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村信息化的运行机制
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既是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应用,也是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运作保障。科学的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其特征或作用,主要体现在整合性、动力性、协调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
整合性是指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应具有综合各系统各要素的功能,使其成为一个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整体。
动力性是指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应能够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之自发地、齐心协力地为共同目标而尽最大的努力。
协调性是指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应能对各信息主体进行正确定位、合理分工,协调资金、政策、技术、组织等基本保障因素,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分配机制。
发展性是指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应是开放的系统,应能够与外界系统不断适应,不断交流,进而实现不断的自我完善。
如何将农村信息化的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事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为此,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截至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的运行机制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种形式。
其一,政府性输血机制。亦称政府扶持型运作机制,是指以政府财政“输血”为资金保障,以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为特征,以政府各涉农部门为信息提供者,以广大农民为信息接受者,以信息无偿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
其主要特点在于:(1)其信息化运作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在这一机制中的主导地位;(2)在组织结构上沿用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3)信息服务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行政干预力;(4)信息服务的资金主要依赖于财政支持;(5)信息服务中的调控采用行政和法律手段。
其运行方式为:(1)投资内容涵盖农村信息化的方方面面;(2)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全额拨款和财政差额拨款;(3)政府是信息服务的主体也是信息服务效益的担保者。
其运行流程大体为:(1)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盟)、县(区、旗)财政划拨信息化建设经费;(2)基层政府农口部门支配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组织指导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化人才等建设工作;(3)把资金的投入转化为农村信息输出,以农村信息员、种养大户、供销大户以及农业产业化企业为纽带,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实现农村信息的进村入户。
政府性输血机制的具体运行流程详见图1-2。
图1-2 政府性输血机制的运行流程图
政府性输血机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较弱、组织化程度较低、信息意识较弱的农村地区较为适用。
其二,社团式自助机制。是指农民根据自愿互利原则,按照专业户生产对科技、市场、日常生活等信息的需求,组织起来开展信息服务活动,进而惠及周边农户的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
其主要特点在于:(1)社团自筹资金开展自助式信息服务;(2)信息服务的供体是具有社团性质的农民经济合作、专业技术、行业协会等组织;(3)信息服务的受体主要是社团内部成员;(4)以自身信息需求为服务动力;(5)以专家咨询、组织培训、领域内农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为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6)以内部制度、道德约束为利益调控方式。
其运行方式为:(1)资金主要由组织成员以会费的形式筹措;(2)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3)以详细的内部制度来保障“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机制的正常运转。
其运行流程大体为:(1)按照共同的信息服务需求,根据自愿互利原则,成立相关社团;(2)讨论确定社团章程及相关制度;(3)由会员向社团交纳一定的会费,保证社团的运转资金;(4)社团将收到的会费投资于信息收集、整理、聘请专家及组织服务活动等各项工作,为会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带动其他农户。社团式自助机制的具体运行流程详见图1-3。
图1-3 社团式自助机制的运行流程图
社团式自助机制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较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
其三,商业化市场机制。亦称市场化运作机制,是指商业组织以实现自身利益而开展的,具有市场化特征的信息服务活动,从而实现以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
其主要特点在于:(1)是商业性组织开展的市场化信息服务;(2)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取利润为信息服务的动力;(3)采用“谁投资,谁收益”的投资机制;(4)利用市场价值规律调控商业性组织的服务行为。
其运行方式为:(1)商业性组织自身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及信息化体系建设;(2)信息服务主体主要是信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各类商业性组织在市场产业链中的信息服务功能,按照“目标趋同、利益共享、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原则加以调控。
其运行流程大体为:(1)由集团资金对农村信息服务市场投入,建立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化运作的企业;(2)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有价值的农业信息产品,并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合理定价;(3)信息用户以购买商品的方式购买自己所需的信息及信息服务产品;(4)企业通过良好的经营,获取信息服务利润,并形成良性运转机制。
商业化市场机制的具体运行流程详见图1-4①。
图1-4 商业化市场机制的运行流程图
商业化市场机制适用于农民经济承受力强、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农民组织化程度高、能够形成共同信息需求的农村地区。
其四,综合性互动机制。综合上述三类农村信息化的运行机制的优点,克服相关缺陷,而形成的适用于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多方推进、同建共赢”的运行机制。
①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4.
其主要特点在于:(1)强势领导、多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制;(2)创新共赢、多网融合——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机制;(3)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运行机制;(4)整合资源、个性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服务机制;(5)多元投资、长效机制——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运营机制。
其运行方式为:(1)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确保强势领导、多方推进;(2)搭建一个大平台,在省一级统一建设中心平台,各市县、各厅局不再单独投资建设物理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3)修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覆盖各地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辅以无线宽带WIMAX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因地制宜地选择网络接入方式,真正实现农村网络全覆盖;(4)共建一个涉农数据库,消除信息垄断,实现共建共享;(5)整建一个“呼叫中心”,以“扁平化”的服务体系,让农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得信息服务;(6)构建一个信息终端,将多项服务全部集成在村级信息服务站,实现“三网一馆一院”功能,达到一站多用的效能。
其运行流程大体为:(1)建立“一网打天下”的新体制和新机制,真正实现“三网融合”;(2)运用产权思想,遵循经济规律、强调利益共同体,推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以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3)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将IPTV和呼叫服务系统接入各行政村,实现宽带网络的“村村通”;(4)形成农民、政府、企业各方面利益兼顾的、“公益服务+企业经营”的建设运行机制。(5)强调“应用为本”,以绩效推促农村信息化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
综合性互动机制的具体运行流程详见图1-5。
图1-5 综合性互动机制的运行流程图
综合性互动机制的“强势领导、多方推进,创新共赢、多网融合,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整合资源、个性服务,多元投资、长效机制”模式,通过在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工作省域试点的实践,成效显著,被我国专家评价为具有创新性、先进性、适用性、可复制性的农村信息化运行机制,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