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赢得自尊
在父母主观臆想的世界里,幼儿自尊感这个概念被严重地误解了——“孩子嘛,还谈不到自尊这个问题”;或者片面地认为,只要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甚至是无条件的爱,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的自尊就自然会得到发展。
其实,积极的关注仅仅是宝宝形成自尊感的条件之一,宝宝自尊感的高度发展不仅取决于能够获得恰当的支持、积极的鼓励和无条件的关爱,更决定于他们自我信念中对世界的掌控感和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
美国教育界曾掀起过一场运动,那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意味着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想想看,当你昂首阔步地面对自己、面对周围、面对未来的时候,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不是“我能行”、“我会实现我的目标”、“暂时的挫折打击不了我”……假如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这样的自尊,快乐还会遥远吗?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孩子自尊感的发展确实还有待提高。也许是从小被父母包办一切,他们的生活更像是被导演的一场戏,失去了生活的主动权,也丧失了对世界的控制感,久而久之变得浑浑噩噩,对什么都无所谓,缺乏上进心和勇气,甚至越来越自卑。有的孩子本来可能很有干劲,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珍贵的探索行为,却偏偏被父母说成是淘气、捣乱,一次次地被遏制打击,十足的劲头估计也只能变成泄了气的皮球了。孩子的成长中充斥着这些消极情绪,整天笼罩在恐惧和担忧之中,要想获得快乐谈何容易。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晓飞是家里三代单传的独生子,他的降临对他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子诞生记。晓飞从不自己睡,不仅不自己睡,还经常是被爷爷奶奶抱着摇晃一整夜的。怕他上幼儿园受委屈,跟小朋友玩被欺负,晓飞在小学之前的童年生活,就是在他家宽敞的小别墅和屋外的花园里度过的。他不知道什么叫被拒绝,从来都是他拒绝别人;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他的需要还未说出口就已经被满足。大家应该都猜得到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晓飞根本无法适应学校生活,面对聪明能干的小伙伴们,他深感自卑,在学校压抑着度过,回家之后就乱发脾气,整天不见笑容。他也想尽量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可这对他而言,是多么艰巨的挑战啊……
溺爱也是一种不尊重。不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不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不尊重他们的未来。身处溺爱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不会快乐,因为他们只是一个期望的继承者,这份爱的沉重是他们承载不动,也不该肩负的。
当然,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不至于被我们溺爱到如此地步,但我们可以认真想想,我们的孩子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如果我们身边的宝宝聪明伶俐、懂礼貌会说话,我们的开心里是否有虚荣的成分?相反,如果他们在超市乱拿东西,在小区里大喊大叫的时候,我们的气愤又是因为什么呢?
任何人都有被人尊重的权利,也需要体验到自尊的感觉,孩子更不例外。因为自尊是快乐的第一心理动力,也是健康人格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快乐自信地长大,希望你多多注意以下几点。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是无条件的,不分时间、不论地点,不管孩子正在接受表扬还是批评。如果孩子表现好才能赢得尊重,稍一犯错就只有贬损和斥责,他是不可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的,更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维系。其实想想看,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犯了错误,本来已经很自责恐惧时,还遭到一通批判甚至冷嘲热讽,我们的心里也不会舒服。经常用换位的角度考虑一下,我们希望获得怎样的尊重,就应该去怎样尊重孩子!
