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社交礼仪(2)
在介绍时,手势动作应文雅,无论介绍哪一方,都应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指向被介绍的一方并向另一方点头微笑,切忌伸出手指指来指去,尤其对年长者、身份高者更要注意。必要时,可以说明被介绍的一方与自己的关系,为双方找一些共同的谈话材料,如双方的共同爱好、共同经历或相互感兴趣的其他事物与话题,以便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
(4)集体介绍
集体介绍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一人介绍给大家,这种方法适用于在重大的活动中对于身份高者、年长者和特邀嘉宾的介绍。比如: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把身边特邀嘉宾主持介绍给直播现场的朋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这位是著名演员×××,我们有幸请他(她)为我们主持节目。”介绍后,可让所有的来宾自己去结识这位被介绍者。另一种是将大家介绍给一人,这种方法适用于在非正式的社交活动中,使那些想结识更多的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的年轻者或身份低者满足自己交往的需求,由他人将那些身份高者,年长者介绍给自己。这种介绍也适用于正式的社交场合如某主要领导人对其特殊下属(如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者等)的接见,还适用于两个处于平等地位的交往集体的相互介绍。
(5)商业性介绍
商业性介绍的目的,在于通过介绍使双方相识、了解、信任之后,进而建立某种贸易性的往来关系。这种介绍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并对社交性介绍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介绍中,不分男女老少,只凭社会地位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遵从社会地位高者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的原则,在任何场合,都是将社会地位低者介绍给社会地位高者。这是商业性介绍的显著特点,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介绍惯例。如介绍时可说:“张总经理,这是我的秘书王小姐,请多关照。”然后才说:“方小姐,这是××公司的张总经理。”
当对方做自我介绍时,应认真聆听,记住对方的姓名、职业等。并注意不要直接发问,不可涉及对方的敏感话题,如年龄、婚姻、收入等。
称呼礼仪
称呼,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使用的称谓和呼语。称呼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人际交往的效果。称呼礼仪通常可分为家庭称谓和社交称呼两种。
家庭中的称谓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称谓就是表示家属与亲戚之间关系的特定的名称。
(1)家庭称谓的特征
①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和母系。从称谓上能看出被称谓者是父系家族的还是母系家族的成员。
②在称谓上注明了性别。通过称谓能够判断出被称谓者是男还是女。
③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男方亲族的长幼。通过称谓可以判断出该称谓人与父亲的关系。
在我国的家庭中,亲戚和亲属构成的系统在称谓上划分得十分清楚。如父亲的兄弟为伯、叔,父亲的姐妹为姑;母亲的兄弟为舅,母亲的姐妹为姨。同时,在称谓上对直系和旁系也有严格的区别。如直系长辈: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直系晚辈:子、孙、曾孙、玄孙。又如旁系长辈:祖父的兄弟为从祖父,曾祖父的兄弟为族曾祖父;旁系晚辈:侄之子为归孙,甥之子为离孙。
(2)常用的称谓关系
目前在家庭称谓中,还有一方面问题,那就是随着离婚、再婚现象的出现,如何让孩子称呼继父、继母。一般情况下,应视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与继父、继母同住,而他的亲生父亲或亲生母亲已经去世,那么,孩子很自然地会叫他们的继父(母)为“爸爸”“妈妈”。如果孩子已经长大,父母中一方已再婚,一般就不要强迫孩子叫继父、继母为“爸爸”“妈妈”,应依由孩子的意愿来决定,也可叫继父、继母为“叔叔”“阿姨”。其他社会关系可参照家庭同类辈称呼称谓,以利于家庭的和睦。
社交中的称谓
(1)称呼语的特征
①简洁性。人们在使用称呼语时,其音节较少,形式较为简单,叫起来方便,易引起对方的注意与兴趣。
②褒贬性。在称呼时,明显地表现出褒贬之意。
③开启性。人们使用称呼语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进而表述更多的内容。
(2)称呼语的作用
①称呼语的运用标志着人际关系的实质。
②表现一个人对他人的评价和情感。
③显示出人与人之间亲疏恩怨的概貌。
④决定人们情绪的消长和事情的成败。
(3)使用称呼语的原则
其基本原则是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辈分以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感情的深浅选择恰当的称呼。
称呼语比较典型的有尊称和泛称两种。尊称是指对人尊敬的称呼;泛称是指对人的一般称呼。
①尊称。现代汉语常用的有:“您”“贵姓”“某老”。其中“某老”专指德高望重的老人,有三种用法:
A您+老,如“您老近来如何?”
