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考
“一模”后时间如何安排
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以641分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赵志伟同学,则是如下安排自己在“一模”以后的时间的:
第一,成绩回顾。
三月:语——117,数——144,外——131,政——106,史——145,总分——643;四月:语——106,数——134,外——145,政——119,史——126,总分——630。
第二,各科分析。
语——估计自己能将基础题控制在70分,作文48分。
复习计划:(1)坚持“模拟”战术,两日一套(晚9:00~10:40)。(2)加强以下训练:语音、诗歌、虚词、社科文章阅读、古文常识、应用文写作。(3)不“模拟”那天的中午抽20分钟复习试卷,记忆知识。
数——现在的水平是140分。
复习计划:(1)坚持每日一“模拟”(晚7:20~9:00)。(2)继续克服心理障碍:心浮气躁,粗心大意。
外——现在的水平是135分。
复习计划:(1)坚持双管齐下:词汇复习,双日一“模拟”(晚9:00~10:40)。(2)解决问题:多选题的二级引申、主观题的答题思路、书本知识的掌握、热点问题的分析。(3)时间保证:每日第七节和早自习。
史——现在的水平是125分。
复习计划:(1)复习方法:五月重点是以题带点,六月重点是回归课本。(2)解决问题16字:思维方法(注考纲上明确)、材料题的表述、多选题的判定。(3)复习内容:增刊《中国史参考资料》1、2,《中国历史三十讲》。(4)时间保证:每日第八节课、晚上6:30~7:20和10:40~12:00。
第三,高考目标:120分+145分+140分+135分+135分=675分
第四,每日任务:略。
高考前一两个月如何“冲刺”
请老师给你一些建议
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吴茗同学说:“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就是查漏补缺的时候了,最后一个月开始的时候,面对考试心里会很紧张,会有焦虑,心情很烦,学习不会完全静下心来。这时可以找老师谈一谈,让他们帮助你。而且我当时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就去问各科老师,所有老师我都找了一遍,问问老师还剩一个月、还剩几天该怎么办?每个老师都给我一些建议,我就列成一张单子,做完一项就勾一项。在高考之前有一些是完不成的,你也假装勾掉,这时你心里会非常有底,非常踏实,可以很有自信地走上考场。”
按《考试说明》过一遍
从宁波考入北京大学的赵莹同学,谈了她的看法:“这时不能再沉迷于题海之中,不能再抓住琐碎的东西不放,最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把课本、笔记、做过的试卷和各种复习资料看一遍,在脑子里把所学知识整理一遍,使这些知识互相联系沟通,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同时可以着手把《考试说明》中的每个考查点过一遍,一面复习一面完成相应的练习,找出自己的差距。”
赵莹同学还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这一阶段不宜一味只搞自己的一套,最好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老师的总复习课一般是讲得很有质量的。
第二,这一两个月当然也可以自己做一些模拟题,但量不要多,10套足矣,而且一定要认真地去做,如同真正高考那样。
第三,把自己初、高中时的作文翻阅一遍,并针对当前社会热点,精读各类范文数十篇,大体记住其立意、框架。
更需要耐心和踏实
以甘肃省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脱脱同学,则特别强调在这时更需要耐心和踏实。他说:“在最后的一两个月中,大的知识块和基本概念已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往往在一些小知识点上还有不少漏洞和缺陷。如果对这些小失误不加以弥补的话,那么知识的堤防往往就在这些地方被攻破。要发现这些小不足(如外语单词和词法,文科事实的记忆,基本概念的理解等),就要耐心地蹲下身去,一寸一寸搜索,找到以后再耐心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我的体会是,这些小不足是很不容易被发现的,除非耐心、踏实地去找。”
应重点看课本目录
从陕西省考入清华大学的赵樱同学认为,这时应重点看课本目录。她说:“最后这段时间就要提纲挈领,去粗取精。比如说拿着物理书看着目录把每个章节的内容回顾一下,包括一些相关内容,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然后总结出最核心的东西,列成一张很简明的表。在这个过程中,学过的知识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重现,有不清楚的地方立即看书。在我个人看来,这种方法甚佳。”
