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说话办事的谋划运筹艺术(3)
世上千人千面,除去民族和地域的差异外,又有七十二行、三六九等,如果不分李四、张三,见人说话一律点头哈腰或一律傲气十足,可能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比如有一则笑话说有一位山民向一位穷酸秀才请教什么叫令尊?这位穷酸秀才瞧不起山民,就欺骗说:“令尊就是儿子的意思。”山民知道后,马上问秀才有几位令尊?秀才脸一红,没能回答上来,一急之下竟说没有。于是这位山民很惋惜地对秀才说:“哎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像你这样有才学的人,怎么能没有令尊呢?这样吧,如果你不嫌弃,可将我的儿子领去给你做令尊吧。”秀才听了后,如同哑巴吃黄连一样哭笑不得,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这就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从实际出发,要看一看对方的身份、文化、性格等等。
所谓看人下菜碟不是指对待人的待遇有高低之分,而是根据不同人的性格、职业、身份、文化等不同特点用不同的形式交往与交流。
说话办事不能太直肠子和一根筋。
解放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曾在县城发表演讲,抨击封建买卖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当他演讲完毕下台时,被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乡间老太婆挡住了去路。乡下老太婆气呼呼地问于先生:“我请教你一件事,你敢不敢当众答应?”于先生莫名其妙,只得微笑着说:
“这要看是啥事,只要我能办到的,我就敢答应。”“你不是在台上说,让女人自己瞅男人么?那我今天就瞅上你了,看你敢答应不?”
于先生没料到老太婆会说出这话,见她气呼呼的样子,忍不住乐呵呵地说道:“老嫂子,你恐怕是说的气话吧!刚才我在台上说的话你可能没听清楚,我跟你再说一遍。”于先生接着开导说:“我说的自由恋爱,得男女双方都互有感情,自己愿意才行。如今你说是瞅上了我,那还不行。一是咱俩互不了解,二是我家里有个老伴,我舍不得离婚。剃头担子一头热,中间就有麻烦了。所以你这话我不能答应。”当于先生了解到这位老太婆的女儿因听了于先生的演讲回家与老太婆闹“自由”后,便作了一番耐心的开导,最后终于说服了老太婆。
对于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并从未开化的旧社会乡下老太太来说,提倡自由恋爱确实是让人难以弄懂的事情,老太太依据自己的表面理解理直气壮地向于右任发出责难,于右任针对她的要求就近取譬,联系实际情况给予了明确回答,并借自己的这个例子再次向她阐明道理,语言通俗活泼,终于令老太太“开了窍”。这就是看人下菜碟,即因人而异的说话办事技巧。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思想、观念、习惯、风俗等方面都有区别,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会有所不同。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应当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特点,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说话办事还要看文化背景。随着社交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将会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分,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特点,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一致。
拿交际场合的称呼语来说,受文化背景的制约就十分明显。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称呼习惯,能使交际对象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如英美人习惯称已婚妇女为“夫人”,未婚女子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统称为“女士”。如果错称已婚者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会被谅解:因为,西方女性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错误”。但是,在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女士”、“小姐”,而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
再比如,我们常说“炎黄子孙”,这对港台同胞、海外侨胞很恰当,但对国内兄弟民族说“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人家就不同意,蒙族人会说:“我是乌桓的子孙。”在西方,你对一位姑娘说:“小姐,你长得很漂亮!”她听了格外高兴;而在我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如果跟年轻姑娘也说这句话,对方说不定会大为恼火,认为你可能有调戏人之嫌。显然,说话不考虑文化背景也是不得体的。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向外国人宣传中国人爱好和平,决定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此,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份厚达16页的说明书。周总理看了后批评说:“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后来周总理建议说: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句话果然奏效,赢得了外国朋友的赞赏。
说话办事要看对方身份,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无论在哪个国度哪个年代,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卑,尤其是对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自己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难以成功。
身份是指接受对象在社会上的地位及职业。身份不同,对语言的接受也不同。因此,说话者在言辞表达时,应当区别接受者的身份,不同对待。
一般来说,不要对一个无职业的人,去传播什么领导艺术,对一个五岁儿童,谈什么计划生育,或者对建筑工人谈养殖技术。在学术会上,与会者都是专家教授,如果你仅仅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初学者,却在会上夸夸其谈,俗话说在圣人门口卖百家姓,难免要跌跟头的;在办公室里,在座的大都是领导,如果你仅仅是一个工作人员却在那里颐指气使,也肯定要撞南墙的。
区分身份而发言,这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要。比如,一位年轻人路遇长者上前打招呼:“嗨,老兄哪儿去?”这就未尊重接受者的身份,属没礼貌。同样,一个小孩儿过生日,作为父母的同事朋友被邀去做客,如果你致辞说:“衷心祝你健康长寿”这就抬高对听话人的身份,给人一种非常不得劲的感觉;对你的直接上司直呼“老李、老赵”或其姓名就不适宜;对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统称之为“师傅”也属不当。
与人说话、交流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办好事情。俗话说“一把银匙开一把锁”,与不同身份的人办事,用不同的说话策略。
小河沟里翻大船
——说话办事上下兼顾的技巧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东做官,正要离开京城时,大学士张廷玉把一个很强壮的佣人推荐给他。到任后,此人办事很老练,又谨慎,时间一长,王士俊很看重他,把他当作心腹使用。
王士俊任期满了准备回到京城去。这个佣人忽然要求告辞离去。
王士俊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回答:“我是皇上的侍卫某某。皇上叫我跟着你,你几年来做官,没有什么大差错。我先行一步回京城去禀报皇上,替你先说几句好话。”王士俊听后吓坏了,好多天一想到这件事就两腿直发抖。幸亏自己没有亏待过这人,多吓人哪!要是对他有不善之举,可能命就保不住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千万不可轻视身边的那些“小人物”,跟他们搞好关系非常重要。这些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就会成为左右大局、决定生死的“重磅炸弹”。
历史上许多老奸巨猾的政客都深谙此理,即使在公事公办之际,也不忘了与这样的人拉上关系,一旦交情确立,他就能够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好处。
职业成为一种便利,有时比权位更有用。会用人的人,着眼于“用”,能为我所用的,都是“有用之材”。所以木匠、清扫工、锅炉工等等,都得大加笼络,而对权门的仆役门房,还得动脑筋主动巴结。所以自古就有“宰相家奴七品官”之说。
“宰相家奴七品官”。明代的严嵩父子卖官鬻爵,弄得门庭若市。
刑部主事项治元花了12000两银子转到有利可图的吏部;举人潘鸿业以2200两黄金买到一个知县的乌纱帽。但即使有价码,买官也不易。
首先得进严家的门。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严家掌管进见大权的是家奴严年,买官行贿的人想见严氏父子,没有严年的通报,也是有路无门,有银子也买不到官。
于是,买官者明白,想见严氏得先买通“门神”。这个“入门费”,约占贿金的十分之一。结果家奴严年富过公侯。有一次严嵩过生日,严年这个家奴一次进上的寿礼竟是黄金一万两!
