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备考最有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单元 安排时间的细节

一、高中

高中三年如何安排

高中三年要避免“前松后紧”

以高分从浙江省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的郑宏同学认为,高中三年,由于安排不当,很容易造成“前松后紧”。她写道:“具体来讲,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不用太着急,你完全可以对自己说:我有权利去玩。但不是说你可以不顾学习了,这两年是积累阶段,除课本知识外还应该多涉猎课外知识,近几年的高考题越来越活了。至于考试,单元测验复习加上期末总复习就够了,只要你有中等以上水平,就完全有能力冲刺名牌大学。最关键的是高三,这一年是最难熬的,但还是要给自己留出娱乐的时间,我一直认为只学不玩的人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因为他们压力太大。”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李远同学说,反过来,前紧后松,高一、高二还努力,高三绷紧的弦倒松下来了,也不行。他说:

我上高三时,虽然知道高三的重要性,但还是管不住自己,就知道玩,所以我高考落榜了。我认识到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付出120%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上了复读班后,我开始努力学习,坐在书桌前,手捧一本书,或做练习题,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刚开学的时候,付出的努力都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我入学是班级第9名,可期中考试我却后退到第18名。说实话,当时我真是有点茫然,怎么努力了还退步了?可很快我就重新振作起来,我还是相信努力就会有所得,所以我继续按照我的计划复习,同时听从老师的一些建议,终于,我在期末考试中考到第5名,当时我真的很高兴,第一次尝到了付出后收获的甘甜。

也许是进步了让我有些骄傲,我在第二学期确实有所放松,成绩也止步不前,一模也没有考好,由于是考前报志愿,要看一模成绩,我一下紧张了,所以二模更没有考好。我一下子不敢报清华了,所以给自己降低了要求,报了浙大。现在看来一模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考好,考不好给自己的压力太大;而要考好,就千万不要前紧后松,你一放松,其他同学就超过你了,咬咬牙,坚持到高考后再放松吧。

高一打基础,高三冲刺

宁夏高考文科状元梁莹同学说:“高一打基础,高二综合扩展、大量吸收课外知识,为高三做准备,高三冲刺。”福建省2001年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王微微则认为,高中三年,高一打基础;高二设法使强项更强,弱项跟上;高三则是冲刺了。

高中三年好比马拉松

从云南考入北京大学的张东升同学则说:“如果说高中生活是一场马拉松长跑的话,那么高一便是兴奋的起点,高二算是难熬的中段,高三则是最后的冲刺。”他又具体叙述道:“高一、高二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越扎实,才能冲得越高。因此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时刻记住 ‘广博’二字。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不偏科,文理科同等对待。自己喜欢的课要努力学好,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优势;不喜欢的课也应耐心听讲。

二是多读课外书,广泛涉猎各国文化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这点相当重要,很多平日堪称优秀但却并非尖子的学生到了高三一跃而上,凭的就是较深厚的文化素养。至于具体读哪些书,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这个人喜欢总体浏览,把四五本厚厚的文学史仔细读了一遍,记了4本笔记,收获不小。之后也就知道名著的价值所在,知道了该读什么。

三是常去阅览室,多读各种期刊,坚持看报纸,关注国家大事。记得我上高中时,每天必去阅览室,有时星期六、星期天也会鬼使神差般地转到那儿(周六、周日不开门)。我每天都看《中国青年报》。期刊则凭兴趣,随手翻阅,碰到感兴趣的就抄下来,不知不觉中也有了几大本摘抄。于是,与人聊天便头头是道了,写起作文来便一挥而就了,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知识面广了,知识增加了。”

高中三年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辽宁省考入北京大学的王冬同学则告诉师弟、师妹:“高中3年应统筹安排。整个高中阶段应被看成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周密、准确地规划时间。各个阶段的努力程度应该是相同或相似的,准确地说,针对高考的应考期不仅仅是高三,而是整个高中三年。所以需要你全力以赴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学年,而是3个学年。具体来说,每一个人在考入高中后都应该为自己的高中三年做一个规划,每一年、每一学期应该做什么,着重抓什么等。尤其当你决定了选择文科或理科之后,更要抓紧一切时间,统筹规划,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我来说,完整的规划是从高二开学选择文科开始的,具体说是高二侧重抓历史、政治,并学完全部高中课程;高三着重抓数学、英语,全年反复复习课业并进行大量练习,另外从高三寒假开始查漏补缺,对重点着重背记。由于有了这一规划,我能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学习,而且制定的目标也给了自己压力和动力,促使自己全力以赴,完成规划的指标。别人冲刺一年,我冲刺两年,谁胜谁负是显而易见的。”

