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4)

广德二年(764)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反叛。八月,引吐蕃、回纥兵十万人寇,京师震惊,诏郭子仪出奉天以御之。十月,吐蕃两万人逼邠州,节度使白孝德一闭门拒守,先锋郭唏在梆州西斩俘吐蕃兵数百人。吐蕃兵进逼奉天,京城戒严。郭子仪屯奉天,众人请战,子仪日:“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式。”②因下令:“敢言战者斩!”坚壁待之,吐蕃不战自溃。剑南节度使严武破吐蕃七万众,拔当狗城。

代宗永泰元年(765),仆固怀恩又引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三十万人,分三道入扰,吐蕃以十万军赴奉天,京师震恐,命郭子仪等屯泾阳等地。代宗又下诏亲征。吐蕃攻醴泉,大掠男女财物而去。吐蕃退至永寿北(今陕西郴县),遇回纥,又合兵一处,来攻奉天。郭子仪知回纥与吐蕃不睦,遂与数骑飞驰回纥营,说服回纥与官军联合对付吐蕃,在灵台(今甘肃泾川东九十里)斩吐蕃五万,掠牛羊无数。

大历二年(767)九月,吐蕃又以数万人围灵州(今宁夏中卫、中宁以北),诏郭子仪镇泾阳,京师戒严。十月,朔方节度使破吐蕃二万余众,生擒五百人,获马一千五百匹,吐蕃败走。

大历三年(768),吐蕃又以十万人侵灵武,大将尚悉摩率两万人马寇邠州。邠宁节度使马麟破敌两万,关内副元帅郭子仪于灵州又破吐蕃六万余众,剑南西川亦破吐蕃万余众。

吐蕃连年劫掠、滋扰,至大历八年(773)吐蕃六万人又扰灵武,践踏禾稼而去。十月,吐蕃以十万人寇泾、邠等州,郭子仪派遣朔方兵马使浑球拒之,初败于宜禄(在邠州西),后与马磷合力,杀数千人,吐蕃败走,夺还被掠居民、牛马。

大历十一年(776)正月,剑南节度使崔宁大破吐蕃、突厥、氐、吐谷浑、羌、党项等二十余万众,斩首万余级。十月,又攻下吐蕃望汉城。十二月,西川兵破吐蕃十余万众,斩首八千级。

德宗建中元年(780),唐派遣韦伦送归吐蕃俘虏。吐蕃人极言唐天子盛德,其赞普(首领)大悦,修道路迎韦伦,并遣使随韦伦人唐朝贡,唐蕃关系转机。建中二年(781)赞普请改敕书称贡献及赐,并请以贺兰山为界,皆许之。建元三年(782),吐蕃放归设蕃将领、僧尼等八百人。双方协议会盟之事。时朱此反,吐蕃出兵助唐收复京城。

到贞元三年(786)五月,以侍中浑瑊为吐蕃平凉会盟使,率军两万至盟所。将盟,吐蕃伏兵数万齐发,唐将卒被劫千余人,浑王瑊侥幸逃归。不久,吐蕃又遣使请和,拒之。于是又大掠开阳、吴山等地,继而围陇州、陷华亭、连云堡,扰长武城,屯原州。

贞元四年(788)盛夏,吐蕃以三万骑扰泾、邠、宁、庆、鄜等州,掠人畜约二、三万而归。十月,吐蕃又发兵十万联合云南兵滋扰西川(今四川西部)。节度使韦皋说服云南王引兵回去,而在清溪关(四川汉源西南)外大破吐蕃兵。第二年,韦皋又遣将破吐蕃兵于隽州(治今四川西昌)台登谷,斩首二千级,投崖赴水者不可胜数。

德宗贞元八年(792)吐蕃扰灵州,毁营田。六月,又扰泾州、掳屯田士卒千余人而去。八月,韦皋攻吐蕃于维州(治今四川理县),虏其大将论赞热。第二年五月,又遣董勔、张芬分出西山、灵关,破吐蕃,拔堡寨五十余所。

