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爱的味道(1)
味觉是宝贝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宝贝正是通过那小巧的舌头,品尝人间的美味,选择身体所需的营养,因而味觉在宝贝成长发育的历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味觉刺激还能让宝贝变得更聪明。
杂食家是怎样炼成的
宝贝在胎儿时期就具备了味觉能力,其目的是为了出生后能够更好地辨识母亲的味道,从而得到一种熟悉的慰藉。
“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一生中似乎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了吃而奔忙。其实,远不止于此,在我们还未出生时,就已然开始“品味人生”了。
妈妈怀孕第3个月的时候,胎宝贝的味蕾初发,4个月时就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羊水了。他在子宫里住到7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已知道人世间原来有甜有苦,味道各不相同,而对于“甜”却是无一例外地喜爱。那羊水据说竟是含有甜味的?所以,如果说我们对甜味怀着一种近乎本能的追逐与喜好,恐怕还是有些渊源的。
而且,胎宝贝这一喜欢甜味羊水的天性,医生还曾用来治疗孕妇羊水过多的病症。其方法就是在孕妇的羊水中注入糖精以增加羊水的甜味,如此一来,胎宝贝就会喝更多的羊水,从而缓解孕妈妈羊水过多的症状(胎儿24周时在宫内已可吞咽羊水,40周,胎宝贝平均每天要喝1升左右的羊水,再将其排泄出去,以此锻炼肠胃功能)。
当然,羊水中的成分除了糖分,还含有胎宝贝的尿(孕妈妈们不要因此苦脸哦)、盐分、脂肪酸、胆固醇等。而且,随着孕妈妈饮食的变化,羊水的味道也会改变,因为其含有妈妈所吃的食物、香料和饮料等味道。这样宝贝在宫内就已能接触到各种物质,如糖、酸、蛋白质和盐等。因此,宝贝的口味其实就是妈妈胃口的翻版。
科学真相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报道,由法国的伯努瓦斯特·沙尔领导的一个味觉科学研究小组比较了24名新生儿的味觉反应后发现,他们对香味的喜好与其母亲对香味的爱好有密切关系。
在实验中,一组孕妇在妊娠期间常吃带茴香味的食物,她们所生的婴儿一出生就被茴香味所吸引,4天后更有喜好茴香味道的表现。另一组孕妇在妊娠期间不吃带茴香味道的食物,她们的婴儿一出生就对茴香气味表现出反感或无反应,表现反感的婴儿在4天后反应更加强烈。这是由于他的味觉细胞有了进一步的发育,更为敏感了。
这个研究小组的专家认为,上述比较研究说明,孕妇妊娠期间对一些味道的好恶对胎儿味觉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孕妈妈们如果想日后拥有一个不偏食、口味不挑剔的“好孩子”的话,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杂食”者,要喜欢一切有益的食品,包括自己不爱吃但对身体极有用处的一些“排斥品”。否则,日后如果宝贝因为挑食而饿成个“豆芽菜”,你可别单方面下斥责令哟!有果必有因的。
人生第一课:品味
刚出生的宝贝天生就对一些基本的味道有反应,那么,是哪些味道呢?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一直很甜蜜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食不知味会怎样?答案很简单,人生会少了很多乐趣。事实上我们尚在幼儿期时,味觉都从未远离过。
也许发育有前后,但是每一刻,我们都有机会去品尝那生活中的甜、咸、酸、苦、鲜,尤其是那份源自胎儿时的甜甜回忆……“甜”源自胎儿时,来到尘世后,宝贝对它的依恋之情丝毫不会削减,但这更多是生理问题,对它的情感只是个副产品。
科学真相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精神生物学研究员苏珊娜·派斯娜和肯特·贝利吉发现,老鼠脑部有个“快感点”(pleasurespot),而这个“快感区域”会使甜的味道较之其他味道更受欢迎。而且这一快感来得相当快,它根本不需要经过进入内脏消化吸收这个过程,因为口腔里的“甜味感受体”直接连接着脑部会分泌内啡肽的区域,这些天然的、类似吗啡的化学物质会诱发快感和幸福感,甚至能阻止疼痛刺激传入脑部。
甜味本身仅仅是一种感觉而已,品尝到甜的东西所带来的快乐实际上是在大脑内部产生的。脑部的神经系统会积极地将“愉快”
添加到这种感觉上,从而产生一种“喜欢”的反应。因此“甜”味是不经训练就能被宝贝接受的一种味道,而甜味食物通常也是自然界中较为安全的食物。宝贝凭着本能去接受它也是有道理的。
此外,带有甜味的食物除了补给能量,还能在心理上给人一种满足感。如果给一个精神正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吃一粒糖果,应该很快就能看到一脸的“晴空万里”。当然,如果想用糖果安抚一个哭闹不止的宝贝也一定“糖到哭止”,但是,这却是个极其危险的办法,形同可卡因之效用!因为食糖过多的话,宝贝就会只满足于“甜”的味道,而逐渐变得不能适应其他的味道。这样不仅阻碍了味觉的发展,同时还可能引起龋齿、肥胖等问题。
当然,大部分的爸爸妈妈不会因噎废食,做出这等可笑之事,但是另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却依然会“不小心”让宝贝成了嗜糖狂。这就是关于乳汁难吃的传说有一天某成年人好奇心突起再兼童心大发,试着尝了尝奶水的味道,结果……立刻吐了出来。哇!太难吃了!除了没有甜味之外,似乎什么味道都有了!于是,就按着成年人的味觉标准下了判断:应该给宝贝的食物中加些甜味!一勺、两勺……一次、两次……结果造就了宝贝的恋糖情结,也使自己陷入了日后“糖果争夺战”之大恶人的角色中。
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味觉与小宝贝的别无二致,可实际上差之千里!
