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的伟大之处在于你的思想(3)
请记住,大脑是真实个性用以自我表达的工具,人只能展示已经在大脑里写好的东西。 因此,外在世界中的人不过是与刻在头脑中的东西相一致的人,因为他的所有行为都必须通过这些大脑记录来指示或指挥。 你不能拿一把铁锤去锯木头,也不能在钢琴演奏知识没有写在头脑中用于学习音乐的位置时,就能用手指弹钢琴。 要想展示出崇高优雅的气质,就必须在脑子里写下对高贵、高尚欲望的记录;精神和气质会根据你提供给自己的工具外在体现出来。 你可以关掉留声机,可以快进或快退,但无法让留声机唱出唱片上不存在的任何歌曲。 如果有人将意见强加于你的唱片上, 哪怕你知道他的意见不正确, 也无法让唱片说出真相。 你唯一可以实现目的的做法,就是将真相刻到另一张唱片中去。
你已经将自己和别人对你的看法写在脑子里,如果不改变写下的记录,你就无法成为别的样子。其实,你不必破坏旧记录,或者把它清除。假如一个人学习英语和德语,他把这些语言都写在头脑中相应的位置。 要想学习德语,并不一定非得擦掉英语记录。 即使他天生就是英国人,婴儿时就开始学英语,倘若他长期坚持用德语说话而不是用母语与人交流,那么总有一天,他用起德语要比用英语更流利;总有一天,他更喜欢用德语说话,用德语思考,因为这样做对他来说更方便、更容易。 所以,如果你有个习惯或特点已经写在脑子里,但再也不想使用这一内容,那么就必须重新建立一个更好的记录以供使用,以替代前一个旧记录。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倘若果真如此,那么对我们来说,万事皆有可能。 我们想培养什么能力或技能,就能培养出什么能力或技能;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想养成什么习惯,就能够养成什么习惯。 养成习惯是什么意思? 理解了这个问题,我就能提出如下观点:世上本无戒除习惯这种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养成一个相反的习惯。 如我所言,如果你在头脑或身体上有某个坏习惯,不必破坏大脑中存贮坏习惯想法的相应位置,而只用在另一个地方写下与此相反的想法,并从此通过新想法展示自我。 假如你写下这样的看法:我瘦小、孱弱、驼背、平胸,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很快就要离开人世。 那好,如果你不想自己真是这个样子,就必须在大脑的另一个地方写下“我高大、挺拔,身材笔直,勇敢无畏,想活多久就有多么长寿”之类的话。 写下这些话的时候,要通过大脑中相应的位置,而不是通过表达前一个内容的位置来体现自我。 天长日久,你会觉得使用大脑中的新位置游刃有余,而旧位置则由于久置不用而退化,甚至想用也用不了。
这种做法使我们能以极其科学的精确性来阐述存在哲学和成功哲学, 并能非常严密地表述其过程。 通过向那些已步入中年的人证明“年轻时能做到的事,现在同样能够做到”、“无论是谁都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希望能向读者朋友提供一些具体教导,并以此结束本文。 我曾在以前的某篇文章中说:老年人学习新知识很难、容易健忘,以及出现其他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吃的食物超过维持身体机能所需的量,使废料阻塞了大脑。还记得吗?俄国动物学家、细菌学家梅奇尼科夫不久前曾告诉全世界:导致年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肠子里出现了一种剧毒物质,导致白血球拒绝履行自身机能。 他还向世界大肆宣扬一个尚存争议的观点:酸奶可以中和这种毒素,坚持大口饮水能使我们长生不老。
用大口喝水的方法延年益寿似乎已经过时,如今被“喝山羊的血清”、“使用布朗 .西夸尔德的长寿仙丹”所代替。 如果梅奇尼科夫不因为受教规束缚而过于保守,那么他应该知道,造成肠内出现剧毒物质的直接原因,是吃的食物超过消化系统所能吸收的极限所致。 他也许只用淡淡地说一句:“少吃点,你就能永葆青春。 ”
睿智的意大利人科那罗真的进行过这方面的科学实验。45 岁那年,由于遭受海难,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于是,他将每天吃进的固体食物降到 12 盎司。 后来他活到了 100 岁,甚至临终前还头脑清醒、精力旺盛。 他注意到,只要经不住医生的软磨硬泡,增加每天摄入的食物限额,那么就“开始脾气暴躁”,智力水平随之下降。 美餐一顿之后,你会开始丧失精神力量,这与“老狗学不会新把戏”是一个道理。 老狗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直到脑细胞被食物废料堵塞。 但如果你让它很长时间不怎么吃东西,就会惊奇地发现,它学起新本领来就像小狗那样快。 你不妨亲自试一试,一直坚持禁食,直到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然后再有选择地、小心地吃点东西;当你发现自己“变得脾气暴躁”或反应迟钝时,再将摄入食物的量减少一些。 年老永远都不是不学习的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你吃得太好太饱,这才是学不会的罪魁祸首。
“要做”与 “想做”
不管你年轻还是年老,我们现在假设你大脑的可塑性足以接收新的印记,并假设你有某种确定的东西存在于大脑中。 首先,你清晰地在头脑中留下这样一种看法,即能否成功完全是个是否“要做”的问题。 此外,你能确定自己深刻理解“要做”和“想做”之间的区别。 有人可能会瞥一眼本文标题,淡淡地说,“我想读读这篇文章”,但却把它翻过去,并没有真的读;而另一个却看看标题,并说“我要读读这篇文章”,而且他真的读了。 “我想做”并不能塑造大脑,塑造大脑的是“我要做”。 如果你曾经成为希望成为的样子,那么就必须“要去”而不是“想去”实现心中的目标。 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目标。
