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2章 职场中的第3选择(2)

在工作场合中,协同心态能够避免冲突,产生夺目的智慧火花。但是协同并非轻而易举就可实现,对抗协同的力量同样强大而可怕。协同的最大障碍就是骄傲,它是抑制人们创新活力的巨大障碍。骄傲有一系列的表现,从人们熟知的“NIH综合征”(非我所创,便毫无价值)到可以导致个人、组织和国家垮台的傲慢。

古希腊人教导我们说,傲慢或者说极端自负是最严重的罪行。在那个年代,吹嘘自己、羞辱敌人的士兵就犯下了傲慢之罪。为了一己之私滥用职权的国王也是犯了傲慢之罪。古希腊人相信,傲慢会招致报应,或者说不可避免的毁灭。他们认为,傲慢终将导致悲剧——他们是对的。我们已经看到,某些我们曾经最信任的组织因为狂妄自大而崩溃。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许多重要领导者犯下了各种错误,有的是盲目自信,有的是明目张胆的诈骗。

傲慢的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冲突。如果没有人敢质疑你,如果你刚愎自用,如果你说得多听得少,如果你忙于排斥异己,那么你正在走向失败。苏格兰皇家银行前任行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据说“此人无法容忍任何批评……每天早上的高层会议上,时不时会有高管受到他的严厉斥责”。他将自己不友好的行政决策称为“安乐死”。伦敦《泰晤士报》称其领导风格“傲慢自大”。这种作风导致他对正在到来的银行业危机失察。而且,据说他所进行的高风险交易对银行危机负有一定的责任。2007年,他的银行价值750亿英镑;到了2009年缩水到45亿英镑,遭受了“英国银行史上最为严重的损失”。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或许正是抗拒协同的心态导致了安然公司的倒闭。观察者在安然公司发现了傲慢文化的经典模式:“为了维持现状,公司故意屏蔽了互相冲突的不同观点。在保持成功、追求伟大的名义下,形成了一种无视新思想、抛弃关注点、吹毛求疵的僵化而狭隘的公司文化。”

“GET”

当然,不只大公司的高管身上有妨碍协同的傲慢,任何人都可能犯下傲慢之罪。从某种程度上讲,工作场合中毫无价值的争论大多源自傲慢。有着敏锐观察力的全球制药工业顶尖销售主管之一格雷格·尼尔将傲慢分解为三要素,他称之为“GET”。这是人类共有的本能,它往往会妨碍我们寻求第3选择。我们担心输掉战争,我们担心自己的身份认知(“我是一个失败者吗”),我们担心自己的“势力范围”(“功劳会归于谁”)。尼尔说,“GET会阻挡你寻找协同之路”。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能够共同坚持协同,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安全感与更大的影响力。然而,要想超越GET实属不易。

工作场合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冲突就是销售部门和市场部门之间的永恒斗争。有人说这种斗争“普遍而持久”,它是“自然秩序的组成部分”。《商业周刊》评论道:“市场营销人员一向看不惯贪婪又傲慢的销售人员,而销售人员则认为市场营销人员迟钝、空洞而呆板。”事实上,销售部和市场部的根本使命是相同的:理解、接触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可以通过共享信息系统和活动进程来融合两个部门的职责。但是,正如《商业周刊》所说,“真正的困难在于将文化、个性和态度融为一体”。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森·夏皮罗这样总结道:“现场销售人员更独立、更有自由精神,他们有着‘战斗机飞行员’的心态;市场营销人员则更加‘保守’,倾向于更细化、更集中处理的方法。”因此他们谁都看不上谁。

这正是作为大型制药公司高管的格雷格·尼尔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有实力强大的市场营销部门和高效而尽责的销售人员,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小到基本的沟通,大到品牌所有权的权力斗争。市场部认为自己通过调研成了客户专家,而销售部则整天与客户在一起。”两个部门之间的分歧导致公司的市场份额缩水。

尼尔被派来解决分歧。公司领导要求他建立一个新部门,“让两个部门通力协作”。他组织了团队,描绘了愿景并为之兴奋不已。很快他就发现真正的分歧巨大而复杂,“人们各行其是,心血管产品的市场团队从不跟呼吸、神经或骨质疏松产品的市场团队交流”。他也发现自己有多么不受欢迎,“我迅速陷入了GET——极度情绪化、极度自我防卫。我常常突然闯入房间,向他们演示漂亮的幻灯片,然而换来的却只是沉默,毫不欣赏的沉默”。

几个月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太大改观,尼尔逐渐意识到,他从一开始就错了,他的同事在情感上还没做好协同的准备。“那应该怎样呢?销售主管应该和对应的市场部相处融洽,他们本该放下自己的立场相互探讨,明确关于以下问题的看法——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化解分歧,让你的工作更加容易、让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我们本该听取所有人的看法,然而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建立一个一体化团队。”