至贞元十七年(801),吐蕃又大举进攻,寇盐州、陷麟州、杀刺史、毁城池,大掠居民。韦皋遣将率兵两万出成都西山,南北九道并进,从八月到十二月,转战千余里,累破敌十六万众,拔七城,五军镇,受降三千余户,生擒六千余人,斩首万余,遂围维州,擒吐蕃大首领论莽热。吐蕃元气大丧。韦皋治蜀二十一年,数次出师,破吐蕃凡四十八万,擒杀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获牛羊二十五万,收机械六百三十万。

唐宪宗元和六年(806),吐蕃遣使入唐请盟,唐亦遣使入蕃,自此遣使朝贡不绝,并开互市。到长庆元年(821),吐蕃会盟使论纳罗入唐,据吐蕃宰相钵阐布提的盟文,穆宗命宰相及大臣共十七人与吐蕃盟使会盟于长安西郊。次年,唐会盟使刘元鼎入吐蕃,与钵阐布会盟于逻些(今拉萨)东哲堆园,建“长庆会盟碑”。规定:“蕃汉两邦,各守见管本界,彼此不得征,不得讨,不得相为寇雠,不得侵谋境土。”③基本上结束了唐蕃之间长期的战争。

注释

①《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上》。

②《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

③《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下》。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朝廷多以安史残部降将为节度使,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古代名画唐宝应元年(762)十一月,以叛将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统恒、赵、深、定、易五州,赐姓李,名宝臣。第二年正月,以降将薛蒿为相、卫等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等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六月,改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形成成德、魏博、幽州三个藩镇。这些节度使表面上服从朝廷,实际上蓄意发展自己的势力。河北三镇节度使与镇守淄青(治所青州,今山东益都)的高丽人将领李正己(怀玉)互为表里,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设文武将吏。朝廷对这些藩镇一味姑息,忍辱退让。

李宝臣、李正已和田承嗣议定,在藩镇确立世袭制。唐大历十四年(779),田承嗣死,侄田悦接替他,李宝臣奏请朝廷承认田悦的继承权,正式任命其为魏博留后。建中二年(781),成德镇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也要求继承其父之位,田悦屡次为李惟岳奏请继袭。唐德宗坚决不允,于是田悦、李正己、李惟岳联合起来,为争取继承权而对朝廷出兵。田悦派大将康情以八千人围邢州(今河北邢台县),并亲率数万人围临沼(今河北永年县西)。唐德宗调各路兵马讨伐叛军。又封靺鞨人、原郭子仪部将李怀光为朔方节度使。秋,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军将李晟在临沼大破田悦军。田悦引兵夜逃,求救于李纳(时李正己死),和李惟岳。李纳派兵万余,李惟岳派兵三千,与田悦散兵合到一处,计两万余人,屯于洹水(今河南安阳以北)。淄青军在东面,成德军在西面,首尾呼应。八月,范阳节度使朱滔奉命讨李惟岳,游说易州(今河北易县)守将张孝忠归降朝廷。朝廷任命张孝忠为成德节度使。十一月,宣武节度使刘洽、朔方大将唐朝臣等率兵破淄青、魏博兵于徐州。

唐建中三年(782)正月,马燧、李抱真等军在洹水破田悦军,斩首两万余级,捕虏三千余人。田悦收集残兵败将千余人,逃回魏州。朱滔、张孝忠与李惟岳战于束鹿(今河北束鹿东北),李惟岳大败,逃往恒州。李惟岳部将、契丹人王武俊因遭到李惟岳猜忌,杀李惟岳,归顺朝廷。二月,唐德宗以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便,王武俊为恒、冀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命朱滔管辖德、棣二州。朱滔拒绝交出深州,朝廷不允,因此甚为怨恨。王武俊自以为有功而不被朝廷重用,亦甚不悦。田悦得知,派人游说朱滔、王武俊,要求三镇连兵。此时,朝廷又下诏要王武俊、朱滔讨伐田悦,朱滔却率步骑兵两万五千人南下救助田悦,将士们鼓噪反对,杀了二百余人,复率兵南行,无人敢再反对。朱滔反叛,连累其兄朱泚(原镇守凤翔),被夺兵权。朱滔、王武俊南救魏州,田悦杀牛备酒相迎,大败前来征讨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

田悦感激朱滔援救,与王武俊议立朱滔为王。朱滔认为不可,遂商议共称王而不改年号。十一月,朱滔称翼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朱滔为盟主,称孤,王武俊等三人称寡,四人又向怀西节度使(驻蔡州,河南汝南县)李希烈劝进。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

