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联网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来看,创新从一个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有两种模式:渐进型和突变型,这两种模式在创新学科领域称为渐进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信息技术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出现,这是典型的颠覆性创新;当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进化的时候,并非是简单的渐进性创新,而是带有强烈的颠覆性创新的特性,其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你我,也改变了企业。

这场“互联网+”转型的焦虑症如期而至。每一个企业都奔跑在前进的路上。在大部分人眼中,从所谓的传播角度来说,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工具,移动互联网仅仅是从“桌面”到“掌中”转移的一个小小的工具而已。

但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更大程度地改变了用户场景、使用方法、连接方式,也同时改变了商业模式、思维方式、组织机构、激励因素以及创新方法,所以企业的管理和转型已经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继而影响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黑天鹅》中讲的“幸福的火鸡”故事和你在管理学中熟悉的“温水煮青蛙”、“恐龙的灭亡”等故事非常类似,都是说幸福的火鸡和暖洋洋的青蛙舒服地过着日子,它们忽视了环境的变化,来不及进化,最后死去的故事。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作品。“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澳大利亚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黑天鹅的存在表明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所谓“黑天鹅事件”,就是欧洲人大多自信地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不可能存在黑色的天鹅,直至发现澳大利亚黑天鹅,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观念。就如同我们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样,我们绝不认为自己赖以生存、备感荣耀的成功企业,拥有规范、精细化的管理以及严谨、严密的组织结构,就像一台永不会生锈的机器,会因为移动互联网这只“黑天鹅”的出现,而突然出现故障,停止运转,最后土崩瓦解。

正如《黑天鹅》举出的火鸡例子——一只每天有人喂食的火鸡,幸福而快乐地生活,喂了1000天,直到复活节到来,按照惯性思维,火鸡认为主人还会提供好吃好喝的,完全没有预料到“黑天鹅”事件出现了,火鸡的大限已到,喂食的那只手变成了拧断火鸡脖子的那只手,火鸡所幻想的吃饱喝足、饭后散步的美梦彻底破碎。

按照惯性思维,企业按照传统理念进行管理,用传统方式挣钱、激励员工,幸福生活,快乐无忧。但是有一天,最基层的员工比你更了解市场,消费者似乎在一夜之间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你联系;中层干部一脸茫然,不知道趋势如何变化,管理如何执行,你所幻想的美梦也被彻底击碎。更为可怕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黑天鹅所代表的不确定性事件,而是真正存在!

这时候,你需要的就是发现瞬变、拥抱挑战的战略眼光——并不是移动互联网砸掉了你的饭碗,而是由经济产业结构所决定的,你的传统对手不来袭击你,依然会有其他的企业来砸掉你的饭碗,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双向启动,你未来的竞争对手不一定是你现有的竞争对手。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它最大的影响。因为距离消除,效率提高,成本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资源自然向更具效率的企业流动。

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促使企业从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三个基本点获得竞争优势。他将基于这些基本点的战略称为一般战略。

现在,互联网快速激活成本领先战略,能够以非常低的单位成本向价格敏感的顾客提供标准化产品,所以小米能够以柔道战略跳过传统大牌手机企业的营销渠道,以更低的成本取得价格上的领先。

现在,互联网所造就的社会化媒体、碎片化市场更能将具有共同兴趣的社群聚集在一起,产品更加细分,消费者更容易聚合,差异化的理念更容易直达消费者。波特认为差异化战略能够更加容易向价格相对不敏感的顾客提供产业范围内的独特产品与服务——各种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品牌理念将面向更加细分的消费群体,这正在挑战传统大牌企业的市场根基,正在一个个地拉走用户,一群群地占领市场。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其重要依据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过去非常成功、令人尊重的伟大企业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并非没有发现这一趋势,而是原有的企业结构、路径依赖、渠道设计、思维模式、管理体系等限制了企业在趋势面前难以转型。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以及带来的一系列颠覆性应用,已经远远超过原有发明者的想象,这一创新所颠覆的并非只是传统企业,甚至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创造了新的产业,促使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

