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乘隙而入(1)
桂林山水是大自然的手笔。许多万年以前,汪洋大海淹没了广西一带,在海底沉淀了大量的石灰质,形成了很厚的石灰岩,分布也很广阔,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海底升起变成了陆地,这时流水将石灰岩溶解带走。
水往低处流,只要石灰岩有裂缝,水见缝就钻,日子久了,就将裂缝溶成空洞,不断扩大。如果这里裂缝是直立的,空洞就会扩大成漏斗状的洼地,当它们继续扩大到彼此连通时,在它们之间就只剩下孤立的残柱,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奇峰怪石。还有些裂缝曲曲折折地深入石灰岩内部,溶解扩大后就成为复杂的洞穴。
我们可以看到,水是造成奇峰怪石的主要力量
水正是因为有无形的特点,所以总是见缝就钻,从不放过任何有利于自己的机会。
水道的乘隙而入与军事上的乘间击瑕非常相象。在战争中,“乘间击暇”是一条很重要的军事原则。“间”是指敌人方面的漏洞,具体是敌方军事指挥员之间的矛盾和兵力部署上留下缝隙或漏洞。“瑕”也是指漏洞,意思是再完善的部署也不会天衣无缝,总会或多或少地留下某些缺陷或漏洞,就像美玉难免带有斑点一样。这与水的“乘隙而入”的特性十分相似。水因为流动性和无形性,总是见缝就钻,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握机会。
在现代商战中,准确地运用“乘间击瑕”、“乘隙而入”的谋略,可以收到分化对手,各个击破的效果。
【引子】
“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
——明·袁崇焕《历代名将言行录》
袁崇焕认为,利用地理条件把部队隐蔽起来是用兵的根本;利用敌人的间隙和漏洞对敌人实施进攻这是军队的功能。用这种方法。战胜敌人也许远没有充分的条件,但保证自己不受损失却有足够的把握;当有足够的条件保护部队时,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对敌作战了。
【原理】
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乘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孙子兵法》说:“乱而取之。”《十一家注孙子》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大凡敌方出现漏洞、发生混乱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内忧,二是外患,三是内外交害。这些混乱就是敌方之“隙”,我方应抓住机会,像水那样乘势而入,见缝就钻。这样不仅容易成功,而且能从中获得意外的好处。“乘隙而入”要讲究时机和方法,正如水看准裂缝再钻一样,否则如火中取栗,烫了自己的手,伤了自己的身。
水道乘隙而入的含义如下:
(1)乘危取利。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获利的意图有关。正常情况下求利,当然满足不了贪婪者的胃口。而在对方危机时取利,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落井下石。本来敌方己有危难,我方乘机再给它制造更大的危难,直至把敌方致于死地。
(3)明助暗夺。对方后院“起火”,我方装出“救火”的姿态前去凑热闹,这样既不会被对方拒绝,也不会引起对方的注意。在“救火”过程中,我方便暗中捞取好处,或在暗角再点“新火”。
(4)入伙分利。火是别人放的,别人在趁火打劫,这时我方乘机插手,助上一臂之力,事成之后,论功分肥。
在现代经商活动中,“乘隙而入”是经营高手惯用之计。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方都希望赢得胜利,千方百计地争夺利益,以达到预期目的。但此计必须要求自己真正了解对手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论证,认定对手有求于自己时,就可逼得他接受自己的苛刻条件,趁火打劫,获得谈判成功,从中赚大利润,发大财。
【故事】
乘隙而入——袁绍诈取冀州城
关东诸侯联合起兵,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反对董卓专权。讨卓联军攻占洛阳后,各路诸侯便各打各的算盘,不仅不能同心协力,反而争权夺利、互相兼并,以致讨卓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
