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导论(4)
第三节 体育场馆运营市场化与企业化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组织。要想改革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应首先把体育场馆看作是一种企业,用经济学手段去经营和管理。
一、体育场馆与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它以产权清晰为前提,以法人财产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科学管理为手段。
1.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1)产权关系明晰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的资产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权相分离。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这种权利结构客观上要求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予以保障,使之符合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各自的利益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即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或出资者(委托人)委托企业经营者(代理人)根据出资者的利益从事经济活动,并相应地授予经营者享有除出资者所有权之外的其他权利的契约关系。
(2)企业地位法人化
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是真正的法人制度,企业应是人格化的经济组织,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此,体育场馆法人以其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并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以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从而形成正当、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
(3)出资者责任有限化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如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出资者可免除承担无限责任。
(4)政企关系合理化
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管理体制科学化
企业实行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的治理结构,以达到保障所有者权益,赋予经营者经营管理权,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充分保证企业的有效经营。
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制度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法人财产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法人财产制度。它是以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资产控制主体的一项法律制度,它以企业出资者不直接控制企业的资产为特征。法人财产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的财产权利被分解为财产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在这种制度中,财产终极所有权即出资者所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出资者拥有股权,并只能运用股东权利影响企业行为,而不能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也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由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形成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对法人财产依法拥有独立支配的权利,具体表现为企业对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由于法人财产制度割断了出资者与企业法人财产的直接联系,从而保证了企业资产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统一地支配和运营。
(2)有限责任制度
所谓有限责任,一是企业以出资者出资构成的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当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时,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不牵涉公司以外的其他个人和法人的财产。二是出资者以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实行有限责任制度,既划清了各个主体的责任,又能降低出资者的风险。这种有限财产责任制度不仅能使出资者的责任与权利相对等,而且对企业的经营者也构成了一种财产约束,强化了企业经营者的财产责任。
(3)组织管理制度
在企业中,由于企业财产权利的分解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要求保护企业出资者的权益,同时对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进行有效地控制,这在客观上就需要适当安排企业内部的权力,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在企业内部形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和监事会之间相互独立。权责利明确,从而使各方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以保证。
因此,体育场馆企业类型虽不能完全定性为公司或企业,但它的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迫使管理者要从企业化经营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体育场馆市场化与企业化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体育作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完全由国家拨款举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更加普及,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体育场馆在保证训练、竞赛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兴办各种经营性体育场所、健身俱乐部、举办商业性竞赛表演等,体育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体育场馆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没能充分发掘出来,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当前深化体育改革中,应加快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场馆推向市场,使之从全额拨款向差额预算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自收自支向企业化经营过渡。增强体育场馆自我补偿、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体育场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分析,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急需走企业化道路,并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才能保证取得最大的效益。
第四节 体育场馆的企业组织机构
体育场馆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需要通过组织领导,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体育场馆的领导制度确定之后,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组织来发挥管理的效能,以保证体育场馆预期目标的实现。体育场馆企业组织机构是与体育场馆领导制度紧密相连的。
一、体育场馆管理组织的概念
所谓组织,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人与人、人与物质资料及信息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社会系统。体育场馆组织,是指为了有效地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将体育场馆的各种资源按照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的社会系统。体育场馆组织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体育场馆的生产劳动组织。
2.体育场馆管理组织。它指的是根据管理的要求,将体育场馆的生产行政系统按分工协作的原则划分,并且对各个管理层次或环节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和信息沟通方式,向其相应地配置一定数量和一定能力的管理人员所形成的系统。
体育场馆企业组织机构通过整体性活动和信息传递,决定影响着体育场馆服务劳动组织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这使整个体育场馆组织浑然一体,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完成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任务。
二、体育场馆企业组织机构的构成及其作用
1.企业组织的构成
企业组织是由多种要素结合起来的整体。这些要素主要有管理人员、体育场馆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的方法手段等,其中最根本的是管理人员、体育场馆信息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1)组织的主体——管理人员
体育场馆管理人员是体育场馆管理组织中的主体,其数量、质量(素质)和结合的方式决定性地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效率和其他各个方面。管理人员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表现。
①职务和人员素质的协调一致。通过个别管理岗位职务和人员的优化配置,可促进组织群体素质的优化。
②管理人员和职位、责权的统一。这是决定管理人员发挥效用的基本措施。
③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需要通过组织的适当激励方式,以及经常性、有目的的措施来实现。
以上三方面的结合,影响组织的主体作用能否发挥,进而影响整个管理组织的效率。
(2)组织行为的准则——规章制度
这是组织的凝聚力之一。整个组织系统中的层次、环节,以及岗位的不同、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差异,需要有共同的纪律加以约束和协调,这样才能取得组织的群体效应。这就是规章制度的作用。有了规章制度,组织系统才能有秩序地、协调地运行。
(3)管理组织的媒介——体育场馆信息
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活动是通过相互传递、交流信息来进行的,整个管理组织对体育场馆内部服务经营活动的安排、贯彻落实,也要通过信息指令进行。体育场馆吸收有关外部信息,采取适当决策和措施来安排自身的活动。信息是管理组织的神经系统,其完整与灵活与否同样会影响和决定管理组织的功效。
以上管理组织的各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使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才能发挥组织的功效,为完成体育场馆的目标服务。
2.体育场馆企业组织机构的作用
管理组织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确定体育场馆目标、进行决策及贯彻落实方案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育场馆领导者对管理组织整体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体育场馆目标及决策的制定、实施都是以组织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来体现的,领导者的作用与组织的作用融为一体。
(2)合理组织生产力,实现体育场馆目标。为实现体育场馆经营目标,管理组织必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对体育场馆的人、财、物做出合理的安排和配置,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衔接平衡,以保证体育场馆服务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3)协调体育场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使组织运行处于良性循环。体育场馆在服务、营销、管理各个环节中,各个部门之间有时会出现脱节和不平衡的现象,管理组织的职能就是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体育场馆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发展。
(4)组织的凝聚作用。体育场馆通过组织制度和激励措施,把分散的体育场馆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目标一致,以促进体育场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