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快乐宝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1 爱的条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社会中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由于对前途的不确定性,由于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我们对孩子教育的主要目标,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孩子能否取得成就这一个方面上。我们有条件的爱就是针对孩子的表现而给予的,而且我们都坚信只有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孩子努力用功,战胜时代赋予的困难并最终获得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成为“人上人”。

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的实践中,一般情况下父母都很会使用自己的爱去奖励或者惩罚孩子,以希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的样子。当你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认同的时候,你往往都会向他暂时收回你的爱,比如当他不听话,不能约束自己,或者自私自利的时候,你的表现会立刻不那么亲切。仔细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形中,你是真的要拒绝给予你的爱了吗?当然不是,你依然爱着你的孩子,即使是打骂的时候,你的心里还是爱他的。可是,你的宝宝也许还不足以智慧到可以分辨你的严厉到底是“我不赞同你这样的行为”还是“由于你的所作所为,我不再爱你了”。孩子的真实感受是你的爱终止了,起码是暂时中止了,对他而言,这样的伤害是致命的。

爱一定是有条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就是没有原则的爱,就是溺爱。但是,我们对孩子的爱,究竟要以什么为条件,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不以结果为条件

“我要先看半个小时动画片再去洗澡,不然我就不洗!”“你要先给我讲3个故事,然后我再喝牛奶!”“我就是不睡觉!除非你答应我明天给我买那辆小汽车。”……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相信很多家庭都会遭遇这样棘手的问题。不答应孩子的条件,他们就拒绝听你的话,哪怕你的要求并不过分,但他们一定要你遵照他们的规则进行。不仅如此,好多孩子几乎事事都要和父母讲条件,面对这样“难缠”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无计可施,“这么小就这么会讲条件,这么不听话,长大了可怎么办呢?”

其实,这就是一些很典型的将“爱”与“条件”划等号的事例。孩子如此的行为,也不过是向爸爸妈妈学习之后的结果。“来,宝宝乖,吃完这一口饭妈妈就给你喝酸奶!”“宝宝好好洗澡,妈妈晚上就给你讲故事,很好听的故事。”“今天乖乖去幼儿园,妈妈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场玩!”……这是我们平时最喜欢和宝宝们说的话,我相信几乎每个家长都这样说过。再看看我们的宝宝,他们的语气和我们的何等相似。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概念,那就是“父母给我的爱是有条件的”、“爱是可以用物质交换的”等等。以后,凡是父母想对孩子表达爱意的时候,(比如提醒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些家长认为是在对孩子表示关心,孩子却并不这么认为)孩子就会适时地提出条件,要求父母也同样对他承诺做什么事情,直到他认为双方付出公平的时候才肯罢休。

其实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时,大可不必使用爱作为诱饵,更不能用来作为威胁。我们要尽力矫正孩子这种有条件爱的习惯,用一种更加温暖、宽容、接纳的态度建立彼此的关系,对于那些孩子们的恼人行为,也一定要用讲道理的方式约束,切不可用吓唬或者强迫的态度逼他完成,否则就只能换来暂时的妥协而已,慢慢地,你的这几招孩子就会习以为常,再也不会“上当受骗”了。

就拿上面举到的几个例子来说,比如宝宝不好好吃饭,可以告诉他“每个人都在好好吃饭,因为好好吃饭的人身体才会健康。妈妈希望你也可以自己好好吃饭,不然待会儿没有零食给你,你就要饿到晚上妈妈才会煮饭了。”这时孩子可能并不相信你说的话,因为凭他的经验,你一定还会不断地说服他甚至过来喂他,他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玩耍,他要先观察一下再说。你的行为此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你要说到做到,大家吃完饭就收拾碗筷,然后下午真的不给他准备零食,即使他饿了,向你求情说他想吃东西,也不可以心疼而妥协。你要告诉他,“看到你挨饿,妈妈也很难过,妈妈知道饿肚子的感觉不舒服,可是如果你中午好好吃饭现在就不会被饿着了,对不对?吃饭要定时定量才会对身体好,妈妈现在不给你吃零食,也是为了你的身体着想,晚上妈妈一定给宝宝多做点好吃的!”如果你做得到,我敢保证他晚餐会像个小老虎,而且以后吃饭的问题也会慢慢解决。

