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万物互联(5)
物联网让每一粒沙子都装上芯片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教授首次被提及,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简单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多地被重视起来。物联网的核心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组建车联网、智慧家居、智慧交通等子网络,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硬件设备采集数据信息,在智能平台上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提供对人有用的信息服务。
物联网让每一个物品都装有芯片,即使是沙粒也能成为收集基础数据的硬件工具,企业基于物联网带来的挑战使之不得不重新面对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只提供了链接,其他什么也没做,而链接带来的物与物的重新定位才是新一轮互联网浪潮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11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迈克尔·波特和詹姆斯·贺普曼发表的最新文章《物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战略》指出,20世纪出现了两次IT技术浪潮。IT技术的第一波浪潮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即IT赋能的流程自动化。IT技术的第二波浪潮发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互联网环境。如今正处在IT技术的第三波浪潮中,也就是物联网,产品内置传感器、处理器和软件,并与互联网相连,同时提供产品数据信息在产品平台云储存,大数据分析提供的产品服务使得产品的功能和效能都大大提升。
物联网包含现在如火如荼的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居、车联网等智能互联产品,带来的应用将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
可穿戴设备目前以智能手环、运动腕带开发最广泛,除了微软、耐克等国际知名企业,国内如小米、360等企业也都推出了自己市场定位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也是众多企业长期看好的产品,苹果、三星都有自身产品推出。此外,还有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等产品。在智能家居领域,根据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IIPA,简称国际物促会)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0~2012年,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已连续3年保持超过20%的增长。其中,2012年的市场规模达到24.9亿元,增长率为20.29%。国际物促会认为,国内智能家居的酝酿期仍会维持一段时间,2016~2017年才是国内智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期的开始。
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从智能家居到智能汽车,科技正在改变世界。昨天,乔布斯用苹果粉碎了世人对于家用电脑、随身音乐、手机平板的种种质疑。明天,智能汽车能否实现车联网概念的真正落地?能否如苹果般完美诠释“未来不是过去的样子”?
2012年7月,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0~2020)》明确指出,完善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加快标准推广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车路协作技术、实时交通数据获取等技术的发展及在智能交通的应用;加强智能交通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制定工作,研究制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基础性工作,包括智能交通标识体系、专用短程通信、信息安全及认证等标准。
在军事用途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就大规模资助自主陆地车辆(autonomous land vehicle,ALV)的研究。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制开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内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等都有过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项目。
美国公司Tesla推出一款靠电力驱动的智能车,开启了智能汽车商业之路的先河。从2008年交付第一辆Tesla Roadster,到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目前其市值已超300亿。定位为一款至酷的电动跑车,一次充电可以行车超过480公里,标配触摸屏车载系统,可以通过连接移动互联网,每部汽车提供性能数据,获得远程诊断和维护服务,乘客也能实时获得交通信息等网络信息。
其他传统汽车厂商也纷纷开始触网之路。宝马与苹果合作,用iPhone完成对汽车的指令操控。福特与IBM、谷歌等世界级科技公司合作,合作内容涉及开放车载系统代码,与手机厂商探讨槽口接驳计划等。通用、丰田、奥迪、日产、奔驰、凯迪拉克、沃尔沃也都开发适应自身战略部署的车载系统,不同程度地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进行研究,试图提供更加安全的行人监测系统。世界级科技巨头的观点都传递出了他们对于车联网趋势的关注。
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高科技公司对新型汽车市场的拓展研究。博斯公司研究指出: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5~8年内将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美国科学家预测,到2015年时,第一代智能车将可以躲避碰撞;到2020年,第二代声音识别汽车将可以在自动化公路上自行行驶;到2025年,第三代智能车将会从肌肉神经脉冲、眼部活动和脑电波接受指令。
