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始终以“受教者”的姿态对待自己
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改变的实现得益于我们要始终以“受教者”的姿态对待自己,不管有多忙,不管在何处,我们都应该从有限的时间中挤出一点来读一本好书,并因此有所领悟,学习是改变自我的前奏。
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他认为阅读不只是为了得到乐趣,而是应该凭借阅读来提升、改变自己,该养成找好书、认真地从中汲取精华的习惯。稻盛先生总是在下班后腾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或是为客户朗读一段精彩的文字,即使是在夜半时分也沿袭着这一习惯。稻盛在卧室里摆放着许多自己收藏的古典文学和哲学书籍,他甚至在洗澡时也读书。每逢周末,他总爱用读书来消磨时间。
一个人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以“受教者”的姿态对自己,每个人学到的知识都是有限的,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学习得来的经验,可使我们建立起引领人生走向成功的精神架构。这是稻盛和夫先生用行动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个博士生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研究所,并且成为同事中学历最高的。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对他们点了点头,觉得和这两个本科生没什么可聊的,而且还有失自己博士生的身份。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快掉下来,水上漂?不会吧,怎么可能?这可是一个池塘啊,但是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心里十分纳闷,但又怕丢面子,没有开口。
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心想: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想上厕所了,但是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就不能过吗?
只听到咚的一声,博士栽到水里去了,两位所长把他拉了出来,博士不甘心地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在生活中应该学会不耻下问,善于向他人学习,才能少走弯路,自满自大的人总有一天会吃亏的。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问”是作为一个学者应首先具备的,我们要勤学好问,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时,我们应该以“受教者”的心态虚心请教。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不懂的问题,总有人能够解决的。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一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如果不再学习更新,将会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人才学上的“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那种一次性“充电”即可受用终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生是一座高峰,在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攀登的过程中,当我们披荆斩棘,在困难中感到疲乏无力的时候,学习就像一股清泉注入我们的身体之中,在之后的攀登过程中我们的脚步将会更加坚定。始终以“受教者”的姿态对待自己,人生将是另外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