要知道宝贝的嘴比我们的嘴更敏感,也更容易分析味道,所以他很容易接受添加给他的我们所喜好的味道。成年人的舌头布满了感受器,有的负责向大脑传递味道的信息:咸、甜、酸、苦;有的负责评估食品的质量;有的负责测量食品的温度。而婴儿的这些感受器不仅仅在舌头上,还遍布他整个口腔中。感受器的数量众多,能让宝贝更好地把信息细化,所以宝贝不需要加量加码,就能品得有滋有味。
邂逅咸味
甜与咸,一对好搭档。虽然我们经常重甜轻咸,几乎把所有的聚光灯都投给了甜,且对那咸一直带着一种苛求的态度,“不要太咸!”“太淡了,咸味不够!”……但是,想想这些细节,才陡然发觉咸味其实一直如影相随,每每吃饭时,议论最多的话题大约就是主菜味道的咸淡。
这样纠结的心理始于何时呢?这得先从宝贝还是胎儿时说起,早在怀胎6月之际,胎宝贝已有了味觉偏爱,已能将感觉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那里,由它们来给出最终的味道判断。
时光荏苒,待到入得人世,虽然早已具备了一些有用的味觉,但是对咸味却还没有太多的好恶偏见,而真正的味觉革命却恰恰是始于对咸味的领会。这是由于宝贝的味觉感受细胞的细胞膜在此时生出一种对钠敏感的蛋白质。某天,才5个月大的小人儿,突然间觉出有一种咸咸的水竟然比白开水好喝!从此,咸与淡的斗争便拉开了帷幕。
其实,小宝贝之所以对盐的感受来得如此之晚,恐怕很大程度上得归咎于肾脏的发育,它的发育迟缓,阻止了宝贝享受咸味的脚步。(当然,身体发育先后的安排定然也是有它自己的道理小的婴儿来说尚没有这种能力(这也是他们尿频尿急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无需吸收钠。而母乳的含钠量又是极其低微的,初生的小宝贝自然不知钠如果说,我们对甜的喜爱有些非理性的话(因为它能让身体获得快感),那么对咸的爱恋则的。)较大的婴儿以及成人的肾脏会利用钠来浓缩尿,而对于幼为何物。
是理智而冷静的,那份感情真是在点滴中积累起来的,因此它对我们的影响也更为重要和持久。
一个人是否嗜好咸味,全在于其断乳之后开始建立的饮食习惯。本来断乳食品中即使不加入咸味,宝贝也不会觉得少了什么,依旧能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如果逐渐在他的饮食中加入各种调料,慢慢地,便生出了爱咸之情,再难割舍。所以,口味清淡与否,就看爸爸妈妈的那勺盐的分量了。
如果说,吃糖过多惹出的祸是让宝贝感受其他味觉的能力下降,那么,重咸口味则会让宝贝逐渐对咸味感觉迟钝,这样一旦食物的味道稍为清淡,便觉食之无味,食之甚少,胃因此而备受牵连。但是,如若日日满足,却又导致过量摄入,这几乎是为高血压虚掩了身体门户,以备其伺机而入。
科学真相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马萨诸塞州奥本山医院的史蒂芬·H·锡纳博士指出,新生儿对盐的味觉反应可能与其他因素一起提示成年后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大小。
锡纳博士及同事检测了234名新生儿对盐的味觉反应,同时测量血压,约有十分之七的婴儿的祖父母中至少有1人患高血压。
他们发现,所有新生儿均能区分水和稀释盐水的味道,通过观察其吸吮乳头的强度和频率可以看出所有婴儿都不喜欢盐水,但有一些婴儿对盐水的讨厌程度差些,这部分婴儿的血压也稍高于其他婴儿。
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婴儿中该现象更为显着,其生后不久和生后1个月的血压比不喜欢盐水的婴儿高5.9点。同时观察婴儿对糖水的反应可发现,所有婴儿均喜欢糖水,但对糖水的反应与血压无关。这提示对盐的味觉反应与血压有关,与吸吮无关。
由此可知,宝贝对盐的“厚”爱可都是成人一手造成的。如果宝贝接触咸味的机会多,从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开始偏爱加了盐的粥,吃咸经验较少的宝贝爱吃咸的情形就不那么明显。糖也是如此。
假如我们从小只准孩子吃低盐与完全无糖的食物,并不会消灭他想吃咸与甜的欲望。不论早期味觉经验如何,幼小的宝贝总会喜欢吃甜味或咸味重一点的食物(幼儿的口味喜好其实比大多数成人重)。所以,一定不要以自己的口感来衡量宝贝的口味。
指导小手册
宝贝在成长阶段食盐摄入量标准1.出生6个月以内的宝贝,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00毫克,换算成食盐量就是0.5克,这包括其他食物中含有的钠。
2.1岁之前,宝贝每天的食盐量不应超过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