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春季养生老偏方(3)
由于经过寒冬,人体各项机能在春天开始活跃起来,性腺也不例外;再加上春天天气暖和,人的活动能力增强,此时人的性欲会特别旺盛,而有的年轻人仗着身强力壮,任由自己的欲望泛滥,很容易导致中医所说的“房劳过度”,从而引起阳痿。为此,专家建议,即使在春天这样容易产生性冲动的季节里,年轻人的性生活频率也最好控制在每周1~3次,中年人每周1次左右,而老年人则适宜每2周1次,以免房劳过度引起其他病症。
三个老偏方,搞定女性尿道炎
症状:女性尿道炎
老偏方:用淡竹叶10克,鲜芦根50克,野菊花10克。水煎服,20天为1疗程。取冬苋菜子或根、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用。取通草30克,鱼腥草30克。代茶饮,不拘次数。
药理:女性尿道炎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外阴微痒、尿轻微灼热、尿道口轻微不适、长时间未发现者可出现双下腹隐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月经紊乱等症状。很多妇女都误以为女性尿道炎是妇科病的常见症状而不重视,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以上三方对女性尿道炎有非常好的疗效,如有不适请积极治疗。
尿道炎的典型症状分为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常发生尿频、尿急、尿痛、阴道分泌物异常或增多、外阴刺痒及烧灼感,偶有下腹及腰痛、月经不规则等。非淋菌性尿道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除有尿道炎症外,还常有宫颈炎等生殖道炎症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尿液颜色明显变化,不必过于紧张,但不可不提高警惕。可根据尿液颜色,结合自身用药、饮食等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到医院进行尿常规检查,可很快查明原因并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
春天气温改变,湿度增加,是适宜细菌滋生繁殖的季节,女性的生殖健康在春季非常容易受到威胁。这一时期,正是女性尿道炎发病的高峰期。因为女性尿道较短,尿道口又在会阴部附近,容易使细菌侵入尿道;加上春季气温通常可达20℃以上,人体出汗多,女性的外阴部汗腺又特别丰富,护理不当则容易使外阴局部长时间潮湿。此时细菌会繁殖得特别快,易引起尿道发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还会出现畏寒、发烧等症状。
不过,尿道炎是可以预防的。在大量出汗以后,女性要补充足量的水分,以免因饮水不足造成尿量少而浓,以致不能及时把细菌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此外,内裤不宜过小或太紧,也不宜穿化纤织品的内裤。内裤的面料应以吸湿性、透气性均好的棉、麻织品为佳,每天换洗后应晾在通风透气和可以晒到太阳的地方。大便后应由前向后用卫生纸抹拭,以免污染尿道。少用碱性清洗液,以免破坏女性阴道内弱酸性环境,降低对细菌的防御能力。
春天多梳头,健脑提神延缓衰老
症状:疲劳
老偏方:梳头。
药理:头是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面的摩擦,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牢固发根,防止脱发;能聪耳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能促进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
中国古代的《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其中有两重意思:一是梳头可以养生;二是春天这个季节适合梳头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调和输养,要靠人体中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的传导作用。经络遍布全身,气血也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这些经络或直接汇集于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人头顶的“百会穴”就是由此而得名。通过梳头,可以疏通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对梳头促进睡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人们日常清晨起来,早已养成洗漱梳理的习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春天梳头呢?这是因为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而人们在春天养生保健中就要求必须顺应天时和人体的生理,一定要使肢体舒展,调和气血。春天梳头正是符合春季养生强身的要求,能通达阳气,宣行淤滞,疏利气血,当然也能健壮身体。
养生梳头有什么讲究?要全头梳,不论头中间还是两侧都应该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每个部位起码应梳50次以上才有功效,上限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时间以早晨最佳,因为早晨是人的阳气升发之时;梳子则以牛角梳、玉梳、木梳为好。
医生特别提醒,梳头只是能起到促进经络疏通、人体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是一种养生强身之法,有病还要去医院医治。
春季护肤养颜,甘油加醋巧涂抹
症状:色素沉着、皮肤干燥
老偏方:将同量的酸奶和蜂蜜混合在一起,薄薄地敷一层,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将醋与甘油以5:1的比例,混合涂抹面部,每日坚持,皮肤就会变得细嫩。
药理:研究表明,酸奶性质温和,对皮肤有去角质美白的功效,涂抹于皮肤上还有镇静晒后的功能。蜂蜜外用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增强皮肤的活力和抗菌力,减少色素沉着,防止皮肤干燥,使肌肤柔软、洁白、细腻,并可减少皱纹和防治粉刺等皮肤疾患,起到理想的养颜美容作用。醋水洗皮肤,能使皮肤吸收到一些十分需要的营养素,从而起到松软皮肤、增强皮肤活力的作用。皮肤粗糙者,可将醋与甘油以5∶1的比例,混合涂抹面部,每日坚持,就会使皮肤细嫩,皱纹减少。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能力逐渐提高,皮脂腺分泌日益增多,如果不注重防护和保养,容易加速皮肤的老化。因此,春季护肤养颜十分必要。除了以上两个偏方之外,一些与春季护肤有关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也要注意。
适当饮用果汁、矿泉水、茶水等,保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经常洗澡、洗脸,可使皮肤吸收水分而保持湿润;还可用蒸气熏蒸,给皮肤特别是面部皮肤补充水分。皮肤经过白天的日晒风吹后,需要“休整”以补充营养和修复损伤的细胞。而晚上十点至凌晨四点,则是皮肤休整的最佳时段。多吃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鸡蛋及芝麻、蜂蜜等,有利于增强皮肤的代谢功能。
清晨坚持用双手顺着面部肌肉、血管走向,缓慢地按摩几分钟,促进其血液循环和细胞分泌,可增加皮肤的胶质和油质。
皮肤神经也受大脑控制,若精神不好或长期紧张、恐惧、压抑等,会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良,营养供应不足,使皮肤苍白、多皱纹,过早衰老。因此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润肤剂含有松香油脂酸和丰富的维生素A,常用可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刺激面部细胞分泌,有效改善皮肤生理环境,减少气候对皮肤的威胁和危害。
春季养好肝,食疗帮你办
症状:肝病
老偏方:①酸枣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1小时,加白糖适量。每日服1次。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②枸杞子30克,母鸡1只,清汤1250毫升,料酒10毫升。将母鸡在鸡肛门部开膛,挖去内脏,洗净;将枸杞洗净装入鸡腹内,然后放入钵内(鸡腹部向上),摆上葱、姜,注入清汤,加盐、料酒、胡椒面,隔水蒸2小时取出,拣去葱、姜,调好咸淡即成。每日2次,吃肉喝汤,有保肝益精、养阴明目的功效。③鲜芹菜100~150克,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炖服,每日1次。有清热解毒、养肝的功效。
