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与大学生成长: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党在改革开放中创造辉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开辟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开展揭批“四人帮”运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他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在全党的要求下,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在 1976 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还在叶剑英、陈云、李先念、胡耀邦等支持下,领导从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在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为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鉴于国民经济中一些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状况和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现象的出现,党中央在1979年4月召开工作会议,制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同时,农村和企业的改革也迈出了步伐。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开始有了重大突破。创办经济特区为实行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1979年,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随后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

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在对外开放方面,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3年4月,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予较多的自主权,以加快海南的开发建设。1984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省,全省作为经济特区。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1984 年,中英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 年,中葡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确定从1983年冬开始全面整党。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十四大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党章。大会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政治、组织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全党按照十五大确定的发展部署,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下,面对来自经济(亚洲金融危机)、政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分裂势力、“法轮功”组织策划和煽动非法聚众闹事)和自然界(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1999 年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正式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些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中央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党和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国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党还重视加强自身建设。1998年年底,中央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1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提出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江泽民在 2000年年春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党和全国上下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也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大会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根本要求。十六大从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这十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道,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大会还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大会顺利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实现了党中央领导层的整体性新老交替。

2003年春,一场“非典”疫病灾害突然袭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防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积累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同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阐述了加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通过了胡锦涛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所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大会号召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大会还提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0 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发展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