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培养女孩善良 仁爱的优秀品质
《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善良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面对一个刚出生的小女孩,我们100个关键能从她无邪的眼神中看出纯净和友善。
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会把自身所具备的善良和仁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比如,她可能会把毛绒玩具当成自己的同类,可能会对着折断的树木说:“小树受伤了!”可能会因看到电视节目里的感动场面而哗哗流泪……这说明她那颗柔软的心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感受,能够同情对方的境遇,能够理解对方的处境。比起小女孩,我们是不是麻木了很多?
小女孩克莱儿在翻腾一个旧储物箱时,偶然发现了妈妈小时候最心爱的小布熊“泰迪”。
“为什么泰迪没有毛啊?”她问妈妈,“它怎么没有眼睛啊?”
妈妈说:“是一只小狗把‘泰迪’咬成这样的。”
女孩听了很伤心,她心痛地亲吻了“泰迪”两只塌陷进去的空眼窝,用哭腔告诉弟弟关于“泰迪”的不幸遭遇,并说:“我们一定要把它治好!”
很多时候,女孩善良和仁爱的品行是我们成年人无法触及的。小女孩面对一个不会说话的玩具,都能表现出同情和理解,当她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她本性的善良引导她做出的自然举动。
然而,我们有时会担心,女孩太仁慈会吃亏,会上当受骗。
在一列春运的列车上,一个妇女与自己七八岁的女儿相依而坐,她们对面坐着两个青年男子,这两个男子的手上都生满了冻疮,小女孩看到后,对妈妈说:“妈妈,把我的冻疮膏给叔叔擦一擦吧!”
妇女答应着从包里取出冻疮膏,两个男子虽然拒绝,但是小女孩执意要为叔叔擦,并声称自己常常为布娃娃包扎。于是,两个男子只好“听从”小女孩的安排,内心也涌上了一股暖流。
子夜时分,小女孩和妈妈被骚动的人群惊醒。原来,乘警抓住了两个小偷,这两个小偷正是坐在她们对面的青年男子。但奇怪的是,这两个男子却选择在隔壁车厢作案,问及原因,他们说:“不想惊动小女孩和她的母亲。”
可以说,善良是女孩最安全的保障,因为仁慈可以融化最坚硬的心灵。一个女孩可以不聪明,但绝不能不善良。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对女孩的善良,不用我们刻意培养,但一定要精心呵护。而最好的呵护就是我们本身挖掘自己善良、慈爱的本性,并把它完完全全、源源不断地表现出来。我们对周围任何人的关爱、理解、体贴、帮助,都将成为女孩德行成长的最好土壤。
首先,让家庭充满爱。
女孩的善良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可能使她的善良本性难以发挥,从而表现出冷漠、自私和贪婪。而让她的善良得以保存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她生活在充满仁爱的家庭环境中。
什么是仁爱?“仁”左边是一个“亻”,右边是一个“二”,就是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意思是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而“爱”的繁体字是“愛”,“受”里有一颗心,意思是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
我们家庭成员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理解。当我们感受到对方的需要时,给予最全力的协助;当对方遇到困难时,给予最大力的支持;当对方身体不适时,给予最悉心的照顾……如果孩子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就不会成为一个冷漠而自私的人。因为,她的家庭充满爱,“爱”正滋养着她成长。
其次,支持女孩的善行。
助人为乐是一个真理,当女孩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人得到帮助时,内心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此时,我们一定要表示肯定和支持。
一个成年人这样描述她小学1年级时内心的记忆:
一个夏天的中午,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赶快撑起伞,那时的我,比伞高不了多少。突然,一位没撑伞的叔叔从我身边跑过,我想也没想就大喊一声‘叔叔’,并示意要为他撑伞。
“我已经想不起来那叔叔长什么模样了,但是,当叔叔抱着我往前跑时,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因帮助他人而感受到幸福。当天,我既没有迟到,也没有因给叔叔撑伞而把自己淋湿。然而,记忆却永生难忘。”
帮助他人的快乐只有用行动做到的人才能体会。而当女孩体会到这种喜悦之后,我们的肯定和鼓励会让她感到自己价值的存在,也会让她更加踊跃地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