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财务就当不好银行与证券业经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练好入门基本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

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银行证券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港澳及国外设立的中国银行证券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些规定暗含了货币计量假设的思想。

二、银行证券业的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对会计实践进行长期归纳和总结的结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所做出的一系列基本规范。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银行证券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我国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体而言,就是会计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真实发生,记载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要真实,根据真实经济业务和会计凭证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可靠,不得弄虚作假,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会计核算中,客观性原则更多地被理解为可靠与公允。

2.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更看重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经济效应,而不把这些业务和事项的法律形式放在首位。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经常被运用,比如长期投资中权益法的使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都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思想。

3.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其对决策的有用性,如果一个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对决策的影响,会计信息就没有相关性,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具体地,只有具备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的会计信息才具有相关性的特征。所谓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预测未来事项的结果,以便做出自己的最优决策;反馈价值是指使用者可以根据会计信息证实或否定自己过去已有的预测结果,并修正自己已有的决策;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在失去其决策价值之前,必须已经被使用者拥有并使用。我国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集中表现在:①会计信息应当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②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需要;③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遵循一贯性的原则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减少企业利用会计方法、会计政策变更粉饰会计信息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企业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随便改变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除非:①在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改变会计政策时:②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而且改变会计政策以后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等更为可靠、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

5.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一样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贯性强调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连续性,可比性则强调不同会计主体在同一会计期间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应当遵循会计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可比性原则使得投资者和其他会计信息利用者可以比较方便地分析不同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6.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是其对决策的有用性,只有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保障,再可靠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具备及时性的特点都将变得毫无用处;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追求及时性,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不具备可靠性的“及时”信息也是没用的。一般地,及时性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收集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资料;及时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按时编制出财务报告,及时将财务报告及其他应该提供的信息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7.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明晰的会计信息才能被人理解,“可理解”是会计信息有用的前提。所以,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该坚持明晰性原则,按照简明、易懂的要求,力求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8.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贵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的本质就是以“权利”和“责任”的转移与否作为会计确认和会计报告的标准,权责发生制的标准贯穿于各个会计要素的确认与报告中,又以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报告最为典型。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称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国内外企业会计核算一般都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很少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标准。

9.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恰当配比才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会计核算中配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配比,比如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配比,在实践中又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前者直接分配,后者间接分配;另一种是收入与费用按照时间配比,比如一定时期的期间费用与当期收入之间的配比。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相抵后就是当期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经营绩效的最小体现。

10.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银行证券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会计核算中坚持历史成本原则有其积极作用,历史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容易获得,便于核查,比较客观和可靠。不过在物价变动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歪曲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真实信息,与遵循市场规则的评估结果不一致。

值得指出的是,在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银行证券业会计制度》要求“银行证券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般情况下,银行证券业需要对以下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款项计提坏账淮备;各项贷款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长期投资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是否定历史成本原则,而是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与完善。

1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就是谨慎性原则在合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只有在“相当确定”的条件下才能确认资产和收益;但是,在“相当可能”的条件下就应该确认负债和费用,坚持谨慎性原则可以保证企业报送的会计信息中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和净收益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应该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不得以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是对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12.划分收五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即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本期发挥作用;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以在连续几期发挥作用。在会计核算中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就是要求银行证券业在确认支出时要正确确定各项支出的性质,按收益性支出计入利润表,作为当期损益反映,以便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3.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银行证券业的会计核算中,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