B姓+老,如“冯老”、“李老”。
C双音名字中的头一个字+老,如“望老”(对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的尊称)。
②泛称。以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来划分,常用的称呼有以下几种:
(4)使用称呼语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多人交谈的场合,要顾及主从关系。称呼人的顺序,一般为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疏后亲,先女后男。
②对某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人,如生理有缺陷的人,应避免使用带有讽刺性的或轻蔑的字眼。
③考虑称呼的使用范围,应避免不恰当的称呼语。不恰当的称呼语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变“专称”为“泛称”。最典型的是“师傅”这一称呼语。“师傅”,本指工、商、戏剧等行业中向徒弟传授技艺的人,是对手艺人或艺人的尊称。但如果与陌生人打交道,言必称“师傅”,就会造成情感上的障碍。
二是变“贬称”为“褒称”。这种情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表现在称呼语的同义语选择上和称呼语的语词结构上。
三是跨文化交际中的生搬硬套。比如“老”字称呼语,在我国是一种尊称,但是西方一些国家却忌讳说“老”。在涉外场合,不宜使用“爱人”这个称谓,因为“爱人”在英语里是“情人”的意思,若使用这个称谓,难免引起对方误会。
④根据自己的角色和现实位置,采取不同的称呼。有时环境不同、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同,对某一个人的称呼就不同。
⑤注意称呼的时代特色,应摒弃那些带有封建色彩的称呼。
⑥称呼时要加重语气,认真、缓慢、清楚地说出称呼语,称呼完了要停顿片刻。然后再谈你要说的事儿,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握手礼仪
握手是交际的一部分。通过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的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
握手的含义及方式
握手是人们见面时相互致意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它不仅是一种见面的礼节,而且也是祝贺或感谢的一种表示。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等式。握手时伸出右手,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并轻轻摇动,一般以2~3秒为宜;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这是意义较单纯的、礼节性的表示友好合作的标准握手方式。
(2)控制式。握手时掌心向下,显得傲慢,以示自己高人一等,或暗示想取得主动地位。
(3)讨好式。握手时掌心向上,此握手方式表示谦卑与过分的恭敬,往往是处于受支配地位的表现。
(4)手套式。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右手,并且上下摇动,时间稍长,往往表示热情的欢迎、感谢、感激,或有求于人、肯定契约的意义。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用这种方式,更表示谦恭备至。但初次见面一般不可用此方式。
(5)死鱼式。握手时漫不经心,过于软弱无力,时间很短,不仅给人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同时也给人留下一种毫无生命力、任人摆布的印象。
(6)虎钳式。握手时用力过猛、时间过长、幅度过大,给人以粗鲁的感觉。
(7)抓指尖式。握手时,轻轻触一下对方的指尖,往往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有些女士自视清高,常采用这种方式,其中也隐含着保持一定距离的意思。
总之,不同的握手方式,其含义是不同的,给人的礼遇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本着友好、亲善的原则采用正确的握手方式,即标准的握手方式,给对方一种平等待人、亲切随和的感觉。
普通的握手礼仪
握手作为一种社交礼仪,不是一种随意行为,而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握手的一般性要求主要包括:
(1)握手姿态要正确