药理:医学认为肝就像一个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身体三大货币(气、血、水)流通。情绪、睡眠、饮食甚至药物等,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养肝护肝就是保护肝脏,但保护肝脏并不是把肝脏包起来不让病毒来侵犯,而是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营养和改善肝脏供血。以上三方对养肝护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春季养肝食为先,饮食调养是防春火于未然的重要措施,而且操作十分方便。晚春时节,要多吃性平或微凉、味甘淡的食物,以防春火滋生,同时要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发物,不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以上介绍的3款去春火药膳方,特别适合家庭制作,对平时有面红口干、急躁易怒、小便短赤、头晕目眩等肝火旺盛现象的人,在晚春时节常吃,尤其可奏养生护肝之效。
中医学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初春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均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春季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肝。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千克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毫升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病。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久之则易导致肝病。
春阳生发,人体亦然。古人云: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春季是万物萌动的大好时节,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能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初春降火,心肝肺胃肾都要有
症状:心肝肺胃肾火上升
老偏方:①喝莲子汤去心火:取莲子30克(不去莲心),栀子15克(用纱布包裹),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栀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②喝绿豆粥去胃火: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石膏可以除烦止渴,用于治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等。绿豆清凉解毒,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宜。③喝梨水去肺火:取川贝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川贝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梨也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④喝夏枯草茶去肝火: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再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晕眩等症。⑤吃猪腰去肾火:取猪腰2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熟,吃猪腰喝汤。猪腰即猪肾,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
枸杞子、山萸肉也有补肾益阴的功效。
药理:“火”有虚火、实火之分,故治疗亦有不同。虚火、实火又有心火、肺火、肝火、胃火和肾火之分。所以,不同的身体器官需要不同的方法来治疗。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症。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症。以上五方对不同脏腑的上火有非常独特的疗效。
经过了寒冷的冬季,也度过了料峭的早春“倒春寒”,气候渐渐开始温暖。
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到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同时,各种“火”气,也随着温暖的天气侵入人体。专家认为中医的“上火”有许多表现,上焦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的症状,下焦有火则会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干燥的天气,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患上这些疾病,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就比较大。还有一些人出现上火症状就去药店买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去火”,中医专家指出,去火的中成药不能随便吃,一定要对症治疗才能正确“降火”。
所谓“上火”,实际是中医所谈的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内生之分。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只是一种诱因。总的来说,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没有火邪,只有热邪,火热同性,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热为火之微,火为热之极,热邪多为外感,火邪多属内生。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加之北方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如咽喉干燥疼痛、牙龈肿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和小便发黄等。
不少人一听说上火就想到“牛黄解毒丸”,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症状审慎选择药物。根据中医的三焦来划分,火可以分为三种:将头晕、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将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将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春季下焦多见湿热,一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淋漓、小便赤黄、腰痛等。
春季上火,大致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心火:心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舌尖痛、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实火多由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情志所伤而致;若劳累过度,耗伤心之阴血,导致阴阳失衡,阳气偏亢则会出现虚火。
胃火: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易饥、便秘等,也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
肝火:可表现为头晕涨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数,甚则昏厥、发狂、呕血等,有时还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气郁结日久,或过食辛温之品,或热内蕴化火上逆所致。
肺火: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肾火:肾火偏亢又称命门火旺。一般多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阳火偏亢,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一般会出现阳强易举、遗精、早泄等症。
春季吃豆腐,糖尿病人好食品
症状:糖尿病
老偏方:多吃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