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农业中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其中,又以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为主要方面,集中表现在农业数据和图像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和农业信息实时处理。
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研究应用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不少已得到应用。其中,“基于网络的中国牧草适宜性选择及生产管理智能信息系统”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成果在西部民族地区得以成功推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类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在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该地区农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和环境上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从本地区区域差异大、农牧业资源类型多、环境影响因素变化快的区情出发,大力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开发具有宏观、高精度的农牧业资源与环境信息,通过对此类信息的高效数据管理与分析,并创建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处理系统、北方草地产量动态监测系统等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农作物品种等资源的清查与管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水平。
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和环境上的应用正在逐步由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普及。
(二)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农牧产业中,信息技术向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市场流通等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渗透不断深入。
在种植业方面,计算机、数据库、3S、网络、传感器、自动化技术,以及与信息技术密切关联的人工神经网路、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模糊评价等现代科学方法均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其中以GIS、RS技术的应用最为突出。
在养殖业方面,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多媒体、信息网络等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3S等高新技术集成亦进入示范应用阶段,个别地区进入了推广普及阶段。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视觉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等信息技术正在逐步使用。
在农产品市场和流通方面,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运输与配送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大多数省区普及应用。
(三)信息技术在农村社会管理及服务领域的应用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民族地区正在抓紧建设国家公用数字通信网络、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络,全面实施“金农工程”。互联共享的农业信息网络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为申报单位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一些地方农业部门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监管事项办事程序、过程和结果的“三公开”,强化了服务型政府的工作基础。加之国家农业部组织开发建设的农产品监测预警数据平台,中央和西部民族地区地方农业部门以及科研院校建设了大量的农业数据库。网络延伸和数据支持大大提升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农业决策能力。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信息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型细化、农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和农村安保与灾害预警系统等农村社会服务信息系统已经开始应用推广。
(四)信息技术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为了有效预防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各省区通过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自然灾害信息的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了灾前预警、灾情监控、灾后评估信息化、科学化。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的多数省区已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洪灾、旱灾、作物病虫灾害、土地荒芜沙化、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监测领域。(五)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的助推器,是农业科技生产力的倍增器。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主题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农业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研发以及精准农业技术示范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尤其是“863计划”组织实施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以服务“三农”为目标,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地域广、区域性强、生产个体分散的特点,探索适合当地区情的信息技术服务“三农”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农牧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指导农牧民依靠科技实施农业产业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从示范的实践来看,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不仅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能够推广,在自然条件恶劣、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同样能够很好地推广应用。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截止到2008年末,共开发了甘蔗、水稻、玉米、荔枝、木薯、香蕉等13个具有广西特色的电脑农业专家应用系统、智能化安全施肥专家系统、智能化土壤诊断(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系统,涵盖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及猪、鸡、虾等饲养技术和疾病诊断防治,已在全区30个县(市、区)、292个乡(镇)、1243个村示范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再如新疆气候中心在国家农村信息化课题的支持下,完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本地化开发,针对农牧生产的全过程和关键时段,开发了针对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各类用户的各类精细化农牧业气象服务产品,实现了对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区生态变化、作物长势、作物病虫害、土壤墒情、土壤盐碱、灾害性天气等监测预报的信息化运行,利用卫星资料对研究区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及时分析、发布监测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亦收到了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