如同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的作品《数字化生存》中所描述的一样:并非只与计算机有关,还关乎人们的生活。到今天,也可以称为:并非只与移动互联网有关,并非只与“互联网+”有关,还关乎传统企业的生死。

正如我们无法想象手中的智能手机的性能已经超过多年前的计算机一样,摩尔定律的应用已经可以归结为一个事实:计算机更加快捷、廉价,体积更加小巧,性能变化速度是上一代的两倍。也正如梅特卡夫关于网络价值呈指数增长的定律指出的:一部或两部电话无足轻重,但是上亿部电话所产生的连接,将产生平方级的网络价值。

当移动互联网所连接的用户不仅仅是人,“物”也进入连接的时候,“互联网+”将人、物、商业和万物联系在一起,其将冲破经济与技术的限制,建立任意连接,从而产生颠覆性创新的力量,改变商业模式、业态与产业。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创新层出不穷,人类、社会和国家机构都需要时间去调整,由此引发的巨大变化,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所带来的反应速度和创新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矛盾。

由此引发颠覆定律:科技呈指数增长,但是经济、管理、法律在慢速变化,企业推进“互联网+”,只要走在前列,植入管理,注入文化,企业将受益无穷。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20世纪工业革命用新的商业、新的管理取代马车——历史大潮并非你我所能阻挡的——颠覆性创新并不会因为传统的、大型的企业步伐缓慢而停止如期而至的步伐。移动浪潮来临的时候,冲击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其所带来的颠覆性创新,将对战略管理、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供应链系统等领域产生浪潮式冲击。

支撑企业运行、创新、变革的核心之一还是企业的管理,即使所谓互联网思维改变了头脑中的东西,难以跟上的管理进化也将成为企业转型和生存的掣肘。很难想象,所谓一个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个实施了“互联网+”的企业,还是原来的那一套管理,结局会多么凄惨。

这时候,你首先需要的就是发现瞬变、拥抱挑战的战略眼光——对于互联网,从排斥到拥抱。如果不自我更新,“复活节”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即使是互联网新兴企业,也需要实时发现瞬变的战略眼光。面对一个快速变化和不确定的未来,昨天还在使用的先进武器和管理,今天就可能已是明日黄花。

昨天还在骄傲自满的新兴互联网企业,视自己为“站在传统企业门口的野蛮人”,今天早上一爬起来,也会发觉已经被其他企业超越,自己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传统企业。

如此而言,传统企业有一点“互联网+”的焦虑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整天陷入焦虑而没有改变,就没有任何借口了。首先需要具备发现瞬变、拥抱挑战的战略眼光,然后管理方式要进化,企业要转型,你总得首先发现变化,找到方向,确定走哪一条道路吧。

研发的“互联网+”——当消费者能够参与价值的创造,从消费者出发再回到消费者那里,你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向将发生改变;

需求的“互联网+”——当产品的需求以全新的角度、情感的角度、人性的角度、设计的角度预见性地挖掘,而且所面临的需求是不确定性的,你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方式将发生改变;

营销的“互联网+”——当营销战略中最核心的定位,因为消费者的参与而没有按照企业设定的轨迹形成,而是产生于消费者的意见之中,经典的营销管理的4P、4C和STP战略将发生改变;

渠道的“互联网+”——当渠道发生在互联网上,曾经对传统企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传统渠道,今天却成为企业转型的巨大包袱——扔不掉,摆不脱,去不了;

组织的“互联网+”——当互联网的连接和效率提高驱动企业边界消失,当阿米巴组织通过互联网能够自我形成,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发生改变;

激励的“互联网+”——当体验经济成为主流,当员工的驱动力不再受到萝卜和大棒的控制,而趋向于自我实现、挑战的激励,人力资源管理将发生改变。

正如谷歌的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最爱问的问题:现在和之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变得不一样了?有哪些人们的假设已经不再正确?为什么事物似乎发展得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否可以拥有掌控未来和感受未来的机会,取决于传统企业是否具有发现瞬变、拥抱挑战的眼光。

最后还是谈及互联网大佬们喜爱的《三体》——在宇宙中你永远不是最弱的,也必然不是最强的。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好了,下面我们开始进入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