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风口浪尖
黄昏来临,我在救生系缆一端暗想:“要再这样下去,我就挺不住了,别人还不能开这条该死的船,我们真是有大麻烦了。”
——爱德·普萨提斯,
“AFR午夜漫步者”号船长
很多人没听过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The Sydney to Hobart Race),不过对澳大利亚人来说,这可是一项标志性赛事。该赛事每年举办一次,在节礼日(圣诞节后的第二天)正式开赛。比赛航程长达628海里(约合723英里,1164千米),且在深水海域进行,常被人们誉为离岸帆船赛中的“巅峰”。由于多变的天气与海况,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被视作全球最艰难的航海比赛之一。虽然这项比赛历来充满挑战,但1998年的情形格外恶劣,格外危险。
在1998年之前的53年里,总共有4465艘船、35000多名船员参与了“霍巴特帆船赛”。其中因参赛受伤而去世的仅有两人,且从未有人落水失踪。在第54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在1998年的比赛中,一共有115艘船、1135名船员冲出起点线,但最后只有44艘船到达了终点。5艘参赛船沉没,7艘被遗弃在海上,25名船员被大浪冲下甲板,55名船员获救。救援出动了25架飞机、6艘船,参与者约有1000人,成为澳大利亚史上最大规模的搜救行动。
这场悲剧掩盖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赛事总冠军“AFR午夜漫步者”号取得的惊人成就。本书讲述的是他们的经历,以及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的故事。一个在风口浪尖上依靠团队合作获得胜利的事迹。
是什么让领导者与团队可以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获得成功?在艰难险阻中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可取得胜利?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而在如今得出答案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团队总会面临挑战,但在当今的世界中,人们面对诸多干扰、混乱,以及不确定的情况,其严重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对领导者与团队的研究让我相信,在面临极端挑战的情况下,存在一些核心原则,它们被证明有助于组织生存发展。那些努力存活、期望改进、打算在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和团队完全可以使用这些策略。
当我还是一名年轻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的时候,我就曾面临过战场上的生死抉择。我曾以领导者与团队成员的身份,经历了那些需要无间合作才可幸存下来的情形。之后,作为一名学者,我尝试以一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团队合作——一个管理心理学家的角度。在离开学术界之后,我在咨询行业找到了一份工作,接触了诸多身处逆境的企业高管——这些领导者通常会担当“消防队员”的角色。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更有成效,我需要同那些日常工作与生活异常繁忙的人士交流,但他们却没有多少空闲来进行学术讨论。
鉴于此种情况,我开始研究那些有关探险和幸存的故事,并将对这些事迹的研究作为讨论领导力与团队合作策略的一种工具。我发现,通过了解那些在生命岌岌可危时发生的感人事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需要怎样合作才能克服困难。
我研究了数百个个人与团队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人类的忍耐能力被推至极点——我将当事人所处的境遇称为“危机”。我查阅了人类的极地探险历史,如阿蒙森–斯科特的南极点探险竞赛。我研究了阿波罗13号的登月故事,以及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在其畅销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中记载的1996年攀登珠峰的事迹。
由此诞生了《沙克尔顿的领导艺术》(Leading at The Edge)一书——我的这本书讲述了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的生平以及他在南极洲的探险史诗。通过沙克尔顿以及其他人的例子,我总结出了领导者应对挑战所需的十大策略。
在同领导者和团队继续合作时,我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若是没有沙克尔顿这样杰出的领袖,团队是否还能在危机中胜出呢?有没有这样一种案例,领导力可以在团队成员间以更明显的方式分享?为了寻找答案,我发现了“AFR午夜漫步者”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