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1章 职场中的第3选择(1)

真正的创新取决于协同。拥有第3选择思维的公司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同客户、员工一起找到了强大的协同。只有富于协同,整体才能大于部分之和,人们才能专注而幸福地工作。发掘工作中的各种第3选择,当你成为一个能与人产生协同的伙伴时,工作及事业上的成功将唾手可得。

如果一个人不去拉门而是推门,那么他永远会被困在一扇没有上锁、向内开的房间里。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我们生活在各种壁垒倒塌的时代,我们见证着无国界经济的崛起。有了科技,我们看到禁锢人类思想的人工墙行将没落,但是最富挑战性的壁垒仍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些壁垒大多无影无形,但它们妨碍着信任、沟通与创造力。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中,这些壁垒所造成的代价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试想一下,当劳资双方互不信任或者当人们无法坦率直言而导致办公室政治、诽谤中伤或者微管理时,人们和组织所蒙受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拆除这些壁垒的关键是一种以“我们”而不是“我”的方式去思考的内在力量。当我们倾听并理解的时候,当我们深信第3选择的时候——的确有更好的东西等待着你去创造——就会发生奇迹。这种奇迹可以发生在你工作的组织中,也可以发生在任何人际关系中。

众所周知,职场充斥着各种壁垒。它们存在于团队、部门、分公司与分工中,存在于创新型人才与分析型人才中,存在于主管与员工之间,存在于组织与顾客之间。我们具有捍卫自己堡垒的天性,因此会在职场中产生冲突。防御型的两种思维模式就是症结所在。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冲突是因为有工作要做,而每一个有创意、有想法、有天赋的优秀人才都会对这项工作有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可能是相互矛盾、相互抵触、异想天开、难以协调的,也有可能是非常有益甚至非常独到的。有些组织更能容忍冲突,有些会压制反对,还有一些则放任自流,但是大部分组织会选择“管理”冲突。在“尽可能地避免冲突,无法避免时控制冲突,迅速解决冲突并回归和谐”的前提下,管理者们都在学习避免、控制或解决冲突的课程。有关解决冲突方面的书籍视冲突为风暴过境:人们希望在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前提下安然度过。

但职场冲突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我们以错误的思维模式面对冲突。两种选择思维对冲突的回应都是“对抗或逃避”,而协同型回应则是欢迎、喜悦、接触和发现。例如:

·一位员工把公司在做的“蠢事”告诉老板。普通领导听到的是“抱怨”,而协同型领导听到的则是“想法”。

·一位团队成员对项目经理说:“我们稍稍改变一下做事方法如何?”普通的项目经理会认为“她这是想教我怎么做事”,而协同型的项目经理则认为“我需要倾听她的意见”。

·一位员工对他的团队领导说:“我就是没法跟某某在一起工作。”普通的团队领导认为“又遇到了个性冲突问题”,协同型的团队领导则认为“有人在求救”。

·一位从公司总部来的人说:“我是来帮助你的。”普通的心理反应是“他们认为我做不好,让我来教训教训他”,协同型的心理反应则是“太好了,我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些东西”。

这些普通的回应根植于“视差异为威胁”的思维模式之中。通常情况下,我们要么跟差异抗争,要么避开差异,因为我们的不安全感导致了防御型思维模式。不论是在调停会议分歧的首席执行官身上,在计划遭到质疑、愤而离开房间的项目组中,还是在以“要么照做,要么滚蛋”为理念的暴躁的区域销售经理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思维模式。

这些人认识不到冲突是活力的一种信号。当人们在切实思考他们的工作时,往往就会产生冲突。当我将冲突视为“礼物”时,人们可能会对我侧目。然而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有思想的人永远会意见不同——如果他们真正关注并积极表达他们的异议,那么他们的意见就是一份值得被热切接受的馈赠。

我认识一位卓越的商业领袖,通常他都会以一个激发性的话题来开始会议,例如“如果明天我们能够换条生产线会怎样”,“如果我们要处理的工作难题根本不存在会怎样”,“哪件事只要做得更好就可以改变一切”,“如果我们公司像安然公司那样会怎样”,“我反对的是什么”,他的目的是激发冲突——不是火暴对峙,而是激发团队讨论。他的会议室就像一个魔幻剧场,他的团队已经习惯于此,他们已经很擅长处理这种有益的冲突。“我不想让我旁边的人只会一边听我说一边世故地点头。”他说,“我想看到人们摇头,而不是点头。我想听到人们思考后的想法,我想看到思想的火花。”随后他会凝神倾听。单靠倾听,他就能令你精疲力竭。