“少壮”派比不上“元老”派

从海南考入清华大学的文万强同学,则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得出结论:那些高中三年学习一贯好的同学,往往考上北大、清华;那些靠高三突击的同学,当然也有好的,但总体看,要稍逊一筹。他写道:“在当时同学们中有一种诙谐的说法:成绩一向突出的同学称为 ‘元老’派,成绩突飞猛进的同学称为 ‘少壮’派。从高考成绩来看,‘元老’派大占优势,这些同学多数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颇有 ‘姜还是老的辣’的气势。‘少壮’派在高考中纷纷显出 ‘底气不足’的症状,这部分同学大多考取北邮、中国科技大学、复旦等名校。我举这些事例,是为了说明学生的底子、素质很重要。”

高中三年应节节上升

复旦大学的赵嵘同学说:“高一的时候,我曾经计划过我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我告诉我自己:高一,我要稳定在年级前100名;高二争取进入前70名;高三要稳定在年级前50名之内。”

高一、高二抠难题,高三回归课本

内蒙古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徐鸿同学说:“高一、高二时就抠难题,高三考前主要看课本。当然难题也要做,但看课本的时间比以前多好多,重点放在书本知识上。”他说:“学习方法上还是要注重课本,一定要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要打牢一些,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分块地掌握,然后再综合运用它们。”

高一各科兼顾,高二攻克弱科

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张晓楠同学则说:“我的经验是高一各科兼顾,高二大体上平均分配精力,但要适当突出重点,攻克劣势科目。高一阶段一定要把握课本,高三上学期集中精力攻克劣势科目,多做习题,高三下学期则又要各科兼顾,回归课本,这时要注意的是各个科目中较弱的知识点,注意书写流畅,注意答题规范。”

张晓楠同学解释说:“高一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可能有些不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这时候对于自己的优势及劣势科目也未明显区分开,盲目抓重点绝对无效,只有各科兼顾,才能打好基础,平衡发展。

高一已经可以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了,比如背英语单词,看世界、中国地图,记语文基础知识,这些都是高考必备的,多走一步成功的机会就大一分。就以单词为例吧,就算你一天仅仅比别人多背15个单词,一年下来也有5000多个单词了。这时,你的同学还赶得上你吗?高一的竞争是不明显却又几乎具有决定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三才是小修小补。

高二进行分科,这时我们对自身情况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这时,只有兼顾各科才能打好基础,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果出现了“短腿”科目可就惨了。怎样兼顾?看课本、预习、复习、消化一样都不能少,要知道高考考的都是基础,课本是关键。另外,可以适当分出一定时间来攻克劣势科目,尤其是刚分科,大家都处于不太清醒的状态,这时突击最有成效,不知不觉中,当别人惊醒时,你已经进步神速了。

高三上学期,则已进入总复习阶段,这时优势科目已大体定型,不会在短时间内后退,可以攻克劣势科目为高考做准备了。这时候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题,大量做题,而高三下学期进入全面总结阶段,又要回到课本,注意一些应试技巧,即通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如书写、格式、细心等。不可不提的是模拟考。模拟考,顾名思义,最大作用就是使你适应考试,进入状态,能合理地分配时间,能不慌不忙地答卷,能按照高考试卷格式填写相关内容,成绩倒是次要的。因此对待模拟考试要胜不骄、败不馁,发现有缺陷的知识点及时巩固就可以了。”

高中三年是一个整体

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王海桐同学认为,高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开来。她说:“我认为,高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开来。高一、高二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高一、高二混混沌沌地过去了,到了高三,妄想通过废寝忘食拼一年就得到理想的成绩,这是十分困难的。到了高三,别人在高一、高二的基础上已在做质的飞跃,而你还在做量的积累,自然会产生差距。高一、高二重点是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此时授课是相当细致的,这时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透,到了高三时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就大有益处。平时学扎实,对自己的弱势分析清楚,高三一年再对此加强,效果自然好。

