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教养——追求精神与心灵的完美(5)
今天的哲学之所以变得抽象了,变得晦涩了,是因为我们总是将其当作一门知识来学习,而不愿意参与到哲学的思考当中。我们总是期待一门学问给我们多少多少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希望从中能获得多少启迪。爱因斯坦曾经把“哲学”和“人”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他说:“鱼对于它终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又知道些什么呢?” “鱼儿”对“水”一无所知,是因为它本身就在水当中了。这种鱼水关系,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知道”和“不知道”这样的字眼来描述了。正如雅斯贝尔斯说得好:“哲学是不能教的,只能靠自身的悟性去参悟人生与世界。”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
哲学是专属于人的,因为它本身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爱。柏拉图曾经借苏格拉底之口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适合神,而“爱智慧”这类词倒适合人类。所以说,没有对智慧的爱,而是抱着功利的态度去对待哲学,是进入不了哲学的。一个人如果从哲学中仅仅看到若干范畴和教条,当然会觉得枯燥乏味,那么他也算枉学了哲学。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人生和世界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
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老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些小孩也懂得这些宗教真理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黑格尔这段话告诉我们,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慎思明辨的理性,而是一种体会到的真切的情感;哲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的运动和发展,而且是蕴涵着极其深刻的生活体验。人们要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还必须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所提倡的体会、顿悟、品味。
§第16封信 在大自然中汲取生命养分
当你被喧嚣的城市所围绕,被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当你觉得已被生活所抛弃时,不要忘了还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会抛弃你的,那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它敞开胸怀,把日月星辰,把美丽的山水风景,把迷人的花草树木和各种神奇的飞禽走兽无私地献给了我们人类。不管大自然以何种方式出现,它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奇妙的世界。而我们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会使我们自身变得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奥修说过:“当你看着一朵花、一朵玫瑰花的时候,你感到快乐——你的快乐是玫瑰花创造的。而当你快乐的时候,玫瑰花也感到快乐。它依赖着你,它等着你来。如果你不来的话,它就像一个爱人似的感到难过……如果你爱玫瑰花丛,它就会长得更快,它就会开出更大的花来,因为有人在关心它,在看它;有人在等着它,它怎么可能辜负你呢?”我们爱着大自然,大自然也就会爱着我们,为我们呈现出它最美的一面。生命的整体是互相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一样东西。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你会变得更加健康,也会更加快乐,同时你也会从大自然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知识。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乔治·桑说:“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木、是飞鸟、是树顶、是浮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黄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那种形体,瞬息万变,来去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露。我向着太阳开花或栖在叶背上安眠;云雀飞时我也飞翔,蜥蜴跳时我也跳跃,萤火虫和星光闪耀时我也闪耀。总而言之,我所栖息的天地仿佛是由我自己伸出来的。”这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胸是何等的空灵,又是何等的舒心。
事实上,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大自然。在人还没有成为人之前,人就是动物,和其他物种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有一颗比其他物种聪明一点儿的大脑,人类开始懂得学习。起初,没有任何已有的经验或教训,人一直都是从大自然中学习,在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可以说,人类的进步是从大自然学习的结果。从大自然身上,人们取得了生命继续所需的各种养分。人类是永远不能独立于大自然之外而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离开大自然。即使科学技术再发达,它还是以大自然为基础的。
当你疲惫时,当你烦恼时,我亲爱的孩子,走出空气污浊的房间,走到大自然中去,放松心情,体会大自然带给你的智慧启迪。幸福与健康属于那些接近自然的人们,成功属于那些善于从自然中学习的人们。
★延伸阅读
▲在海边露营一次,偎着大海入眠
“瞧,人类有多贪心,来一趟海边却想捎走一个大海,可谁不是期望自己的视野里,总是满目葱茏一脉青黛。”,汪国真曾深情地诉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飞翔的海子也把尘世的幸福送给每一个人,自己却将一颗心付诸大海。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海阔天空,海是诗的故乡,海是梦的源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海。
然而,看海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里显得非常奢侈,即使我们有着看海的心情,却总是在不停地寻找看海的时间,以至于一拖再拖。时间不挤永远也没有,何不在百忙中找一个晚上,带着帐篷去海边,倾听着海涛之声入眠?这样既不用担心花费太多的时间,也可以拥有悠闲的心情去听海。
当我们的身体贴着细细的沙粒,当我们的耳朵听着海涛之声时,你就能感觉到一种抽离,是自身从烦躁杂乱的琐事里抽离了出来,此时,工作和生活里的一切不愉快都会变得无足轻重,耳边的风声和海浪声温柔地漫过我们的心坎,冲刷着我们的心灵,把一切尘世的粉尘都带走,我们就成了海水,海水也成了我们。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波涛声中,我们会将这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会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对现实的所有苦难与辉煌。
找一个闲暇假日,让我们一起去看海,去听海,去拥抱海。
▲去乡下,给自己一段悠闲时光
现代人内心渴望洒脱,却被诸多的人、事、物,甚至被自己束缚着;希望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却被大量的工作以及过快的生活节奏挤占着;期望发现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乐趣,却被沉重的精神压力蒙蔽了双眼。大家每天考虑的东西,更多的是怎样才能多赚钱,何时才能买上房子,怎样给父母和子女更好的照顾……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权力欲望、名誉虚荣等等,却偏偏忘记了最重要和最需要滋养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内心。