据报道,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计划在2015年前测试无人驾驶汽车技术,2018年左右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市场。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美国正在推广防止翻车的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要求2012年推出的新车型必须配备这种技术。接下来,美国还要实施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交通压力日益加剧,智能汽车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智能汽车也将或成为补全大数据宏伟蓝图的最后一块拼图,届时车联网将连接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交,一切购物可以在车上而不只是电脑和手机上轻松完成,LBS功能的普及也将使用户的日常出行等信息将进一步补全,更好地服务于人们。Cisco预计物联网带来的经济产值将会再创一个全美GDP,而其中的4%~5%将属于汽车制造业。Radia表示通过物联网接入,汽车本身能给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推动更多的汽车购买。这样能反向地刺激汽车制造业,从而增加就业。这也是科技推动传统产业的另一动力。
无论智能互联产品外形怎样变化,功能怎样强大,无非仍停留在对产品的依恋和定制,把物与物连接在一起,搭建了物物相连的一张网络。进一步来看当前的物联网,把人通过设备连接到另一个设备,需要人为的进行信息上传、分析、结果输出、返回给人,还是作为一个工具,一个无所不包的产品形式而存在,其本身还不具有主动服务于人的形态。所以说,物联网是让每一粒沙子都装上芯片,形成了一个触角极深极广的庞然大物。物联网,连接的还是商品。
务联网让每一粒沙子都成为人的延伸
当物联网将物与物连接好,最终面对人的应该是服务,提供服务端是产品,被服务端是人,而装上芯片的沙子都将成为人的延伸,这就是务联网,“Internet of services”。物联网面向实体世界,务联网面向人,以人为中心,经过智慧演变,为人类提供服务。物联网与务联网最大的不同在于物由被动、人为设定的信息产品或服务,转变为具有智慧演进后的自主服务的一个动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再需要人工命令,不再需要程序的输入,海量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大数据融合,通过云计算实现对服务的重新界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吃饭,物联网提供的服务可以设置晚上6点半自动做饭,当你7点到家时可以准时享用热腾腾的饭菜。如果你因为加班需要晚回1个小时,你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控制智能电饭煲修改时间,或者在你离开公司时启动做饭开关。但如果你因为路上拥堵又不得不晚到家半小时呢,或者是碰到同事聊了会儿天,又去超市进行了“双12”支付宝购物5折活动,你需要不停告诉智能电饭煲:等半个小时、再等20分钟……
面对务联网将不再有这样的困惑。务联网将会通过你的智能感应器实时了解你的动态,根据你车联网的交通信息确定你的回家时间,根据你每周的采购习惯判断你的购物时间,还可以根据你全身智能互联产品提供的数据分析你的性格,你和朋友、同事的关系及其可能发生的情况,模拟你的习惯。务联网就是另一个你,通过对你大数据的深度学习,逐渐成长为具有自我演进智慧功能的服务平台,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就是自我学习和修复演进的“人工智能”,就好像电影《黑客帝国》给我们展现的“矩阵”一样。
PC互联网链接了人与机器,移动互联网链接了人与物,最终达成人链接万物,形成万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思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在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WEF)网站上发表的一篇博文中提出了万联网的概念并指出,万联网是将人、数据、流程和物体相连的互联网。在万联网时代,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将全部打通,联系不仅存在于网络空间,而是使线上和线下形成一张包罗万象的大网。
融入了人的属性的万联网,将人的价值加入到网络价值中,笔者在《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一书中提出,在融合传统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的基础上,随着用户参与价值增值过程,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魔方。新的社会化时代中提升了人的重要地位,商品不再是单独脱离人的产品,而是以人为本,将人的价值通过链接、互动、重构后和商品进行价值共创。这一理论也证明了未来的互联网络将是人网合一,网由人创,人附网生,网络将在智慧演进中为人服务,把物的连接归宗到人本身,人还原为核心,将人的价值,商品的服务属性叠加为一张动态变化的柔性价值网。务联网是最体现这种价值的网络形式。
智慧城市是务联网演进过程中对上层建筑的一种重构,从监测、控制、演进进行自动化进程。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百姓失业、新奇疾病,城市的发展会路遇各种新的挑战,智慧城市的出现有解决各方面问题的出众实力,又被称为驱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引擎。智慧之风将席卷整个地球。
智慧城市强调“以人为本”,内容包括城市建设的各个部分。如果把智慧城市的主要内容比作人体的某一部分,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智慧人”。
随着智慧城市思想的逐步渗透,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智慧城市的构建队伍。国外许多城市正在从一个点构建自己的智慧城市,务联网将服务于人升级为网络的更高职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城市将会以全面,真正成为开启未来美好生活新时空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