经过高一、高二的厚积,高三就到了冲刺的阶段,首先自己要心中有个数,‘要配合老师的步伐制订一个计划。计划不必太细,但什么时候复习基础知识,哪一阶段综合训练,到最后针对高考进行集中训练,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到高三时茫然失措,一会儿感到时间不够,一会儿又觉得时间还有很多。”

高一、高二抓数学,高三抓文综

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徐语婧同学说:“对于文科同学来说,高三前期文科综合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但在高三第二学期后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非常烦琐而且需要占据大部分学习时间,所以她觉得对于数学学科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区别对待。在高三的前期,就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必须给数学分配比较多的学习时间,因为在高考时,无论是文科或者理科,数学都是一门拉分的科目,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必须有所倾斜。而在高三的后半学期,时间花在文综上面比较合算,最终能提高高考分数,所以数学的复习时间以每天半个小时为宜,让自己不至于手生。做题的时候,要有非常高的敏感度,能够保持一个反应非常快的状态,花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否则就会挤占复习文综的时间了。由于文科数学相对于理科数学来说难度不是非常大,还是以基础题为主,所以她建议大家重视基础题,注意老师在课上经常讲的题目,可以用一些通法来解答一些题目。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老师讲的例题,最好在记课堂笔记的时候能够把例题也记下来,课后总结一下解题思路,第一步实质上做什么工作,第二步做什么工作,概括起来,以后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套路来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正确率也比较高。实践证明,这也是应积极提倡的一个方法。对文科同学来说,掌握这种方法对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的一位同学说,高中三年,各科目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但总体来说,在大的时间段内,各科目的求职信是相对固定的。在高一、高二时,科目先后次序应为数学、英语、语文和文科综合;在高三复习时,科目先后次序应为文科综合、数学、英语和语文。这是由科目特点和科目分值所决定的。之所以文科综合在高三时由末位提升至第一位,就是因为在高一、高二时,文科综合的三门科目往往以单科的形式呈现,其单科分值低于数学、英语和语文。而到高三时,三科合并使得其分值超过了任何一门科目。另外,各科目的地位还跟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情况有关,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增强补弱”的需要来改变某些科目的求职信,但从长期趋势来看,大致上是这样一个先后的排序。此外,最好能够明确自己对各个科目的期望:是希望该科目成为自己的优势项,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还是成为一般项,不给自己拖后腿。这个期望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也与自己的优势有关。有了这个期望之后,就有了进一步分配学习时间的依据。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期望应该服从于科目的优先次序,不能长期过分偏重某一科。

从浙江省衢州二中考入北京大学的徐语婧同学也说,在高一、高二和高三前期,必须对数学这门拖后腿的学科高度重视,学习时间向数学倾斜。而到了高三下学期后期,因为文综有更大提升空间,在保证每天分配给数学半小时的前提下,重点抓文综。

高一、高二苦一点,高三轻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秦道明同学则认为,就高考而言,还是高一、高二的知识量比较大,高三只是老师发卷子复习、巩固。他说,不少同学都把高三看成关键,但他却觉得,他的能力主要是在高一、高二掌握的。

海南省高考文科状元黄海文同学说:“感觉高一、高二很苦,把高一、高二的基础打牢、打好,高三通过做题巩固知识。在不停的模拟考试中,也要抽时间多和同学打球、活动。高三同高一、高二相比,要轻松一些,高一、高二像是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但如果这两年基础打得好,高三是不成问题的。通过对自己心态的放松,结合做题锻炼思维,高三还是相对轻松的。”

高中关键在高二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考入北京大学的武睿颖同学说,高中关键是高二,高一主要是一个适应的阶段,高三的时候主要是复习了,你要再努力或者是再用功,可能你在高二时如果已经差很多了,弥补不了了。我们班主任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他带过很多届毕业班,然后高二的时候抓得特别严。她也是一个比较乖的孩子,高二的时候一直跟着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走过来,非常刻苦。学习也非常有效率。因为高二有一个好的基础,高三的时候就不觉得那么累了,这样一直下来就会调整得非常好,从而发挥得比较好。