两种选择:对抗或逃避

如果将这位第3选择思维的领导与两种选择思维的领导做一个对比,会发现后者要么选择对抗,要么选择逃避。

第一个例子是一位选择战斗的领导。一位成功的高管接任世界最大传媒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根据多方面的反馈,他是一个不善倾听、排斥异见的人。这家公司的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屈辱,他们反馈说,他们一直被反复告知自己有多么愚蠢。显然他擅长挑起冲突,但永远处于攻击状态就是他的风格。6个月后,他被解雇了。所有人都知道他很聪明,但是他的才智无法弥补他对他人的不尊重和没有同理心的缺点。

接下来讲一个选择逃避的领导的例子。他是一家知名日用品公司的总裁。一位曾跟他密切共事的同事是这样评价他的:

他来的时候就对公司的发展高谈阔论。然而10年过去了,公司股价没有丝毫变化。他还在继续高谈阔论,绘制未来的蓝图。然而,如今再也没有人听他的了,不仅是因为业绩不佳,还因为他听不进别人的话。据说他是一个“不喜欢冲突的人”,他不赞成分歧,不喜欢对抗,他总是说“这不是我的风格”。他人很好,也是个很好的朋友,但是没人可以当面问尖锐的问题。他们围坐在他的周围,听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关于公司发展的宏伟蓝图——通常是从他最近看过的商业书籍中得来的最新、最伟大的战略理念,但是没有思想的火花。与此同时,我坐在那里,不敢提出我心里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不去做更好的产品呢?”

有些冲突解决专家建议我们把冲突中的问题与冲突中的情绪区分开来,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在刚才提到的那家食品公司,关于产品质量的冲突是不可能从总裁的情感中抽离的。对他而言,质疑他的工作方法就是在质疑他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他缺乏足够的自我意识用同理心倾听团队成员的见解。

问题导向的冲突通常也是情感的冲突。遗憾的是,大多数公司被工业时代的思想所禁锢,员工需要鼓足勇气才会向主管提出质疑,因为他们害怕。他们会被无视吗?他们会无意中令老板看起来很蠢吗?他们会遭到无形的甚至实际的打压吗?他们会成为领导的敌人吗?他们会因此而丢掉工作吗?如果情感投资的风险太大,那么公司就会笼罩在一片可怕的沉寂之中。领导者通常会误以为周围那些微笑点头的面容就是和谐与共识。这可能会导致致命的错误。

所有的冲突都与情感有关。比如薪酬冲突,可能你认为它只是简单的冲突,但实际上它却跟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渴望密不可分。设想你是一位女上司,一位男员工来到你面前,表示对他的酬劳很不满。你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情绪激动的人。他的薪酬是他的自我价值体现,是他在家庭、朋友面前地位的象征。这次会面对他来说很难——他花了很大勇气才迈出这一步。他不能招惹麻烦,也不想在你面前表现得太软弱;而另一方面,他或许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甚至有些气愤。或者更甚,他可能还会感觉自己的男性尊严受到了侵犯。你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也无法从他的言语中听到他的全部原因——只是知道必定有原因存在。

如果你是具有两种选择思维的上司,那么你会有两种选择:对抗或逃避。如果你选择逃避,你就会屈服并且满足他的需求。冲突解决专家把这种做法视为“和解”,但它往往只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可能是对其他员工的不公平,你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让这个员工对下次加薪谈话有了期待。

或者你可以选择对抗。对抗有很多种方式:

·你可以贬低他:“你跟别人拿一样的钱。”这样的回答就是把他视为机器:他是一个工作的人,跟其他工作的人没什么两样。

·你可以奉承他:“你是位很有价值的员工,我们希望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待遇。”这种答复可能会稍稍缓和气氛,但这种虚情假意的废话在大多数语境里都被认为是在骂人。

·你可以拿自己对比:“我从来没有要求过加薪。我的薪水自然而然地就涨上去了,因为我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这种居高临下的比较中,你会取得胜利,但不是因为你的故事更有吸引力,而是因为你拥有更大的权力。

·你可以妥协:“我不能给你加薪,但我可以让你每周五提前半小时下班。”这种斗争的结果就是双输。雇主输掉了半小时的员工服务,员工也没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妥协永远是一种苦不堪言又目光短浅的做法。假设桌上只有一张馅饼,你要多吃一点儿,我就得少吃一点儿。妥协是一种礼貌,但缺乏深思熟虑。

如果他很情绪化,你可以按照典型的说法来劝他,“我们要就事论事”,但是这种方法对解决情绪毫无帮助。不管你多么想“就事论事”,你都做不到。当然,你可以寻找权宜之计,但是其中所涉及的情绪却是无法解决的,它终究会有爆发的一天。

第3选择:协同

如果你是具有第3选择思维的上司,那么你既不会逃避,也不会对抗,你会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为你的员工提供巨大的情感回报,并且给公司创造新的重要价值。

