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与应用写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口语表达的特点

一、口语表达的主要特点

口语表达除了需要借助体态语言作为辅助手段外,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口语表达是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自然综合的体现

口语表达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口语表达者参加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会综合反映出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来的,它是指说话人内在的能力,即能说出和分辨出那些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而不包含使用语言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戴尔·海姆斯认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的概念是不完整的,他指出:“于是我们必须解释这一现象,即正常儿童掌握句子知识时,不仅考虑是否合乎语法,还要考虑是否得体。他们所掌握的语言能力包括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跟谁谈什么事,什么时候谈,在什么地方谈,用什么方式谈。总之,一个儿童逐渐学会完成各种语言行为、参加到语言活动中来,并对别人语言实践进行估价。”不难看出,戴尔·海姆斯以“正常的儿童”为例讨论的交际能力,既是对语言能力这一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也论述了口语表达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换言之,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综合,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艺术的实现,不仅要求句子具有“合法性”,而且要求句子具有可接受性和得体性;不仅考虑言语的正确性,而且特别强调言语的可接受性和得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口才艺术。所以说,口语表达能综合表现出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口语表达的语言与思维具有趋同性

口语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将内部语言的思维变为外部语言的口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初始思维阶段,即“打腹稿”的过程。通常人们在说话之前要求“让我想一想”,就是要理清头绪,确定说话要点和脉络。这一阶段如果时间允许,还会进行推敲、筛选工作。其二是现想现说、现说现想阶段。所谓语言与思维的趋同性就是指这阶段的情形。虽然有时初始思维阶段对话题相关的内容想到了很多,但是一进入说话的过程,就得边说边想。一个意思讲完了,新的想法也随之生成。在语言链的限制和思维的联想力作用下,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内容得到充分、完善的展示。人们的思维和口语就是这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初始没有完全定型的想法,通过现想现说,会越说越明白,越说越完整和准确。

口语与思维的趋同性,要求口语表达跟得上思维,其关键在于思维必须敏捷、周密、连贯,这样才不至于出现表达上的“延顿”和“空白”,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无话可说。

(三)口语表达的语音具有易逝性

口语表达是以声波为载体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而声波则是稍纵即逝。也就是说,口语具有易逝性特点。所谓易逝性,指的是一句话讲出来,就是最终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保留的时间很短。口语通过声音作用于大脑,形成语言刺激,可以形成短暂的记忆。据实验心理学研究测试,一般人听连续的语流,前一个语言片断精确地记住不超过七八秒钟,此后便被新的语言片断所代替。口语表达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链不断流动的过程,往往不可能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是区别于书面表达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口语表达的接受者往往是通过选取关键词句来领悟整个话语的意思的。

(四)口语表达的言语形式具有简散性

口语表达往往是在随想随说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可能对语言进行细致地加工润色,因而显得有些粗疏、不够严密。即使事先已写成文稿,并且经过背诵练习,但只要脱稿直接宣讲,就会表现出粗疏和不严密的特点来。换句话说,口语成品不像书面语成品那样,是经过精心设计、多次修改因而结构完善、语法规范的成熟作品,它的言语形式表现出简略和松散的特点。

简略,是由语义组合特点构成的,主要表现为用语简明概略。不管是深思熟虑的演讲,还是临场的即兴发言,往往多用短句,不用结构复杂、修饰语长的长句,有时甚至会把一个长句化成多个句子来表达,使得话语简明,表意清晰,听众容易听清弄懂。此外,话语形式简略还表现为脱落、省略、隐含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思维受时间的限制,说话者不可能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

第二,表达受语言符号线性输出的限制,不可能组织内容繁多的长句;

第三,口语表达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的,表达者的手势、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及情景意义可以补足这些简略话语的意义。因此,面对面的口语表达强调接受者的理解与领悟,以顺利传达基本信息、交际成功为目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并不要求句子的完整与表意的严密。

松散,是就言语结构形式而言的。结构松散,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较长的句子在可能停顿的地方(如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并列成分之间)断开,形成停顿多、语流时断时续的松散现象;另一种是指整个话语结构中,关联词少,语序比较灵活,易位现象多,追加句、倒序句、跳脱句、插入语(或句)等使用频繁。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口语表达一般是随想随说,而说话时生理上要呼吸,要换气,所以一般十来个音节就需要有一个停顿;