但纠正一切还为时未晚。他不再进行业务演示,开始倾听。“我们应该在公司现有的条件和容忍度前提下,尽可能达到双赢。让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有发言机会,让他们见证相互协同的结果。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来达成共识。”他用了9个月的时间通过了这次“烈火考验”。

呼吸科产品迎来了一个关键性的产品发布会。尼尔的公司从未进入过这个市场,这一次务必要保证发布会的顺利进行。之前降血脂产品的发布会因为市场部和销售部之间的“巨大分歧”而效果欠佳,全国性市场营销计划在有些销售区域也执行不力。“有些销售区域执行得非常好,有些取得了稳步成功,有些则表现平平”,对市场部人员来说,这是真正的挫败。

在筹备新发布会时,尼尔的团队认真听取了每个销售区域经理的意见。“他们付出了努力,我们达成了协同。我们共同描绘出成功是什么样的——行动措施、资源利用、市场份额。我们比之前更胸有成竹,思想更加统一。我双手合十,祈祷我们这次产品发布会成功。”

结果是,这次发布会是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产品发布会,并且是在他们从未进入过的市场实现的。他们打败了那些有着数十年经验的公司,迅速占领了市场。“我们的市场份额比对手高出30%,区域差异比之前缩小了很多,产品采用率也创下历史新高”,如今公司呼吸产品的总价值已达上亿美元。

格雷格·尼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突破了导致公司各自为政的防御型GET思维。他闯进公司各自为政的小阵营中,带着尊敬和同理心不断询问:“我们该怎么共同努力,才能让你的工作更加简单?”作为一个有第3选择思维方式的人,他没有预想任何解决方案,而是凭着一腔战胜GET的决心,实现了协同。

当个人恩怨出现时如何协同

现代社会的工作场合更加富于挑战。我们被迫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满足越来越高的期望。在这样一个迅速变换的环境中会产生个性摩擦。回避、赌气、挖苦、吵闹甚至暴力,都会在这种压力过大的环境下爆发。

许多书籍和网站会告诉你怎么解决工作中的个性冲突(这是很常见的问题),答案基本上都一样:如果你是管理者,试着把冲突双方分开,或者在他们之间调停,或者送他们去接受某些培训。如果你也牵扯其中,那么保持冷静,把人和事分开来看,从这种处境中抽身。这些建议不能说不好,但它们不是转换型的,是交易型的。它是一种关于问题处理方式的交易,但真正的问题却是人际关系。

如果你有协同心态,你就会去寻求人际关系的改变。你明白自己的价值,你也深刻了解他人的价值。找一个较为私密的地方,和她坐在一起,告诉她,“你看问题与众不同,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且说到做到。

也许你会听到一些荒谬的事情。也许当别人向你发泄时,你会涨红脸。但是尽情让它来吧,不要让自己屈服于自我防御,你的机会就会到来。你是去理解的,而不是去对抗的。

你很可能会发现问题本身并不难解决。无论触发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它都可能只是一个潜藏着GET内核的表象,员工的身份、安全感或者势力范围正处于危险境地。站在他人角度来理解他人的想法的确不容易,但这也许是对你协同能力的最大考验。你听到的部分或者全部有可能都只是废话,但另一方面,你可能从中了解到自身的一些问题。你可能会开阔视野。毫无疑问,你将会更加清晰地把握前所未有的视角。这些认识不会带给你伤害,也不会影响你的个人价值——除非你真不是协同型的人——它们能够拓展你的视野。

我的一位朋友是成功的商业顾问,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做商业顾问多年,做得得心应手。我有一位同事(我叫他希德),年纪较大,个子较矮,秃头,喜欢穿户外装,而我们其他人都穿正装。我发觉他对我的升职耿耿于怀,因为他总是在会议上对我的发言嗤之以鼻。尽管没有直说,但他的发言暗示我幼稚并且“有很多东西要学”。而从他的工作评价来看,他的顾客对他也不是很满意。

有一天我跟希德闹翻了,我冲他发火,说他是干瘪老头,工作能力早就不行了。第二天,我收到他一封反驳我的简短邮件。我一笑了之。之后有两年的时间,希德和我彼此视而不见。

后来我们两个被派到华盛顿,为同一位客户工作。我感到很不舒服,但他和我是能胜任这项特殊工作的不二人选。飞机旅程4个小时,而我坐在他旁边。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对他说,“我们很久没说话了,希德,说说你自己吧”。渐渐地,他开始谈论起自己来。

几个小时过后,我的所有看法全部改观,不仅对希德个人,还包括对商业顾问工作的看法。多年以来,他一直信奉“根本原因分析法”,一种发现并纠正商业问题的科学。他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其他同事并没有严肃看待这方面。