陶渊明的一首《归去来兮辞》从公元三四百年前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写出了包括陶渊明在内的人们渴望归隐田园、遗世独立的梦想。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有给自己的身体放假了,又有多久没有和自己的内心坦诚相待?只是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到头来,功名利禄如同过眼云烟一般消散,而你更惨痛的代价是迷失了自我。所以,你不妨换个环境,到乡下去住一段时间,在那个远离城市的纸醉金迷的地方,悠闲地和自己的内心说说话,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保持自我。去乡下,是希望你能体验到另外一种生活,体会到另外一种心境。如果你本来就住在安宁淡然的乡村,相比较城市的喧嚣,你一定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不要总以为只有在大城里才能淘到你想要的“金”,而事实上,围城里的人早就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如你的一样,在乡下度过悠然自得的时光。
乡下的生活有着大自然慷慨赐予的美丽。只要我们稍加对比,就会惊喜地发现它比城市生活有着更闲适、更舒缓的情怀。仅仅一天,你就会知道它是多么值得你去享受一次。在城市里的早晨,很多人为了多睡一会都会牺牲掉宝贵的早餐时间,匆匆洗漱后就挤进水泄不通的公交或者地铁,把自己封闭在那盒子一样的小空间里。可是住在乡下,你将在鸟啭莺啼的音乐声中醒来,可以懒懒地躺在床上,带着轻松自在的心情欣喜地迎接那缓缓升起的朝阳。城市里的夏日午后,我们不得不把自己关在有空调的小房间里,在人造的凉爽环境里一边继续埋头工作,一边制造着破坏环境的有害物质。但是在乡下,你就可以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到清幽的树林里去散散步聊聊天。树林里的气候不仅是凉爽的,还带着源于绿色生命的怡人清香。那一刻,最美的事情莫过于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在清风的爱抚下,享受午后小憩的悠然自得。宁静的乡村会在黑暗中把白天的浮华躁动自然消解,使人的心慢慢沉淀下来,让你可以细细地去品味那布满星星的夜空中星罗棋布的故事,那些来自纯真童年的故事。
在乡下这段悠闲的时光里,你可以让自己暂时失去记忆,什么都不去想。去乡下品味一段闲适的生活,是让自己放慢生活的脚步,放下内心的包袱,让自己的内心享受这难得的轻松和自在,展现这一刻最真实的自我。等到再面对都市的时候,自己还能保持那份轻松自在的心情。
▲田园生活的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鸣。
——陶渊明《桃花源记》
梅子金黄杏子肥,菜花雪白麦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我只是在季节变换之际,日夜体验它每一刻的幻化。群山无言的庄重、岩石原始的坚硬、杉树缓慢精心地生长、花朵怒放的草地、绚丽又朴素的光彩、漫长的秋夜里山溪的奔涌、积雪的平坡肃穆的单一——所有这些风物变幻,都穿透日常存在,在这里突现出来,不是在“审美”的沉浸或人为勉强的移情发生的时候,而仅仅是在人自身的存在整个儿融入其中之际……
——【德】海德格尔
杏花怒放。白昼长了,黄昏的天空常常渲染成壮丽的粉红色波浪。狩猎的季节已过, 猎犬拴好,猎枪束之高阁,等待6个月以后再用。葡萄酒需求量大增,勤劳些的农夫开始整地,散漫懒怠的这时候才慌慌张张地剪枝——这是十一月就该做的事。普罗旺斯人以一种难于言表的抖擞精神迎接春天,仿佛大自然给每个人都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似的。
——【英】彼得·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
§第17封信 科学是最高贵的花蕊
孩子,你一定注意到,最近我跟你谈了许多关于历史、哲学等问题,那是因为我觉得,你现在是多学习以提高自己修养的年龄段,同时也是对这些知识领域的强化学习阶段,我希望你能够认真地听取我的每一个建议,并照着去做,这对你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极为重要。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关于科学的话题。
要知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几次革命式的进步都是由于科学发明而发生的。虽然,我们应该对人文科学有足够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以自然科学为主导的社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状况。对此,我希望你有自己的见解。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掌握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因为现在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像生活常识一样是一个人所必须掌握的。
我们要反对“科学至上”、“科学万能”的科学主义,但绝对要坚持科学精神。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是相对立的两种思想。我无法说出科学精神的全部内容,但我要强调其中两点: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这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追求真理,强调为知识而知识,即“爱智”精神;另一种是求得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造福人类。科学在本质上不是一旦建立就不变的知识体系,而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完善修正。这就要求人们具有批判精神。批判精神首先源于怀疑的勇气,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没有不可以怀疑的对象。
科学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是“唯真理是从”的精神。无论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的程度如何,你一定要有科学精神。敢于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并大胆求证。
通常,许多人都只把科学当成工具。其实,科学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科学具有智育价值。这种价值来源于科学中“真”的本质。科学的真理性和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切求真活动,都是与人类追求自由一样是同样可贵的人文精神的必然内涵。不仅“真”的知识使人终生受益,更重要的是,为“求真”而必须获得的科学与逻辑思维能力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展示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如果说思维是人的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科学思维就是这朵花里最高贵的花蕊。
苏格拉底曾经说:“智慧是唯一的美,无知是唯一的恶,其他东西都无关紧要。”人类文明发展史已经证明,没有科学认知的“真”,就谈不上道德伦理上的“善”。科学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自然和社会的科学认识有助于人们理性地把握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人生。
科学当中也含有美的价值。科学当然不是艺术,但科学中却无疑包含有美的意义。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的: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动物、天气现象等,本身就是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即使是同样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社会,其波澜壮阔的发展演变也有一种内在的崇高美和悲剧美。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操作技术之精湛、娴熟、灵巧,都有美好特性。同样,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美好的,哥白尼的理论就被誉为“天体的音乐”。
现代社会存在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有许多问题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副产品。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原理,同样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延伸阅读
▲有关科学精神的名言警句
* 科学要求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法国)
*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 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巴斯德
*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