我们再假设你想实现的目标与健康有关。 作为有血有肉的人,你从内心、头脑和性格上,都体现出你对拥有一个健康得无可挑剔的身体的渴望。 你只能通过头脑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头脑是你与身体交流的媒介。 头脑里有些记录迫使你体现出“不健康”的状况,就像用一把弯曲的尺子只能画出弯曲的标记一样。 你只有不再通过这些记录展现自我, 而重新制造另一个能体现出健康的新记录。 不过,你需要的不是对健康的渴望,而是对健康的行动声明。 请大家理解一点:在头脑中写下“我想身体好起来”的想法并无好处。 当然,你此时并没有在那里写下“我想生病”之类的想法,却是“我病了”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正在你身上寻找体现的渠道。 如果你现在写下另一个想法“我很好”,那么这一想法也会寻求相应的物质展示途径。
你不必将所有不正确的东西想象成正确的东西, 也不必发表任何错误的声明,因为作为有血有肉的人,你自己、你的智力和思维其实都很正常;你之所以画出一条弯曲的标记,是因为用的尺子是弯曲的。 是的,你可以将弯曲的地方弄直,但是留声机只能按照自身留下的记录来播放唱片。 你必须找到一张新唱片,上面有你希望留声机能播放的音乐。 如今你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毫无疑问,但是你必须花一点时间,而且需要有相当大的主观努力。 大脑记录可以于瞬间创造出来,而且你的纠正措施即刻便能见效,这种例子并非罕见;但在绝大多数例子中,这就好比学一门新语言,或者像小孩第一次学说话、学走路。 这种工作要求你付出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 至于任务容易还是困难,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愿望。 愿望非常强烈时,运用意愿或意志来集中精力或者宣示决心就比较容易。
这也正是遗传因素对你的影响所在。 欲望能够遗传,但是能力却不能遗传。
通过遗传,一个人可能非常偏好某种食物,但所有人天生都有咀嚼和吞咽该食物的能力。 你也许能对自己说:“我学不会弹钢琴,没有音乐才华。 ”实际上,你的音乐才华和任何人的一样多, 只不过欲望没有强烈到能促使你为训练肌肉付出必要的努力罢了,或者更确切地说,你的欲望没有强烈到足以在大脑里为每块肌肉的运动创建一个位置。 哦,我明白了! 你说你钢琴弹得像有史以来最好的人那样好,这我承认。 你希望制造出甜美和谐的声音,但对肌肉过人之处的渴望,没有强烈到足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指上的程度;而你在能够弹奏之前,必须先在头脑里为每个手指的运动指定一个位置,并运用这个位置,直到它对肌肉的控制成为习惯的、自动的动作为止。 你坐在钢琴前面,心中希望听到甜美的音乐,而不是手指的运用技巧,这便是你为什么没有“音乐才华”的原因。 你之所以学不会音乐,是因为欲望中存在“缺陷”,是因为你不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塑造大脑是需要意愿和注意力的。
让我再举个例子,以便进一步将这个问题阐述清楚。 有人对我说:“我记不住别人的姓名。 如果有人将我介绍给某个人,我能很清楚地记住此人的模样,但是,如果第二天我在街上遇见对方,却总是发现已经把他的姓名忘掉了。 ”你根本没有听进去对方的姓名。 你在介绍给对方之后,对他的姓名连两分钟也没有记住。
你看着他的脸,想着他的脸,将全副注意力都放在他的模样而不是姓名上。 你只能记住自己关注过的人,只能学会自己关注的事,因为注意力的一贯性和专注性足以为你制造并保留必不可少的大脑印记。 假设你的大脑处在正常的可塑条件下,如果某种东西曾经有人学会过,或者他能学会,那么,只要你对这种东西给予关注,必然也能学得会它;如果某个目标有人实现过,或者能够实现,那么只要你对它的关注能延续足够时间,必然也能实现该目标。
我们应该不用花多长时间,就能使自学成为一个像数学一般严谨的过程。 如果你想学习某样东西,我们就准确地知道你必须怎样做。 你必须对这种东西给以足够关注,直到将它“刻”在头脑中它应有的位置上:如果你想学会做某件事,就必须对这件事给以足够的关注,直到做事的方法写在你头脑中它应有的位置上,直到你能控制做好这件事所必不可少的肌肉的运动;如果你想成为某个样子,就必须在大脑中的恰当位置写下一句声明“我就是那个样子”,然后再通过这个位置来展示自己的言行。
你将看到所有这些过程是怎样造就“新思想运动”主张的。 这给我们提供了由推理得出玄学理论的物理基础, 证明是思维造就了大脑, 而大脑并未产生思维。 它证明,个性比大脑更伟大,个性能通过大脑体现出来,并且想怎样体现就怎样体现;它证明,个性基本独立于大脑之外,能塑造和改变大脑,就像陶瓷工人把泥土塑造成想要的模样一样。 它还为另一个推论提供了解释的理由, 这个推论是:个性可能存在于大脑之外。 这完全合乎逻辑,它通过由“果”推断“因”这个过程得出结论,在推断过程中,在得出结论的方式上,都没有半点瑕疵可以挑剔。
这也为我们相信成功背后的精神力量提供了客观理由。 这可是件大事,因为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努力,没有精力的集中,没有对注意力的控制。 缺少了信念,我们就永远无法真正落实意愿。 因此,详细解释思维得以自我展示的物理机制时,用简单到任何人都能读懂并理解的语言去描述成功的过程时,对“只要有人能做到、有人能那样,我们每个人就都能做到、都能那样”这个事实进行严密准确的证明时,我们难道没有让信念变得非常容易怀有,难道没有对芸芸众生的命运贡献某种有价值的财富吗? 我希望我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