几年前他曾暗示我还要学很多东西,他是对的,我的确有很多东西要学。在接下来的3天中,他一面指导客户,一面教给我一些我不甚了解的领域的知识,彻底改变了我对工作的认识。

每晚我们都会绕着旅馆慢跑。希德向我坦言,他对公司不重视专业知识感到失望。他解释了他被某些客户拒绝的原因——他总是告诉他们真相。他也跟我说起我的爆发如何伤害了他,我为此感到很难过。

我也了解了他的生活,他有艰辛的童年,有让他困惑不已的离婚经历。我了解到他是如何付出艰辛的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兼具商业和文学艺术修养的人,我了解到他是一个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永远坚守原则的人,无论是打高尔夫、滑雪还是飞钓。

在华盛顿的3天里,我只是倾听——对我来说,这是个转折点。我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新见解,这转变了我的工作方式,令我在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当然,我并没有全盘采纳希德教我的东西,我认为他对客户过于唐突,但即便是这一点也不失可爱的一面。最重要的是,我交到了一个珍贵的朋友,他成为对我影响深远的人。

由于其中一方愿意坐下来倾听另一方的故事,我的朋友和希德之间令人畏惧的高墙就此倒塌。这样做固然花费时间,但这种投资的回馈是完全改观的商业实践和长久的友谊。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共同设计出一系列针对各种棘手客户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当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沉湎于这种不公正。通常我们都会否认自己要对冲突承担任何责任,总是认为都是其他人的错。这会侵蚀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加有防御性,更加愤恨不平。而冲突循环将越演越烈,直至我们的工作受到不良影响。

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认真倾听冲突一方的需求和关注点。如果我们真心寻求理解,没有虚伪,没有诡计,其他人的知识与见解就会让我们相当惊讶,就像我朋友与希德那样,他甚至觉得在倾听的时候说话是多余的。实际上,有时候言语反而是交流的障碍。

还有很多人不接受他人的同理心,他们会情绪失控或者大打出手,当然没人可以容忍这种行为。大部分工作中的个性冲突不会达到这种程度。通常人与人之间的高墙是因为被轻视、势力范围被侵犯以及人格冲突而起——这正是GET中所有的要素。

在关于如何处理职场冲突的最新书籍中,你会发现,屡屡被提及的是调停、谈判或者妥协,没有一处提到协同。这些书讲的都是交易型的方法,是缓解冲突、回归均衡的粗浅方法,很少提及转变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

交易型的冲突消解途径是有风险的,因为情绪上的失控仍然存在。人们可以平静下来,握手言和,重新回归工作,但如果人际关系没有发生结构性转变,潜藏的情感冲突仍旧难以平息。

交易型的冲突消解方式都是关于“我”的,即“我”怎样把损失降到最少才能得到我想要的;转换型的冲突消解方式都是关于“我们”的,即“我们”怎样共同创造出奇迹。

你自己可以做做看。如果你身处争论中,那么就停止争辩,开始倾听。如果你感到“做得正确”的需求压倒一切,就把这种需求暂时搁置一下,开始倾听。如果你陷在两种选择的困境中,那么问问另一个人:“你愿意寻找另一种比我们以往想到的更好的方法吗?”

超越双赢:如何在销售和谈判中达成协同

传统的销售人员正逐渐消失,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互联网,它凭借数以亿计的交易秒杀了曾经要面对面进行的交易。然而即使是在B2B(公对公)的世界里,销售人员也正在消失,卖家与买家的直接沟通已经成为常态。我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旧有的“卖家”的概念已经过时了。

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种职业,销售从来没有脱离“我们对他们”的两种选择心态。当然,也许有例外,但是专业销售背后的一般动机都是“数字”:收益才是王道。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利润是必不可少的,无利不商。可是如果一个销售人员一门心思只想业绩而不想为客户服务,那么最终他在两方面都不会成功。一个明确而坚定的原则是:生活的本质不是积累,而是奉献,即不是累积物质资产,而是为他人服务。

最为原始的销售或谈判方式是讨价还价,是你输我赢或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双方都试图占据上风。这些销售人员吹嘘自己是“猎人”并且“伺机杀戮”,后来产生了不同种类的“顾问式销售”,试图建立一个双赢的结果来满足双方的利益。双赢式销售与讨价还价相比,绝对是一个进步。

我认为保持双赢的心态非常重要。不仅在商业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的生命关系上都要保持双赢的心态。它是进入人类心灵的入场券。没有双赢的心态,就没有信任;没有自信,就无法共同进步。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相信大多数商务人士都能够理解并且见证了双赢的理念遍及全球,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尽到了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