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艾灸66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世界的中医

一万年智慧的凝聚,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护佑生命前仆后继,

炎黄血脉奔腾不息;

圣明的中医,

伟大的功绩,

文化的丰碑,

永恒的传奇。

千万代大爱的传递,

例行人道舍生取义,

跨越种族突破地域,

仁德情怀天下广济;

中华的创举,

世界的中医,

造福于人类,

立心于天地。

公元514年,中国艾灸疗法和针刺疗法传到朝鲜,中华大医的仁德精神和治疗理论走向国外。以后艾灸疗法由朝鲜传入日本,从此,就在东瀛这块土地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公元552年,国人以《针经》赠予倭国(日本)钦明天皇,书中论述了艾灸和针刺疗法的具体应用及其对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公元562年,南北朝的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160卷医书越海东渡,深受倭国(日本)朝野重视,灸疗法和针刺技术在当地发展迅速,自此倭国上下艾火不断,曾经形成体制,约定成俗,并且多有创新,尤其是在保健灸方面成效显著,其中又以小儿保健灸为重。倭国灸家八偶景山在其《养生一言草》中总结说:“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有虫气之小儿,可不断灸之,比药物有效”。曾编写针灸学专著《针灸真髓》的日本著名中医专家代田文志在长野县40所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保健灸后的报告中说:“灸过身柱穴后,不易伤风感冒,食欲增加,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

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蕲艾传》

在古代日本,应用灸法预防保健、延年益寿一直是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一般人中,普遍施行养生灸,并流行“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风门之穴人人灸”等谚语。在日本,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必须灸至4次:十七八岁时灸风门,据说是预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是万病之首;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意在增强生殖能力;三四十岁则灸足三里,认为可以促进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寿命;到了老年,为了防止视力衰退,一般多采取灸足三里兼灸曲池,灸曲池目的在于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日本的《云锦随笔》记载,在德川幕府时代,江户(东京)的永代桥建成时,德川将军(当时的统治者)曾邀请三河国的长者万兵卫进行“初渡”(当时习俗,每一座新桥建成,都要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过河)。在举行初渡仪式时,德川将军曾问万兵卫是否有长寿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174岁,妻子173岁,子153岁,孙105岁”,德川将军听了惊叹不已。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江户时代永代桥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者若是耶?”满平笑而答曰:“唯有祖传三里灸耳”。其灸法为:“每月自朔日灸,至八日止,年中逐月无间断”。实际上,采用艾灸疗法防病保健,在近现代的日本仍然得到重视,如1937年日本政府组织了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日本的《新国民保健法》一书,提倡足三里灸,亦称之为无病长寿灸。许多地方把灸足三里穴作为主要健身术。日本医界还主张婴儿早期灸身柱穴,以促进小儿大脑发育和健全神经系统;十七岁左右灸风门穴,以御肺系之疾;二十四岁左右灸三阴交穴,以免生殖、泌尿系统之患;三十岁之后灸足三里穴,以固后天之本,预防百病诸疾;老年加灸曲池,可获明目、降压、预防中风之效。

清代以后,艾灸疗法在我国逐渐衰落。因灸法在日本历来受到重视,民国期间,著名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专程到日本考察。承先生目睹日本人在儿童期间就普遍灸身柱穴,以促进大脑发育和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他还在日本公共浴室中看到多数日本人身上都有艾灸瘢痕,感叹日本得益于灸法的人群之广泛。

艾灸在西方称为Moxa,据文献记载,灸法是荷兰人庞特及赖尼等人于17世纪中叶经由日本介绍至欧洲的。德国人甘弗在灸法特别是艾灸的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曾任荷兰东印度公司外科医生,并在日本工作过,对灸法有研究。他在《海外珍闻录》中明确主张用艾绒施灸,因为“在中国和日本常用作施灸的材料是艾绒”,在书中他画了一幅图,表明了施灸的穴位和灸法的适应症。

“夫灸取于火,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吴亦鼎《神灸经论》

灸法传至西方以后,开始并未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施灸者多为从亚洲前往欧洲的医师。在灸法的推广应用中,较为出色的是法国医师拉兰,他是拿破仑军中的外科主任,在行军作战过程中,他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灸法。他用艾灸治疗麻痹、破伤风、眼疾、关节病、脊椎损伤等。特别是骨科疾病,他认为“根据我们所进行的大量观察,治疗这种凶恶疾病的一般方法就是重复实行灸疗”。由于他的出色工作,灸法在欧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

早期西方在灸法的应用上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方法上,多先在施灸部位剃去毛,在上面放一块湿布,中间开一个小孔作为安放灸柱之用。灸柱固定后施灸者往往采用不同方式促进灸柱燃烧:包括用嘴吹火或用玻璃管吹火,甚至用风箱吹火等。这一灸法类似于中国的化脓灸。灸后,在形成的水泡或灸瘢上敷以铅膏。除上述灸疗外,西方早期的施灸者还创制了多种灸治方法,包括棉絮温和灸、铁锤灸、石灰灸、火药灸、棉布灸、灸器灸。我国的灸法传入西方后,曾在18世纪以后风行,但从19世纪中叶起逐步衰退。

艾灸疗法不仅在日本受到重视,在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都为当地医界和民间重视和采用,而欧美国家近几年来对针灸也越来越重视,在临床运用和现代研究方面,有些还处于领先地位。总之,艾灸疗法是一门科学,只要是科学的,就必然是世界的。

“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宋史·太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