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内心的晴雨表
理查德·阿布杜(Richard Abdoo)有一个好办法:无论他的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一周抽出8小时进行独自一人的反省。他是威斯康星能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是年产值高达20亿美元的公用事业公司,他要十分努力才能胜任。阿布杜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他经常花几小时进行长时间的漫步。有时,他也用其他方式进行沉思,比如在自家的工作室里做手工,或者一边骑着哈雷摩托车一边沉思。阿布杜解释说:“你必须强迫自己花一些时间远离浮躁的尘嚣,这样你才会再次面对现实。如果你不用足够的时间进行沉思反省,你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四处碰壁,惹上麻烦。
会惹上什么麻烦呢?比如,可能会偏离我们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并非缥缈的抽象概念,而是个人信条——只可意会。无论这种价值观是否积极,我们的价值观可以转化成情感力量,或者与我们产生共鸣。
确实,自我意识可以作为内心的晴雨表,它可以帮助测量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将要做的)是否值得,而感觉就是晴雨表上不可或缺的刻度。如果行为与价值观之间存在分歧,就会产生内疚感、羞耻心、疑虑、三心二意、恶心或懊悔自责等等。这样的不安举动好像是情感上的累赘,接着会引发妨碍或者破坏我们努力的情绪。
另外,如果所做的选择与内在准则一致,我们就会感觉充满力量。这些选择不仅使我们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而且能使我们专注于追求的目标。有一项针对“脑力工作者”(这里所说的是工程师、计算机编程人员和审计师)的调查显示,行业的佼佼者觉得自己的职业选择与自己对工作意义的认识完全一致,他们在工作中会有成就感,而且觉得自己有所贡献。
普通员工则满足于他们负责的工作项目,表现出色的员工就会考虑从事哪些项目可以鼓舞人们更加勤奋,哪个人的想法能够转化为一个好项目。他们直觉上就能知道哪些事自己可以做得最好,而且还很享受其中的过程,也知道哪些事他们没有能力做。他们的表现之所以非常出色,是因为他们能正确选择一些能够专注且能够受到激励的工作。
人们如果依靠内在感觉选择什么事值得做,就可以将情感上的惰性降至最低。但不幸的是,太多的人感觉自己不能体现他们工作中的深层价值,他们认为公司不会容许他们做这样的事。
有一种观念就是莫谈价值,这种观念曲解了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观念夸大了金钱的用途。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曾对60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这些人中没有一位炫耀自己的财富。调查的结论是,比金钱更能推动这些成功企业家的元素包括:开创事业的刺激性与挑战性,当老板的自由,可以有发明创造的机会,以及通过自助实现对他人的帮助。
除了经济上陷入绝境外,人们不会只为金钱而工作。达到目标的雄心壮志与激情激发着他们的工作热忱。人们一旦把握机遇,就会留意到机遇对自己的意义,也会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天赋、精力与职业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意味着有些人会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任务而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