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R午夜漫步者”号
在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67年的历史中,1998年的比赛算是最为危险的一次。参赛船队在沿澳大利亚海岸向南航行的途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天气炸弹”——一场掀起了80英尺(24.4米)高的大浪,吹出92节狂风(相当于时速105英里或时速169千米)的风暴。大批船员选择绕过风暴,但船的长度仅为35英尺(10.7米)的“AFR午夜漫步者”号决定迎头直上。在巴斯海峡上迎击过山峰般的浪头,与飓风级别的狂风搏斗后,这艘小船安全抵达了霍巴特港,总计用时3天16个小时。
驶向暴风中心的决定——连同超凡的坚韧、乐观、勇气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让这组业余水手击败了那些资金充裕、船坚艇快的专业人士。船长爱德·普萨提斯(Ed Psaltis)和他的6名船员获得了赛事总冠军,以及他们梦寐以求的塔特萨尔杯(Tattersall’s Cup)。“AFR午夜漫步者”号是10年来赢得该比赛的最小的一艘船。
许多书籍记述了1998年的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但多数着墨在赛事本身的悲剧和逝去的生命上。死亡与破坏固然吸引眼球,但通过进一步探索,我发现了“AFR午夜漫步者”号这个长久以来几乎被忽略的传奇。
由于深深地被漫步者号以及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的传奇经历所吸引,我联系了爱德·普萨提斯。对他了解得越多——还有船员们共事的方式——我就愈发感兴趣。在我看来,“AFR午夜漫步者”号的成功显然不单单是侥幸或幸运。它的成功完全体现了“危机下团队合作”一章中的概念。
在与爱德接触的几年中,我用大量时间研究了“AFR午夜漫步者”号的船员,以及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我多次前往澳大利亚采访船员,还同其他赢得过此项荣耀的船员进行了交流。最后,带着一丝恐惧,我亲自参加了该赛事,以保证自己的确能理解这项被誉为航海运动巅峰的比赛。
需要明确的是,“AFR午夜漫步者”号的故事不仅仅是要讲述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中的团队合作。本书还囊括了许多优秀船员的心得。“野玫瑰”号的船长罗杰·希克曼(Roger Hickman),是澳大利亚最有经验的离岸赛船员之一,曾赢得1993年的比赛,还获得过其他多项大奖。他毫无保留地同我分享了自己对有效团队合作的看法。
艾德莉安·柯海蓝(Adrienne Cahalan)是“野燕麦”号的领航员,她是世界极速帆船挑战赛5项记录的保持者,参加过19次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她与我分享了多年来在各种赛船上与不同队员共事的心得。内维尔·克莱顿(Neville Crichton),大船“阿尔法·罗密欧”号的船主兼船长也忙里偷闲,与我沟通。另外,尽管交流的对象大多是澳大利亚船员,我还是努力从“妙龄少女”号处获得了一些“美国人的想法”——其中包括吉姆·斯拉特(Jim Slaughter)和马尔科姆·帕克(Malcolm Park)。“妙龄少女”号是30年来首次赢得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的美国船只。
本书集结了所有这些船员对团队合作的见解。不过,就像《沙克尔顿的领导艺术》一样,我觉得谈论策略最好的方式是重点关注一个案例。在前一本书中,我采用了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和“坚忍”号船员的故事。这里我选择的是“AFR午夜漫步者”号。
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明,从航海比赛中汲取的经验可以帮助各种团队应对今时今日的艰难挑战。有关这项运动的一些核心特征如下:
·航海比赛是一项复杂的团队挑战。
·它可以测试人在未知领域中的忍耐力。
·正如今天的商业环境一样,航海比赛也以情况不断变化著称。前一分钟可能还阳光明媚,片刻之后就可能狂风大作。
·航海比赛竞争激烈、充满压力,容易引发焦虑感。
·虽然由船长负责掌舵,但领导力可以在其他船员中分配。
·执行力不高会输掉比赛。这项运动中总有赢家,也有输家。
·团队需要目标明确,团结紧密且意志坚定才能赢得比赛,还要具备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这些摆在航海船员面前的要求,与任何要应对艰难挑战的团队应该具备的素质都非常相似。在我看来,只要能从中汲取经验,人们就可以为各种团队挑战做好准备。
仅靠一个杰出的团队无法保证成功,但凡挑战都会涉及机会因素。但我相信,体现在杰出的队伍身上的团队合作经验可以增加胜算。每种比赛都是在掷骰子,但骰子会青睐那些努力把事情做好的团队——那些在危机下团队合作表现出色的队伍。
在分享过“AFR午夜漫步者”号与1998年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的故事之后,本书将探讨他们以及其他船员成功的本源。之后我会就“危机下团队合作”的策略给出采纳建议,供读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