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量价分析:量能背后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3 中国式融资——上市饥渴症

解禁与减持已经让中国股市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但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让宽裕的资金面也变得紧张,中国式融资一方面成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手段;另一方面成为上市公司花钱的工具。纵观近几年的融资情况,不难发现,大盘从6124点跌下来,却很难涨上去,频繁的融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2007年下半年上市了多只像中国石油、建设银行这一类的超级大盘股,当年IPO数量超过10亿股的公司就有13家,IPO融资总额达到4469.96亿元,居全球主要证券市场之首。2008年,沪深股市IPO融资总额为1136亿元。2009年下半年,停止已久的IPO重启,股指随后见顶,2009年全年融资总额高达4671.5亿元的规模,IPO全球第二。自2009年9月新股发行重启和10月创业板开闸后,平均每天约有1.4只新股发行。2010年总募资金额达到10016.32亿元,中国全球IPO融资再获桂冠。2010年蓝筹股全面走熊,与市场频频融资有很大关系。

2007年中国石油IPO与2009年中国建筑IPO把股指拖下水,成为股指暴跌的替罪羊。近几年股市见顶,大多与IPO密集发行有关,市场的扩容压力让投资者不寒而栗。IPO密集发行常常令股市承压,它往往是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2007年、2009年、2010年大盘短期见顶皆与此有关。而管理层也常常通过放缓IPO发行节奏来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2011年,IPO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国际板的开设,将改变传统融资格局,西方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中国股市融资压力雪上加霜。

作为普通投资者,关注IPO发行节奏,对于大盘趋势的判断有重要帮助作用。新股不间断地发行,往往意味着管理层认为当前市场还没有到崩盘的地步,发行节奏仍会加快。当新股发行开始放缓或停发,往往意味着管理层开始重视市场的承压能力,大盘往往进入底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