当时,洛阳一带几乎已成废墟,袁绍觉得在这里已无戏可唱,便于次年率军退屯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观望形势发展。渤海郡属冀州,因而袁绍在名义上应算冀州牧韩馥的部下,所以韩馥经常派人运送粮草接济袁绍。谁知好心不得好报,袁绍及其部下却暗中算计起富庶的冀州来。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说:“大丈夫当纵横天下,怎能光靠人接济为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得到袁绍赞同后,逢纪进一步具体谋划说:“可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他必定欣然起兵攻冀州。面对公孙瓒的进攻,韩馥这样的无谋之辈肯定会请您协助守冀州。您便可趁势行事,冀州唾手可得。”袁绍闻言大喜,即依计送信给公孙瓒。瓒得信,即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得报后,即召集谋士荀谌、辛评二人商议对策。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锐不可当。今袁绍智谋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其同治州事,就不伯公孙瓒了。”韩馥以为得计,便差别驾闵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怎能将州权委托给他?这等于引虎入羊群啊!”忠厚的韩馥答道:“我本是袁家先世的故吏,才能又不如袁绍,让贤是自古以来的美德,现在我决计请袁绍与我一同治理冀州,诸位不要忌妒!”耿武等人见韩馥固执己见,不听忠告,只好叹息而出。
数日后,袁绍应韩馥之邀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冀州。忠于韩馥的耿武、闵纯不愿冀州落入袁绍之手,便伏于城外,欲刺杀袁绍,结果被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斩杀。袁绍入据冀州后,即以韩馥为奋威将军,并以自己的亲信部下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架空韩馥,逐渐篡夺韩馥之权,终将冀州据为己有。至此,韩馥懊悔无及,只好弃下家小,只身投靠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公孙瓒见袁绍不讲信义,独吞了冀州,不肯平分其地,因而与袁绍结下仇怨,彼此攻伐。但公孙瓒哪里是袁绍的对手,屡战屡败,后来被袁绍围困于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走投无路,自缢而死。这样,连公孙瓒割据的幽州也落入了袁绍之手。
按照当时的军事形势,袁绍完全有能力以武力夺取冀州。但那样做,不仅要损失大量将士,而且名不正言不顺,会在道义上受到天下人的谴责。于是袁绍便明智地采纳了逢纪的计策,这样就在应韩馥之邀的幌子下,名正言顺,兵不血刃地占据冀州,从而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袁绍实际上是利用别人处于困境时,乘人之危,乘隙而入,虽然不道德,但实际效果却使用计人实现愿望。这正是水道乘隙而入谋略的应用。
我们看一则水道乘隙而入智谋在商战中运用的实例。
日本三菱公司特别注意对国际信息情报进行分析,因势利导,作出预见对策。1973年3月,扎伊尔发生了叛乱。这件事,对于远隔重洋的日本企业似乎没有多少意义,但日本三菱公司的决策人员却没有放过这一信息。他们经过分析认为,与扎伊尔相邻的赞比亚是世界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扎伊尔叛乱,可能会对赞比亚造成影响。于是,公司情报人员密切注视叛军的动向。当得知叛军向赞比亚移动时,公司预计到叛军可能切断交通,由此必将影响到世界市场上铜的产量和价格,而当时市场上的铜价还很平稳。三菱公司立即乘隙而入,购进了一大批铜。后来,铜价果然上涨,每吨涨了60多英镑,公司就此赚了一大笔钱。
乘隙而入——无盐氏贷款赚万金
汉代,人们把高利贷商称作“子钱家”。“子钱”就是利息,意思是说这些人是依靠放债吃利息谋生的人。当时发放高利贷,平均要收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息,所以经营者只要有一百万钱的本金,依靠发放高利贷,每年利息收入就是二十万钱,相当于一个领地上有千户农民提供劳役的“封君”。