高中三年都不能松劲

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宋天奇同学说,高中三年各有各的任务,丝毫不能松劲。他说:“高一是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迅速转型是一个目标。另外就是打好基础,高一时掌握知识的坚实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后的发展,特别是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这一时期主要是锻炼各种基础能力的时期,例如,联想、分析、空间想象、极限思维等,学好高一的课程,以后的学习就会轻松许多,否则会非常吃力。

高二的学习任务相对于高一更重,这一年,在你继续打好基础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考试的基本题型。扩大英语词汇量,并且发展数学和理化能力,是高二的主要任务。所以,在高二阶段是丝毫不能松劲的。

高三是压力最大的一年。正如前面所说,此时才是考验你学习态度的时候,高三一年的任务就是熟悉考试模式,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应对外界的变化,无论高分低分都能泰然处之,做到宠辱不惊,这样你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高考。这一年还要通过各种试题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总之,高三是冲刺的一年。毕竟,每个人都要冲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高一、高二以内容为单元,高三以时间为单元

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银春川同学说:“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高一、高二的时候一般是以内容为标准(也就是课文中的章节)做阶段性总结。举物理的例子来说,每学完一章就把笔记拿出来,将整章的内容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另外找一本笔记摘抄出来,期中或期末复习的时候就以这本笔记为主。语文和英语知识点比较零散,更多靠的是每一天的复习积累,阶段性总结就要弱一些。而到了高三,所有的内容都学完之后,就可以以时间来划分了。高三时每个月都有一次模拟考试,考完之后有两天时间休息。这个时间就应把模拟考试中的错误点做一下分类,比如,基础不牢固,运算能力不足,或是粗心大意。然后对比上个月的分析,看自己在什么方面有了进步,什么方面停滞不前甚至退步了。再针对这个分析,制订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高三一年如何安排

高三心态不能浮躁

内蒙古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徐鸿同学说:“到了高三,心态千万不要浮躁,不要想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怎么办。其实一年是很长的时间呀,即使离高考还有最后一天,你还是能够学到一些新的东西,还能使自己有一点提高。我觉得每天都有一点提高就好了。一定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没有任何意义地去焦虑、去烦恼、去自卑,这都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树立自己的信心,只要能完全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就已经足够了。”

高三实际不到一年

以山西省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阎肃同学告诫师弟师妹,高三说是一年,实际不能当一年使。高三上学期,即寒假前,还可以抓一抓基础,过了寒假, 3月、4月是最宝贵的复习时间。到了5月,就开始报名、填志愿、模拟考、保送,等等。

高三的寒假特别关键

从北京市重点中学第四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孙立元同学,则特别强调高三这一年的寒假。他甚至说:“高三的寒假,是直接关系高考成败的一个重要时段。”以他本人为例,放假前他的英语总是在100分左右的水平,而经过一个寒假的努力,假期后一下子就稳定在120~130分,的确提高不少,故而孙立元同学说:“寒假给你一个独立支配的整块时间,对于单科突进是很有好处的。”当然,现在不少学校高三不放假,一直补课补到大年夜,这就无能为力了。

高三有3个“黄金时间”

以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张文静同学的说法与孙立元同学略有不同,她强调在高三一年中,有3个便于提高成绩的“黄金时段”。

第一个“黄金时段”:高三上学期的9月至11月。这时期因有高中毕业会考,老师一般不会给太多太难的练习。抓住这一时期的时间,便于提高成绩。

第二个“黄金时段”:寒假期间,这一点张文静同学的意见与孙立元同学一致。

第三个“黄金时段”:5月至6月中旬。这时已临近考试,记忆力也会相应增强。

高三可分为5个阶段

青海省高考文科第二、从青海湟川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的冀梦晅同学说,高三(包括高二进入高三的暑假),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高二暑假期间对整个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进行温习,系统地将数、语、英、政、史5门课温习一遍。语文、英语以温习课本为主,数学则着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重新看高中笔记、基础练习等。政、史按章复习,梳理知识点。

第二阶段,高三上学期,重点放在数、英两门上,将这两门课分别划为若干板块。如英语,根据考试题型特点将其分成单选、完形、阅读、改错、写作五大板块,进行专项训练。同时,对政、史继续分章复习。

第三阶段,高三寒假,重点放在政、史上,进行专题训练。如对历史,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划分专题。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我就将其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几个不同阶段,逐步复习。

第四阶段,高三下学期2月、3月,重点查漏补缺。通过基础、板块、专题复习找到知识漏洞,并在此阶段进行专项训练。

第五阶段,冲刺阶段,进行计时模拟练习。总结在模拟考试中的不足,对薄弱环节加以巩固。

高三一年坚持跑步锻炼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常雅玲同学说,她很喜欢打羽毛球、篮球和跑步,高三一整年,每节课下课后她都会第一个抱着球拍冲出去,有时下午放学后也会到操场跑步,心情不好了,跑跑就释怀了。曾经一口气跑了十几圈,跑完后就自信满满,自我感觉连这个都做到了,其他的还有啥我做不到的!