不再做题,只看卷子
从内蒙古伊盟中学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的刘方同学则说,考前一个月,他已不再做题了,只看以前的卷子。他说:“考前一个多月,我基本不再做什么新题,只是每天把一些做过的模拟卷认真看一遍,尤其是要看过去的错题,想一想当时为什么错了,然后就把试卷扔掉。当别人为不断地做题苦恼、烦躁时,我却笑看手中的卷子一天天变薄,知道自己掌握得越来越多,底气十足。”
重视基础,重视错题
从上海市鞍山中学考入华东政法大学的包文婕同学则说:“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基础、重视错题远比死钻偏题、怪题有价值。这一个月,学会自己在错误中寻找漏洞,也是提高的关键。”
多做成套模拟卷
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张正伟同学则说,在考前一两个月,应加紧进行正式的套题训练,即不再做一章一节的复习,而是大量地去做高考模拟题。他提出,这时应注意几点:一是要精选试题,如今各科模拟题很多,不少是商家拼凑的,质量不高,一定要注意,切忌滥选资料,误时误人;二是要进行计时,打分;三是每科应不少于20套题。
千万不要放松
从陕西省宝鸡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刘菲同学的建议是: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放松。每天都要看看书,温习一下笔记,回忆一下各种方法。
多读些报纸杂志
从山西省运城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王燕群同学的建议是:这段时间不妨多读点报纸杂志,因为平时没时间看,而如今高考的内容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不要做偏题、难题
从陕西省西安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周慧琳同学的建议是:这段时间切勿再去做一些“高、精、尖”的题目,因为如果做出来了还好,一旦不会做,将给你的应试心理带来不利影响,也不要幻想这么十几天,知识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从辽宁省考入清华大学的汤越同学也认为在这一阶段还是应该做题,但不要做难题了。他说:“许多人考前一周就开始抛开书本不做题了,这样效果不好,久不做题会手生的。”
曾有过两次高考经历、最终成功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陶亮同学说:“考场发挥失常的总是那些在考前几天急于做大量习题的人。”看来,考前一点难题不做不行,做太多也不行,不能走极端。
不要放过记忆型学科
从唐山市一中考入北京大学的梁志伟同学,除了也建议此时不要再做难题,以免影响信心外,还提出另外两点具体建议:
一是应多走走,散散心。晚上10点左右就睡,尽量把兴奋点提到上午八九点,与高考同步。
二是化学、外语千万不能放下,因为这两科稍有放松便可因遗忘或记忆不准确而骤降10多分。
进行“三个调整”
从内蒙古伊盟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潘丽娜同学则用“三个调整”来概括自由复习时间。第一个“调整”,是调整生物钟,调整到与高考同步;第二个“调整”,是调整心态,主要是每天听听音乐,看看闲书,让过分紧张的神经松一松;第三个“调整”,是调整学习内容,主要是看以前的复习笔记、做过的题和自己的总结,再确定一下考试时的时间分配、遇到难题时的策略等。
从西安市庆安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一位姓宋的女生则说:“我记得,高考前最后一个月我又迷上了每天傍晚播出的两种动画片节目,每天必看。看的时候我笑得很开心,妈妈也不阻止我,只要我看了之后不继续霸占电视。正是靠这些节目我才支撑到了最后。其实节目本身不是多么幽默,但是我在当时的状态下,就觉得很有趣,脑子得到了放松,不然简直要头痛。另外就是,高考前的一个礼拜我天天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录片节目,感觉是学习与休息一起进行了。
所以对于我来说,看电视是可以的,而且简直是必需的,在高三那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就是需要一定的放松,只要把握好度就行。”
考前一两个月请家教
从重庆巴蜀中学顺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定义同学建议,在高考前一两个月,请个家教效果不错。他说:“我平时请家教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到了高中以后,面对几科很重要而且比较难的科目,在考试前一两个月开始请家教。觉得请家教的辅导效果确实很好,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时间请家教。一般在考试前一两个月请家教,这段时间比较合适,因为随着考试的临近,自己会更加有紧迫感,并且能够针对考试的要求来安排家教的重点,不会盲目学习。其次,选择合适的人也很关键。