不但如此,各地来求官的各色人等,都不敢直呼严年的名字,而是毕恭毕敬地称他为“萼山先生”。因而,如果给严年一个主事或是县令,他也未必看得上眼。因为他背靠严门,勒索别人搜刮来的钱财,要比做县令轻松多了。
清代巨贪和糰的门人,也深谙此道。陕西一个巡抚给和糰送20万两银子,竟然无法通报,弄得行贿无门。后来悟通,给了门人5000两银子,这个“传达室”才肯替他“传达”进去。
这也给世人一种启发。当今精通“跑关系”、通关节、深谙办事之道的人,各自都知道关键在何处,主事者的喜怒哀乐固然要放心上,枕边、车上、门口、餐桌,官人所到之处,都有着机会;贴身秘书、打字小姐、汽车司机,都有着常人所没有的便利。
某君曾向人说过他报复局长的故事。某君曾在某局工作过,受尽了局长的气,后来托人调到上级部门做了秘书。按说此时“局长”应该认真反省一下,向此君表示一下歉意,因为,亡羊补牢也许会未为晚也。但该局长并没把他放在眼里,总认为小小泥鳅能掀多大浪头,小河沟子翻不了大船。所以该人怀恨在心,因此,每当局长要找上头的时候,该人总是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回答“无法安排”。
相反,每当“上头”关系到某局的情况时,“秘书”又每每“下石头”,说该局长目中无人,久而久之,上下不通,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局长也就失宠了。但直到最后该局长大人也没弄清是咋回事。
在官场上也许这是小事一桩,但由此不难使我们看出,越是小人物越是得罪不得。
现今泛滥成灾的送礼风,敢下手的,连一些虾兵蟹将也不放过,因此才出现了处长见到部长秘书的爹也要热情地嘘寒问暖,当然局长见到县长的司机也要礼让三分,似乎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平常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一定要记住:把鲜花送给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不要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不可能一个人赢得整场比赛。在经营管理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事业,有情义,同时也会带来效益。俗话说:“不走的路走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说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
在某一家公司,行政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的经理都是大学毕业,年龄、经历相仿,都非常有才华。行政部门经理为人和善,善于走群众路线。在日常工作中,对下属恩威并施,分寸得当。在业务上严格要求,从不放松,但偶尔出了什么差错,他却总能为下属着想,主动承担错误,为下属担保;每当出差,总是不忘带点小礼物、小玩意,给每一个下属一份爱心。
而财务部经理虽然工作成绩也很不凡,但在对下属的管理中,却严厉有余,温情不足。有时甚至很不通情达理,缺少人情味。曾有一位下属的老父亲得了急病,等把老人送到医院,急急忙忙赶到工作单位,迟到了几分钟。虽然这位员工平时工作勤恳,兢兢业业,从不误事,但这位经理还是对其进行了批评,并处以罚款若干。
不久,公司内部人事调整,行政部经理不但工作颇有业绩,而且口碑甚佳,更符合一个高层领导的素质要求,被提拔为副总经理。而那位财务部经理虽说工作也干得不错,但没料到下属中有一位他从来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竟能“通天”:据说本公司总经理的儿子与他竟是同届同学!他有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在领导眼里,其实不利于笼络人心,不利于留住人才,以至于原打算提携他的意图被取消了。
可见,“小人物”的力量汇在了一起,足以推翻任何一个“大人物”。所以作为领导一般不要轻意得罪小人物,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留下后患。要学会与“小人物”交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要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处理与“小人物”的关系,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到“有事才登三宝殿”时就晚了。所以应记住:你平时花在“小人物”身上的精力、时间都是具有长远效益和潜在优势的。在不远的一天,也许就在明天,你将得到加倍的报答。
上面列举了这么多反面的例子,绝不是说要我们也要学他们的样子,干一些收买、拉拢、腐蚀的勾当,但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所以,要想说好话、办好事还应对“宰相家奴七品官”这句话,给予新的理解,即不要轻视你身边的任何人,有道是“深山藏虎豹,田野隐麒麟”,更何况一百个朋友不算多,冤家一个就不少,越是小河沟子越可能会翻大船。在芸芸众生之间,有着无数能够在关键时刻大显神通、或助你成功的“贵人”或陷入于死地的“小人”。所以,想要急时有人帮,就要随时随地广泛交往,多结善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