行握手礼时,通常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两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微微抖动3~4次,然后与对方的手松开,恢复原状。与关系亲近者,握手时可稍加力度和抖动次数,甚至可用双手热烈相握。
(2)握手必须用右手
如果恰好右手正在做事,一时抽不出来,或者手弄得很脏很湿,应向对方说明,摊开手表示歉意,或立即洗干净手,与对方热情相握。如果戴了手套,则要取下后再与对方相握。
(3)握手要讲究先后次序
一般由年长的先向年轻的伸手,身份地位高的先向身份地位低的伸手,女士先向男士伸手,老师先向学生伸手。如果两对夫妻见面,先是女性互相致意,然后男子分别向对方的妻子致意,最后才是男子互相致意;拜访时,一般是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告别时,应由客人先伸手,以表示感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应先伸手的就不要先伸手,见面时可先问候致意,待对方伸手后再与之相握,否则是不礼貌的。许多人同时握手时,最好不要交叉握手,应根据顺序,待他人握毕,你再伸手。
(4)握手要热情
握手是否热情,表示热情的分寸是否恰当,从握手时的表情、方式、力度、时间等都可以体现出来。握手时双目要注视看对方的眼睛,微笑致意。切忌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边握手边看其他人和物,或者对方早已把手伸过来,而你却迟迟不伸手相握,这都是冷淡、傲慢、极不礼貌的表现。握手的时间以3秒钟左右为宜,有些人握住别人的手紧紧不放而只顾热情地说话,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或路上,使对方很不自在。一般情况下,掌心向下,是一种傲慢的握手方式,掌心向上则显得过于谦卑,普遍采用的握手方式是双方的掌心侧向相对而握。
(5)握手力度要适中
既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握得太紧,甚至握疼了对方的手,握得太轻,或只触到对方的手指尖,不握住整只手,对方会觉得你傲慢或缺乏诚意;握得太紧,对方则会感到你热情过火,不善掩饰内心的喜悦,或觉得你粗鲁、轻佻而不庄重。此外,还要注意不要一只脚站在门外,一只脚站在门内握手,也不要连蹦带跳地握手或边握手边敲肩拍背,更不要有其他轻浮不雅的举动。
特殊的握手礼仪
所谓握手的特殊要求是针对握手对象身份的特殊性而言的。主要应注意如下方面:
(1)与贵宾或与老人握手时的事项
当贵宾或老人伸出手来时,你应快步趋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身体微微前倾,以表示尊敬;还可根据场合,边握手边问候,说些表示热烈欢迎和热情致意的话。在握手时千万不要昂首挺胸,也不要胆小畏缩。在社交场合遇到身份高的熟悉的老人,不要贸然上前打断对方的谈话或应酬活动,应在对方谈话或应酬告一段落后,再上前问候,握手致意。如果在不止一人的场合中,应遵守先贵宾、老人的一般习惯次序。
(2)与上级或下级握手的事项
上下级见面,一般应由上级先伸手,下级方可与之相握。如果上级不止一人,握手顺序应由职位高的到职位低的,如职位相当则可按一般的习惯顺序,也可由一人介绍,你一一与之握手。上级与下级握手时,应热情诚恳,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冷漠无情、架子十足,或者在与下级握手后又立即用手帕擦手,都是不得体或无礼的。
(3)与女士握手有更多的讲究
按一般的规矩,在一般的场合,女士总是习惯于点头或者微笑,是否要握手,完全看她们个人的习惯和高兴的程度而定。如果女方愿意的话,应由她先伸出手来,男士只要轻轻一握即可。如果女方不愿意握手,她可以微微欠身鞠躬,或用点头、说客气话来代替握手。男士先伸手去和女士握手是不适宜的,否则会使对方感到尴尬。不过,若是男士已伸出手来,女士也理应有所反应,不论怎么说,漠视一个自然而友好的举动是很不礼貌的。在握手前,男士必须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而女士则可戴着手套。
区别这几种握手的要求,灵活掌握和运用握手的礼仪,可以在社交场合中,第一次见面就给人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对此,想要学会交往礼仪的人不可不知。
拜访礼仪
拜访是社交中的一种重要礼仪形式,通过亲朋之间的拜访,能增进了解促进友谊。作为交往的重要方式,在当今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拜访的含义
拜访就是指个人或单位代表以客人的身份去探望有关人员,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