建中四年(783)正月,李希烈攻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又派出部将四方骚扰,取尉氏(今河南尉氏)、围郑州,另有少数兵马逼近洛阳,东都震惊。战火从河北蔓延到河南。奸相卢杞怂恿唐德宗派三朝元老颜真卿为淮西宣慰使,前去说降李希烈,颜真卿利用一切机会,多次劝说李希烈,李希烈有野心,不听劝告,并将颜真卿送到蔡州拘留起来,于公元784年将他杀死。

秋八月,李希烈将兵三万围襄城,朝廷派淮西招讨使李勉救襄城。九月,又派泾原等诸道兵马救援襄城。冬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降雨天寒,士兵只有粗食劣菜,怨声载道,于是张旗鼓躁,口华变攻入京城。唐德宗率少数一宫室人员仓皇出走,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过了几天,郭子仪手下大将浑城来到奉天,统率各路到京的援兵。叛军拥朱訿为王,因朱訿曾担任泾原节度使,于是朱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与河北三镇遥相呼应。

唐德宗派人去魏县行营告急,李怀光率朔方兵驰援奉天,神策军将领李晟也沿途收拾兵将来奉天。马燧等各守本镇,李抱真仍留在河北。朱批从东西南三面合力攻城,浑瑊苦战却敌。朱泚围城月余,城内粮尽,唐德宗也只以糙米、芜青根充饥,将士们更是困饿不堪,但士气尚可。李怀光引兵五万至长安附近,其余援兵陆续到达。朱洮闻讯退去。

李怀光生性粗鲁,自山东来救援,解奉天之围,自忖皇帝必以礼相待,厚赏重赐。不料德宗听信卢杞谗言,诏令李怀光不必入朝,可直接攻取长安。李怀光愤恨不已,说:“我遭奸臣排斥,前途可知!”屯兵不进,连连上表,揭发奸相卢杞。

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归罪于卢杞。德宗无奈,于十二月贬卢杞为新州司马。接着,李怀光又逼德宗杀了宦官翟文秀。

兴元元年(784),唐德宗改元,下诏罪己,宣布除朱就外,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等人之罪。李纳、田悦等见赦令,皆去掉王号,上表谢罪,归顺朝廷。德宗任命王武俊为恒、冀、深、赵节度使;李纳为平卢节度使;田悦本是节度使,加检校左仆射官号。只有李希烈自恃兵强马壮,遂称帝,国号大楚,改元武成。朱泚改国号汉,自称汉元天皇。

李怀光胁迫朝廷赶走卢杞等后,内心十分不安,遂有反叛之意。他屯兵咸阳,以士兵疲乏为由,不进攻长安。李晟屡奏其反状,德宗不信,派使臣前往加封,赐铁券。李怀光大怒,投铁券于地说:“凡人臣反,则赐铁券,今授怀光,是使反也。”①李怀光遂与朱泚通谋,声称:“吾今与朱泚连和,车驾当须引避。”②唐德宗仓皇逃往深州(今陕西汉中)。

李晟率孤军驻长安东北边的东渭桥,夹在李怀光和朱泚之间,两面受敌,处境十分困迫。此时,驻铘宁、奉天、昭应(陕西临潼县)、蓝田的官军,纷纷接受李晟指挥,军威大振。李怀光一怕部下生变,二怕李晟袭击,急忙烧营房东逃,中途掠夺泾阳等十二县。四月,朝廷加封李晟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任浑城为朔方节度使,引乓屯奉天,与李晟东西呼应,进逼长安。朱滔攻贝州百余日,不下。泽潞节度使李抱真与王武俊驰援贝州。李抱真、王武俊距贝州三十里驻军。朱滔引三万人出战,抱真、武俊合兵奋击,朱滔军死者万余。当夜,朱滔焚营,趁雾逃往德州。李晟率军收复京师长安,军纪良好,秋毫无犯。是日,浑城等亦收复咸阳。朱泚想出奔吐蕃,为部将所杀。唐德宗论功行赏,封李晟为司徒、中书令,浑城为侍中。

