家来炫耀自己都玩过哪些手机,瞬间就有100万用户参与,而且没有花一分钱。为什么呢?因为活动的本质满足了人性里炫耀的根本心理。小米做活动无外乎两极分化,要么有很大的利益诱惑,要么有极大的娱乐化。这也是借鉴了其他一些做得很好的网上活动,比如百度魔图的产品,“跟哪个明星最像”,非常成功,也是满足人的炫耀心理。2012年,小米在新浪微博上做了“社会化网购”第一单。

在小米社区“智勇大冲关”活动,共有1800万人次参与,形式是大家比拼谁更了解小米手机的一些参数。在论坛的氛围里大家是很注重荣誉和成就感,也就是很注重炫耀感,极大地增加了用户互动频次和质量。

在微信平台,小米做了一个活动叫“大家看直播发布会”来做抢答,形式很简单,但是非常切中要害,两个小时内就有280万的销售量,增加了18万的粉丝。

小米在腾讯QQ空间上也积极需求合作,QQ空间做了红米的独家发布,但是把发布做成一个互动的活动——开始预约,750万用户预约,用了90秒的时间10万台就已售罄。与QQ空间的合作,是根据红米手机的定位,开发了在微博用户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年轻用户群,QQ空间也向业界证明了自己潜力巨大的营销价值。

截至2014年12月底,小米公司最新估值450亿美元,距离2010年年底2.5亿美元的估值,用4年时间增长了180倍,不得不承认其已经创造了手机界继iPhone以来最大的奇迹。2012~2014年间。

小米依托粉丝而生,并发展壮大,进而开展更多迎合消费者,拉动更多粉丝的粉丝生态已经被很多公司所重视并借鉴,比如比肩小米的大象安全套,产品上学小米单品制胜,定位于年轻人,主打口号“大象,年轻安全套第一品牌”,在营销手段上踩着杜蕾斯上位,突出其优势和性价比,这与小米手机在前期总被人有意无意地拿来同iPhone对比形成的效果如出一辙。但是其最根本的道路还是要深度建立用户交流平台,无论是用户体验反馈,还是用户群建立,都需要一个更稳定平台,大象社区继续走着小米社区的路。

有了小米的前车之鉴,不管其他企业画起虎来是画皮还是画骨,我们将看到更多企业重蹈粉丝生态之辙,建立自己的粉丝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