无盐氏是汉代著名的高利贷商,他所以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商人,并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货殖列传》,并不是因为他财大势大,位比“封君”,而是因为他曾经用相当于本金十倍的利息,向当时长安城中“列侯封君”发放高利货,还因此发了大财,利益高达本金的十倍,这显然是在敲竹杠!用这种方式压榨急于文租纳税的贫苦农民,并不少见;用来对付地位显赫的“列侯封君”,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汉高祖刘邦在打败楚霸王项羽之后,立即动手剪除过去曾经有功于他的异姓王侯,同时分封自己的亲属为各地的王侯,目的是让他们“拱卫”中央皇室,共保刘氏的天下。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死后不久,这些同姓的王侯却成了中央政权的最大威胁。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54年),刘姓王中势力最大的吴王刘濞,认为推翻中央皇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就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关东(指函谷关以东)诸刘姓王,公然发动了“七国之乱”。
消息传到当时的京城长安之后,朝野上下非常震惊。汉景帝派出了以太尉周亚夫为主帅的政府军,前去关东地区平定叛乱。居住在长安城中的其他“列侯封君”,为了表明自己忠于中央政权,也纷纷请求带领亲兵随军出征。
这些“列侯封君”的领地多数都在关东,而长安却在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一时难以置备齐足够的车马、武器乃至盔甲等军用物资,急需筹措金钱去购买,为此,他们只好向长安城中的高利贷商人夫借贷。
不想,那些唯利是图的高利贷商人都推说自己手中没有现钱。因为当时中央皇权正准备派兵去和叛军作战,战局如何发展,一时尚难判断,他们担心关东地区一旦全部失守,“列侯封君”的领地就会化为乌有,怕到时候收不回贷款,白白遭受损失。
对于战争形势,无盐也做了认真的分析。他认为,汉政府建立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建国初期虽也发生过异姓王的叛乱,但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因为经过秦末的长期战争后,人心思定,叛乱不得人心。这次同姓王的叛乱也会遭到异姓王叛乱的同样下场,很快将被平定下来,自己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大捞上它一把!但是表面上,他却装作对战争前景很不乐观,一再向要求借贷的人表明,战争何时能结束尚难预料,因此,他不能像和平时期那样出贷自己的金钱,除非人们肯出十倍于本金的利息,他才甘冒风险,否则绝不出借分文。
“列侯封君”明知无盐氏是乘隙而入、趁火打劫,无奈能否立即随军出征去平息叛乱,是表明自己立场和态度的关键时刻,所以只得忍痛让无盐氏去宰割。就这样,无盐氏向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共贷出“千金”。一金约合万钱,即共出贷一千万钱。
无盐氏的市场预测果然高明,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吴、楚等“七国之乱”就被平定了下来,那些随军出征的“列侯封君”们不再怪罪无盐氏,而是心甘情愿地向他偿情了原先的贷款和十倍于本金的利息。无盐氏由于重视市场预测,并利用“列侯封君”急于参战,而又暂时缺钱之机,大敲他们的竹杠,使自己发了大财。这次贷款,使无盐氏一下子变成了关中地区的首富,因为在一年的时间内,无盐氏仅从“列侯封君”那里收取的利息一项,就有“万金”之多。前面说过,一金相当于万钱,“万金”就是万万钱。
商场上类似这种水道乘隙而入应用的例子很多,例如:1815年,当英军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时,首先获得第一新闻的英国人奈森·罗斯兹尔德,在交易大厅里,佯装得知英国战况不利,故意抛售公债。此举引起连锁反应,公债价格很快跌入低谷。此时,奈森又突然停止抛售,转而以低价大批买进。几天后,英军获胜的消息传出;公债价格暴涨,奈森坐收巨利。
乘隙而入——任氏囤积粮食巧发家
任氏是西汉前期宣曲(今西安市西南)地区的首富,依靠囤积粮食发家。老任氏在秦朝统治的时候是一个粮食保管员,在临近边境的督道县任职。秦王朝被推翻的消息传到督道县后,官吏和富贵人家都争着贮藏珍宝珠玉,因为它们体小值高,便于携带,急需时还可变卖成金钱去换取其他物品,所以珠宝等贵重物品的价格一涨再涨。只有老任氏对别人不感兴趣的粮食特别钟爱,他认为秦王朝被推翻后还会有大乱,而民以食为天,囤积粮食才是乱世发家最可靠的手段。于是便利用官府粮仓无人监管之机,一面偷偷地挖地窖,一面偷偷地把官仓中的粮食私运到自己的地窖之中贮藏起来。
秦朝灭亡后不久,果然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打起了大仗,而且一打就是四、五年。因为长期战乱,农民无法耕种,土地大片荒芜,粮食价格愈来愈贵,最后,竟至使平时只卖几百钱一石的粮食,价格猛涨到一万钱!贫民大量饿死,原来争着贮存珠宝的有钱人,这时也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珍宝去向任氏换取粮食,任氏因而发了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