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13 17:22:21
封面
版权信息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关于作者
第1章 面向对象的概念简介
1.1 基本概念
1.2 对象及遗留系统
1.3 过程式编程与面向对象编程对比
1.4 由面向过程开发过渡到面向对象开发
1.4.1 过程式编程
1.4.2 面向对象编程
1.5 什么是对象
1.5.1 对象数据
1.5.2 对象行为
1.6 什么是类
1.6.1 创建对象
1.6.2 属性
1.6.3 方法
1.6.4 消息
1.7 使用类图作为可视化工具
1.8 封装和数据隐藏
1.8.1 接口
1.8.2 实现
1.8.3 接口/实现范式的一个真实示例
1.8.4 接口/实现范式的模型
1.9 继承
1.9.1 超类和子类
1.9.2 抽象
1.9.3 is-a关系
1.10 多态性
1.11 组合
1.11.1 抽象
1.11.2 has-a关系
1.12 本章小结
第2章 如何以对象的方式进行思考
2.1 清楚接口和实现之间的区别
2.1.1 接口
2.1.2 实现
2.1.3 一个接口/实现示例
2.2 使用抽象思维设计接口
2.3 尽可能提供最小化的用户接口
2.3.1 确定用户
2.3.2 对象行为
2.3.3 环境约束
2.3.4 识别公共接口
2.3.5 识别实现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3章 更多面向对象概念
3.1 构造函数
3.1.1 什么是构造函数调用
3.1.2 构造函数中包含什么
3.1.3 默认构造函数
3.1.4 使用多个构造函数
3.1.5 设计构造函数
3.2 错误处理
3.2.1 忽略问题
3.2.2 检查问题并中止应用程序
3.2.3 检查问题并试图恢复
3.2.4 抛出异常
3.3 作用域的重要性
3.3.1 局部属性
3.3.2 对象属性
3.3.3 类属性
3.4 操作符重载
3.5 多重继承
3.6 对象操作
3.7 本章小结
3.8 参考文献
第4章 类的剖析
4.1 类名
4.2 注释
4.3 属性
4.4 构造函数
4.5 访问器
4.6 公共接口方法
4.7 私有实现方法
4.8 本章小结
4.9 参考文献
第5章 类设计指导
5.1 对现实世界系统建模
5.2 识别公共接口
5.2.1 最小化公共接口
5.2.2 隐藏实现
5.3 设计健壮的构造函数(以及析构函数)
5.4 在类中设计错误处理
5.4.1 记录类并使用注释
5.4.2 构建可以合作的对象
5.5 设计时请考虑重用
5.6 设计时请考虑可扩展性
5.6.1 保持命名具有描述性
5.6.2 抽象不可移植的代码
5.6.3 提供一种方式来复制和比较对象
5.6.4 保持尽可能小的作用域
5.7 设计时请考虑可维护性
5.7.1 在开发过程中使用迭代
5.7.2 测试接口
5.8 使用对象持久化