明确真正的条件

既然我们说到了,爱一定需要有条件,但又不能以孩子是否可以取得成功为条件,那这爱的条件究竟应该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对于孩子的成就行动,即一切可能涉及到输赢、成败,或需要与人比较结果的活动,你都要给予无条件的关爱,这样当他万一没有达到你的期望的时候,他也不会因为怕失去你的关爱而变得无比恐惧或者畏首畏尾。这种无条件的关爱和支持将会激励你的孩子尽他的最大努力,并且取得他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

但当涉及到你的孩子是否用积极的态度生活和学习,是否在培养完善的人格性情,是否在遵照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行事的问题,你就要让自己的关爱变得“有条件”了,如果他太自私,不懂得体谅他人,不爱帮助别人,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努力地成长等等,你就可以让他知道你很不满意,对他很失望,你将撤回你的关爱,至少是暂时的撤回,因为他没有尽力,也并不想做一个好孩子。这种有条件的爱就是健康的,可以帮助孩子内化他们的价值观和基本行为准则,并将指导他按照道德规范采取一切行动。可见,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当地使用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将有助于培养一个成功而又快乐的孩子,培养一个健全的人。

从挑刺儿到欣赏

“孩子的叛逆期到底什么时候到来啊?我女儿才6岁,我怎么觉得已经开始叛逆了?!她现在特别不愿意听我的话,简直是我说东她偏说西的那种。比如我让她晚上早点洗澡睡觉,可她非要一直磨蹭,好像早睡一分钟就是让我占便宜了一样。而且她现在还要求早上洗澡,而且洗完还一定要抹我的护肤霜。过去她回家都很爱讲幼儿园的事情,现在上了小学,好像变成了个大学生,我有时好奇地问她一下班级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就一副躲着我的表情,还说我管得太多。我看她们班的其他同学都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位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妈妈的倾诉,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儿还是班长,可是回到家中却对自己这么“冷淡”,很担心她小小年纪就出现什么心理问题。

让我们帮这位妈妈分析一下。她的女儿在学校能当班长,说明她还是很优秀的,而且个人的能力应该很强。她的性格也应该比较独立,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时期,在她初当班长的“光辉岁月”里,她应该很向往独立自主的生活,也希望自己在班级同学面前的形象近乎完美。她看到妈妈早上起来洗澡,整个人就香香的美美的,于是也想效仿,希望在学校有个良好的形象,这是女孩子的天性,何况她还是个要面子的班长。而且,她也不再能接受妈妈问东问西的唠叨了,她觉得自己长大了,已经是班长了,当然就可以处理自己的事情,妈妈的询问,会让她不由自主地提高警惕,觉得妈妈一定是在打探她处理问题的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好,这样的“侵权行为”让她很不舒服,为了保留面子,也为了不让自己刚刚建立的权威又被妈妈打击,所以,她拒绝向妈妈透露任何学校的信息。

我想,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定也回家喋喋不休地说过和小朋友相处的事情,当然,她诉说的结果是希望妈妈可以站在她这边,起码应该支持她。但当时妈妈的反映又如何呢?多半是指责女儿哪里做得不好、不对,或者是以自己的经验要求女儿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要如何如何。这个妈妈错就错在,不懂得欣赏孩子。

作为家长,作为孩子在成长最初行为建立的坐标系,家长的作用不仅仅是纠错、挑刺儿,更应该有欣赏和鼓励。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情感库存”,它讲的是在人的潜意识中,积累着人一生中所有的喜怒哀乐,而它们又将对于人的行为起到关键的支配作用。成年期的情感库存,可以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筛选和再加工,我们会自动地筛选那些积极的、快乐的情绪体验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但儿童期的情感库存却像海绵一样,对所有性质的情绪不分优劣,照单全收。可见,如果孩子的情感库存中积极的情绪体验占优势,那么他日后就更容易快乐友善,聪明伶俐,自信勇敢,反之则痛苦敌意,思想混乱,自卑退缩。

因此,父母要小心谨慎地培育宝宝这颗小苗,如果你种下的是“你能行”的种子,他们结出的果实才会是“我能行”,但如果你注入的是“你不行”的信息,孩子也只能结出“我不行”的苦瓜。积极自信的情感库存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赞美的情绪感染孩子,用我们的心浇灌出一棵快乐自信的小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