孩子也渴望被尊重,首先就是被最亲近的父母尊重。要尊重孩子,首先要避免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出现,例如“你真笨,什么都学不会”、“你没长耳朵吗”、“这么不听话,早知道就不该生你”、“你把我们的脸都丢光了”、“为什么人家可以但你不行”等等,类似的说法应彻底从父母的语言系统中消失。如果孩子真犯了错,也要首先向他说明错误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然后明确对的做法和想法,并对孩子的改正能力表示坚定的信心。
打孩子是最伤孩子自尊的行为,现在的家长已经越来越注意这一点,所以我想强调的是,任何属于惩罚性质的做法都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方法有很多,用暗示、旁敲侧击、举反例等办法让错误行为自然消退都是上策,中肯的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中策,而惩罚绝对是下下策。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和自由精神都很强,父母惩罚的恐吓作用很快就会被逆反、抗议甚至憎恨取代,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让孩子变成你的“敌人”,并加速其自卑、逃避等消极性格的形成,对其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帮助孩子成功
人人都渴望成功的体验,人人都需要成功来坚定自信,对孩子而言,成功的经验更是重要。当他第一次坐起来看到直立的世界,第一次从妈妈手里接过糖果,第一次用脚掌感受大地的坚实,那种成功的喜悦是任何快乐都无法代替的;当他帮助妈妈做家务、洗干净小袜子、在小区的楼道里捡起一张废纸、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完成手工制作,这点滴的成功,都在为他的成长积累着一分一毫的自信。
别认为这样的小事微不足道,别以为只有在幼儿园里得到了小红花、在美术课上画出了小青蛙、可以用英文流利地对话才叫成功,如果你的孩子暂时还做不到这些,那么鼓励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真心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你自豪的表情绝对会感染到宝宝,慢慢地,你会在他不擅长的领域看到他惊人的进步。
当然,更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宝宝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看似简单的事情,他们学起来可能并不轻松;失败只是暂时的,不要一味指责,指导性的建议比批评更有意义。“来,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如果这样会不会更好”、“如果我是你,也许我会这样试试看”、“别泄气,再努力一次没准儿就成功啦”……这些话都会让孩子觉得你和他在并肩作战,而不是仅仅把困难留给他,然后等着看他笑话。
积极的自我暗示
宝宝年纪小,他们的自我评价其实往往就是大人对他们的评价,比如“妈妈夸我是乖宝宝”,或者“爸爸说我很聪明”,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式语言,对于宝宝确立积极的自我暗示影响重大。对于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具有自卑感的宝宝来说,不断肯定他们的小进步,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宝宝塑造积极自信的自我概念很有帮助。
另外,父母还可以教会孩子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例如失败时要安慰自己“没关系,谁都不可能每次都成功的,下次我一定行”;犯错受了批评要告诉自己“妈妈生气的只是我做的错事,并不是生我的气,只要我不那么做就好了”;遇到困难时要对自己说“我不笨,不认会输,我要再试试看”等等。这些自我暗示的语言,其实更是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完美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切忌一边告诉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却在听到他考试成绩不佳时又大发雷霆,要确保“言传”和“身教”是一致的。
全面地评价孩子
当几个妈妈在一起抱怨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样的描述:“我们家宝宝啊,倒是挺听话,可就是胆小,这样以后怎么在社会竞争啊?”“听话就好,我家的那个简直就是小霸王,左邻右舍的孩子见了他就像见了过去的土匪,人人敬而远之!”“土匪有出息,聪明的孩子才能当土匪呢!不像我家宝宝,别人家的孩子学走路他学爬,人家会说话的时候,他才会走,全都慢半拍。”“他是发展的晚,并不代表笨!我那孩子倒是聪明,背广告词特别快,背英语单词就不行了,一句话,只要是学习能用到的,一样也记不住。聪明不用在正地儿,跟没长脑子一样!”……
不知足的妈妈们总看到孩子的缺点,其实,以上他们数落的宝宝们,个个都有很多优点,如果妈妈们能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孩子,事情也许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的宝宝特别听话,虽然有些胆小,那是因为一直没离开过我们的保护,我以后要多多给他自主权,我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的!”“这一点,我家宝宝应该向你孩子学习,因为他确实有些淘气。这一点可能是我的疏忽,我过去只是限制他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从来没真正跟他讲过为什么,从今后我要多让他的好奇心用在探索性的活动上,没准儿还能培养出一个科学家呢!”“你说得对!我家宝宝的各项发展都有些落后,开始的时候我很担心,后来发现他也都能学会,而且也不比别的孩子差。我想,孩子之间总是有个体差异的,看到他学会一件事情时候的高兴劲儿,我也觉得很快乐。”“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是老师总反映他在幼儿园上课不够认真,我想,既然我在培养他智力的方面不用花太多心思,那就多想想怎么吸引他在学习问题上的注意力吧。”
用全面的眼光评价孩子,用发展的观点帮助孩子,有了你的理解,孩子才会是快乐的。孩子本来就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需要全面发展,也需要在方方面面都树立尊严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