高三每周安排

从云南省昆明市考入北京邮电大学的罗晓芃同学说,她从高三的第一天起,就努力得像一个时钟,也相信自己正在向梦想靠近。她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早上从宿舍到教室的十五分钟边走边背古诗文;课间休息十分钟,除了去洗手门外一直埋头写作业;晚饭后的时光,夕阳的余晖陪伴我记忆生物的重点;周末回家的公车,就是我背诵英文课文和单词的教室。

作为一个理科生,罗晓芃同学是这样安排自己的一周的:

每逢周一、三、五,晚自习时便用两个半小时的完整时间完成一套理综试题;

周二、四、六的晚自习则用两个小时完成一套数学试题。试题来源可以是历年高考真题,可以是学校模拟试卷,也可以是练习辅导书试卷。不管做什么练习,最重要的是反思和消化。认真而透彻的反思和消化可以避免重复的错误出现,也可以拓展思维空间。以化学为例,用一道题的背景作为思考的模板,抛开题目的局限,从原理出发,反思装置的设置,推导产生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记忆方程,掌握计算并提高准确性,思考减小误差的方法。如此便可做一题胜似做十题,提高复习效率。

周末,整块时间可以用于习惯高考时的作息。上午从九点开始做关于语文或理综的练习或套题,直至十一点半。下午三点开始做数学或英语的练习或套题,直至五点。想象自己坐在考场上,用考试时的速度和状态完成,并且用闹钟计时。我在习惯了这种方式的四个月之后,真正面对高考时,平静得如同在家习作。

罗晓芃同学最后说,每周完成如此多的套题,还必须被考试时的紧张情绪左右,实在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她的办法是约水平相当的同学做同一套题,同一时间计时开始做。如此,不仅会削减孤军奋战的懈怠感,也会在完成后提供极好的互相学习讨论的资源。最开心的学习时光,莫过于完成套卷后和同学在教室旁的小阳台讨论争辩。集思广益的最后每一个人都收获颇丰。确实有疲劳倦怠的时候,总会想起身旁的朋友凝眉思考也没有放弃,心中便涌上一股激流,推动自己坚持到达彼岸。

高三下学期如何安排

重点在排疑补漏

到了高三下学期,复习实际上已进入查漏补缺阶段。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吴巍同学的做法,尤其值得已进入这一复习阶段的同学效法。他写道:“(高三下学期)需要审视的是:所有的考点你都复习过了吗?在高考冲刺阶段,整个知识体系就像一部在调整运转的机器,而每一个知识点则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任何一个知识点的缺漏或薄弱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那么,如何进行查漏补缺呢?他的做法是用一本考试说明、一本复习参考书及课本来帮助自己。先翻开考试说明,按照书本上罗列出的考点,把相关的知识在脑子里过上一遍,思路很清晰的就跳过去,思路模糊的则翻开参考书,看看复习的要点,做上一些习题,直到把不懂的弄懂为止。

一周做两套模拟卷

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从自贡市蜀光中学以702分考入北京大学的谢茜同学说,她觉得至少数学应从高三下学期开始一周做两套模拟卷,“这样能够比较早地就进入那种考场上的状态,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就能够比较适应一点。”

强化数学和物理

广东省高考理科状元李炜同学认为,对数学和物理而言,在高考前两三个月,有一个强化训练,成绩会提高很多。特别是那些基础题和中等题,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会提高很快的。

