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艾灸66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红火龙舞起来

——黄帝奇灸养生之歌

历史追溯到三千年前,

你被锁进高贵的宫殿,

为皇子皇孙奉献温暖,

神秘的法术秘不外传;

红火龙,舞起来,温经活络、疏通血脉,

红火龙,舞起来,强肾固元、滋养气海;

三千年后的历史变迁,

你从皇宫回归了民间,

大众拥有了奇妙体验,

快活的气血周身流转;

红火龙,舞起来,中医进入崭新的时代,

红火龙,舞起来,人类共享温暖的关怀。

相传大约在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黄帝之妻嫘祖不仅精心驯化各类动物,培育五谷良种,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还发明了艾灸,成为中华先祖防病抗病、疗治百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法。黄帝和嫘祖常年喜好研习灸道,擅长以灸法调和阴阳、养护脏腑,夫妻生活幸福和美,历经百年恩爱有加,至118岁夫妻双双乃度天年而去,谱写出一曲空前绝后的千古传奇。

我们的先人彭祖终生研究和使用脐灸法治病养生,自尧帝起,历夏、商、周三代;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相传他活了800岁,实际寿命为140岁,成为脐灸疗疾、修炼丹田、颐养天年的始祖。

到春秋时期,灸疗已经十分盛行。《庄子》中记述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可以想象经常艾灸使孔子虽经官场几度沉浮,生活颠沛流离,却仍能颐养天和,逾古稀之年而去。孟子对艾灸也颇有研究,曾提出“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的康寿理念。

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之弟子吴普,精於医术,尤其擅长以艾灸防病治病、养生延年。他通过艾灸再辅之以华佗的“五禽戏”健体强身,年逾九十而牙齿完坚、耳目聪明,高寿达200余岁,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寿星之一。

早在唐代,孙思邈就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瘢痕灸养生法,是一种通过让灸瘢延久不癒,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孙思邈本人经常用艾叶温汤洗浴足三里,他幼年多病,中年时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才思敏捷,著书立说,游历名山大川,救治天下百姓,百岁乃度天年而去。因孙思邈有功于医道,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召见了他。

“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陶弘景《名医别录》

古代民间,运用瘢痕灸法养生保健相当普及。但是,在皮肤上直接灼艾,有很大痛感,还会留下瘢痕,这些是身为金枝玉叶的皇亲贵族们所不能接受的。经过历代御医们的不断实践,终于发明了一种宫廷艾灸的专用灸器——“瓦甑”,施治时御医们运用多个“瓦甑”在人体腧穴上同时施灸,这种疗效显著的养生保健方法,深受皇亲国戚们的喜爱,一直被历代宫廷御医所用,并视为宫廷秘术。

相传唐代武则天把灸法奉为驻颜益寿之术,常年艾不离身,灸不离穴,古稀之年依然花容丽质、身姿矫健、精力充沛、威风八面,成为历史上排名第三位的长寿皇帝。灸法在宋代皇宫中也得到宠遇,宋太祖曾亲自为宋太宗施灸,并取艾自灸。《宋史》里记载:“太宗尝病亟,帝往观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此事被后人传为佳话。说明艾灸之法不仅早已具有自我调养体质、防病抗病之功,而且还成为传递亲情、关爱亲人的健康之道。康熙大帝曾巡行五台山拜佛求道,在他返京时,清凉寺高僧馈赠“香艾”并向宫廷御医传授奇灸秘法。此后,康熙大帝虽日理万机、殚精竭虑,却常以奇灸之道养护龙体、培补元气,以旺盛精力建树伟业,执政61年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丘(孔子)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庄子《庄子·盗跖》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也擅长艾灸养生。1750年,乾隆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寄宿于此,在此期间,乾隆皇帝还与少林寺禅医在渺渺艾香中切磋福灸之法,研习养生之道。传说乾隆皇帝巡幸江南、闲居静宜园(香山)、视察清漪园(颐和园)时,随身常带艾香,并以亲授艾灸养生之法为乐事。

“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李时珍《本草纲目》

“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韩愈《谴疟鬼》

在中国古代,除了帝王圣贤外,民间也不乏艾灸养生的高手。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伍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

清代廖润鸿所著《针灸集成》中记载,“广西有一人,少时多病,遇一异人,教令每日灸脐中,自后康健,竟年逾百岁而甚健壮”。清代江夏人汤云山常年用湖北蕲艾养生,141岁乃度天年而去。乾隆知晓后,御赐其“再阅古稀”的匾额。

艾灸除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显著养生保健功效外,还能祛病抗病,甚至有救人于危殆的回天之力。历代医家记载的关于艾灸临床疗效的医案,除了涵盖内、外、妇、儿、皮肤、五官、伤科等多种病症外,还包括了不少艾灸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案例。例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五·备急方》一节中有一个奇方,他是这样记载的:“治落水死方:解死人衣,灸脐中。凡落水经一宿犹可活。”

据史料记载,元代征南元帅忒木儿统领十万大军,在扬州城外安营扎寨,犒劳三军,准备一举夺下扬州府,请功进爵。不料突然患病,起初仅是消化不良,腹痛便稀,渐至足胫冷若冰霜,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终于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卧床不起。主帅病倒,帐下群龙无首,军情危急。一日,忽见随征文官罗谦甫(即罗天益)拜谒元帅。罗乃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东垣老人李杲的得意门生,曾随师学医10余年。罗谦甫为忒木儿行切脉望诊,道:“大帅年高气弱,多年疆场征战,朝暮行寒,加之饮食失节,多饮乳酪,履于卑温,阳不能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系寒湿相合而病”,元帅点头应允。罗谦甫便采用急退寒湿之邪,峻补其阳之法,以陈艾温灸腧穴。取出备好的陈艾绒,在元帅肚脐下一寸半处“气海穴”,置艾绒温灸,以补下焦湿气;又在两膝的“足三里穴”,用陈艾灸煦,以缓解温寒而逆,引导阳气下行……,经过艾灸施治,再投以温经散寒,健脾燥温之方剂。不几天,忒木儿病势好转,又经过一段时间陈艾灸治,征南元帅又驰骋疆场了。

周楣声教授(1918~2007年)是我国当代著名针灸学家,他弱冠即施诊于乡里,专门从事针灸,尤其精通灸法,在其名著《灸绳》中记录了一例艾灸百会抢救一脑膜炎患者的精彩病例。“1985年去砀山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期间,当时砀山医院传染科人满为患,临时搭起的帐篷也不敷应用,在门口走廊边,卧一重病女孩,每次出入必经其旁,因为不是出血热病人,当时也未予注意。两天后问其家人,偶尔问及女孩的病情,答称:医生说孩子是脑膜炎,牙关紧闭,滴水不入,颈项强直,已昏迷两天,医治无望。我当时听了一怔,忙去询问经治医生及查看病历,已经做过腰穿,脑脊液为浑浊淡黄脓样物,白细胞计数为58000余,必死无疑,即或不死也将形成终身残废。出于职业本能,当即找到传染科主任边春和大夫,主动要求对患儿治疗,当得到允诺与支持后,立即用灸架熏灸百会,令其家人守候,日夜不停,连续三日夜,逐次好转,终于使患儿彻底痊愈出院。”在这一案例中周老是这样总结的:“百会对脑炎、脑炎后遗症及神经、精神诸病,疗效均确切可靠,不论为直接灸与温和灸均可有效。但时间一定要长,不能更换位置,可收叠加与积累作用,坚持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王执中《针灸资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