至于请什么样的家教,从湖北省黄冈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邓国宏同学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点,请家教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水平来考虑。拿邓国宏同学本人来讲,他的薄弱环节是语文,尤其是文言文。在请家教时,对于其他科目的家教就没怎么考虑,只请了一个语文的家教,结果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上把文言文的语法基础掌握了。如果不是这样有针对性的话,可能就不会有这样好的成果了。
第二点,要正确评估家教的水平。一个好的家教能成为你成功的阶梯,而一个蹩脚的家教浪费的不仅是你的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那么如何评估呢?在请家教时,注重的不是学校,因为并非来自越好的学校的学生,其家教水平就越高。邓国宏同学说,他请的家教就并非来自名校。还记得当时家教中心第一次介绍一个名校的学生给他讲语文,结果呢?那学生竟然是化学系的,而且竟然把宾语前置的语法讲成了主谓倒装。而后来请的来自普通大学的家教却让他心中豁然开朗(这位家教当年语文的高考成绩是134分)。由此可见,请家教时不要看名气,要看清他(她)的真实水平再决定。
与高考时间同步
从黑龙江哈尔滨三中考入北京大学的曾飞同学则说,这段时间索性与高考3天的安排同步,也是一个好办法。他说:“5月下旬,学生全天放假直至高考,这应该说是学校的一个大胆而开明的举措,把剩余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掌握。在家中,我进入自我设计的高考实战练习,时间与高考同步,题型模仿高考,努力提高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科目的感觉和适应能力。最后的结果证明,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例如,数学成绩平时虽然不错,但感觉最好的时间却是在晚上7点至9点,在上午9点半左右则状态一般,为了克服这一状况,我每天上午9点半至11点半做标准试题,从而提升了状态,在高考中应该说进入了比较不错的状态,取得了单科139分的成绩。”
研究高考试题
从贵州考入北京大学的陈亚丽同学说,在这最后的时刻,她几乎停止了全套全套地做题,而是找来历年高考的试题,看它的答案,从而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
高考前半个月如何“冲刺”
经常看模拟卷
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柏青同学说,她在考前三周经常看模拟卷。她说:“我在考前3个星期经常看一些模拟试卷,看一下大题目的答题步骤,然后总结一下各种类型的题应该从什么方面着手比较好。我总是以一种智者的心态仔细地琢磨,然后可以从中悟出许多本质性的东西。”
每天做几套卷子
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从成都七中以687分考入清华大学的叶欣同学则说,她在高考前的20天里,几乎每天要做几套卷子。“因为知识点都已熟悉明确了,关键是要利用做题来纠正自己审题不清、粗心大意等缺点。而且我一直用做题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使我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去思索一些令人徒生烦恼的事。我找到了考试的感觉,速度练上去了,考试当然也容易了。”
要有宏观眼光
甘肃省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高晋同学说,他在考前半个月左右,主要是看课本和笔记,“以一种鸟瞰式的宏观眼光对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整合,加深了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本质关系的认识。”
放松与做卷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谈丹同学说,在高考前15天,按照高考的时间安排做了15套卷子,然后剩下的时间就看电视、听音乐,和爸爸去钓钓鱼。心情非常平静。
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谢茜同学说,到离高考还有十几天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可能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紧张感,这个时候就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感觉越看书越紧张,最好是放下书到户外去活动一下,做一些体育运动或是听一听音乐,这个时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关键的时候花些时间来调整心态是很必要的,它与拿时间来复习同等重要。