寒暑假期间如何安排

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从成都市树德中学以688分考入北京大学的张力同学认为,理科学生必须掌握自学的方法。他说:“我所说的自学指的是在放寒暑假时就去看看下学期的教材,熟悉一下课本,并不是每个知识要点都要看会、弄懂,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像看科普读物那样翻翻而已,其中必然有一些先前已经懂得的知识,也必然会有很多知识还没有接触过,那么不妨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下你感兴趣的那些知识。这样做,对你学习的帮助是相当大的。但如果你想真正地做到不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那么你还需要认真地对待课本上的练习题,因为练习题可以检验你自学的效果。倘若很轻松就能做对,说明这部分知识你已经掌握了;倘若做错或根本不会,那也不要紧,只需要将这一部分做上一个记号,到老师下学期开学后再重点地去听这些做了记号的内容就行了。这样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你已经提前知道了,学习起来有所侧重,效果自然也就会好许多。比起别人来,你比别人多学了一遍,基础也就掌握得更加牢靠一些,这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是有所帮助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老师往往会有所拓展、有所加深。所以,上课认真听讲还是十分重要的。”

参加竞赛落选了怎么办

金智渊同学,从吉林省延边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高三时,他把赌注下在了数学竞赛上,如果得奖,是可以保送的,所以他每天没日没夜地做竞赛题,基本脱离了班上的正常学习。然而竞赛不幸失手,只得再回到班上备战高考。这时距高考只剩几个月时间了。而此时金智渊同学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他写道:“说一下那时的情况:数学因准备了几个月的竞赛,只要跟上班里的复习进度就比较有把握;英语、语文因为有点基础,还跟得上;物理有一半不懂,大题根本做不出来;化学更是元素化学式都对不出来;至于生物,根本就与没学一个样,全忘光了。高三的复习都是做卷子,第二天老师解答,很多时候我都跟不上学校的复习进度。”

面对困境,无非两种选择:要么得过且过,明年再说;要么奋起直追,从头再来。金智渊同学选择了后一条路。他为自己制订了这样的学习计划:

数学、英语跟着学校的复习进度,做整张卷子。英语在课外、课间休息等时间攻破几本单项书,这些书他都尽力选了最薄、最简单的。后来他发现,这些简单的题在树立他英语科目的信心上给了他莫大的帮助。他认为,不要盲目地追求难度,适当地做一些简单的题,应该有所裨益。

物理、化学,他是一边跟着学校的卷子,一边看教科书的。因为这两门课考点太多,不能被落下,但他没有强迫自己做完卷子,遇到较难的题,试着放弃,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在那些难题上面。到课堂上老师讲的时候,听一听,有些过难的、听不懂的,没有太过纠缠,他觉得学习有一个过程,不能想一下子从易到难统统吞下去。为了尽快克服难题,他决定加大自己的简单题数量。于是他去书店买了物理、化学两本题典。大家应该知道题典题量惊人,他是怎么样在那么短时间内利用它们的呢?他决定每天早上三点起来,把早上的时间用于两本题典,但没有都做,只挑出选择题来做,而且为了加快速度,不太想得出来的题都看了书中解释,其实这就是他选择题典的原因,因为它的解释是最详尽、最细致的。在这里他走的也是简单化路线。后来,难题也变得不再那么恐怖,这都是简单题铺垫的结果。如果你正困于难题而觉得缓于进步,从易到难的方法应值得一试。

生物这科最令他头痛,所以暂时放弃了学校的进度。因为即使费力地跟上去,因对生物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他只能硬记,而对于理科,硬记是相当危险的。后来,他利用两周的时间细读了生物教科书,然后买了一本难度较低的参考书,重新读教材。读一章,做一章题,当做完这本参考书的时候,他感觉基础已较稳固,就开始跟着学校的复习,这次看教材已是第三遍了。学校的复习题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有了先前的基础铺垫,难题也变得有趣起来了,最后几个月做生物题成了一种享受。这里他想说的是要重视教材,这是基础,基础打好了,定可一日千里;基础打不好,只能是举步维艰。

金智渊同学最后说,他的情况比较特殊,留给他的时间太少,所以高三复习也与平常人大不相同,但他的方法对于那些被困于繁难、沉重的复习,举步维艰的同学来说应该是有参考价值的。他的建议是多从基础入手,不要看着别人做着难题,自己盲目地跟上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进度,一味地去追求难度是学不好的,只会使自己疲于奔命。因此尽管他几次月考的成绩都不是很好,但他仍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当最后决战来临时他的复习将是完整而坚固的,所以他从未因为暂时成绩不佳而气馁,并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