我的一位朋友分析过他的上司是如何运用第3选择思维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的:

我为了更高的薪水而找了一份新工作。为了入行,我接受了远低于我期望值的工作。但是几个月过后,我的家庭生活明显拮据起来,一些医疗费用让我们实在熬不过去了。此外,我越来越觉得我所得的酬劳太少,跟工作量不匹配。所以,我决定冒险找大老板谈一谈加薪的事情。我不是很了解她,她也不是很了解我。我在那家公司还没有明显的业绩表现。

但是她把我请到了她的办公室里,我开始向她解释我找她的原因。当她说“多告诉我一些”时,我有些惊讶,我告诉了她我的家庭境况,她就那么静静地听着。我谈了很多我为公司所做的工作,她问我对公司、对客户、对产品的看法。真是奇怪,我们谈了那么久,我本以为我要谈的是我的薪酬,但结果却在谈自己——我做得怎么样、我的想法、我这几个月在公司所学到的东西。

随后她问了我正在接触的某位客户。她想知道我对于拓展客户业务的思路,而我的确有些个人看法,于是就与她分享了。

几天后,她又邀请我去她的办公室。这次有三四个人加入了我们。她把我对这位客户的想法写在了白板上,我们就此讨论了很多,随后又讨论了更多的东西,我很兴奋。最终,我的工作范围扩大了,薪酬更高了,承担起了向这位重要客户提供更重要服务的职责。

对我朋友而言,这次讨论发生在那家公司迅速成长之初,最终他成了那位“大老板”的合伙人。

这样睿智的领导很少见,她有良好的第3选择思维能力。

她可以打发我的朋友,或者对他的要求做出妥协,这些做法都很简单。然而,她能觉察到双赢的可能性,她没有为原有的馅饼斤斤计较,而是预见到一个更大馅饼的前景。她认为若能将我朋友的需求、能力与客户的需求结合起来,可能所有人都会得到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开辟了一项全新的业务,还获得了一位每年都能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合伙人。就我所知,那家公司的规模最终拓展了一倍,跟这位年轻人对公司所做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让我们看看这位女性是怎样带领她的团队走向第3选择的:

·首先,她愿意花时间倾听。她想了解这位年轻员工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的情绪。表面上是她想知道他为何对薪酬不满,但在更深层面上,她是想了解他的全部想法,以及他能为公司所有员工而不仅仅是他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回报。

·其次,她深入了解他。她不断地邀请他来,发掘他的想法并且让其他有想法的员工也参与进来。她珍视他独有的天赋与洞察力。

·最后,团队达成协同:新的服务、新的产品、满足重要客户需求的新方法,此外还开发了客户的新需求。

所有这一切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机会一旦出现,领导者就会采取第3选择思维方式。员工带着抱怨来,她从中却看到发展业务的机会。她视冲突为沃土而不是战场。

抱有冲突消解心态的人大多把冲突视为和解。这关乎的是馅饼如何切分的问题。你要么与对手和解,要么针锋相对。你可以放弃馅饼,也可以为之而斗争,并且掌握如何占据优势的技能技巧。然而即便你能随心所欲地切分,它也不过是同一块馅饼。

相反,第3选择则改变了这种形势。它关乎的是做出一个更大、味道更好的新馅饼——或许呈指数级增长的馅饼。大部分的冲突消解是和解性的,而第3选择是转折性的。如果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陷入冲突,我一定不能下意识地进入防御型思维模式。这至关重要,但是也高度违背直觉。对挑战的本能的下意识回应就是对抗或逃避,这是动物出于本能的做法——它们只有两种选择。然而,成熟的人类能够采取第3选择。记住协同的第一种思维模式是“我看到自己”。我有能力跳脱自我来检视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我能审视自己的动机:我为何陷入这种境地?我是不是总以自我为中心?我需要关注和肯定吗?我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了吗?我真的关心这个问题吗?如果我已经肯定了自我价值,如果我对自己的贡献和才华充分自信,我不需要在你面前为自己辩护。我可以向你坦诚地表达我自己。

此外,还要记住协同的第二种思维模式——“我看到你”。这意味着我对你非常尊重。我重视你的想法、你的经历、你的观点以及你的情感。

由此,我便实践了协同的第三种思维模式——“我找到你”。我对我们之间的分歧感兴趣,而不是害怕这种分歧。没有什么比这句发自肺腑的话能更快地平息冲突的负能量了:“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与众不同,让我来听听你的想法。”

如果你能够实践这几种思维模式,你必将达到与冲突不再相干的第3选择:“让我们寻找一种比我们以往想到的更好的方法吧。”人人都能赢,人人都受到鼓励。你可能都记不起冲突因何而起。

傲慢:达到协同的巨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