最后一周做数学题
湖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北京大学王文静同学说,她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星期里,曾经一天做一张数学高考试卷,总共做了6年的高考试题,做的时候严格地计时,做完后又给自己认真地评了分,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实力有了底,对高考也就不那么畏惧了。
“闭关”走好冲刺路
中国台湾中学生联考前,有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的自由复习时间,大陆的同学,一般也有2周至3周的自由复习时间。不少“状元”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段时间的重要性。
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台湾大学资讯工程学系的黄冠谚同学说:高三最重要的就是最后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冲刺阶段,有不少人在这个月中发愤图强,而飞上枝头成风凰;也有不少人撑不过去,以致前功尽弃。
如何度过这段冲刺时间呢?无非有以下几种选择:
其一,到校外上一个冲刺辅导班;
其二,和一些同学约好,仍和平时一样每天去学校学习;
其三,关上门自己苦学。
大多数“状元”对第一种方式不看好。有一位“状元”说他有一位同学,成绩很不错,但因考前参加了辅导班,打断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节奏,考得很不理想。对到校学习这种方式,不少“状元”也不大赞成。因为学校已经停课了,到了学校无非就是坐在教室自习,优点是不懂可以问老师,缺点是难免有干扰。
大多数“状元”是赞同第三种方式,即自己学。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的林憬屏同学说:停课那段日子要念得有如“闭关”,它最是制胜关键,千万别在那半个月怠惰了。它可让成绩差者一步登天,也可让成绩优者名落孙山。
高考前一周如何安排
现已进入加拿大皇后大学学习的邸洒理同学说,应考前,大致前一周学校就会放假,那其实之前几周就应该多睡眠时间,休养生息。考前一周,他只按照考试时间做了一套学校的押题试卷之类的,然后大致自己批分一下,其他时间大部分就是窝在家里看看电视,看看闲书啥的。这个方式是临考前一位化学老师建议的,当时曾怨学校最后一周发了好多卷子,那位老师说多休息调整心态做一套题目就够了。最后效果果然不错。考试的时候要当作一次展示自己三年学习成果的机会,放开手脚去考,要把自己的所学尽力地展示出来。成败再论,而自己无憾。考试时紧张和遇到题目不会做这两种情况要在之前的每一次期中、期末还有模考中积累经验和锻炼,只要有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或者说是缓解办法,考试时就知道自己要怎样应对了。另外,考前心理调适也很重要,录取率近年也一直很高,要相信自己至少是有学上的,有学上就意味着你依然会有一个平台来开始新一轮的成长和积累,自己要给自己减压的。
高考前一两天如何安排
高考前一两天是最难熬的。如果已经看过考场,那么这一两天应尽量放松。
去钓鱼
从陕西考入北京大学的刘波同学,考前一天所做的是去山中垂钓自娱。他说:“事实证明这是十分有效的,总体上来说,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消除压力的效果。”
看闲书
从长春考入北京大学的刘颖同学,考前一天在读苏童的小说。她喜欢文学,上的是北大中文系。在此前几天,她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她说:“真是太惬意了,大家好像都把高考抛到脑后,只是尽情地玩啊、笑啊。现在想起来,仍然是无限神往和怀念,那种忙里偷闲的乐趣恐怕再也不会有了。”
从山东省考入北京大学的李庆华同学说,考前两三天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一定要看几本武侠小说。他认为这样有利于放松大脑,使自己从容上考场。他说:“有一次老师发试题已发到我身边,我还在看《笑傲江湖》,结果却是那一次考得最好。”李庆华同学说,“如若高考前一味地死啃书本、钻题海,直到进考场时还浑浑噩噩,尚未从x、y、z中钻出来,怎么会考好呢?”他认为考前再加大大脑的负担,弄不好会“死机”,是不利于从大脑中“提取”信息的。
翻教材
从湖南省平江县一中考入清华大学的黄毅平同学说,这时应适当放松休息一下,不要再去解一些难题,可以翻翻教材,对全部知识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一些没记牢的地方或较偏的知识点可抄在一张纸上,以备考前一两个小时再浏览一下。中午、晚上一定要休息好。检查文具、准考证、手表等,并对自己说一句:“我一定能考好!”