唐德宗回长安后,以李晟兼凤翔、陇右节度使及四镇、北庭、泾原行营副统帅,进爵西平王。加封浑城为河中绛州节度使,马燧为奉诚军、晋慈骨节度使。六月,朱滔病死,将士们拥涿州刺史刘怦为主。朝廷任命刘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光困守长春宫,马燧、浑王成奉命讨伐李怀光,先劝降了李怀光的部将,使之孤立无援、李怀光走投无路而自杀身亡。

唐贞元二年(786),李希烈接连派人攻襄州、郑州,均失败。四月,李希烈病,部将陈仙奇买通医生将其毒死,然后率众投降。朝廷任命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不久,吴少城杀死陈仙奇,朝廷只好任命他为淮西留后。

唐德宗回长安后,对宿将握兵多者渐生猜忌,如李晟、马燧、浑城等,加之回纥、吐蕃连续内侵,使朝廷与割据势力的矛盾暂退第二位,但藩镇割据并没有结束。

公元805年,唐宪宗即位。宪宗意在统一全国,因而对藩镇斗争较有决心。田承绪、田悦、田绪相继为魏博节度使时,曾选拔一万精兵充作卫兵。称牙军。后来,牙军势力越来越大。元和七年(812)秋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立子田怀谏为副大使。牙将田兴知书达理,有勇有谋,任步射都知兵马使。时宪宗与宰相李绛商议讨魏博之事。李绛反对出兵征讨,劝宪宗坐待魏博自归,田怀谏年仅十一岁,无法控制魏博局势,很快发生内讧。牙军废除田氏继承人,拥田兴为留后。十月,朝廷闻讯,采纳李绛建议,用田兴为魏博节度使。十一月,发内库钱一百五十万缗犒赏魏博将士。军士受赐,欢声雷动。其间,诸藩镇,如李师道、吴少阳、王承宗先后派人到魏博游说,田兴不为所动,田兴安葬了田季安,又将田怀谏送到京师。元和八年(813)正月,宪宗赐田兴名弘正。田氏割据魏博四十九年,田弘正归朝,割据告一段落。

元和四年(809),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自为留后,宪宗想割除河北藩镇世袭之弊,打算由朝廷遣官去成德,如不服即出兵征讨。时淮西节度使吴少城死,其部将吴少阳杀吴少诚之子元庆而代之,自为留后。元和五年(810)七月,朝廷讨伐王承宗,失利,只好赦王承宗,任为成德节度使。元和九年(814)淮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为帅。他派兵四处滋扰,屠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焚业县(今业县西南),掠鲁山、襄城(均属河南)。朝廷派宣武节度使韩弘等进军淮西,讨伐吴元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成德王承宗请赦吴元济,不允。李师道又派人烧毁河阳军粮,遣刺客入京刺死宰相武元衡,并想焚掠东都洛阳。宪宗任用裴度为宰相,坚持讨伐淮西,但数年讨伐,久战无功。

元和十二年(817),宪宗用李愬为唐(今河南唐河)、随(今湖北随县)、邓(今河南邓县)节度使,要他进剿吴元济盘据的蔡州(今河南汝南)。李愬,字元直,甘肃临潭人,名将李愬之后,为人有谋略,武艺过人,尤擅长骑射。李愬到任后,见军士厌战,为安定军心,同时为麻痹淮西,绝口不提蔡州事。故意对迎接他的人说:“天子知恝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③二月,李愬部下在巡逻中捉到吴元济的捉生虞侯丁士良,李愬义释丁士良,在他的帮助下攻取了淮西的据点文城栅和兴桥栅,收复敌将李祐和李忠义。不久,裴度以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身份亲临郾城,统一指挥淮西军事。冬十月,李愬接受李祐建议,雪夜飞奔蔡州,出其不意一举攻占,进入吴元济外宅。吴元济还以为是洄曲(淮西精兵所在地)将士来讨寒衣!李愬生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镇。消息传出,各藩镇多震动。于是,平卢李师道献沂、密、海三州;成德王承宗献德、棣二州;幽州刘总也要求归顺朝廷。随后,李师道反悔,不肯献地。朝廷令宣武韩弘、魏博田弘正、义成李光颜、武宁(今徐州)李愬、横海(今沧州)乌重胤共同讨伐李师道,屡战屡胜。元和十四年(819)平卢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归顺朝廷。宪宗收复了淄青十二州。淄青镇自李正己从公元765年割据以来,长达四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