第二,表达一个意思时,突然想起与其相关的某一点意思,或者要对前面已经表达的意思作补充,因而停下来,插进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这就造成了言语形式上的松散。

言语形式的简散性,是口语表达区别于书面语表达的另一大特点。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只要能够圆满而顺利地表情达意,言语形式就可以而且应该简略而松散。如果一定要用规范而严密的言语形式,如“因为天下着雨,所以你要带把伞”之类的话,反倒不合乎口语交际情境了。

(五)口语表达过程具有灵活性

口语表达过程尤其是日常交际中,呈现出很大的灵活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话题灵活多样

日常口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中所有的事物都可能成为话题,如壁画、盆景、插花、录像机、电话机等,而交谈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人或物都会彻底改变原来的话题,把交谈引向新的话题。

2.内容灵活多变

在日常交际中没有中心话题的情况下,话题的灵活多样造成内容的灵活多变,而话题的具体内容是由参与者的兴趣、爱好、特定的心理情绪、特定的情景氛围、特定的知识储备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如你和朋友正在客厅里谈玲珑可爱的哈巴狗,就有可能从这只狗的来龙去脉,谈到西方的宠物热,从鲁迅憎恶憨态可掬貌似公允的叭儿狗,到某歌星宠犬的生活费高于教授的工资,再到城市宠物热的兴起……一只狗的线索便可牵出许多内容来。如果一阵凉风吹进来,而你又添上了一款新衣,那么话题的内容可能会在气候变化或服饰艺术、服装行情上深入下去。所以说,交谈者的主观因素和外界因素总是影响甚至操纵着交谈,使内容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

3.言语形式灵活多样

这一点前面已经论及,主要表现为简略、松散,不再赘述。

4.表达风格灵活多样

口语表达时,因交谈内容不同,交际对象不同,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表达风格:或言辞犀利、或委婉含蓄、或冷嘲热讽、或慷慨激昂、或平实爽快、或庄谐迭出。这些都随着内容的变化、形式的多样而呈现出来。

二、口语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突出重要信息

口语表达的语音具有易逝性特点,信息保留时间短,因此,应注意突出重要信息,以强化记忆,增强表达效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表达的一次准确率,即用准确、清晰、洪亮的语音发送表达内容。

(2)运用语音的停顿交待层次,让听众理清头绪即在句、段之间有较短暂的停顿。这样,交际对象才能听出语意脉络,有进行思考、理解的余地。

(3)控制语速。一般情况下,一开始把有关的观点和重要的内容和盘托出,这时,语速要慢一些,便于听众跟上自己的语意来思考;在做结论、下判断等讲述重要意思以及一句话的结尾处,也应放慢语速,甚至一字一顿地说出,以提醒听众注意和加深印象。

(4)运用重音有意强调重要信息,从而提请听众注意。所谓话语的重音,是由言语环境、表达意图和情感需要决定的。通常采用增加声音力度和音长的办法来进行,即把需求强调的某个语词内容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说出。

(5)运用必要的重复以强调、渲染、突出重要的表达内容,便于听众听清、弄懂、记牢。

(6)做到语流顺畅、语势连贯、语意完整,以形成整体的口语表达效果。

(二)注意纠正信息失真

口语表达所传递的信息容易被曲解,这是因为听话人受某种干扰或自身原因而漏听、误听造成信息接收不准确、不完整而形成的。如果再由中间环节转达,很可能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语言幽默中“哈雷彗星”经过三个人传话变成“哈雷将军”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由于人与人的信息传播通过“再生过滤器”受到变容,产生很大的信息变化,因此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自身口语的正确性、明晰性,力求做到准确、明白、清楚、无误;另一方面要注意检查交际对象的接受情况。军事指挥官传达命令时通常要传令兵清楚、响亮地复述一遍、两遍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教师在授课时往往要学生复述概念或归纳讲述要点,也是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做法。

(三)注意排除外界干扰

口语表达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口语表达是通过语音和听觉来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这种干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周围环境嘈杂,二是周围环境出现转移听众注意力的事物。因此,口语表达应选择不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场合进行,以保证信息的顺利交流。空间条件对口语表达也有限制,如果容纳空间过大而听众较少或者容纳空间过小而听众较多,都可能影响表达效果,造成信息不能被准确、完整地接受。因此,在有一定范围、一定数量听众的口语表达活动中,应注意空间位置和人数的相容,恰当地使用现代扩音设备,以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