以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陈阳同学说,考前一天“临阵磨枪”,看课本绝对是个好方法。“四五本书,我一个上午绝对能翻完,这样加深了印象。在翻的过程中,如觉得这一页比较生疏,就赶快再看一看。剩下的时间把以前做的题目再看一遍。我觉得越到最后就越要看书,把基础再补一下。”
逛公园
从云南考入北京大学的周昊同学认为,考前一两天,最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外出散散心,当然不一定去很远,也不要玩得太兴奋,适当放松一下就可以了。晚上也不用刻意提前睡觉,平时几点睡就几点睡,睡前最好喝杯牛奶,若实在无法入睡,不妨找本自己看过多遍(注意,别找没看过的)的小说翻看,一定要保证6小时以上的睡眠。
从贵州省贵阳一中考入清华大学的谢希同学,在6号这天也是和父母一起逛公园去了。
从北京北师大二附中考入清华大学的李冰同学,则是自己去公园玩。她说:“我在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和高中考大学这3次考试前一天,全都是去公园玩了一场,3次考试都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
跑跑步
广西壮族自治区年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秦道明同学说,他们那儿有个小花园,考试前每天下午5点左右和一位同学一起去跑跑步,7点钟到9点钟看书,然后再看会儿电视,之后睡觉。
打打球
从湖南省衡阳市八中考入清华大学的邓熙同学,考前一天和同学一起打乒乓球,晚上稍稍翻了翻书,9点入睡。
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从嵊江三中以696分考入清华大学的王烽同学说,考前一天,他去打了排球。
看录像
从天津市考入清华大学的刘畅同学说,高考前一天晚上看了一盘喜剧片带子,然后和往常一样在9点30分上床睡觉,结果睡眠极好;但她回过头来看,觉得在考前一天还是稍做一点题为好。她说她化学考得不好,就是因有几天没做题了,做题速度奇慢。在考英语、数学前一晚,各做了20道最新模拟题,第二天大脑经过预热,效率很高。
去理发
从重庆考入北京大学的幸婧曾有过两次高考的经历。第一次高考就是因太紧张一夜未眠导致失败。第二次高考前夜又感到十分紧张,怎么办?难道又要重蹈覆辙不成?她写道:“又一次的高考前夜,吃过晚饭,一直心神不宁。尽管一直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情,此时此刻,忧虑、担心、莫名的害怕……所有的情绪都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再一次接二连三地溜了出来,占据了我的头脑。
听了莫扎特的交响乐,仍然无法抑制自己那过分兴奋的神经。一个令我恐惧的念头钻进脑海:要是今晚不能入睡,明天又该如何走进考场?我会不会重蹈覆辙?
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小昕,我最好的朋友。她说要和我一起出去理发,说这样会带来好运。我答应了——出去散散心,排遣一下紧张的情绪,也无不可。
高考前夜,小昕陪我换了新的发型,也换了新的心情。随着理发师手中剪子有节奏地起起落落,我那过分紧张的神经也渐渐松弛下来了……”
就这样,在好友的陪伴下,幸婧同学平静地度过了第二次高考的前夜,最终成为重庆市文科状元。
打电话
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考入清华大学的李强同学在考前一天除了稍看看书,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打电话、互相鼓励。
看电视
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张宇同学说,7月7日高考,他从4日起,便停止复习,在家看中央台的娱乐节目,“心里放得很开。因为我内心踏实,一切准备已经完毕,只等检验……”
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郑莲同学说,考前一天看了一下午电视。
去咖啡馆
上海市高考文科状元、从上海市市西中学以529分考入北京大学的王瀛同学说,考前几天基本上没有看书。“有几天我是到附近的咖啡馆坐一坐,因为咖啡馆都是落地玻璃,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色,看看流动的人群,然后自己翻翻报纸。这样我就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得很平静,但我觉得这种平静里隐含了一种兴奋。”
看欧锦赛
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谢希同学说,他在高考前放松的方式,是看欧锦赛。他说:“高考前几天,我为放松心情看了欧锦赛的决赛。临近终场了,意大利队一直以1∶0领先法国队,可就是在最后一分钟,法国队突然踢进一球,以1∶1逼平,在加时赛中再接再厉又进一球,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
谢希同学说,看这场球不仅得到了休息,还得到了启示:“坚持到最后才能做到最好,自己绝不可以在最后松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分钟,全力以赴。”
广西高考文科状元、从南宁二中以900分(标准分)考入北京大学的周剑之同学甚至说,高考前一个月,她每天晚上看世界杯。这大概是因为她是复读生,“比别人多复习了一年,另外是因为心情还是紧张,看看球可以放松一下。”
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以711分从天津一中考入北京大学的张继涛同学说:“调整心态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高考之前所有的世界杯比赛我都看了,尤其自己喜欢的队全都看了。”
看“提纲”
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曾文蓉同学说:“高考的前几天,我基本上不再做题,而是看看以前总复习时所写下的提纲,还听听音乐、打打球、跑跑步。”
看卷子
河北省秦皇岛市高考第二名、北京大学田甜同学说,高考前一天,他在家里把三模考题认认真真、平心静气地看了一遍。
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从北京四中以646分考入北京大学的史小楠同学说,她在考前一天,就是看了看“一模”、“二模”的题。
也有做卷子的,如湖南省高考理科状元、从华容一中以703分考入清华大学的肖吉吉同学说,他在考前3天,每天做一套模拟题,“不多做,保持一种感觉,保持一种良好的应试状态。新知识不再去学。”“我就做我会做的题,不会做的题就不管它了。其余的时间,就和父母一起散步。”
温习书本
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从宁波象山中学以684分考入北京大学的朱萝伊同学说,高考前一天直至晚上9点,她还在复习。她说:“这是数学老师跟我说的,你千万不要把书给放开了,一放开你的手就要生,脑子就要麻。跟平时一样,你平时复习到几点,高考前一晚你也复习到几点。所以,我就复习到9点钟,然后刷刷牙,洗洗去睡觉了。跟平时的时间完全吻合,10点钟不到,我就睡着了。那天睡得很香,心里特踏实。”
看错题
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谢希同学说,在高考前几天,他把以前做的题,特别是做错的题重看了一遍,把平时没有注意的漏洞找出来,并在转移紧张情绪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启示。
甘肃省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陈博亚同学说,高考前5天,把以前的卷子翻一翻,“看是否有错题,分析一下原因,看是因为思维方面的,还是因为粗心大意,找一下不足之处。”
总之,考前要放松,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从南开中学以652分考入北京大学的张宇同学说:“考前两三天不看书了,主要是看一些浏览过的知识,一般不去背了,把教科书当作一本故事书去看。”
高考前几小时如何安排
把自己的情绪拉到考试中来
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庄光磊同学说,他考前在家看一小会儿书,到学校后再看一小会儿,考前10分钟,还会过一遍要考的课程,把这门课所要求的思考方式过一遍。“主要是把自己的情绪拉到考试中来。”
考前做做热身
吉林省高考文科状元、从东北师大附中以601分考入北京大学的孙立平同学说,在考前七八分钟时,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运算,比如一些公式的推导,头脑中过了一遍电影,“我觉得这样是一个热身,在没答之前,脑子里已经运作起来了,感觉非常轻松。”
宁夏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谈丹同学说,高考时每门考试前几小时,她都会热热身。如英语,“你就留上一个小时四十分钟来谈或者看,然后正当你适应那种英语思维的时候,你就坐到考场上,接着还是一样就连贯下来了,不是说你慌慌张张跑到考场,一看到英语,刚开始几道题都是懵的,后来慢慢才能适应,就是说由于这种连续性让你一下子就能适应进去。”谈丹同学说,每一门她都是这样做的,练几道题,让自己一进入考场就适应,达到兴奋点,而且这一过程最好在家里完成。
朗读古文,振奋精神
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从昔阳中学以636分考入北京大学的毛晓阳同学说,高考第一天6点过一点儿,“天还没有完全亮,我拿了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文选读》到阳台上去高声朗读,从《报任安书》、《报孙会宗书》到《出师表》,越读越觉得精神振奋,那么多高大的古人的形象都在眼前浮现,自己也禁不住觉得 ‘高大’了起来,结果我读了一个多小时,大汗淋漓,刚起床时的抑郁、焦躁全都一扫而光。以这样的状态来参加高考,应该是很不错的。”
从山东省日照一中考入北京大学的张勇同学,则是考前一天晚上跑步,他说:“晚上六点到九点,我花了三个小时将高中语文内容浏览了一遍,觉得信心十足,便丢下课本,到操场上跑步。黑夜如磐,我独自在操场上跑着。往日那长长的跑道今天晚上突然变得短了起来。我唱起了成龙的那首歌:‘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夜空无星无月,但我深信 ‘剑气’已从我身上腾入了九重天。因为我是一个成熟的 ‘剑客’,明天即是 ‘试剑’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